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1],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22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8.5%,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4亿人,发病率达11.6%。而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也为患者带来巨大伤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导致眼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其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30%~60%[2]。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保存视力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有效控制DR发展,维持现有视功能,减少失明可能性的有效方法[3]。该科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1例DR患者采用激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DR患者162例(23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81例(118眼),观察组男49例(72眼),女32例(46眼),年龄35~78岁,平均(63.8±2.3)岁,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10.8±1.2)年;合并黄斑水肿21例,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2眼。对照组男52例(79眼),女29例(39眼),年龄34~78岁,平均(61.4±2.1)岁,糖尿病病程4~21年,平均(10.3±1.1)年;合并黄斑水肿19例,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2眼。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FFA检查,给予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复方血栓通胶囊(30粒/合,国药准字Z20030217)口服,3粒/次、3次/d,羟苯磺酸钙(国药准字H20000712)口服,1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光治疗,采用Visulas倍频532激光治疗仪,激光参数:功率200~400 m W,光斑直径100~300μm,曝光时间为0.1~0.3 s。充分扩瞳,对有黄斑水肿者先进行黄斑区光凝治疗,非增殖期患者采用局灶性光凝治疗,增殖期患者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1~2次/周,4~6周内完成治疗,光凝后2、4、8、12周复查,必要时补激光治疗。

1.3 观察内容及疗效评价

患者均随访3~13个月,平均(10.3±0.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显效,视力提高两行以上,眼底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吸收;有效,视力提高小于两行,眼底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部分吸收;无效,视力检查无提高,眼底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新的渗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视网膜出血3例,发生率为3.7%,对照组发生眼压升高5例,视网膜出血3例,黄斑水肿加重2例,发生率为12.3%,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P<0.05)。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且从对患者健康危害方面来说,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罪魁祸首。据ADA统计数据显示[4],3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6%以上,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和病程的增加,DR发病率也不断增加。研究表明[5],糖尿病病程与DR发病呈正相关,糖尿病病史10年患者中DR的发病率为50%,糖尿病病史超过20年DR的患病率几乎为100%,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细胞代谢障碍,可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的改变,造成眼底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害;尤其视网膜局部微循环异常时,视网膜处于缺氧状态,可引起新生血管刺激因子释放,促使生成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容易发生渗漏、出血[6],造成玻璃体出血,在加上管壁周围形成的纤维膜易牵拉视网膜引起脱离,进而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激光是目前治疗DR最有效、安全的方法,可破坏视网膜缺血、缺氧区,降低视网膜的耗氧量,制止血管增生因子产生,有利于氧和营养物质向视网膜内增扩散,使残留的视网膜供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防止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已形成新生血管的消退。资料表明[7],长期黄斑水肿可导致视力不可逆损害。激光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封闭扩张渗漏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瘤,减轻视网膜水肿和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渗漏,促进黄斑区水肿消退,促进视力的恢复。通过对该组病例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71.6%、12.3%(P<0.05)。与施菁蔚[8]报道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9.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3.9%等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激光治疗可稳定和提高DR患者的视力,改善病情,是治疗DR的有效方法。在进行激光治疗时应注意把握时机,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激光治疗,做到及时发现,早治疗,增强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2例,随机分为2组各81例(118眼),观察组采用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不良反应发生率12.3%(P<0.05)。结论 激光治疗可稳定和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病情,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关键词: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妹林,陈有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J].协和医学杂志,2013,4(2):181.

[2] 陶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04-105.

[3] 周爱意,陈凌,周陈静,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6,36(4):316-317.

[4] 陈旭,温利辉,詹磊.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3):420-421.

[5] 侯丽霞.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3(7):1015-1016.

[6] 杨新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激光治疗后视力以及黄斑水肿的情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41-242.

[7] 施菁蔚.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32(11):4499-4500.

[8] 彭启隆.532nm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1):90-92.

上一篇: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下一篇: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佳突破口——艺术感受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