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知识化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两者互为因果,又互相促进。这两大趋势正在重塑世界城市功能,重构全球科技和经济版图,加速形成全球创新网络(杜德斌,2015)。面对这种发展态势,作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知识溢出的主要传播者的跨国公司,通过其所构建的全球创新网络与以大学为主导的区域知识创新网络、以研究机构为主导的区域研发网络和以企业为主导区域产业创新网络所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相互交织,并深度嵌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以整合全球地方创新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跨国公司的创新资源不断地向中国流入,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日益深入,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服务范围由“服务中国”向“服务世界”扩展,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创新互动的广度、深度和频度日益增强。充分把握跨国公司全球创新资源转移趋势,尤其与中国区域创新系统互动的影响,对于从全球视野谋划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推动中国区域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文献梳理总结发现,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效率和研发活动溢出效应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以创新价值链为切入点,将跨国公司创新过程分解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并评价每阶段创新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探析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价值链和空间溢出对提升区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效率影响及其因素。从技术创新过程更为微观视角来研究跨国公司的创新效率和溢出效应的相对较少,而国内地理学界开展这方面研究更少之又少。因此,希望通过本研究来弥补该领域的不足,并为跨国公司理论作些有益补充。为了更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对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创造性地引入创新价值链理论,将跨国公司研发创新活动分解应用研究阶段和开发研究阶段,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来测算各阶段创新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接着,通过构建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发展溢出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地研究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空间和价值链的外溢效应。在此外溢效应影响下,中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其次,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进一步剖析跨国公司创新资源流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力证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创新发展起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总结全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其中暗含的政策启示。具体的结论如下:1.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呈现高低水平趋同俱乐部,高度聚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创新人才资源、创新资本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创新知识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演变格局来看,其结果表明:(1)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呈现较为稳定的高水平、低水平区域趋同俱乐部,区域间转移主要发生在邻域之间,地理临近效应对低水平、中低水平区域的影响更为显著。(2)跨国公司创新资源高度聚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空间分布的演变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紧密相关。2.跨国公司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东部高于与中、西部。创新价值链的应用研究阶段和开发研究阶段的高创新效率的类型均高度聚集于东部的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低创新效率的类型主要聚集于中西部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这是由于高等学校和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创新投入水平显著提高应用研究阶段创新效率,而促进开发研究阶段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支持创新的力度和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1)从应用研究阶段来看。跨国公司应用阶段创新效率提高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各地区高等学校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基础与应用研究创新投入水平,这也是导致该阶段创新效率东部高于中、西部,并且形成显著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另外,创新人力资源素质仅仅只是提高应用研究阶段R&D人才配置效率,对提高创新效率作用有限。创新基础设施水平对应用研究阶段创新效率的提升没有促进作用。(2)从开发应用阶段阶段来看。政府支持创新的力度和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是显著提高开发研究阶段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形成跨国公司开发阶段创新效率呈现出东部与中西部间巨大差异,但创新效率较高的类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缓慢扩散的趋势,尤其是湖北和重庆两省进入高低创新效率的类型。而区域的市场规模和开发研究创新投入对于开发研究阶段的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甚至区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于提高开发研究阶段创新效率没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3.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对中国区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效率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创新效率对于提高区域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存在价值链和空间的外溢效应,应用研究阶段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显著提高区域高校的创新效率,而应用研究阶段和开发研究阶段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均显著提高区域科研机构的创新效率,其中应用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贡献更大。另外,跨国公司创新网络强度、委托研发合作程度、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四个因素可以促进跨国公司创新效率溢出效应,从而提高区域高校创新效率。同时,跨国公司创新网络强度、委托研发合作程度、对外开放度和与产研合作程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四个控制因素可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提高。4.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对中国区域企业的创新效率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价值链和空间的外溢效应对区域企业创新效率提高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开发研究阶段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对各地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跨国公司创新网络强度、委托研发合作程度、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技术市场活跃度和外部获取知识程度六个因素可以有利本地企业获得跨国公司创新价值链溢出效应,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区域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5.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无论采用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来检验都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也为“促进论”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跨国公司;创新价值链;创新效率;溢出效应;中国创新发展;空间计量模型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与识别

1.3.1 跨国公司

1.3.2 创新资源

1.3.3 创新效率相关概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研究综述

2.1 研究理论的溯源

2.1.1 全球创新网络理论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1.3 创新价值链理论

2.1.4 创新效率理论

2.1.5 溢出效应理论

2.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2.2.1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

2.2.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2.2.3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与区位指向的研究

2.2.4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与空间组织结构的研究

2.3 跨国公司研发与中国区域创新研究脉络

2.3.1 跨国公司研发的区位镶嵌研究

2.3.2 跨国公司研发的区域互动研究

2.3.3 跨国公司研发的区域溢出效应研究

2.3.4 跨国公司研发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在华跨国公司创新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变格局

3.1 研究数据来源与方法

3.1.1 研究尺度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数据来源

3.2 跨国公司创新人才资源空间分布的演变格局

3.2.1 跨国公司R&D人员的空间分布格局

3.2.2 跨国公司研究人员的空间分布格局

3.3 跨国公司创新资本资源空间分布的演变格局

3.3.1 跨国公司R&D费用内部投入的空间分布格局

3.3.2 跨国公司R&D费用外部投入的空间分布格局

3.4 跨国公司创新物力资源空间分布的演变格局

3.5 跨国公司创新知识资源空间分布的演变格局

3.5.1 跨国公司专利的空间分布格局

3.5.2 跨国公司R&D项目的空间分布格局

3.6 小结

第四章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4.1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的理论根源

4.1.1 知识溢出与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

4.1.2 报酬递增与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

4.2 创新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

4.2.1 创新价值链分析的理论基础

4.2.2 创新价值链分析的理论模型

4.3 创新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4.3.1 三阶段DEA效率的原理和模型

4.3.1.1 三阶段DEA模型

4.3.1.2 三阶段DEA模型的指标

4.3.2 第一阶段DEA测度创新效率的结果分析

4.3.2.1 应用研究阶段结果分析

4.3.2.2 开发研究阶段结果分析

4.3.3 第二阶段SFA:影响创新效率的环境变量结果分析

4.3.3.1 应用研究阶段调整影响因素

4.3.3.2 开发研究阶段调整影响因素

4.3.4 第三阶段调整后DEA模型创新效率调整结果分析

4.3.4.1 应用研究阶段调整结果分析

4.3.4.2 开发研究阶段调整结果分析

4.3.5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调整结果对比分析

4.3.5.1 应用研究阶段调整结果的对比分析

4.3.5.2 开发研究阶段调整结果的对比分析

4.4 创新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类型

4.4.1 应用研究阶段创新效率的类型及特征

4.4.2 开发研究阶段创新效率的类型及特征

4.5 创新价值链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类型与提升路径

4.5.1 创新价值链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类型及特征

4.5.2 创新价值链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

5.1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理论分析

5.1.1 机理分析

5.1.2 理论分析框架

5.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研究方法

5.3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

5.3.1 应用研究阶段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

5.3.2 开发研究阶段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

5.4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证分析

5.4.1 中国创新效率的测度

5.4.2 跨国公司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5.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3.1 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5.4.3.2 变量指标选取

5.4.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6.1 研究问题的背景分析

6.2 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6.3 跨国公司创新资源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

6.3.1 研究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6.3.2 相关性关系的结果及分析

6.3.3 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及解释

6.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及解释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7.2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优秀教育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