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与缩宫素联用的效果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产妇分娩的过程是一个痛心入骨的过程, 如果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加用缩宫素, 会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痛苦, 同时也降低了手术率。现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6例, 均为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21~26岁, 平均 (23.1±1.2) 岁。孕周37~41周。均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骨盆内外径线均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 (无痛分娩) 及对照组33例 (常规分娩) , 两组在年龄、孕周以及胎次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孕妇生产前要提前告诉产妇自然分娩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 还有无痛分娩的原理, 在生产的过程中, 随时告诉产妇生产的进度, 减轻产妇内心的恐慌, 建议产妇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每隔2~4h排尿一次, 以减少膀胱充盈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和胎头下降。观察组在产妇宫口张开2~3cm的时候, 进行皮肤的整体消毒, 然后选择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放置导管中, 检查没有蛛网下腔阻滞后上药。药物比例为:1%利多卡因注射剂10%, 布比卡因注射液0.2mg和0.9%氯化钠混合到80mL后第一剂量3mL, 放置观察5min后, 如果没有麻醉现象, 把剂量添加到7mL, 30min后接PCI泵, 每间隔1h加4mL, 等到宫口完全开后。试验组二添加2.5u缩宫素和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 每20分钟滴一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

1.3 疼痛分级标准

采用根据口述程度分级法 (VRS) :0级无疼痛;Ⅰ级: (轻度) 有疼痛 (可忍受) ;Ⅱ级: (中度)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

2 结果

(1) 两组分娩方式情况对比:两组的剖宫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 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对比:两组的总产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2。 (3)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的疼痛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3。 (4) 两组产时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产时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上使用缩宫素俗名称为催产素, 这种催产素是有下丘脑合成, 然后储存在神经垂体的一种激素, 这种激素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子宫选择性兴奋和内部润滑, 加强子宫的收缩率, 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于催产和引产。在使用缩宫素的时候, 要有专业的护士陪护, 给予产妇的胎心持续监护, 掌握滴速和时间。在监护的过程中, 要严格调节滴速, 每15~30分钟的时候, 观察一下宫缩的强度和胎心的心频率, 并且做好现场记录[1]。子宫收缩的观察:在最开始每隔3~4min为潜伏期, 每隔2~3min有一次活跃期, 在进入第二次产程的时候, 以1~2min有一次最好。子宫的强度观察要以持续时间来判断, 持续收缩40~60s是强度比较好的, 持续收缩在30~45s为中, <30s为不好, 在监护的过程中要注意收缩频率的强度和频率, 避免造成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2]。对于一些破膜者要注意羊水量和现状。在手术的过程中, 要时刻观察产妇的表情和身体状况, 给产妇做好思想工作和内心辅导, 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开导和分析。

总而言之, 临床上使用的缩宫素疗法给患者减轻了极大的痛苦, 也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了有效的保证。在产妇生产的时候, 可以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 同时在第二产程时使用缩宫素, 可以避免由无痛分娩带来的难产和产后出血, 减少了新生胎儿的健康问题, 减少了手术率, 给产妇减轻了痛苦, 同时也对产妇的经济负担减轻, 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和使用,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与缩宫素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 (无痛分娩) 及对照组33例 (常规分娩) , 对两组的分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的剖宫产率、总产程、疼痛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无痛分娩与缩宫素联用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减轻疼痛度、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无痛分娩,缩宫素,效果

参考文献

[1] 丰晓霞, 陶芳.分娩镇痛在产科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7 (19) :75-76.

[2] 郭建荣, 姜虹, 崔健君.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1) :61-63.

上一篇:浅议烟草专卖执法违法行为诱因、预防与治理下一篇: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