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思维融入药剂学教学中的改革探索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中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药剂工作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许多院校先后开展了药剂学这门课程。药剂学是所有药学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制剂研发、辅料生产、临床用药、医药情报等都离不开药剂学理论知识的指导和研究技能。为此做好药剂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们的药剂学教学工作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灌输式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已难以达到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培养创新性药学人才的目标。药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研究药物的复杂结构甚至未知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物作用机理等, 在课堂中对本科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教学的同时, 应重视其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创造力。该院药剂教研室结合本学科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实践, 将科研思维融入到药剂学理论和实验课堂教学中, 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综述如下。

1 以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为目标, 调整药剂学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药剂学从经验探索阶段进入到科学研究阶段。然而, 对于新药研究无论是品种开发还是技术水平都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差距[1], 药物制剂生产和新剂型研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改变目前的状况, 必须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在着力推动药剂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应摒弃老套路, 调整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既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式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也是搞好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和输送一批教师继续深造等多种方式提高老师的职称和学历, 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推动药剂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调整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药剂学》整篇教材包括绪论、药剂基本理论、基本剂型概论及新剂型、新技术等内容。很多学生反应这门课知识点比较零碎, 难以掌握重点, 我们要求学生有所侧重的掌握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以基本剂型作为重点来确定教学内容, 药剂基本理论以学生自学为主, 对理论中的重难点部分着重讲清楚。例如, 表面活性剂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通过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洗护用品引入表面活性剂这个题目, 然后重点讲清楚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结构特点, 分类以及性质, 这些是这章的难点, 攻克了这个难点, 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表面活性剂在药剂领域里有那么广泛的应用, 那么, 关于表面活性剂应用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去自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药剂概论以及新技术与新剂型上, 精讲课堂内容, 突出重点。现在的医药行业迅猛发展, 工艺设备都有巨大的改进, 而课本里的相关内容有些可能显得陈旧, 那么, 对于课本上提及的学生能领会的知识点我们简单带过, 而拓展性介绍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 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不至于有照本宣科的枯燥感。药剂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药剂学知识已有所感知, 但这些局限于常用药品基本剂型的了解, 对于一些新剂型接触的却很少, 对制剂新技术了解有限, 而对药物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检查等内容更是一无所知。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要对药剂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绪论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国内药剂领域现状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对制剂过程及制剂研发的重要性, 刺激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求知欲;在基本剂型和基础理论各章节的讲授中突出药剂学的重难点, 并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介绍关于新药研发、报批和销售的基本知识;最后是讲解新剂型、新技术, 很多学生普遍反应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这正是由于他们很少有来自生活经验的感知, 距离感较大。我们教师都有科研领域, 如果我们能将科研内容融入到新剂型的教学, 并向学生展示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 能给他们带来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刻的理解。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本经典内容与科研内容的有机结合, 形成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授课教程。要把科研思维融于每一节课中,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将来从事药剂学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改革药剂学理论教学方法

我们要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宏伟目标, 除了要转变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内容外, 教学方法上也需要同步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教学, 将知识机械的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中, 这种教学方法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采用对比法对相似内容进行比较, 以获得清晰的理解。例如:在讲解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时, 重点强调两者之间的异同, 让学生去总结、比较,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置悬念、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2], 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一些启发性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去思考,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讲解表面活性剂时, 教师可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洗护用品有哪些, 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 思考这些产品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 最后再问学生为什么这些产品能起到这些作用呢?比如:肥皂、洗洁精为什么可以去油污, 这些产品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其去污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性教学方法[3], 让学生真实感受并去切身体验现实生活中与药剂学相关的问题, 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药学工作的距离, 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这一章内容时, 对于制剂质量检查的内容如果我们照本宣科, 学生难免觉得繁琐, 枯燥无味而记忆模糊。但是, 如果我们结合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 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欣弗不良反应事件作为主线开展教学, 让学生自行讨论,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中的案例分析, 使他们充分认识灭菌和无菌技术的重要意义, 切身感受到药物制剂质量检查的重要性。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势必将会使药剂学教学从单一的传授走向互动, 从机械的复制走向创新。

4 调整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药剂学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 教师根据写好的板书, 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不需要提前做准备, 对实验设计没有概念, 也不主动去思考和质疑, 这样的实验教学其成效可想而知。现代药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不是培养简单的技术工人[4]。这种简单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 与我们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目标相悖, 因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将科研思维融入到药剂学实验课堂教学中,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全部是基本剂型教学的情况, 增加新剂型的比例, 如增加包合物、脂质体、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等实验内容。改变传统的全部是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而采取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占50%~60%) , 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5]为辅, 并逐步增加后者所占的比例。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当他们自由选题后, 由教师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例如, 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 以最感兴趣的药物制剂作为探索目标, 对如何进行制剂的处方优化, 提高制剂稳定性、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开设研究研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比如将某种具体药物制成口服制剂, 但究竟采取片剂、胶囊剂还是其他剂型, 要求学生从制备工艺、成本、药效、患者顺应性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他们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 判断现有制剂制备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 并通过检索文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探索性和科研思维的教学目的。开设综合性实验, 将药剂学科各项知识点进行整合, 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例如该院以前关于片剂的实验教学在学生完成制颗粒和使用单冲压片机完成压片的操作过程即可, 改革后增加了处方前研究, 综合考虑了辅料、制备工艺各个因素, 在压片操作完成后还增加了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鉴定, 包括片剂的硬度、崩解度和溶出度的实验检查, 将一系列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使学生系统的学习了片剂的相关知识, 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更好的适应执业后的需要。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具有互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论

未来的药学人才是拓展性、创新型人才, 药剂学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 将科研思维融入药剂学教学过程, 调整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理念,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激情,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其一生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现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摘要:药剂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法适应新时期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 众多药学院校纷纷进行改革。该校的药学院成立于1998年, 还是一个年轻的学院, 要在如今的生源大战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 该院要求进行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实现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教学型”和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发展创造性思维相联系。

关键词:药剂学,科研思维,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年生.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进展与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 1999, 8 (6) :361-364.

[2] 高静, 储藏, 丁雪鹰, 等.药剂学教学改革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初步探索[J].药学实践杂志, 2009, 27 (3) :231-235.

[3] 王慧云.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药剂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1) :96-98.

[4] 余长柱, 李俊, 金涌, 等.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医药, 2010, 14 (1) :118-120.

[5] 汤继辉, 金涌, 臧洪梅, 等.药学 (临床药理学) 专业的药剂学教学探讨[J].安徽医药, 2011, 15 (2) :262-263.

上一篇:园林绿化工程土方造型施工浅析下一篇:论汉代肉刑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