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情境教学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情境教学论文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初探

经过参加小课题研究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了情境创设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使我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了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的意识,也强化了以科研促教学的意识。通过研究,个人对小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了一定的认识。

1创设情境要有目的,不能盲目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情趣的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积极地情感会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多加思考,创设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生易于接受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探究活动,真正为教学服务的有 效情境。

2创生教学情境要依据学生的特点

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针对低年级学生,尽可能创设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能够在无意中产生好奇,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3创设情境要因材施教

小课题的研究为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而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而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因此,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形式,而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所起的效果也不相同。创设教学情境不要只注意其故事性、游戏性、新奇性,而要因材施教,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又要考虑知识的呈现,使创设的教学情境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我们有了不小的收获,我们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们能真正成为科研型教师,并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

作者:董纯子

第二篇:情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理念。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開展。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有效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关键词: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理念。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教师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教材的编排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提示,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有效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一、情境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应从现实背景中提出,它应该是真实的或是可能发生的。如果我们为了迎合学生的情趣,编造一些不能实现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因此,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现象:这是一节《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课。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到大连想到什么?”然后出示几幅画面,问:“画面主要是什么颜色?”“绿色是由那几种颜色调出来的?”之后布置小组活动,用事先准备好的调色盘、颜料、水等进行调色活动。最后小组汇报按什么比调的色。整个时间持续15分钟后,出示例题,进入新课。

上面现象中,情境缺乏典型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没错。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是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却把“生活原型”的引入当作是一种时髦。如此引入新课,既浪费时间,又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况且实际生活中没有这样去调色的。

二、情境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有价值的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好的教学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思考出校门。”现象:这是一节《圆锥的体积》的课。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为之准备的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还有一些设计好的“沙子”。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来得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四人一组,跃跃欲试。老师边四下巡视,边指导着学生。不一会儿,学生的实验结果就出来了。你听:全班的结果几乎是一个口径的——从实验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老师显然对孩子的回答非常满意。因为这是老师在课前预设的结果呀,老师继续着新课。学生似懂非懂地听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愉悦。以上现象中,学生的操作没有任何思考性。老师完全可以选择一些非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放的沙子也不要那么“适量”,可以更多一些。让全班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有的小组一定能得到那个结论,而有的小组一定是得不出那个结论的。或许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一样多,或许是4倍、5倍关系……老师再让学生来观察实验所使用的工具。让学生明白:只有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他们的体积关系才会出现三分之一(或者3倍)。这样的效果或许才是新的课程所真正倡导的。

三、情境要面向全体—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课堂教学要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所以问题的提出应面向全体学生,问题情境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现象: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课。在课的结尾,教师设计了“摘桃子”的游戏。小黑板上有10个色彩鲜艳的桃子图片,图片背面有算式,要求学生摘下桃子并正确算出得数,就可以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小朋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争着摘桃子,一位、二位、三位……这时我们发现拿到礼物的学生已经不再投入活动之中,而是只管个人低头摆弄欣赏礼物。没有轮到的学生明显地低下头。以上现象中,教学情境没有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如果只是针对一部分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的话,那么久而久之,会使部分学习困难生最终会成为“数学的老大难”,因为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由于没有让每人都公平地参与,从而不仅不能达到全面巩固的目的,反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郭成荣,张丽

第三篇: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数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其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都具有较高要求,增加了中职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帮助中职学生突破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关,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立足中职数学教学现状,重点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原则与对策进行了研究,旨在帮助中职学生顺利突破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关.

【关键词】中职;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对策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但是,中职教育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一群经历过中考失利,并且平时学习能力比较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他们平时也不喜欢学习,尤其是不喜欢内容枯燥且难度比较大的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了突破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难点,采取常规的授课模式显然不可取,加快融入能够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情境创设方式与手段来辅助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教学模式,即在实际的授课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保证可以利用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本身的情感共鸣,降低他们理解所学学科知识的难度,最终帮助他们快速、深刻理解所学的学科知识.从特征角度来讲,情境教学模式的核心为调动学生的思维,以情感为沟通师生的纽带,力求借助良好教学情境氛围的创设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强化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时、有效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并保证预定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中职数学教学的对象是一群综合学习能力比较低,自主学习意识缺乏且尚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平时在面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时候容易因为知识的抽象性、繁杂性等特征而增加学习难度,如果教师直接单独采取侧重讲授或灌输的常规教学模式,就必然会影响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如果教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新融入情境教学模式,那么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提升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常规数学教学模式下,许多数学教师可能会采取“概念界定—推导分析与计算—结果论证与分析”这种抽象化的数学授课模式,从而使得中职学生常常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运用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素材来创设适宜的情境,那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直观性,从而帮助他们快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下,中职数学教学更多地侧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机械化记忆所学的知识点,但是,职业教育改革强调引导中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以及乐于开展探究性学习.而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融入情境教学模式时,为了确保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除了考虑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开放性、趣味性与生活性等基本特征之外,还需要考虑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与目的性.而目的性情境创设原则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高效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点.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概率”这一基本数学概念时融入情境创设法,可以带领学生一块做“抛硬币”游戏,借助这种游戏情境创设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内涵.

2.新异性原则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根本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真听讲,讨论和交流,保证提升他们的听课效果.同理,在将情境创设模式融入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时,为了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规律来创设能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教学情境.因此,为了提升情境创设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创设新奇性和特异性比较强的教学情境,保证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比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内容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他们想要参与;情境创设的形式要具有新颖性和新奇性,使学生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欲.如,故事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情境氛围,情境氛围的创设要保持形象、生动,力求使中职学生产生亲切感与真实感,借助这种新異性情境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启发性原则

在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期间,除了结合特定教学内容与目标,符合中职学生现有数学知识学习水平之外,还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处于学生“悱”和“愤”的状态,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开展有效思考,才能保证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期间同样需要遵从启发性原则,保证可以借助良好情境的创设来直接引导或者暗示学生分析和求解问题,最终帮助他们通过有效思考活动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期间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但是,问题设计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和数学认知结构;可以有计划地为他们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学习障碍,使他们无法一下子跨过去,必须要经过仔细推敲和思考之后才能跨越障碍,这样的情境创设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求解能力.

四、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基于故事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在中职教育课改背景下,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即要促进中职学生关键学科能力与良好学科品质的同步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的发展.同时,中职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科品质.而考虑到中职学生本身喜欢听故事,且许多故事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与文化知识,集趣、理与事为一体,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故事背后蕴含的良好品质或哲理思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所创设的良好故事情境下开展高效学习活动,从而可以实现学生智力和品质协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部分的知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繁杂性比较强,尤其是其中涉及前n项和求解公式,知识难度比较大,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非常枯燥.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快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解公式,提高他们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讲解这部分知识前为学生讲解下面一个相关的趣味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堂授课做好铺垫:在很久以前,一个国家的国王觉得自己棋艺已经无人能比,所以贴出了一张榜文:如果在下棋中胜了国王,那么可以得到一万枚金币.但是皇榜贴出去很久,依旧没人来揭榜.而后,国王又换了皇榜,将奖励改为了胜者自己提要求.然后某个少年在揭了皇榜后赢了国王,但是国王也比较大度,没有因为输而恼怒,反而让少年自己选择奖励.最后,少年提出了如下奖励:在第一个棋盘格子中放入一枚金币,第二个格子中放入2枚金币,第三个格子中放入4枚金币,后面格子里的金币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直至最终填满整个棋盘.这时候国王丝毫没有犹豫,觉得棋盘这么小,肯定不多,所以马上答应了少年请求.在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觉得赢一次奖励一万枚金币划算,还是按照少年的奖励方法划算?为什么?”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学生会逐渐列出相应的求解计算式,这样无形中向他们渗透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求解的知识,同时,借助这种富有幽默的故事情境创设使学生懂得做人应该谦虚,不能够骄傲自满,更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因为别人吹捧就迷失了自己.

2.基于生活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实际上是一本活的数学教材,涵盖了中职数学教材中的全部内容.数学知识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或者说中职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数学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利用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而中职学生本身对生活抱有很强的情感,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针对性创设符合中职数学教学要求的生活情境,那么可以更好地辅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或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概念”这部分数学知识期间,为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高效地理解相关抽象性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联系中职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设如下数学教学情境:先从班级中选出一些喜欢唱歌且唱歌比较好听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排队集合,借助这一设定可以有效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但是,许多学生因为害羞而不敢到课堂前面来,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询问他们:“请我们班身高超过170 cm及以上的学生站到教室前面来.”话刚说完,许多学生主动走到了课堂前面,这时候教师再询问学生:“为什么大家刚才都不到教室前面呢?”有的学生会觉得他不知道什么样的唱歌才能称得上“唱歌好”这一标准,但是身高超过170 cm以上则是明确的标准.通过这一生活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集合本身具有确定性这一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集合概念知识的效果.

3.基于史料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任何数学知识的诞生与发展都不是随机的,而是经历了许多数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才逐渐实现的,这个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史料.可以说,数学史料是使中职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帮助他们突破数学知识学习难关的一类重要学习素材.正如弗兰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数学史可以极大提升数學教学效果.”实际上,数学史料非常丰富,不仅包含丰富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也包含许多伟大数学家的个人生平以及研究经历等,蕴含着哲理思想与文化观念等众多类型的知识.如果教师可以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挖掘和应用数学史料,那么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他们突破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关.

例如,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复数、向量与解析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都是非常重要但是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些数学知识期间,可以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知识的史料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可以为学生介绍笛卡儿的生平情况,使学生通过了解笛卡儿的生平来帮助他们快速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部分知识期间,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联系高斯这一伟大的数学家关于“1+2+3+…+100=?”这一道数学问题求解中所用简便算法的故事来创设一个史料情境,然后引导中职学生对高斯计算这道题中所用求解方法进行仔细的分析,借助这种情境创设方式可以有效地导出本堂课所学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方面的知识,同时,借助这种史料情境的创设为后续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解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在挖掘相关数学史料期间,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在创设史料情境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电教媒体设备等,保证所创设的史料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确保所创设数学情境质量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是构建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如果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得当,那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帮助他们快速突破数学知识的难点,提高知识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创设模式,可以在遵从目的性、新异性和启发性几个基本情境创设原则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和史料情境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贺云锋.中职数学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和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3):84.

[2]杨亚辉.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外交流,2019,26(37):33.

[3]熊文进.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初步探索[J].视界观,2019(04):250.

[4]陈炎坤.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初步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23(05):150-151.

作者:孙海鹰

第四篇:情境: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培养学习历史兴趣

摘要:新课标倡导的改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學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仅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历史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呢?关键是看历史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所倡导的“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空间。下面就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创设历史情境,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也算抛砖引玉,以供探讨。

一、单刀直入,引趣味故事作导语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意境的作用,导言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也可巧用比喻,故布疑阵,一个好的导语可以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笔者首先介绍了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东方流传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流传上帝造人的传说,大家想知道吗?”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对本课的内容也听得津津有味,良好的学习情境使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且可以牢固掌握。

二、巧用谜语、诗词、歌谣、成语等激发兴趣,加强记忆

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谜语、诗词、歌谣、成语等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如讲秦朝时用谜语“半个《春秋》(打一朝代名)”;讲御匈奴,筑长城时,联系有关长城的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讲春秋战国时,穿插一些成语“管鲍之交,一箭之仇,朝秦暮楚,纵横捭阖。”这些趣味性语言既准确、生动形象,又客观反映历史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教师不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授课内容,而且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由2至6人组成的异传性小组中一起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还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背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例如,讲《秦帝国的兴亡》时,按课标要求要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笔者设计了师生问答、同学辩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来组织讨论,学生从班级、家庭团结的重要性,又从小学社会课学到的知识对国家统一重要性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他们参与了探讨,锻炼了思维,提出了问题,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一个难得的训练机会,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探求知识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学科本身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在课堂上让学生绘制“战国七雄示意图”;活动“信封上的效率”体验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运用投影多媒体激发学生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单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地图,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投影仪、屏幕、投影片的使用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投影片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形成愉快的学习意境。例如:讲七上活动课历史成语故事竞赛,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成语故事竞赛》,营造了竞赛的氛围,课件分为“牛刀初试,知音难觅,激流勇进,风险提速,众志成城”等环节。在牛刀初试这一环节要求每组派三位同学回答随机提出的三个问题;在知音难觅这一环节要求每组出两名同学,一个面对同学,另一个则相反。由主持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考查了同学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合作精神;在激流勇进这一环节要求同学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在风险提速环节要求每组自愿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目作答;最后一个环节众志成城,要求本组同学共同完成成语。课后同学反响很好,使活动课收到预期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直观、方便,而且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意境,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深化,历史学科也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要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对历史学科的轻视态度,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现实意义,才能产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因此,首先要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公认识历史学科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地位和意义,然后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如笔者在“历史学习园地”定期开设“时事溯源”,通过它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课堂开设“历史上的今天”,让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将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课堂轻松愉快的学习意境和妙趣横生的历史知识,使历史课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能活学活用,从而养成爱好历史,学好历史的良好风气。

作者:陈会阁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创新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要想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和情境教学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 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应用情境教学方法。良好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求知欲望,拓展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数学教师都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按部就班地讲课,向学生灌输相应的数学知识,很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并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充分消化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情境教学模式,从而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积极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同样如此。所以教师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出同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一些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理解知识,并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1]比如讲授分数相应知识点的时候,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并能够读写分数。该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创设同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喜欢吃蛋糕吗?”学生们就会高兴地回答喜欢。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过生日的时候,是怎们跟家人一起分着吃蛋糕的呢?”然后学生就会回答将蛋糕切成几块,每人分一块吃。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蛋糕,然后利用彩色粉笔将蛋糕平均分成6份。然后导入本课知识,这时候学生就会对分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自身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分数的知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到有趣而不是畏惧。[2]

(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习数学是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中的提问这一环节,从而为学生创设出更加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讲解完轴对称图形之后,就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孩子们,在生活中你都看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找一找,看谁找得多?”然后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看到过的轴对称图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就会说出数字、蝴蝶、轮胎、餐桌面等。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与形成,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进行深入思考。

(三)积极创设游戏的教学情境

利用游戏能够唤起小学生的愉悦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提高教学质量。[3]比如,复习数学加减法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在班内选出8名学生,其中4人手中拿着预先写好的算式卡,其他4人手中则拿着算式结果卡。分好小组后,手拿算式卡的学生喊:“我是3加4,我的好朋友在哪里?”然后拿着数字7的学生就大声喊道:“我是你的好朋友!”该游戏以速度判断获胜者,也就是说哪组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哪组就获胜了。在课堂上玩这个游戏,一方面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还能激发其竞争意识。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游戏,实现寓教于乐,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保证。

小学数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各学科的成绩,更关系到其理性思维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采用科学的情境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士超,张彦真.乐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探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26)

[2]胡雅楠.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情境式教学[J].高考(综合版). 2015 (09)

[3]孙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分析[J].赤子(上旬).2017(12)

作者简介:

夏汝丽(1978-),女,吉林榆樹人,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教师,小教一级,从事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于成军(1964-),男,吉林榆树人,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教师,小教高级,从事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夏汝丽 于成军

上一篇:群众体育论文下一篇:评高级教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