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由写作,培养自由作文意识

2022-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语文,一是要提高理解能力,二是要培养写作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方面的能力应该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然而,现状却不尽人意,尤其是好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厌倦作文,不懂得如何去选择材料,去构思、表达,写完文章后也不知如何去修改。为改变这种现状,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增进学生对作文的情感,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自由写作的意识

作文是为了记叙事物、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是一种生活的需要。然而,在学生的心目中,作文却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而在应试思想左右下,教师辅导学生作文也染上急功近利的色彩,用诸多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视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在写作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松绑”,把自由写作的意识植根于学生头脑之中, 使其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自由写作、快乐写作。

1.1 让学生在选择题材上拥有自由

在主题的统领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素材,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不一定非要写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场景。这些事件或场景往往是很难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到的,而学生经历的、遇见的,无非是一些平 凡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却能折射出一定的思想与道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一双慧眼来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小的细节走进作文,如一处自然景观的变化、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哀愁、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

1.2 让学生在表达思想上拥有自由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为了迎合老师心理,为了“符合”题材需要,而说一些违心的、不真实的话,在思想上没有了自由,作文中没有自己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因此,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设置“禁区”,将学生心中真实的喜悦、感伤、惆怅,“拒之门外”。作文应当记录真实的生活与思想,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展作文空间,让学生看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要鼓励学生把自己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表达出来,步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写作境界。

1.3 让学生在作文形式上拥有自由

如何构思、如何表达,要给予学生自由。思想感情的自由必须要形式上的自由来配合。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一些技巧、构思、结构等方面的指导;指导多了,学生就会循规蹈矩、千篇一律,压抑学生个性的张扬,扼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由作文要遵循的原则

自由作文不等于教师不管,让学生随便写。自由作文的教学,教师应优化和控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由写作。笔者认为自由作文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2.1 读写结合原则

自由作文的基础是进行大量的阅读, 进行坚持不懈地练笔。有了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初中学生必须切实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底线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有更大突破。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增加阅读量,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来丰富语言,积累写法,领悟写作真谛。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陷入捉襟见肘、搜索枯肠的困境。自由作文必须让学生拥有快乐阅读、快乐写作的体验,养成与经典书籍为友、让日记伴随自己成长的良好习惯。

2.2 丰富感受原则

叶圣陶作文理论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要想让学生真正步入自由作文的园地, 教师务必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定期举办日记周记评比、结合教师节、母亲节、清明节等节日举办作文竞赛、结合全民读书日举办诗歌朗诵会或班级读书会、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举办社会调查,了解当地民风民俗……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拥抱自然、融入社会,去捕捉自然界中的无限风光,去观察社区的变化,感受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感受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生经历得多了,感受得多了,表达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心中自然有话想说,字里行间自然就会流露出真情实感。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诉诸笔端,去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生活中的假恶丑。

2.3 自主作文原则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没有命题的权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自由作文的理念则要求教师把自主命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作文,在作文中抒写真情,流露实感。教师应多安排学生写半命题作文或自拟题目作文,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写写随笔之类的文章,有感而发,体裁不限、写法不一。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时空。

2.4 张扬个性原则

作文也应当有个性的,有了个性才能不断走向创新之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作文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作文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在内容上追求新意,在形式上展现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不闭门造车、不东拼西凑。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尝试用各种文体进行写作。

2.5 多就少改原则

精批细改的做法未必见效, 多就少改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珍视与尊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宽慰和鼓舞。讲评课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进行自主阅读、自主修改、相互批改,要求学生从典型事例的选择、词语运用、谋篇布局等方面找出不足,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2.6 欣赏鼓励原则

自由作文需要鼓励和赞美, 学生的习作热情与习作水平也是“夸”出来的。因此,面对学生的作文教师不要轻易地予以否定,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再优秀的作文也有不足,再差的作文也有亮点。教师要多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欣赏鼓励,以增进学生对作文的情感,增强作文信心。在讲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谈谈自己从同伴的作文中获得的启示。

摘要: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写作,少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培养学生自由写作的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题材、表达思想、作文形式上拥有自由;其次,引导学生自由作文要遵循读写结合、丰富感受、自主作文、张扬个性、欣赏鼓励等原则。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自由写作,遵循原则

上一篇:财政学类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以政府采购实训课程为例下一篇:基于PLC的水泥包装——装车系统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