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图及CAD》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制图与CAD》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机械零部件为教学载体, 培养学生识读机械零部件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工程基础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然而传统的章节灌输式教法已无法适应今天的高职教育。脱离了生产实践, 学生很难将理论较好地迅速运用到生产中去, 这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初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护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根据学院示范建设要求, 本专业专业课程不订用教材。笔者结合实际情况, 探索新教法, 脱离教材束缚, 打破章节式教法, 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培养模式, 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任务中,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职业能力, 加快推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教学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 使学生掌握查阅机械类技术文件的能力, 能识读机械零部件图样, 对工业基础有所认识, 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从事技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具体教学目标是:1、职业技能目标。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能运用正投影法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会正确选择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法;能按照零部件结构和工作要求正确绘制零件图;会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塞规等常用测量工具进行零件的测量;掌握一般测绘过程和方法;熟悉计算机AUTOCAD绘图基础知识, 能够用计算机绘制简单零件图。2、职业素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团结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3、职业拓展目标。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培养来提高人才质量。1、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查阅并运用有关标准的能力;能够读懂三视图, 按照零部件结构和工作要求选择适当表达方法, 能使用绘图仪器和计算机绘制中等复杂的零件图;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塞规等常用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2、方法能力方面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3、社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等。

2 教学内容设计

以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为例。第一单元:汽车变速箱的拆装。学习目标:理解机械零、部件的含义, 认识汽车常用零部件;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拆装方法, 正确使用量具。工作任务一:认识汽车重要零部件并归类。技能点:1.零部件的拆装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2.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与清洗3.拆装工具和常用量具的使用。知识点:1.初步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正确拆卸汽车变速箱, 在拆卸过程中掌握其总成、各零部件及其之间的连接关系, 拆装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3.常用工具和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千分尺) 的使用。第三单元:轴套类零件。学习目标:能正确选择轴套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能正确绘制轴套类零件图和尺寸标注;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础知识。技能点:1.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2.轴套类零件的绘制3.AUTOCAD软件的使用。知识点:1.机件的表达方法2.螺纹的结构、种类、功用、画法3.轴套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和视图的选择4.轴套类零件图尺寸标注及尺寸链概念5.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6.AutoCAD2010图层、字体、对象特性、图形界限设置, AUTOCAD常用的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

3 教学安排

以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为例:第一单元:汽车变速箱拆装。教学内容:认识汽车零部件结构、工作原理;零件归类;认识零件图并与零件对照;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 实践4学时。第三单元:轴套类零件的测绘。教学内容: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螺纹的结构、种类用途和画法;轴套零件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测绘凸轮轴和轴套;AutoCAD2010基本绘图命令。学时安排:理论10学时, 实践10学时。

4 教学实施

4.1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该门课由五个项目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有不同的工作任务, 分别以简单零件、轴套类零件、箱壳类零件等具有代表性的机械零部件为案例进行拆装和测绘。 (1) 老师发出工作任务单和考核表, 说明工作任务及目标。 (2) 学生在老师讲解后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3) 老师提出问题, 从任务中引出相关专业知识。 (4) 查阅资料并理解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点。 (5) 学生分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老师评价总结。这样, 学生把听和做结合起来, 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职业技能, 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4.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教学, 能生动形象地讲解投影原理, 三视图的形成, 展示零部件的图片, 以及一些视频动画等。加强学生的理解, 充分开发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现场教学教学过程除了在教室进行外还要在实训室, 现场参观汽车零部件, 拆装汽车变速器、发动机等,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互动式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 培养学生组织协作能力, 加强师生交流。课堂上让学生阐述意见、总结归纳,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胆识的锻炼。注意学生展现自我的心理特征, 适当给予肯定和表扬, 培养学生积极争取的心理。

——示教演示法教学在知识点讲解和现场测绘时, 教师适当做演示, 让学生更易理解。

5 教学评价

从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两大方面进行评价, 比值各占60%和40%。过程性评价具体从课堂测试、技能测试、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考核。课堂测试如: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技能测试如实训项目的完成的情况;综合素质如:考勤情况、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安全规范、团队合作、语言交流、组织管理等。总结性评价则是学生完成企业工厂真实产品零部件图纸的绘制, 由企业、学校共同评价。

6 课程特色

6.1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在对行业内企业进行调研后, 针对相关职业岗位进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结合职业标准组织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

6.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以工作为导向, 任务为驱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零部件拆装, 扮演装配工角色, 然后测量零件, 模拟真实的工厂检验工作过程, 让学生扮演了检验员的角色。测量结束后绘制零件图, 又扮演了绘图员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增加了对职业的理解, 对行业的认识。

6.3 凸显了“教、学、做”一体, 教中学, 学中做。

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克服了学生爱动手不爱动脑, 想学习但无好方法的困难。

6.4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

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7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遵循了注重技能培养, 理论必需够用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被引出, 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工作任务中, 给学生直观感受, 各个案例紧密结合汽车机械零部件。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零件本身, 又能更好地理解其制图方法。脱离教材束缚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师的挑战, 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手段。这门课程对我院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摘要:《机械制图及CAD》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笔者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示范建设, 积极探索本课程教学改革, 系统设计教学内容,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合理安排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及CAD,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上一篇:大数据对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的影响研究下一篇: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及其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