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道德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研究

摘要: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进入初中教学实践。中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组织既遵循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应试教育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得不到加强,导致了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上出现脱节。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值得我们对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很多,既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来实现。本文旨在分析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角度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指出中学生阶段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状况及特点。其次,选择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个要素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合在南宁市第十五中学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时应该遵循的三个教学原则,以及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二是要开展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三是要运用榜样示范,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信念;四是要组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五是要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思政)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第二节 人的思想品德知行转化规律

(一)人的思想品德是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二)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选择依据及特点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特点分析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行转化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因素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情因素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信因素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意因素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行因素

第三章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建议

第一节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坚持的原则

(一)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配合的原则

(二) 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三) 理论联系实际和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强化理论知识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

(二) 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

(三) 运用榜样模范,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信念

(四) 组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

(五) 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食品安全问题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