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经济价值后感

2023-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教育的经济价值后感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误区及价值取向 1

摘要: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生道德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知性德育、与现实脱离的误区。道德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培养具有独立道德人格的学生;道德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生活,重视大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和需要,既要成为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更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崇高的道德理想。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价值取向

当今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的空间;另一方面,物质的丰富并没有使人自觉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德的荒芜、精神世界的失落使现代人尤其是使身处社会激流中的大学生不知何去何从。高校道德教育作为呵护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理应承担起大学生精神重塑的重任。近几年来,高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误区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消弱了德育的实效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误区,以及走出误区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

高校道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本是一种鲜活生动、充满人性魅力的教育,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现实性,使目前大学生道德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以下误区:

(一)在道德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上,迷失于功利主义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越来越唤起人们的个人意识和利益意识,使人们受压抑的物质需要得到了空前的释放,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因物质欲望的满足而带来的实惠,产生了所谓“成就感”、“幸福感”。人们越来越沉溺于眼前的物质世界,人成了自己所创造的物质的奴隶,“现代人成了没有心灵的享乐人。”面对物质主义的泛滥,道德教育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是迷失了它的终极目标,成为浅薄的功利主义教育。

这种趋向功利性的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冷漠,功利意识过强,缺乏与人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一些善恶是非问题上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态度,以至屡屡出现大学生人格扭曲的极端事例。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应该利用自身的批判和反思功能,帮助 1

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健全的心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实际情况却是面对市场利益的冲击,道德教育往往“无可奈何”地舍弃自身合理、本质的内在价值,去满足物质经济等外在发展的需要,迷失于功利主义。

(二)在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受制于工具理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有效地培养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知识人才,教育把受教育者纳入学校教育的生产过程,用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育工艺流程,把人制造成标准的教育商品。加上我国的德育过分地强调外在价值和功能,强化道德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道德教育不得不强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把德育看作是培养为经济、政治服务的辅助工具,导致个人主义泛滥,丧失了德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不可否认道德教育具有工具性价值——满足其他实践活动及其主体之需要的属性,也就是为社会培育适应性人才,并为社会服务;但同时德育又具有主体性价值——满足自身需要的属性,是一种以发展人、提升人为宗旨的活动。而且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价值是源、是本,是工具性价值的基础。

德育工具理性的强化,必然促使德育从各种规范出发,强调规范对人的约束,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听话、顺从成了“好学生”的标准。在工具理性驱使下的道德教育把追逐功利作为自身的目的,学生主体的情感和需求退居次要地位,使生动、充满人性魅力的道德教育成为死板、教条、扼杀人性的规范教育,成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知性德育。结果是德育主体地位逐渐丧失,导致“无人”德育的出现。

(三)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局限于知性德育

道德教育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类最初的德育是与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的。近代以来,受道德教育主知主义倾向的影响,道德教育逐渐按知识教育的逻辑来进行,而不是按道德形成的内在逻辑去进行,使得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知性德育。人们过分注重了认知能力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德育事实上成为道德知识的传递过程。这种德育方式认为只要教给了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道德认识,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就能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行为。其实,单方面的灌输和空洞说教只会导致言行不

一、知行脱节和普遍的虚假,不仅不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而且使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等的培养也成为空谈。

知性德育与生现实脱节,阻断了学生德性发展的源泉和渠道,“进行一种‘无根’的教育”,能做的只是不断地向学生讲授,而后再通过考试等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教给他们的“道德”,对那些现实生活层面的东西,却总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致使德育教学在辛辛苦苦地做着“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德育日益陷入困境也是必然的结果。

(四)从道德教育的效果看,脱离学生现实生活,成为枯燥乏味的说教

由于道德教育漠视当代大学生的独特生长环境,漠视他们的内心潜藏的愿望、热情等现实生命所指的方向,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造成德育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这样的德育没有改善大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状态,学生不能从德育活动开展中感受到生活的充盈与精神的愉悦,德育更多地进行的是与学生个人真实生活并无关联的活动,所以在有些学生眼里德育就成了“虚假的教育”,成了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和说教,严重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 正确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德育是为人服务的教育活动,应该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地位。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误区,势必消减了德育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和魅力。现代德育要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走出误区,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培养具有独立道德人格的学生

现代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关怀人的生命终极之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这种尊重表现为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表现为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荣誉感和幸福感。德育是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根本任务,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活动,其意义不在于道德知识的传授和行为的训练,而在于心灵的感应,关键是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使学生的生命成长在道德的人文关怀下健康发展,它所体现的中心和灵魂就是人本精神。

建立在这种人本教育理念基础上的现代德育价值观告诉我们,道德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自主的选择,并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中确立属于个体的道德尊严、人格尊严。道德原则能否对大学生的选择产生影响,能否对其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自觉接受这一原则,“人之道是自由之道,人之德便是自由的创造生活”。人只有具备独立的人格,才会尊重他人的人格,把他人视为与自己具有相等价值、平等地位的一员来对待,所以,培养具有独立道德人格的学生是我国当前高校德育主要的价值追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对于他们的前辈来说,更加崇尚个性与自我;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为今天的大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性。道德教育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的个性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和谐的发展,才能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独立道德人格的学生。

(二)道德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生活,重视大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和需要

道德教育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还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把学生视为成长中的完整的生命体,尊重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

首先,德育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人的德性品质无疑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成的,德育要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发掘丰富的德育内容,从“生活之变化”中吸取生动的、直观的、本真的道德素材。这些道德素材主要是大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需要,如该不该给街头乞讨者钱物,如何看待大学生在校外租房,通过网络红人我们看到了什么等等社会热点问题。力求从大学生所熟悉的事件、人物和环境切入,尽力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外在训导;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自觉地接受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操守。以生活实践为素材的德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理解、创造性接受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课程的学习和自觉提高自我品德修养的实践中去

其次重视大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和需求。尊重大学生的整体性就是把学生作为生活中完整的人来看待。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需求日趋复杂,高校德育作为一种关怀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要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整体性发展和需求,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的全部,既包括他的学习、交往、健康状况及个性发展,也要了解他的学校、家庭及社区生活等。惟有如此,德育才不会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目的来培养。

(三)道德教育要坚持引领并高于现实,既要成为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更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崇高的道德理想。

道德教育要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并不是无条件的迎合现实、迎合学生一时的兴趣,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现实。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欢乐与哀愁、所面临的挑战与诱惑,善于综合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和学生一起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尴尬、压力、恐慌、挫折,

引导大学生直面现实,培养、提高其自我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能力,让道德教育成为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道德教育在对现实世界客观、全面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思维,能够使大学生站在高于现实的理性高度上,引导学生朝更高的道德境界发展,克里夫.贝克认为“不应该把道德看成是目的本身,而应看成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德育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内在指向的是人的未来可能美好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大学生对自己明天的生活寄予了极大的渴望,这种渴望使人的生存具有了高于现实生活的价值。道德教育要充分挖掘、保持大学生的内在的精神需求并使其与时代的发展趋势一致,使学生在对善的、道德的追寻中建构起更为完美、充实的意义世界——道德理想。这种道德理想不是大而空的说教,而是学生基于对现实理性思考后的自觉选择,它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去选择过有道德的生活,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幸福和高尚。

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里蕴含着的是人类善的愿望与追求,它推动着现实向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发展,而前进的现实生活又不断地结出更美的道德果实。高校道德教育就是在倡导这种崇高的道德理想中实现塑造人、生成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2]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3]赵汀阳:《论可能的生活》,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第109页。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5]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人的价值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1刘晴,1970年出生,女,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发表于《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0期(全国中文核心)。

第2篇:读《爱的教育》后感

广雅小学三年五班高子舒(女、八岁)

指导老师: 李艳梅, 联系方式:

很想介绍一本好书《爱的教育》给大家,老早我就读过这本书了,被它深深地吸引,今年暑假我又重温了一遍。你们肯定想不到吧,这本书有一百二十七岁了,它的作者是意大利的阿米契斯。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家人、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洋溢着爱,又生动又感人。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嫉妒心,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嫉妒心"的故事。故事中德罗西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次次考试都得第一,而沃提尼却学习成绩一般,同学们都知道他非常嫉妒德罗西。每次老师在表扬德罗西时,他要么低头不语,假装没听见,要么一副微笑的样子,不过他是在那冷笑。有一次老师发现了他在冷笑,告诫他说:"沃提尼,可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体里。这条蛇会使人失去理智,腐蚀人的灵魂!"他很不服气,偷偷在一张纸条上写下:"我并不羡慕那些因为老师的呵护和不公平而获得第一名的人!"几个同学刻了一枚纸奖章,上面画了一条黑蛇,一本正经地送给了沃提尼,沃提尼看到气得浑身直哆嗦,这时德罗西接过纸奖章并撕碎了它。看在眼里的沃提尼感到非常惭愧,悄悄地把自己写的字条扔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沃提尼的嫉妒心,同时也看到德罗西的宽容心。其实嫉妒心就像老师说的毒蛇一样,会让人失去理智,甚至做出很多错事。嫉妒别人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光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能帮助自己进步,所以大家都应该对他人少嫉妒,多宽容。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谁都难免会犯错,如果你宽容地对待别人,相信你犯错的时候,别人也会宽容待你,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快乐。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呢?

好书不光有趣、生动、吸引人,在看书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道理,你有没有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这本书呀?

家长评:

孩子很痴迷这本书,总是爱不释手,让我很意外。问及为何喜欢这本书,她说,很好看,他们学校真好,我也很喜欢他们那里的老师,一点也不凶。但就故事背后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应该有家长的引导,帮助理解书中的正能量,而不光是让孩子记住有趣的章节。但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孩子识字量增多,很“嫌弃”家长的朗读速度,觉得太慢,亲子共读的时间减少了,也少了和孩子分享感受的机会。但这本好书,其实是个很好的工具,和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时,和她讨论下人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她真得有一天碰到的时候,知道如何积极面对,处理。

老师的话:这篇读后感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感点明确,并切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小作者能清楚、准确、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结合一件真实的事例把感受写具体;语言表达有条理。

第3篇:读《爱的教育》后感

读书交流

《爱的教育》是有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学年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切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的爱,无不流溢于纸上,动人心魄。

我觉得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些以日记形式的小故事表现给我们大人看,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灵。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们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互相的尊敬。一个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直到现在,我仍为里面纯洁的同学情、深厚的母(父)子情、感人的师生情以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所感动。更深刻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与自己以前的认识很不一样,更多得了解了我们的孩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被书中的事例鼓舞着、启发着,使我对自己的职责——为人师、为人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全书文字幽默,通俗易懂,真得很适合我们来读这部书。当我们静下心来,抛弃浮躁,仔细体会、琢磨书中的每句话,每个事例,会感到收获很多,感慨很多。其实自己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一本书,而是从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坚持读书能提供给我们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便捷地学习到新的事物,拓展我们的思维。为孩子,为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母亲、老师,做一个不被淘汰的母亲、老师。

第4篇: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热血教师》,影片主人公罗恩·克拉克老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学突破,以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这部电影根据罗恩·克拉克老师的真实故事背景改编而成,怀着对罗恩老师的崇拜之情在假期我阅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

这本书让我感慨颇深,这是一本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意义的好书。罗恩推倒了东西方教育之间无形的墙,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的教育理念。他通过大量的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传递着好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1.互相鼓励策略:让大家为表现好的同学鼓掌叫好,大家也受到鼓舞。因为你在鼓励他人时,同时是在鼓励自己;打击他人,同时也是在打击自己。一个人的负向情绪会影响其他人,同样正向情绪也会影响他人,老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热烈的正向氛围,感染学生。

2.微笑是管理学生最好的方法

向孩子们展示你很幸福,满足,愉快。不管孩子们有多麻烦,一直保持着积极,幸福的状态,孩子们能够吸取到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正面活力,他们也变得更加快乐。

3.老师要有幽默感,适当搞笑,让音乐帮助孩子学习,让课堂动起来,让孩子身临其境学习,让你的课堂每一分钟都有吸引力,生动有趣,学生,老师都充满激情,别把珍贵的时间用在做家庭作业。

4.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我们首先是孩子的伙伴,是孩子的朋友,然后才是老师。与学生一起玩,保持共同的兴趣爱好,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所以,就像罗恩老师和学生跳皮筋,从开始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他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艰难告诉学生,他们也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

5.打破常规,不断尝试巧妙的教学方法

罗恩老师想法设法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老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当学生从惊奇、雀跃、参与中平静下来之后,他们必定感受到了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老师为了让他们学习好,所付出的努力。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我用过的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切实的帮助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特色的教学方法。我想,只要我们能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用什么点燃激情?罗恩告诉我们的很多,需要慢慢体味。“人要去追求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这是罗恩告诉孩子们的话,也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渴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学生的尊重,最终获得教师的尊严。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成就我们的教育梦想吧!

第5篇:读《爱的教育——少年爱国者》后感

大朗镇中心小学 四(1)班

姓名:刘铭珺 邮编:523776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成长。”就是看到封面上的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买了这本好书——《爱的教育》。

我把书带回了家,翻到其中一篇短说——《少年爱国者》,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十一二岁的意大利少年被父母卖给了马戏团,他在那里遭受了各种虐待。后来,他受不了那里的处境,就逃上一只回国的船。在船上,人们都给了一些钱他,但他听见给钱他的人们正在说自己国家的坏话时, 少年宁愿继续挨饿,也不愿听到有人损坏自己国家的声音,他的祖国尊严竟然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了中国运动员的奥运精神,他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接受教练严格的训练,天天都得早早地起床,晚上还要熬夜训练,偶尔忙得连饭也没吃。因为紧凑的训练使他们很少回家看望家人,夜深了,他们还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着家人,心里还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他们之所以这么拼搏,就是因为心里想着发展国家的体育事业,让中国强大起来,不让外国看扁中国。

我崇拜那个少年!

指导老师:黄顺华

第6篇:读《人生的价值》有感

国防生集训时,我得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叫做《人生有价值》,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的名字感到了好奇人生有价值,便意味着一个人活着要有活着的意义。那么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呢?

一般人,对一个人的价值,多半以他外在的成就而判断。比方说:作了大官,发了大财、或有好的学问,甚至于活了很长的寿命,都是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我们看看那稣基督对于人的生命,是怎样的说法。他说:「你们要小心谨慎,防范一切的贪婪,因为真正丰盛的生命,并不在乎他的家产富足。」从耶稣的话里面,可以知道财富,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耶稣又讲了一个比喻说:「有一个富翁,田地的出产丰富,他心里盘算着:『我没有够大的地方,来收藏我的物产了,该怎么办呢?』他又自言自语的说:『对了,我要把原来的仓库拆掉,改建一座更大的,来存放我的五谷和别的货物。然后我要对自己说,幸运的人哪!你拥有一切好东西,足够你多年的花用,你慢慢的享受,吃吃喝喝,过舒服的日子吧!』但是,天主要对他说: 『你这个胡涂人,假如就在今夜,你得交出你的生命,那么,你为自己积存的一切财富,要留给谁享用呢?』接着耶稣下了一个结论:「那些为自己积聚财富,在天主眼中却不富足的人,也是 这样。」

也许有人说,长寿的人,一定活得最有意义。也许另外还有人说,我并不想发大财,享受物质生活,只希望活得久一点,可以看看自己辛劳的成果。事实上,有些人在世界上,虽然活了很长的寿命,但真正

够得上算是好好活着的时间,却是非常的短暂。因为时间绝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在世生命的长短,不能代表是人生价值的高低。比方说:英国的诗人济慈,只活了二十六岁,诗人拜伦也只活了三十几岁。我国的文学家王勃,也是三十几岁去世的。可是他们的生活,都很丰富。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耶稣基督,离开人世的时候,才三十多岁。一个人如果只是为自己活着,就算他活了一百岁,也没有什么价值。一个人如果是为别人活着,而且为别人贡献了所有的力量,不管他的成就有多大,他的人生价值,就非常的高了。

如果寿命的长短,或财富的多少,都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生命价值。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它呢?也许有人以幸福的人生、或快乐的人生,来确定人生的价值。但也不正确。比方说国父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忧国忧民,他去世的时候,在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可以说他在人世间没有幸福和快乐。就算有,也不过是短时间的快乐而已,但是国父的人生价值,是千古不圬的。耶稣基督出身贫苦,生于忧患,死在十字架上。他是人类的救主,他的人生价值是无限的。国父的奋斗是救国救民,耶稣的牺牲是救人救世。如果有 这种思想和行为的人,他的人生价值,自然是有意义的,是崇高伟大的。 苦难之后

灾难和痛苦的压力,能使我们重视生命,每一次经过了死里逃生的考验后后,使我们更了 解 生命的价值,对于神、对于人类,应当作更大更多的贡献。一个经过苦难的人,更会了解别人 的痛苦,而能寄予同情。

人的一生,不管你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很少是一帆风顺,一辈子平平安安,或无忧无虑的 。 就算是物质方面没什么缺乏,但在精神方面,一定有不少压迫和折磨。何况世界上,更有很多 的人,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论物质和精神,都得不到最基本的满足,几乎没有一点幸福可言 。

人生的遭遇,是变化莫测的。当你的生活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想不到,一下子暴风袭来,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处处遭遇打击,被人误解、污辱、欺凌、压榨。恶运好像车轮一样,在你头上压过来辗过去。让你伤痕累累,一点都抬不起头来。

人生的不幸和苦难,可以说每个人都不相同。当我们饱经忧患,四肢乏力,不能支持下去的时候;或者是历尽艰难困苦,没有法子逃避的时刻;或者是所喜爱的、所依靠的,被剥夺而去以后;或者是没有法子,信心消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写到这里,我先介绍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约瑟芬.勃特儿女士和她的丈夫,度假回来,眼见她金黄色头发的小女儿,在阳台上等候。那小女孩看见爸爸和妈妈走了过来,就不断的挥手。爸爸妈妈越走越近,小女孩一阵高兴,迫不及待的要亲近父母,身体太向前倾,终于冲过栏干,摔了下去,跌死在父母的面前。孩子欢迎双亲回来,情感是何等的真挚,但是就在这一刹那之间,小小的生命失去了光辉。在想象中,这一对父母的悲痛,是无法形容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悲痛命运,也不孤孤单单坐在那儿伤心落泪。那位母亲约瑟芬勃特儿,决定要找一些伤痛比自己更深的人,在可能

的范围内,去帮助他们。后来,她鼓起精神,开始更崇高的生活,去帮助孤苦无依的女孩子,做她们的朋友。

从自己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把悲伤化为同情的力量,去服务人群,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但在约瑟芬女士的心中,那痛苦、损失、孤寂、悲哀,都谱成了一曲信心、仁爱的凯歌。

像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小故事,到处都有。在我们的四周,固然看到许多有勇气的人,在艰苦中怎样的站立和前进。但也看见一些,向环境屈服投降的人;和一些只知怨天尤人,一生生 活在悲苦中的人。我们不应做一个失败者,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仍要努力的寻找出路,甚至开创出路。当我们 真的伤痕累累,抬不起头来;或者真没有法子,不能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要以信心,依靠天主。 天主必赐给我们勇气,让我们能面对痛苦,能有力量,继续奋斗下去。

耶稣基督为拯救人类,他自愿出生在贫苦的环境中,接受生活的挑战。为了传扬福音,而面对敌人的迫害,和恶势力的战斗。耶稣说:「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到安慰。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五

4、10)耶稣虽然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他终于得胜 。他复活后向门徒说:「基督必须先经过苦难,然后才进入他的荣耀。」耶稣的言和行,是我们最好的启示。当我们在痛苦悲伤、失意挫折的时候,耶稣就在你的身边。同样的,在我们饱 受忧患以后,生命也更发出了光辉。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为权的,其毕生目标是“囊括四野,并吞八荒”;有为利的,终生目标是“封妻荫子,金银满箱”;有为名

的,不惜“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求财的,哪怕“人为财亡,鸟为食亡”;也有为情爱的,上天入地死死生生觅知己。

当然,也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慷慨忠歌和“替天行道,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更有“天下为公、立党为公、一心为公”的豁达胸怀。

没有目标,你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要谋求成功和幸福,我们的人生就不能没有一个目标。目标对于成功,犹如空气对于生命,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功。

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会在海上打转,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以使它来往于大海两岸好几次。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同样,你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的有用之才。

目标会使你胸怀远大的抱负;目标会在你失败时赋予你再去尝试的勇气;目标会使你不断向前奋进;目标会使你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目标会使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

一个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现代社会,常说人生目标在于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那么什么是自我价值,它又如何体现呢?有人说,自我价值体现在一种成就感,是一

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很幸福。那么我们就要问自己,什么时候我们会产生成就感呢?

毫无疑问,当我们的工作得到肯定时是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时刻。不管是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在座的个位也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谁都想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当我们落后于人时,是不会有什么幸福感的。那么我们自我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认为我们大家应该立足于实际,制定出本实的人生目标。

人生就如一本书,我们每个人是这本书的作者,其中的精彩内容是由我们自己描绘的,你的价值有多大,你的书就有多精彩,你存在的意义就有多大,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描绘自己美好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便是我读此书的感受。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