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

2022-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

民族反思、个人觉醒与家庭归属

王童,中国台湾电影导演,原名王中和,祖籍安徽,生于1942年,父親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王仲廉,他姥姥家是河南开封望族,姥姥和母亲都曾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母亲曾在河南大学求学。1949年,幼年的王童随父母撤退至台湾。1961年,王童从“国立”艺专美术系毕业,在服完两年兵役后进入“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美术指导,作品有《养鸭人家》《侠女》等。王童1971年赴美学习两年,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担任电影导演。他是能兼顾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商业价值的少数台湾导演之一,在个人事业的成熟期,他导演的作品在世界知名电影节上获奖连连,例如《稻草人》获得第2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奖,第33届亚太影展最佳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和1990年哥伦比亚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奖;《无言的山丘》获得第2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等5个奖项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第1届最佳影片金爵奖。但是,由于其个人固有的“围地自圈、画地自容的狭隘地域观念”[1],加上某些影片并没有在大陆公映,在学术研究领域,王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大陆的个人影响远逊于同时期的杨德昌、侯孝贤等导演。

王童的一生,注定要拥有飘零的“身份”和无处和解的内心,他幼年被迫离开大陆,离乱中随家人在台湾寻得安身之地,但命运多舛的台湾至今在国际上仍处境尴尬。他的电影充满离乱、乡愁、台湾记忆,相似的主题和场景轮回出现、人物设置似曾相识、戏剧结构固守设定而不尚突破;从早期的政宣电影《假如我是真的》(1981)和《苦恋》(1982)、喜剧电影《窗口的月亮不准看》(1981)和《百分满点》(1982),到中期的乡土题材电影《看海的日子》(1983)、喜剧电影《阳春老爸》(1985)和武侠电影《策马入林》(1985);从著名的“乡土三部曲”《稻草人》(1987)、《香蕉天堂》(1989)、《无言的山丘》(1992)到自传体电影《红柿子》(1996年),莫不关注黎民苍生并为之抛洒同情之泪。21世纪以来,他导演的故事片《自由门神》(2002)和《对风说爱你》(2015)继续植根于底层书写,他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的今村昌平”。王童赞同费里尼“镜头下那种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所显现的人性温度,才是电影的精神所在”[2]。这种对底层人物的现实主义关怀具有被重新审视的价值。

一、民族反思:对历史的叩问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中美建交及蒋介石的去世,台湾地区内产生了普遍焦虑的情绪,“战后新生代”成长为当时活力台湾地区的中坚力量,他们谋求并培育台湾地区主体意识。在经历了50年代的“反共”八股和商业化倾向;六七十年代粉饰太平的健康写实主义;70年代到80年代初,台湾地区主流电影市场低迷,“中影”逐年亏损。1980年,台湾电影遭遇到携片参加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香港电影的强势碾压,台湾电影界启用新人导演、实行低成本、低风险的制片策略成为必然。台湾地区形成了和官方政宣电影相对峙的乡土电影、学生电影等后来被称为“台湾新浪潮”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作为“新电影”运动的干将之一,王童注重个人成长和“台湾”经验等现实题材电影,通过对历史的叩问达到对民族前途的反思。

(一)想象性投射和政治隐喻。

王童最初的导演作品《假如我是真的》《苦恋》都是改编自大陆作家的文学作品,前者改编自沙叶新的同名喜剧,讲述农场知青李小樟为了返城,冒充权贵之子进行蒙骗并最终被拆穿的故事。后者改编自白桦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旅美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拍摄这两部电影时,王童就职于承担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永升公司,出于“反共”政宣的需要,他发挥了两岸对立时期台湾地区文化工作者对大陆的想象,虽然“这种想象性演绎已不可能成为对大陆的再现”,但“应和了西方政治势力对于中国大陆的刻意想象”[3],同时,这种想象也是某种身份焦虑的投射,是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追问。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武侠电影《策马入林》的主旨在于展示中国江湖文化的侠义精神,但将影片置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岸背景下回望,彼时的台湾地区政治风云波谲云诡,而对岸改革风起云涌、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影片通过“落魄草寇”何南的“败退入林”“身份之困”和“悲情宿命”,显然力图表达更多政治隐喻。

(二)解构“华夏”归属感。

1983年,王童推出了他的《看海的日子》,但此时的台湾地区新电影因极端崇尚艺术、忽视商业属性而逐渐沦落。1987年,“《中国时报》”发表由侯孝贤、杨德昌等53位新电影导演签署的“《民国76年台湾电影宣言》”,号召电影人认可电影的商业属性,呼吁大众容忍并支持电影的“另一种”存在。台湾地区新电影运动从理论上正式结束了,但是,作为运动的台湾地区新电影虽然结束了,作为艺术的新电影却没有立即消亡,王童推出了他的巅峰之作、即被称为“历史三部曲”的《无言的山丘》《稻草人》及《香蕉天堂》。

在“历史三部曲”中,通过底层主角对姓名、血缘和语言的运用和态度,王童向观众展现了小人物们“华夏”归属感的坚固性正在悄悄地被解构,正是通过于此他对民族历史进行了反思和叩问。在中国传统的宗族制度中,人名不仅是一个符号,更关系家族的荣誉和意志;“改名”现象可管窥一段历史时期的人文面貌[4]。中国人一般“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无生存便无其他。在《香蕉天堂》中,常改名字、认领名字成为常态,换一个名字便是换一重身份、一种人生,于是,门闩从何九妹到左富贵、李麒麟,得胜从柳金元变成了李传孝。认领假名字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康乐队的女同事就揶揄门闩:“认这个名字,富贵就富贵,你左什么呢?……你摆明思想有问题嘛!”《稻草人》中,阿发、阔嘴、牛粪、臭头这些取名体现了“贱名易养”的意识和乡村记忆,当阿发听儿子说改成日本名字,配给的黑糖可以换白糖时,态度马上陡转,在这里,底层人物的生存智慧被巧妙展现。同样,底层人物对血缘血统的认识呈现“模糊”现象,《无言的山丘》中,在妓院打杂的红目仔是妓女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他一直幻想自己的爸爸是个日本人。他整天以说日语、穿和服为荣,可是在日本人眼中,他这“下贱”的台湾人甚至不如富美子的琉球人身份。他的幻想甚至连妓院老鸨都看不下去了,她对于他的日本血统的否定,从心理上已经杀死了红目仔,这种“杀”死并不亚于最后日本人对他的生命剥夺。这部影片透露出王童深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控诉台湾地区人民所受的伤害,又赞美了底层人物的坚强和毅力。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稳定性和民族性。三部曲中,出现了华夏或台湾地区语言的“归属指向性”缺失现象,多种语言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并按“价值”排序,日语、英语等异族语言超越了台湾话、国语的地位,这不仅显示了当时台湾地区社会多种文化并存现象,更显示殖民挤压下的台湾地区人民身份、文化认同的危机。

(三)谋求电影的“台湾地区主体性”

王童在作品中主张台湾地区主体性的确立,他在《阳春老爸》中向世界展现了“台湾经验”,这是他为台湾地区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所作的全景式记录和一幅完整的台湾地区现代社会变迁图。台湾地区学者王玮认为,在此之前真正的“台湾经验”在台湾电影中是“一片空白”。[5]电影《香蕉天堂》《红柿子》和《对风说爱你》都表现了台湾地区光复后“外省人”的生活,同为“外省人”的王童通过影片表达了既有政治格局下台湾地区该何去何从的隐忧;但有时这种担忧和迷茫会通过主人公表达的“信心”得到一定程度上消解和补偿,例如在《看海的日子》里白玫说:“我不相信我这样的母亲,这孩子的将来就没有希望。”

21世纪以来,政治概念下的台湾地区是一个敏感话题,台湾地区经济已慢慢丧失活力,相应地,想象中的台湾地区文化亦不再坚挺。新电影、后新电影也逐渐失却了市场,严峻的形势要求台湾地区本土电影工作者必须做出转型。《自由门神》中,王童一改过去的风格,在观照乡土小人物在大环境变迁下的生活时,严肃地审视了现代台湾地区年轻人价值观的迷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新旧世代的差异。如果说大多数新电影表达的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民族性困惑,那么《自由门神》恰恰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

二、个人觉醒:现实题材电影的主旨

所谓“个人觉醒”,即个人意识到自己拥有自主自决的权利,无须屈从任何外部的权威或律令。觉醒意味着梦的幻灭、即高扬的理想主义的幻灭,这种理想主义在共同信仰的基础上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整合为一体。[6]在随军败退台湾地区、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一个中国原则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后,出现了所谓的“觉醒”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问题。个人所寄身的社会空间——包括集体和组织在内——已被认为是一种异质的压抑性存在,信仰的崩溃使个人不再相信原来曾使自己安之若素的那些观念体系和意义系统[7]。

(一)边缘人物和题材的“觉醒”书写

抛却《假如我是真的》《苦恋》政治性的意图,王童在电影中表达了对人和人性的强烈关注,个人的悲剧被寄予同情,生命的追求则充满激情与冲动。[8]另外,王童的重视原作的艺术潜质,用电影的表现手法赋予原作以真实的体验和艺术的高品位,使这两部电影成为同类作品中的翘楚。边缘题材电影《看海的日子》和《策马入林》探讨了妓女和土匪的身世,呼吁关注主流之外的邊缘人物的命运。尤其是《策马入林》,王童摒弃浮夸和粉饰,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乱世小人物的卑微生存,通过“佛”“庙”的破败,表达了“佛”尚如此,“人”何以堪的立意,影片的主旨不仅展示了“人”的困境,还展现了“人之食,色本性”[9]的“人”之觉醒和复活。

(二)喜剧电影的娱乐本质促进了人的解放

喜剧电影曾被苏联电影评论家阐释为“解闷的艺术”[10]。王童的喜剧电影《窗口的月亮不准看》①和《百分满点》,前者讲述一对陌生男女,被医生误诊为癌症,他们在“临死”前,到外地乡下结为了假夫妻,准备一同离世,在此过程中,他们同病相怜、相知并相爱,在得知了被误诊的真相后,女方表哥马上求婚,但他们冲破重重障碍,结为真正的夫妇。后者讲述财阀自外国购得价值连城的邮票,投入巨额保险并托人送回台湾,由此引起了一场邮票争夺战,原来财阀要骗取这笔巨额保险。因这两部影片“卖座奇惨”[11],票房都不理想,在台湾电影史甚至王童个人创作中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阳春老爸》则用质朴无华的喜剧手法呈现了一个小人物苦涩、无奈的人生悲喜剧。这些喜剧电影展现了人的个性的瞬间解放和自由张扬,在轻松的氛围中,“笑”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观众。

(三)“三部曲”中小人物的呐喊

王童挖掘小人物的“乡土”质朴生活并将其置于银幕中心的底层叙事策略,不仅给观众带来深深震撼和感动,也扩展了电影表现的空间、提升了电影自身的品格。乡土题材电影《看海的日子》里,白玫做回独立自尊的女性的第一步,便是告别让她怀孕的男人而返回家乡,靠自己的劳动来抚育孩子,从女性解放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觉醒,另外,她对孩子前途的信心表达也像是一种对命运的宣战。《稻草人》影片开头的骨灰交接仪式、影片中间的妇女团防火演习、儿童交铁器时凸透镜燃烧实验,这些画面仪式感十足,在貌似庄严、神圣外壳下,台湾人一不留神便会产生错觉——把自己也当日本人了。但王童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日本人捧得有多高,就让它最后摔得有多狠。在向观众揭开血淋淋的伤疤后,他又进行了缝合和补缀。

三、家庭归属:对漂泊灵魂的安放

《礼记·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士达到“平天下”终极目标的前提,“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12]故有学者认为:“家,连同与它相关的伦理情感、文化型构,及其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是构成儒家文化最为核心的要素。”[13]总之,“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象征。王童几乎所有的电影,最后的结局都跟小人物的“家”“回家”有关,在这里,他将家、国进行置换并对其进行寓言式的言说。①

(一)家是寻求慰藉的空间

《假如我是真的》《苦恋》讲述返城、归国的故事,《看海的日子》里白玫因为在养母家缺乏温暖和关爱,她最终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阳春老爸》影片的结尾也是处理得异常精致与巧妙,经过一番波折,家人好像已经不再需要汽车这种身外之物来装点自己,他们更加珍视亲人之间骨肉相连的浓浓亲情。《稻草人》中,虽然一家人艰难度日,但依旧相亲相爱,家庭成员互相关怀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电影中有一幕吃面线的情节,阔嘴老婆给孩子们盛饭后,阔嘴对妻子说,给阿嫂留一碗,阿发妻子回复说不用了,她已经在厨房给自己留了一碗,但当阿发进厨房拿东西时却偶然发现,自己的老婆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留饭,再向弟媳申明时,饭已经盛完了,此时影片给了阿发一个无奈又心酸的表情特写。不仅家人之间互相关爱,他们对亲戚亲情也很珍惜,阿发的妻子真诚又兴高采烈地对远道而来的妹妹比划着说:“月娘,姐姐我听说你要来,我好高兴,我一大早用跑的,去隔壁村子买一条鱼,我怕走那么远的路鱼不新鲜,我跟他讨一个篓子,要放水在里面,我一直跑一直跑,水一直滴一直滴,(回到家)鱼还是很新鲜。”陈家人在这里与其说是“畏上”(妹夫是陈家的地主),倒不如说是小人物对亲情的珍惜。《无言的山丘》中,憨溪不满矿上的压榨,首先离开并回了福州老家;富美子的家人不得已而出卖了她,但她还盼望着早日回家团聚,却最终客死异乡;从不向命运示弱的阿柔,在第三个男人也死于矿井后,她伤心地砍断了存钱的竹竿,拿出积蓄带着三个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矿区回老家去了。

王童电影戏剧结构设定了许多居住在一起的一家人并不具有血亲关系,《香蕉天堂》中的兄弟本是同乡关系的国民党老兵,赴台后却变成后半生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前半部李得胜充当门闩的保护者和拯救者,后半部角色反转,门闩承担起照顾疯癫了的李得胜的责任。甚至生活了一辈子的“李麒麟”(真门闩)、月香和他们的“儿子”耀华也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一切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他们仍旧生活在一个温情脉脉的家庭,有争吵、有妥协、也有互助互爱。《对风说爱你》原名《风中家族》,讲述三个无血缘关系的赴台老兵组成了家庭,他们共同抚养着养子小奉先,盛鹏因小舅子之死一直对大陆的妻子负疚终身,为此还错过了与邱香的姻缘,他与养子奉先一家一起生活,直到病逝。《看海的日子》中村民不仅接纳了白玫的私生子,甚至因对白玫的敬重还很珍视这个孩子。以上的情节设置一方面是编剧剧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台湾多元社会的宽容性。

(二)“当下观”与“台湾”意识[14]的树立

1996年的《红柿子》中,妈妈告诫常常准备“反攻大陆”的父亲说:“半辈子都在战场上也没打出个名堂来,该好好顾顾这个家了!”老母亲也感慨:“什么都是假的,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过着安稳的日子,才是真的。” 在大陆都有家室的副官和奶妈也结了婚,大家都渐渐不再提大陆的往事;而孩子们,由对热带丛林的抵触到对“香蕉天堂”的适应,台湾地区这一异质空间成为他们的成长乐园。这些情节不仅阐明了这部电影的主题,而且显示了王童电影强调“台湾经验”的前提:活在当下,大家在岁月静好中达成了共识:过好现在的每天。

(三)王童影像中的“家”

王童影像中的“家”,为底层小人物漂泊的灵魂提供了可以获得慰藉的空间,同时,小人物受创的身心在“家”里得到滋养和重塑,他们将从这里再次扬帆起航。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于“国家”的美好想象。必须指出的是,王童的这种寓言式言说并不一定只发生在“家”“国”之间,在《自由门神》中,“庙/门神”与“家庭/父母”发生相互指涉,拓展了寓言式言说的空间和范围。

结语

王童是执着的,他的多部电影有相似的情节。《稻草人》中家人对入室小偷的同情与《香蕉天堂》中阿祥一家对冒犯他们女儿的得胜的同情、得胜在阿祥老婆怀里思乡痛哭的场面与《对风说爱你》里小范在顺子新婚之夜对盛鹏的哭诉如出一辙;而《红柿子》《香蕉天堂》和《对风说爱你》讲述的都是败退台湾的大陆国军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执着中,他用封闭型的戏剧设置讲述了各个不同的小人物的故事,并对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

王童在影片的最后总能缝合住人和政治、现实与理想的裂痕,他让人的心灵皈依于家庭,给观众带来温情脉脉的些微希望。侯孝贤在1989年《悲情城市》里振聋发聩地叩问:“清政府签马关条约的时候有问过台湾人愿不愿意吗?”王童也为台湾人民发声,但他采用一种更幽微的方式来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及控诉造成他们凄凉光景的宏大政治原因,对生活环境、语言的真实还原和人性感悟的入境般地完整呈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本土文化气息。

在后新电影时代,对于台湾电影的低迷,王童开始反思囿于一隅的局限性,并真正认识到了电影的商业价值意义,他开始与大陆、香港进行文化整合合作。他说:“电影的统一,需要香港的管理办法和臺湾的创意结合……”[15],“台湾和大陆的合作,不是技术合作,也不是形式合作,而是内容和精神的合作。[16]21世纪以来,王童的两部作品一改往日的风格,《自由门神》采用了异于以往的反思批判手法,2005年执导的动画片《红孩儿大话火焰山》,让他重回美术设计领域过了一把瘾,但这些影片都没能让他重现往日的辉煌,这里有时代和个人年龄的原因。纵览王童的艺术创作,他成功过、妥协过,但无论如何,他对电影的核心要义——利用影像认知的力量,发掘生活的意义,进而承担起构筑精神世界的使命——的认识、执着于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和怜悯,值得当下的中国电影人重新审视其价值,植根“底层书写”,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定能走向更深更远。

参考文献:

[1][9][11]陈飞宝.台湾电影史话(修订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354.

[2]孟岩.1987-2012年台湾电影研究[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3.

[3]王雁.论台湾电影的国族认同观之变迁[D].上海:上海大学,2011.

[4]王雪桦.论中国早期电影创作和运营者的混杂性构成[ J ].现代传播,2018,263(6):112-115.

[5]陈犀禾.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72.

[6][7]倪伟.平凡的超越:路遥与八十年代文化症候[ J ].文艺争鸣.2019,296(3).

[8]颜纯钧.“互文时代”:两岸电影交流的一道奇观[ J ].现代传播,2015(9).

[10]周政保.喜剧电影:现代娱乐方式的一种[ J ].当代电影.1993(8) .

[1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1.

[13]石川.重审家庭伦理片:家的镜像与情感重建.选自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12电影创意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268.

[14]谢建华.模糊的大陆与清晰的台湾——台湾电影的中国叙事(1995年以来)[ J ].文艺研究,2014(2).

[15]叶圣陶研究会.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五辑):A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5.

[16]叶圣陶研究会.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五辑):A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6.

作者:王雪桦

第2篇: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研究与反思

摘 要: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1980年建立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税制模式、课税标准、税率、免征额方面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与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借鉴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经验和成果,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完善寻找出路。

关键词:综合所得税;分类所得税;家庭所得

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则和特点

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按照征收方式可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三种类型。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则是实行分类或分项课征模式,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适用的是2011年6月30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改通过并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至今。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行分类征收,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个不同种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规定、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二是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即根据各类个人所得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这两种形式的税率用于个人所得税制,其中,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采用累进税率,实行量能负担,对劳务报酬、稿酬等其他所得,采用比例税率,实行等比负担;三是实行定额和定率相结合内外有别的费用扣除方法;四是单纯的以个人为计税单位,不考虑取得收入的个人其家庭人口及整体收入状况;五是同时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征纳方法。

2中美个人所得税比较

2.1课税模式差异

美国实行的是综合所得税制。主要内容为:纳税人全年各种形式的收入都必须全部归入税基。这里的收入一部分可以成为个人消费,或可以形成个人财富的累积,所有来源的收入必须全部归入税基。包括劳动收入、土地出租收入、资本红利收入、以及接受遗产等。税基本身在作了法定宽免与扣除后,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税。

我国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按其不同来源,划分为11项不同分类,配以适用税率来计算其所得税。

2.2税率及结构差异

美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统一的6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10%-35%逐级递增。美国对纳税申报者家庭情况进行了单身、已婚夫妇、户主、鳏夫或寡妇等四类划分,每一种类型都有其适用税率表,并依据一定指数,每年对税率表进行调整。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2011年9月1日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税率为3%—45%逐级递增。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35%逐级递增。劳务报酬所得适用3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20%—40%逐级递增。对个人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实际税率为14%。

2.3征收征管模式差异

美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是源泉扣缴、自行预缴与年度综合申报三种制度的紧密配合。美国对绝大部分应税收入,如工薪、小费、职务福利、联邦政府支付的农业补偿和博彩收益等项目所得,支付方都要依法履行代扣代缴职责。对未实行源泉扣缴或没有足额源泉扣缴的税款,税法规定了严格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并与年度综合申报采取相一致的计税规则,以确保预缴税款的准确性。

我国个人所得征管模式是代扣代缴与自行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对纳税者各项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等情况的,应按照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通过上述比较可看出,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较为系统全面,具有较强的“人性化”色彩,更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特点,有宽税基与合理的超额累进税率,对净所得实行综合计征,以年为纳税时间周期,并以“家庭”为单位计征所得税,值得我国去学习与借鉴。

3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3.1征收模式不合理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分类制课税模式的国家,把应税所得分为11个种类的所得,分项按照规定的扣除方式和税率进行课税。采用分类所得税计征模式,虽然能够简化税额的计算手续,节约征纳成本,符合税制简便原则,也便于实现特定的税收政策目标,但分类课税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相同收入水平会因为收入来源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产生横向不公平;不同收入的纳税人,由于取得收入的来源不同适用于不同的扣除额、税率及优惠政策,容易出现高收入者税负轻、低收入者税负重的现象,产生纵向不公平。

3.2税率设计不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率的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税率结构方面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税率级次过多,这与当前国际上简化税率结构、降低税收负担的所得税改革趨势是不相适应的。其次是对于属于劳动所得的“劳务报酬所得”与非劳动所得的“财产租赁所得”和“偶然所得”等采用同等税率,未加以区别对待,有悖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初衷。

3.3费用扣除标准不公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再加上各地区受到历史原因、经济基础、地理条件和物资条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针对地区间个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等情况的差异性,现行费用扣除方法是以固定数额为依据,不与物价指数等挂钩,使税制缺乏应有的弹性。

4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进思路和方向

4.1制定分类与综合并存的所得税制度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需对现有课税模式进行制度创新,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课税模式在继承与发展对应纳税所得额分类征税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充分地考虑纳税者的经常性、主要收入与特殊群体的实际收入,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应税所得方面,属于个人经常性、主要收入,如所得项中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具有较强连续性的收入,应纳入综合项目征税,并制定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通过综合所得税制体现量能课税的原则,增加税收的收入弹性。

4.2引入“家庭”征税单位

所谓家庭式个人所得税制度是指以家庭为申报单位,即以家庭在某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总收入,扣除全部家庭成员的免征额或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式。我国自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一直以个(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人为征收主体,导致无法对个体的不同负担状况加以区分。因此,应考虑引入“家庭”征税单位,并逐渐形成“以家庭申报为主、个人申报为辅”的征税方式。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征个税应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可考虑采用试点的方案,由“夫妻申报”等较为单一的申报方式,逐渐过渡到分类齐全的“家庭申报”。通过试点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进而逐步向全国推广。

4.3优化税率结构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主要通过累进税率进行,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率的优化上应遵循简洁、低税的思路。我国在引人“家庭”征税单位之后,可将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进行适度的整合,并对个人经常性、主要收入的净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设计统一的按年征收的超额累进税率表,并针对高收入群体制定“累进消失结构”。另外,减少税率级次有利于简化税制,提高征管效率。目前多数国家税率级次为3-5级,因此,建议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的级次由现行的7级简化至5级。

4.4完善费用扣除制度

现行的分项定额扣除与定率扣除相结合的费用扣除制度不能较好地与物价指数挂钩,针对不同纳税者的家庭负担、教育、住房、医疗等重大项目开支并未设计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应考虑采用基础扣除和特别扣除相结合的扣除方法。在基础扣除方面,我国可赋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一定的权限,针对每年物价的涨落,建立个税调整与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以满足国家与纳税者的共同需要。在特别扣除方面,考虑到纳税者个人和家庭的某些特殊情况,理应包括社会保障费用的公平性扣除、医疗费用的限制性扣除、教育费用的定额性扣除及其他杂项扣除等。我国可实行“标准扣除”与“分项扣除”相结合的方法,视纳税者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其中一种扣除方式,这样既能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又能兼顾社会的效率与公平。

5结语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项调节收入水平的税种,在现代国家税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效果,需要从改革税制模式入手,将分类税制转换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税制或综合模式,统一性质相同所得的税率,规范费用扣除标准,增加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能力。同时,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纳税人档案体系和多部门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增强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实际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登琴,张明星.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18).

[2]杨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3]卢迈.转折期的中国收入分配[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4]冉美丽.演进视角下中美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比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

[5]苗金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性质及其效果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04).

[6]蔡宏標.美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演变对我国个税改革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1(4).

[7]池洁如.从中美个税税制比较看我国个税制度存在的缺陷[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李涵(1989~),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事法律研究。

作者:李涵

第3篇:我的个人课题研究经历与反思

【摘要】本文从笔者的个人课题研究经历出发,以案例—反思的方式,针对盲从热点课题、研究与教学脱离、疏于系统建构、成果束之高阁、不善变通与聚力等个人课题研究中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从问题中提炼自己的课题、在分享中汲取团队的力量、从整体上构建研究的序列、在变通中寻求最优的方式、在主张中实现研究的价值等行之有效的对策,旨在进一步优化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关键词】个人课题上 经历 反思

一、什么是个人课题

个人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它往往会用到一般课题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但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式的研究,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它服务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但又在实践的反思、经验的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指导和改进研究者的教学实践。

个人课题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小——切入口都比较小、内容比较单一,二是活——课题自由选择,研究自主性强,三是快——研究时间短、收效快。

二、我的研究经历与反思

2006年,南京市教科所启动了个人课题项目申报、立项,并确定研究周期为1~2年,立项、结题,均需经专家组评审。研究期间,主持人需参加一次课题培训和提交三次过程性资料。笔者参与了每一期的个人课题研究,至今已是第九期。回顾这段研究经历,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从问题中提炼自己的课题

【经历1】2006年,南京市教科所启动教师个人课题申报、立项,我与其他教师一样都十分庆幸拥有了做课题主持人的机会。然而,个人课题立项是需要经过严格评审的,为了避免淘汰,我费尽心思地选题:请教英语学科专家们了解当下热门的研究话题;详尽了解每次市区教研活动的主题;密切关注杂志的研究专题,终于确定了我的第一个个人课题——《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可能是为了鼓励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竟成功立项了。一时间,我十分欣喜,但又觉得与日常教学关系不大,便从未有过行动。一年之后的一天,得知要提交结题论文,却怎么也想不起课题的名称,最后不得不去查阅学校的课题档案。之后的一周便开始闭门造车,一番百度搜索、复制粘贴之后,写出了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竟也获得三等奖,成功结题。

【反思】显而易见,当时我对个人课题的认识是肤浅的,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功利的;欣喜的是能够成为课题的主持人,看中的是立项、结题的证书。为了能够成功立项,什么热门研究什么,哪个前沿申报哪个;为了能够获得证书,百度搜索、复制粘贴,却根本未进行任何研究,甚至还忘记了课题名称。其实,相比较课题证书,研究实践才是个人课题的价值所在。一味盲从热点课题,极易导致假研究;相反,教学中的真问题能促使教师的真研究。由此,笔者认为,选题时可以这样做:

1.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课题一定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确定课题前,每位教师都要仔细地罗列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是确定课题的前提条件。

为此,笔者曾在所在区域的英语教师中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出了教师们目前最关注的10个问题:

(1)家庭作业如何设计更有效?

(2)英语课堂上如何提问更有效?

(3)怎样的课堂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如何有效地进行新知呈现、操练巩固与拓展运用?

(5)如何突破语法教学的困境?

(6)如何选择主题、确定视点,开展专业的课堂观察?

(7)如何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考卷?

(8)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戏剧策略?

(9)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0)英语教学中如何涵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提炼属于自己的课题

教师发现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又如何将这些问题提炼为自己的课题呢?

首先,筛选问题中的“难题”。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轻松解决;还有些问题,只凭借经验是不能解决的,需要追根溯源、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显然,只有这样的“难题”才需要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其次,把脉问题的专业程度。仔细分析以上10个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有着明显的专业层次:问题1~4,最为草根、直接,难度较低,适合青年教师研究;问题5~8,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支撑,适合骨干或成熟型教师研究;问题9~10,最为前沿、抽象,难度较大,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做支撑,适合专家型教师研究。教师需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选择适合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

最后,考虑自身的熟悉程度。课题涉及的内容应是自己比较熟悉的,研究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自己有一定的储备或者容易找到,这样研究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切忌跟风盲从,见别人搞啥就搞啥,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收获。

(二)在分享中汲取团队的力量

【经历2】2008年,我在听课中注意到了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为了追求“高效”,教师等不及学生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的回答,直接越俎代庖;为了追求“甚解”,教师便喋喋不休,却舍不得给学生留丁点讨论的时间。尤其是在一次教研員听完我执教的公开课后,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立即确立了个人课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研究》,并迫不及待地开始实践研究。然而,这个研究很快便陷入了困境:第一,从未接触过观察量表,根本无从下手;第二,无法同时兼顾师生话语记录和时间的统计,经常顾此失彼,数据不够准确;第三,针对原始的师生话语记录和时间统计数据,不知如何分析。几次竭尽全力地尝试,均无功而返。

【反思】经历2中,我从听课的问题中提炼出了课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研究》,这无论从促进专业发展抑或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观察量表、无法准确地记录观察数据、不懂得如何分析原始的资料,陷入了困境。我作为一名普通英语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又缺乏专家引领,相信这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面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或无法深入的主要原因。那么,一线教师该如何突破这样的研究困境呢?笔者在多年的碰壁中,摸索出了以下两条路径:

1.发起团队式对话

课题研究会遇到诸多困境和疑惑,有些在个人的进一步实践与反思中能够迎刃而解,有些却无法独自攻破瓶颈,这时就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与智慧。一个学科团队,不仅有着对学科教学的共同旨趣,更为重要的是因实践经验与专业层次的不同,使得每个成员看待问题有着独特的视角与体验。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借助各种平台,适时发起团队式对话,则十分有助于充分地梳理、澄清研究中的疑惑,突破课题的瓶颈,从而使课题研究顺畅、深入地进行下去。

例如,针对以上经历2中出现的困境(如何设计课堂观察表?如何分析师生话语?),可以进行如下尝试:(1)在校本教研时,进行主题式发言。在充分阐述课题研究的困境和疑惑的情况下,引导英语组教师进行对话交流。(2)在市区级培训活动中,借助提问环节,与专家和学员进行对话与交流。(3)在区域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博客、QQ群中,与同行进行对话与交流。(4)个人课题的主持人们相约在特定的时间,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的分享与交流。(笔者所在的小学每月第一周的周二晚6:00~8:00都会进行青年教师的个人课题分享交流会)

2.构建研究共同体

通过发起团队式对话,我们可以突破策略上的瓶颈、明晰研究的方向。但若要解决经历2中“无法同时兼顾师生话语记录和时间的统计,经常顾此失彼,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则需要构建研究共同体。

我们可与有着类似课题或相同研究诉求的研究者结成同盟,共同参与研究实践、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共同分享研究的数据和成果。如何建构呢?有以下两种方式:(1)通过学校教科室、区域学科博客、QQ群,寻求、联络拥有相同或类似课题的主持人,结成课题研究的共同体。(2)通过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效、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等方式,触发群聚效应,促使一些教师自愿加入,形成课题研究的共同体。

(三)在变通中寻求最优的方式

个人课题研究的最大优势是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研究的方式主要是行动研究,实现了研究主体的“草根化”。然而,由于教师的认识问题以及学校的评价机制与导向的偏差,常常导致课题“草根化”研究浅尝辄止、虎头蛇尾的现象。如果教师能仔细剖析、准确捕捉出现困境的真正缘由,并积极尝试在变通中寻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最优的融合方式,则必然能突破困境,焕发课题研究的生命力。

【经历3】2016年,因为班上有学生参加了市区的英语短剧大赛,我目睹了短剧排练前后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兴趣、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可喜变化,深刻理解到了教育戏剧的巨大价值。于是,我迅速确立了个人课题《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拟定以课外经典的英语绘本为剧本,每周一节课排练,每月展演一个短剧。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左右为难:一方面,我确实感受到了学生们在短剧排练的过程中彰显的绘声绘色的表达、惟妙惟肖的表演、乐此不疲的热情以及灵动迅捷的思维;另一方面,为了每周挤出一节课排练短剧,我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降低目标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下滑。眼见着就要期末区统一抽测了,考砸了学校领导可要批评的,自己也没面子。

【反思】经历3中,我虽然意识到了此课题研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大意义,却因为担心期末抽测考不好领导会批评,而打起了退堂鼓。表面上看,是排练短剧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和我的急功近利、“讨好”领导的思想,使课题研究陷入两难的局面。似乎进行课题研究与学生成绩下滑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只能选其一。

其实,仔细剖析便可发现,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每周额外占用了一节课时间,而内容却是课外的绘本,与教材完全无关。如果,我们变通进行课题研究的方式,即:不再使用课外教材和占用额外的课时,而是将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的环节、教材的不同板块中适机渗透教育戏剧的元素(诸如:借助戏剧策略Roll on the wall深刻理解故事教学中人物的特性;运用Still I mage、Spotlights等戏剧策略提升表演环节的实效;通过戏剧游戏Two truths,one lie丰富Warm up环节;尝试Ten Second Objects等游戏优化词汇教学),则不仅能够解决额外占用时间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切,经过笔者的后期实践,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

(四)从整体上构建研究的序列

【经历4】自南京市教科所启动个人课题项目起来,每期我都会申报。围绕个人课题开展实践研究,已成为我的教育行走方式。悉数这些课题,2006年的《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2007年《小学英语课堂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研究》,2008年《小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研究》,2009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2010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的研究》,2011年《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2012年《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的研究》,2014年《小学英语课堂倾听状况的研究》,2016年《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回顾这些课题的研究经历,感受颇多。其中,《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的研究》和《小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研究》两个课题,收获颇多,也最为有趣,可刚做得有点眉目,却到了结题的时间,虽感意犹未尽,但也只好就此止步。最为痛苦的是《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策略研究》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前者无法驾驭、后者甚为无趣,却仍要硬着头皮死磕下去,心力交瘁且收效甚微。目前正在研究的《教育戲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让我有宛如挖到宝藏之感,不仅价值巨大,且学生喜欢,我亦享受。可转眼又到了结题的时间,我该怎么办呢?

【反思】从经历4中,我十年如一日般扎扎实实地进行“草根化”的研究。无论是“成果丰硕”还是“收效甚微”,不管是“极为享受”还是“心力交瘁”,笔者都在研究着。应该说,这样的研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十年的潜心研究,涉足九个领域,均有收获,却无一建树。于是,笔者有了这样的思考:为什么个人课题的研究一定要局限于一年或是两年呢?诚然,这是主管部门的要求,教师个人不得不遵照执行。但悉数当下教育界的巨匠、大师们,他们哪个不是在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作为一线教师来说,一两年的扎实研究,能够带来专业的提升,却很难在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因此,笔者认为一旦寻觅到了“价值巨大且师生享受”的个人课题,应予以坚守,并在透彻剖析、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整体建构出系列化的个人课题研究序列,进行滚动式研究。

例如:针对经历4中,我正在研究的课题《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尝试将课题内容分解,从而整体建构出我今后个人课题滚动式研究的序列:(1)《教育戏剧在译林版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教育戏剧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教育戏剧在课外绘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如何运用戏剧教学法在英语社团中开展教学》。笔者相信,这样主题式、序列化的个人课题研究必然会帮助教师在相应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产生巨大影响,从而真正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五)在主张中实现研究的价值

【经历5】每次课题研究,我都会积累下相当的经验,也萌生过些许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些想法和经验往往是直观的、碎片的、粗糙的,我也懒得细细梳理与提炼,从来都是将它们一股脑儿塞到研究报告中,草草结题。课题结题证书一下来,我便会将本次课题研究的所有材料整理、收集,放置到文件盒中封存。时常有同事问及研究领域的话题,我总认为个人课题是自己一个人的,不愿过多地透露。偶尔有了叙述的冲动,却总觉得很难表达清楚,也只是支支吾吾,敷衍了事。有几次,听闻身边的同事,正在研究我好多年前研究的课题,且深度与成效均不及我,心理还有点扬扬得意。

【反思】经历5中,我不仅疏于从直观的经验和想法中提炼主张,且不愿与同事进行任何交流与分享,甚至用盒子将研究资料封存,导致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试问:这样的研究价值何在?就研究者而言,因未能提炼出自己的主张,优化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自然力不从心。至于所在的群体,因无从分享到课题研究的任何成果,推广课题成果、扩大辐射效应,更是无从谈起。那么,该如何有效地物化研究成果、推广课题经验呢?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策略:

1.提出自己的主张

作为课题研究者,在扎实研究的同时,一定要善于透析实践研究的本质,从直观的、碎片化經验和想法中,梳理和提炼出系统而凝练、有理且有据的教学主张,并积极尝试展示课、评课、主题沙龙、教学讲座、论文发表等多种途径提出自己的主张。

例如:就课题《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而言,笔者正在借助以下途径提出自己的主张:每周一次基于戏剧视角的评课、每月一次课题分享会主题发言、每学期一节戏剧教学展示课、每年发表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进行一次戏剧教学专题讲座。

2.成为我们的主张

由于我的主张往往立足于教师个体对于教育的独到见解,依赖于教师个性化特点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便于广泛移植,常常孤掌难鸣。因此,在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应积极尝试借助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市区教研室、教科所、课题基地校、课题研究同盟校等平台,通过校本主题教研、市区学科教研、个人课题分享节、校际课题交流等活动,将“我”升级为“我们”,形成共同的教学主张,则必然能极大地促进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实现课题研究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宫文胜

第4篇:个人总结与反思

在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作,我由不懂到懂,有难到易,可以说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美丽的。从工作中我所得到的和领悟的也很多。这可以说对我以后的人生旅途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人生的不小的转折点和跨越。所以自己也很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工作中的个人总结如下:

车间统计这份工作是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的工作,在工作中它的要求很严格,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细致。无误的数据使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有义务要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去负责,而且我们统计同时还肩负着各车间员工的考勤与工薪的统计,能同时这两项工作,对我说是受益匪浅,工作虽然比较辛苦可是对我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从中我体验了工作的性质,学到了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和知识。不足之处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些工作作起来还不够过细,自身的理论水平不够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主动学习还不够到位,日常工作中比较急躁缺乏耐心。

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难免也出现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也曾为工作的压力郁闷过、焦虑过,苦闷过,不过经过这次的培训,接触了“境由心造”这一成语,明白了一个人的处境苦乐是全凭自己判断的,好的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而正是这些我对

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我会自己要求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及时纠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把工作做得更细致化。

第5篇: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

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

————肖静

第一部分:教学工作

本学我担任初三4班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刚刚接手4班时英语总体基础较差,班里一共50人,只有3名学生英语及格,而且男生较多,偏科较严重,理科好,文科差,而且在分班时我们班没有抓到尖子生,成绩较好者基本上都是男生,书写比较潦草成绩不好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培尖辅差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积极坚决践行我校“一理二度三高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本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下面从四点详细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初三教学任务大,知识面要广一些,所以要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是三个学校合到一起的学校,基础不一样,所以要从新审视和认识他们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从

中得到乐趣从而提高成绩。

二、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生活在快乐、进步的大家庭中。

三、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虽然已是初三学生,但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四、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虚心

向同事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部分:班级管理工作

新学校合并,能想到让我担任班主任,作为唯一的女性,却真没想到让我担任初三班主

任。说心里话,做好班主任工作很难,做个师生认可的好班主任更难,做个社会认可的好班

主任并多年坚持如一更是难上加难。我个人认为好的班主任应该自信,幽默,心胸宽大,有

责任心、热心和爱心,要有强烈的正义感,要有一种脱俗的气质。同时,班主任的业务素质

要过硬,要让你的学生对你的课,对你的才学产生一种信服感乃至敬仰感。所以我总是虚心

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优秀班主任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归纳、总结,找到自以为比较

综合的治班方案。简要总结如下6条:

1、配好班干部。

2、坚持针对性的定期与家长联系。

3、经常和任课教师联系。

4、树立学生典型,建立好档案。

5、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6、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其实,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归结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让我欢喜让我

忧.”,有时候我甚至有些狂傲,以为班里的一切在我的控制掌握之中,有时候我感到很疲惫,因为有些事始料不及,经验有限,难以应对自如。我知道,我该继续探索,继续学习。我更

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份良心活儿,责任重大,要么干好,要么不干,而我选择——干好.。平时工作中我尽量揣摩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情况,心想到位,话说到位,处理到位。工作起来不怕劳苦,不怕辛酸,实事求是,耐心细致,从现状看应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总认为做班主任其实会失去很多,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同时收获也会更多。本

在全体任课教师的辛勤耕耘下,我们迎来了收获的日子,加上我的“花儿”们努力的绽放自

己,我们初三4班在今年中考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考入高中总共37人,其中:优秀生1名、平

价生31名、职高6人。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本我本人被县教育局

评为东阿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一年来,我的点滴工作尽管赢得了领导、家长、老师的一定赞誉,这得益于学校领导的

正确指导,离不开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会继续努力,更加

深入地学习先进管理方法,为我校的辉煌明天,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部分:反思与提高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教学方面:

1、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三课

程时间紧、任务重,在讲解新课的时候还要兼顾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

往因为时间的关系,对新知识的讲解还不够细致,对旧知识的巩固还没有达到认真落实,有

些点到为止复习效果不太明显。

2、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对新课的讲解引导

和点播不够,大多数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较差,学生在课堂上比较

被动,虽然考试成绩提高了,但是积极思维却退化了,课堂气氛僵化了,课堂教学过于注重

知识性,而忽视了英语的人文性以及思想性。

3、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写作的指导还不够。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也是我们

英语教学的一大难,学生不会写,句子漏洞百出,且书写太潦草,中考英语有两篇作文,学

生已养成习惯不好矫正,所以学生失分很厉害。所以在指导写作这一方面要多训练。

,

二、班级管理方面:

1、先进管理理念的自身学习不够。

2、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不足。

3、转化差生方面工作不到位。

4、家校联系不够紧密。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

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东阿四中

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更大的奉献。

附:

致我即将毕业的学生们

——给初三4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我的花儿:

不知为何,这几天朴树的《那些花儿》总是萦绕在我头顶“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

些花儿......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有些故事还

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忽然间想起了我的那些“花儿”了,我觉得应该为你们写点东西了,以此来纪念我们的

相聚,愿你们在尘世获得幸福。

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走近毕业季,过来的时光我们有过争执、有过理解、有过怒目相视、

有过坦诚相待、有过痛苦反思、有

过快乐的点滴和瞬间。

你们来自三个乡镇、四面八方,你们有着充沛的热情和挥洒不尽的青春活力。从最初的

距离感到熟悉,我觉得从你们身上体会到了久违的感动。你们每天都在成长,不知不觉中,

我觉得你们在离我越来越近的同时也在离我而去。是的,终有一天你们要离开,离开“爸爸”

和“妈妈”,象风筝一样飞的很高很远。我不知能给你们多长的线,但当你们飞离我视线之

外时,我会在线上系上我的祝福,并且在祝福前缀上“永远”,然后将他们放飞。

别哭,我的学生。人生就是这样,总在相聚和分离之中耗尽我们一生的。现在是你们上

台表演的时候了!主角和配角都同样重要,只要去投入地、认真地去演他。你们的人生同样

精彩。

哭可能是留恋我们在青春时节的相聚,是对青春流逝的缅怀,老师能理解,但大家彼此

祝福就好。

哭也许还是对未来的迷茫,老师也经历过。从别人的经验中我们感觉到了现在社会缺乏

安全感。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下一站在哪里!你不知道职场中谁真谁假!你也不知道你的朋

友能不能经过岁月无情的变迁等!哭就毫无保留的哭吧!但只准这一次。

但我坚信人与人是有区别的,用你们的笑容和诚挚的心,去感染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么你们就会得到笑容和坦诚。一切的不知道都会是向美好方向发展的。

不要在忧伤了,不要在叹息了。让太阳晒一晒充满希望的背脊吧!我们有的是时间和热

血。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

是赤裸裸的———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无所畏惧。

我们应该擦干眼泪,微笑着向天空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承受得起!”

我坚信终有一天你们都将成为我的骄傲!

你们永远的老班:肖静

于2014年6月8日晚

第6篇:个人学期末总结与反思

个人学期末总结与反思一

在本学期,我认真学习党的今年的政治和会议精神,提高了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同时克服自身各种困难,积极调整心态,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注意多阅读书籍,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河南教育》中看到有关文章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在许多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教师工作的好文章和教学工作,我会将这些理论和经验作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取得成功的老师学习经验。现就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党员一直以来我都以党员的纪律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课余时间我认真的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使自己在思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严格要求开了好头。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钻研新课标,研究新课标的教法,认真好备课、上好课、多听课、评课,做好课后有关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

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批注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实效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取得了家长对我的支持和信赖。因为我深知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从多方面做家长的工作,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孩子,和家长达成了共识,无论是家里发生的事,还是学校发生的事,家长都愿意和我说一说。正因为如此,我平时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认识到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

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家务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使学校能顺利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

总之一学期的时间即将结束,各方面的工作也将告一段落,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使自己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个人学期末总结与反思二

在本学期,我认真学习党的今年的政治和会议精神,提高了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同时克服自身各种困难,积极调整心态,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注意多阅读书籍,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取得成功的老师学习经验。现就我的工作总结 如下: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钻研新课标,研究新课标的教法,认真好备课、上好课、多听课、评课,做好课后有关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实效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取得了家长对我的支持和信赖。因为我深知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从多方面做家长的工作,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孩子,和家长达成了共识,无论是家里发生的事,还是学校发生的事,家长都愿意和我说一说

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认识到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总之,怎么样让学生和老师关系和谐,怎么让学生成绩提高,学习有成功感。怎么让班级民主气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怎么经过锻炼,让学生正确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到应具备的高素质的能力,这些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都是我努力完成和实践的目标

第7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与反思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管理工作服务,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 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里,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须转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变化自己,学习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

二、个人知识、能力分析 优点:

1、备课:个人能够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时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失的备课,做到重点突出,在难点突破上下功夫,尽可能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做到一课一得。

2、教学管理:在课堂上能做到准确传授知识,并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注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成绩差的学生,课堂能够关注他们,并做到及时辅导;语文课的阅读注重预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的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在作业批改方面能够做到面批面改,及时反馈,同时做到讲评与激励相结合,重点抓学困生的作业,遇到问题及时改进,并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

3、反馈: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过关,及时反馈,尽量不留尾巴。让学生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做完。

4、教研、思考、调整。在平日的工作中,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年级组及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教研的同时,能够对照教研的内容与领导的建议,及时反思自已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每月的教学检测成绩,及时总结与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并改进自己的工作。 不足:

1、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够新颖。本班级学生的倾听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课堂上学生走神的现象较严重,尽管进行了一个学年的指导与训练,但这个毛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进,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会听课。自我反思,也是在教学方法上太守旧了,形式不够新颖,没有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后还需在教学的形式上有所改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对学困生的辅导上不够有耐心。下的功夫不多,导致一些中差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小。

3、在钻研教材上下的功夫不深,导致知识点有疏漏,使每次考试都会出现一些教师没练习到的知识。

4、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想的不够全面,平日教学中没有扎扎实实进行分层训练。

5、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做的不够扎实,下的功夫少。

6、对学生成绩估算的不够充分,学困生还有照顾不到的。

三、个人研修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成为一名精通教学业务,了解学生个性,能够实施人文关怀和科学教育的勤学习善思考的新型教师。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 努力争做反思型、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 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学习内容:

(一)、个人读书

1.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己选定。

2.必须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读后感,并在个人博客中发表。

(二)、听评课

1.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期至少听18节课。

2.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成果,包含个人在岗研修期间所 上公开课的教案。 2.量的要求:精选2篇。

(四)小组集中研修

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并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研究。

3、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 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

4、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 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

6、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

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 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研究论文

论文主题:针对个人在岗研修的情况及收获或问题、困惑,谈自己的体会、思考。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加参与学校培训活动与小组教研活动,将培训,教研、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 个人成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 3每周做一次教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随笔,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份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

4、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

5、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8篇: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日期:2011-04-07] 来源:作者:许燕燕 [字体:大 中 小]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将“有效教学”的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实施“有效教学”悄然成了一线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无视无效教学现象的存在,只有正确到位的认识反思并摒弃“无效教学”这个绊脚石,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本文中,笔者主要总结了一下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集体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这在集体备课中应该有着贴切而具体的体现。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然而,由于有些一线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有偏颇,在集体备课中出现种种无效现象。

1.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许多教师把集体备课当成分工备课,即教研组各成员进行分工,你备这个单元、我备那个单元,最终资源共享。

2.将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头备课。有些教研组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头备课,即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人解决一个或几个部分的备课内容,最终资源共享,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案。

3.将集体备课等同于主讲人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很多教研组习惯选择主讲人,由主讲人将单元的重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

4.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有些学校或教研组为了体现集体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5.集体备课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很多集体备课就像是开“碰头会”。只是各自把自己准备的内容汇报一下,表面上看发言踊跃,实际上却没有实质问题疑义的讨论交流,在方法上没有进一步的改进,在认识上没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了纯粹的走过场。之所以笔者视上述现象为集体备课的无效现象,有自己的肤浅认识与反思。

第一,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的。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记录下自己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以便在集体备课时与其它教师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只有以“个体”促“集体”,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 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或者分头备课,也就是说,教师只要把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备课内容认真钻研、整理一下,以备自己和同伴使用即可。对于其它部分的教学设计,可以共享同事的劳动成果。可以这样理解,教师的个人备课资源共享成集体备课,而所谓的集体备课又代替了个人备课。其实只是“集众人之力”制造“模型”,以共“克隆”。这样就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忽视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和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和自我实践进行反思,用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照本宣科的执行集体方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致使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如出一辙。久而久之,助长了有些教师“等”“靠”思想,等学科带头人主讲人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教学设计应付教学,这样就为自己的懒惰敞开了大门,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如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怎会得到发展?集体备课水平又怎能提高?

同样,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主讲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教材、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整个集体备课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备课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第三,集体备课不能埋没个性教学。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采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先的教学思路进行二次修改设计,并撰写属于自己的教案,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绝不能简单地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第三,集体备课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同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碰头会”式的集体备课没有实质意义。究其根本原因,教师没有把集体备课当成自己改进工作、提升专业水平的必需,没有全身心参与,因此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不高、交流不深。有些老师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担心如果把自己好地想法说出来,就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幼稚,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同事笑话而不敢交流。

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该很容易发现自己或者同行的个人备课无效现象之一----“备课”、“上课”两张皮。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无疑,其形式——写备课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为了领导“周查月评”教师的教案更有根据,对教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详细。教案要求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课后反思。在此基础上,衡量教师备课质量无非是,看教师书写是否工整,备课字数或者每课时备课的页数多少。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教师在上班期间要上课、批改作业小测、研究教材教学资料、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搜集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等等,百分百到位处理好上述事情之后,剩下的时间可以想象。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写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本应付了事,甚至抄袭旧的或者别人的备课教案。很显然,这样的教案只能是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笔者认为,想从根本上消灭这一现象,首先应该认可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教师们既能够保证备课的质量,又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呢?其实,备课的方式可以多样性 ,备课并非要整齐划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配。

1.备修改案。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学校应该允许他们在旧备课本上以添减、增补的方式备课。

2.把教科书 “备厚”。一些教师习惯于在教材上写上重点问题,进行勾画、圈点,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3.剪贴式。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案,书店也有许多优秀的教案集出售,还有很多相关学科资料。教师可以将其中有用的资料剪下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拼接粘贴。

4.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大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讨论成果打印后复印,大家统一使用。当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修改。

笔者认为,认可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为教师节省下大量时间用于问题思考、教学设计、教研讨论、读书学习,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种备课现象,笔者认为也存在无效性----单纯“复印”名家教案。

“复印”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为我所用的备课,固然暂时会有表面上的提高,但是如果长期依赖于“复印”,就会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体现出“无效”二字。教师必须经过自己深钻教材的磨炼,才能在借用名人教案中真正领会名人专家的教学精髓所在,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在引用名家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和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与修改,不能完全照搬。

在有效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教学中的无效反思,只有认识到无效,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0 顶一下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其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

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待能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合理的预案、拓展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但是据我了解,目前的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案例一】很多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说说课本的重点,很多人都对课本熟烂于心,觉得没什么可讲的,象征性的三五分钟就完事,更别说事前看看备课的内容,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聊天的时间。可见作为活动缺乏必要的程序,个人不重视,初备不充分,缺乏对内容的研究(把握教材、学生和教法),缺乏真正的碰撞,导致了集体备课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强流于形式。

【点拨】通常备课小组是一个级部同学科的老师组成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增进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科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科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集体备课能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集体备课,重视集体备课,主动参与备课,而不是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

【解决策略】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行探讨。在准备的过程中,老教师要想是否可以有新的突破;年轻教师要以自己的年龄优势尽可能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准备预案。这样集体备课就集中多人的经验与智慧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就真成了主讲人的独角戏了,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集体智慧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解决具体问题而促进个性化备课。

【案例二】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如今,集体备课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时尚,备课时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做主讲人。由于主讲人往往是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主讲人说了算,成了主讲人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多“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点拨】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的一种备课形式。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集体备课交流的障碍。我们年轻教师要本着学习讨教的心理,大胆开口,不怕说错;年长者要摒弃优势心理,将自己的观点方法作为交流的内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并非一定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集体备课方式。

【解决策略】关于集体备课的方式我认为可以不拘一格,形式灵活一点,内容丰富一点,比如:

1、积极交流,在讨论中成长

集体备课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讨论。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知识状况、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展开讨论。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相对较好的教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围绕单元组的教学内容,让不同教学风格、教学个性的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具体操作策略,哪怕小到如何指导读好一个句子,如何点拨引导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这样的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和谐融洽的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创新的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2、实例法:

集体备课时也可以观看该节的优秀视频,然后整个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在关注别人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判断,期望理解其背后的用意,从而获得灵感。对别人有价值的“遇”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动转化为自己的“预” ,从而纳为“备”中。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离目标有多远,将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让学生走近目标,如果学生这里出现问题,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调整等教学变数。

3、实践法

(1) 事先通知某教师要听他已经讲过的某节课,听完说课后再进行研究。先让这位教师谈是怎样准备这节课的,怎样钻研课本,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怎

样设计教学过程,然后与他以前的备课相比较,看到底有哪些不同,最后大家自由发言。

(2)采用“多人同课循环”的研究模式。其具体做法是组织备课组的老师同上一节课,第一个教师上完课后,再次组织集体备课,然后由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案例三】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看重集体备课,认为集体备课完美无缺,或者懒得备课,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集体备课稿全盘拿过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点拨】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的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但是过分看重集体备课,甚至认为可以取代个人备课那就是不恰当的。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达成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共识,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的普及,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

【解决策略】建议我们在集体备课后充分考虑各个班学生的“学情”是千差万别的,然后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甚至再创造,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建议】关于集体备课我认为要:建立集体备课反思制度,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完善自身。我们经常强调个人备课时要注视反思,而反思同样适用于集体备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时对之前的上课内容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上次集体备课的修改意见,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备日后参考。

集体备课是团队合作的基础,相互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前提。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学科组间只有相互合作和沟通才能有助于托起整个学科的优势。团队精神是一个学科走向高质量的取胜之道。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相信,只有把集体备课这项活动认真做实,做好,才能让我们能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第9篇:月考总结与反思-月考总结与反思

语文月考总结与反思

我这次的语文成绩是135分。从表面上看成绩还算理想,但是我从这次考试中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文题1:课内内容没有牢记。古诗文和诗歌还有作者资料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可以说是一个送分的题目。可就是在这里我就丢掉了整整三分!三分可以直接影响到我的总排名,所以我觉得很不应该。从今以后,我要更加牢记课内知识,这样的题目保证万无一失。2:不够相信自己。选择题改来改去,对自己的答案不够坚定。其实来时知识掌握不牢,如果确信了,就不会去改。所以我还要加强课外

知识的积累。

虽然我这次考的还行,但是不能骄傲。争取下次再创佳绩!

陈钰星

语文月考总结与反思

这次越开,我在语文学科取得了130分的成绩。这是我自上初中以来,第二次在语文学科取得130分以上的成绩,虽然不是最理想,但还是得多多鼓励鼓励自己。

这一次的扣分主要是在阅读写作方面,扣了大概10分。我觉得我想要避免,最应该做的就是多阅读,多开拓眼界。多到外面走走,多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没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我将增大阅读量,多思考,勤动脑,创新思维,不会总是把思想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语文要想拿高分,也是特别注重积累的,阅读也是积累的关键。

在课堂上,我实在是不太积极,还会跟附近同学说小话,开开小差,这也是导致我分数点不能提升的关键,我也

会改掉这些毛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林思璇

在3月19日那天,初一年级举行了语数外三门科目的月考。考试成绩出来后,最令我满意的就是语文,语文124分,数学109分,英语102分。这三门中,只有语文达到了我的目标分124分,其他两门科不进反降了。所以可以通过成绩看出这段时间我的努力有分比。语文和英语我做出了一下总结与反思。

首先,语文这次对我来说考得挺不错,通过上一次的对比进步了10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月考总结与反思时间上的错题主要集中在阅读题,综合运用和课外文言文。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大亮点:课外知识。我根据以上错误,我做出了一下改正:1在可与时间,多次读课外书。2在学课内知识时,要学会学以致用,比如动词问答题格式,还有文言文中的字译等等。3多参加社会实践,巩固综合应用。4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高作文成绩。

在下次期中考中,希望能够再创辉煌,语文达到125分。

英语这次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02分下降了12分,这成绩已经打响我的警报声,通过这次成绩,我也作了几点补救措施: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是关键。2课余时间多读英语班课外书,多听英语歌,多看英语电影,这样可以增添课外知识。3课外认真复习,课前及时预习,让知识点更加牢固,比别人收获的更多。

也希望在下一次期中考,来一次飞跃性的突破,目标分118以上。月考总结与反思

学习尚未成功,林思璇仍需努力。

胡楠

反思,反思

在上完开心的电脑课之后,我们迎来了大假后的第一次的班会。这一次的班会主题是“月考总结表彰大会”坐的端端正正的我们再仔细的听着孔老师的总结,孔老师表彰完前五十名和单科状元

后再是班主任的总结。我们班这次考的很不理想,没有一科是很理想的。所以我们班要好好的反思反思,下一次要拿一个好的名次。加油,1508班!

上一篇:精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下一篇:推动高质量发展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