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

2022-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正处于社会转型、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涉及社会精神、文化深层次的重大课题,需要对价值观问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并需要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加深认识。为此,本刊摘要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的专题调查报告,供学界和读者参考。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于2007年底开始主持和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课题——“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宣传与研究、贯彻与落实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全国

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 取得的成绩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干部和群众基本上有比较普遍的认同。调查显示,在回答“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纷呈复杂,马克思主义应不应该成为指导思想”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080人选择“应该”,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1.78%。

第二,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在当今世界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回答“您认为哪种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197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8.48%。

第三,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认同程度。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列宁主义是否过时”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099人选择“否”,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2.87%。在回答“毛泽东思想有没有现实意义”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279人选择“有”,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3.17%。

第四,对邓小平理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回答“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541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88.16%。

第五,大多数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十分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回答“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什么”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364人选择“继承和发展”,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8.03%。

第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之后,由于党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重新构思医疗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拳打击腐败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调查显示,在回答“您是否赞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427人选择“赞成”,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81.64%。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部分党员干部,虽然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共同思想基础,但却认为它只是政治宣传,不起实际作用,没有现实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有的表面上把马克思主义摆在重要位置,嘴里喊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却不付诸行动。有的虽然付诸行动,却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喊几句口号而已。至于共同思想基础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巩固,怎样巩固,却不甚了了。

第二,目前在我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甚至有一些人公开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否定公有制,主张私有制。在回答“对‘逐步私有化是我国改革的方向’,您的看法怎样”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546人选择“赞同”,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1.24%,选择“反对”的有779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44.57%,另外,还有423人选择“说不清”,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24.20%。这表明,明确反对把私有化作为我国改革的方向的人,还不到调研对象总人数的一半,而“赞同”把私有化作为我国改革的方向和“说不清”的人,加起来却高达55.44%。这点很是令人担忧。

此外,在回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的看法时,同样也印证了这点。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749人选择“赞同”,高达调研对象总人数的42.85%,选择“反对”的只有594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3.98%,另外有405人选择“说不清”,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23.17%。就是说,对待未来,将近有半数的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会逐步融合、走向趋同。

第三,还有少部分人,攻击马克思主义,提倡西方的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在回答“您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价值观的目的的看法”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833人选择是“使这些国家的人民享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高达调研对象总人数的47.65%,选择其目的是“推行西方畸型的民主政治模式”的只有621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5.53%,另外有294人选择“说不清”,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16.82%。

第四,部分群众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贯彻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评价不高。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在贯彻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第五,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面的形式主义现象比较突出,马克思主义仍存在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远离老百姓生活的问题。在回答“您认为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是什么”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029人选择“宣传教育形式化”,高达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8.87%,位列其他四个候选项的第一。

二、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取得成绩的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理论成果深入人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生动实践,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信服力。

第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第三,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建设,加强党的先进

性教育和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丧失,内心世界里早已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回答“您认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916人选择了“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2.40%,位居六项选择的第二。

第二,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使得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疑问,甚至抵触。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党解决不了自身的腐败,客观上使群众认为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党内存在的问题。在回答“您认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329人选择“干部腐败问题”,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6.03%,位居六项选择的第一。

第三,一些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缺少忧患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建设,轻理论学习,觉得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导致经济建设和理论学习“两张皮”现象愈演愈烈。

第四,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形势产生一定负面效应。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一些人特别是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生命力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动摇。

第五,我国处于改革攻坚阶段,面临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增多;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变性的特征日渐凸显,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1 取得的成绩

第一,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新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党要为实现自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中华民族奋斗前行的向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主心骨和强大推动力。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基本认同。调查显示,在回答“您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吗”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234人选择“同意”,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0.59%。

第三,大多数干部群众对于共同理想的认识是正确的。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397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9.92%。

2 主要历史经验

调查中,不少同志提到,高度重视共同理想教育,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的崇高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渡过那些无比艰辛的岁月而最终取得胜利,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凝聚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整合各种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思想需要先导。在典型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成功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形式,如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或推动时代进步,或爱岗敬业,或以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了共同理想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格化”和“可视化”,变得可亲、可信、可学,起到了极大的群体效仿效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遭到歪曲和攻击。这种歪曲和攻击来自国际、国内两方面。从国际上看,西方敌对势力为实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极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遭受着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歪曲,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遭到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西方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对人们心理上的强烈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力量的一降一升,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迷惑甚至动摇,怀疑我国“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二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社会上滋生蔓延,冲击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三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冲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社会的剧烈变革,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问题突显出来,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应运而生,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和理想上的迷失。

第三,把共同理想理解为是建立“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有一些人明确讲,他们理解的共同理想不是别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调查结果也证明这点,在回答“您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还有101人选择“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78%。

总之,理论上的困惑,思想上的混乱,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使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缺乏信心,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自身面临的问题

第一,谈抽象的理论多,谈人们理想方面的实际情况少。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时,往往围绕着抽象的理论展开,停留在文本上,而全面地就人们理想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做出分析的少,这让受教育者感到共同理想教育是与己无关的事情。

第二,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割裂开来。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时,往往强调树立共同理想,却很少关注人们的个人理想如何确立。然而,离开个人理想来谈论树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教

育就成了一种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不沾边的活动。

第三,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比较淡薄,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令人堪忧,他们的理想更多地是集中在生活和职业理想上,而对社会和道德理想则关注很少,只占10%左右。

针对新的时代特点,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如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如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中总结规律性的认识等,仍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从总体上看,人们普遍认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在回答“您认为我国目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下列哪些方面相对做的最好”问题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赞成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分别占到了22.71%和21.05%,在五项中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如果把二者合并为一项,它们所得到的赞同率则达到了43.86%,同其他三个内容相比遥遥领先。

第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调查显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和认同,普遍认为它们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回答“您认为是否爱国主义应该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选择“应该”的,有1362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7.92%。数据充分表明,人们对于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是广泛认同的。

第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风尚。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改革创新精神越来越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风尚,得到当今中国人民的精神认同。

在回答“您认为是否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选择“是”的人数达到1229,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0.31%。

而且,赞同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精神主要内容的人当中,越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实践者、越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承担主要力量的人,越赞同改革创新精神。调查显示,19岁以下、20~30岁、31~40岁、51岁以上、41~50岁五个年龄档的人群,对改革创新精神的赞同率依此呈上升趋势,分别是62.30%、68.97%、71.67%、73.56%、80.18%。

第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在高学历人群中取得了较大成效。

同样是在回答“您认为我国目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下列哪些方面相对做的最好”问题时,高学历的研究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成绩的肯定远远超出了其他三项内容。

第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在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职业群体中取得了较大成效。

在回答“您认为我国目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下列哪些方面相对做的最好”问题时,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员对这个与文化建设直接相关的职业群体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的成就评价远远超过其他三个方面。

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学生和国家公务员这些比较熟悉文化建设的群体中。

而那些对文化建设领域相对比较不熟悉的社会群体如农民、农民工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方面的成就的评价则低于上述群体。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总体上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到民族精神同时代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回答“您认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怎样”时,实际回收的1748份问卷中,认为二者没有关系的人数也有312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17.85%;同时还有105人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说不清”,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01%。这就是说,有23.86%的人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比例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许多高学历人群,看不到民族精神同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这很值得高度关注。

在实际回收的310位研究生问卷中,有多达96人认为民族精神同时代精神没有关系,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0.97%,还有16人选择“说不清”,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16%。两项相加达36.13%。

第三,有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认识模糊,这种模糊甚至是触目惊心的。

中共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但是,却有一大批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对党中央的这个判断没有正确理解。

在回答“您认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怎样”时,实际回收的617位中共党员的问卷中,选择“和谐统一”的,有407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5.96%;选择“两者没有关系”的高达189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0.63%;选择“说不清”的还有21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40%。

这个比例,同接受调查的民主党派、共青团员、一般群众相比,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反差,这的确值得认真对待。

第四,在对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理解上,有相当多的人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混为一谈,不能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真正涵义,直接影响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展。

在回答“爱国主义是否等同于各种民族主义”时,实际回收的1748份问卷中,选择“不是”的只有987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6.46%,选择“是”的就有562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2.15%,还有199人选择“说不清”,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11.38%,后两项相加,达到43.53%。可见,人们在爱国主义同各种民族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五,青少年和低学历人群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的错误认识相当严重。

从不同年龄层次的社会群体来看,19岁以下的青少年对爱国主义同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超过一半的人不清楚或者错误认识二者的关系。

实际回收的19岁以下人群的244份问卷中,有91人(37.30%)认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是等同的,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7.30%,有34人选择“说不清”二者的关系,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13.93%,二项相加,达到51.23%。可见青少年在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认识上的巨大差距。

第六,有不少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也是模糊不清的,这对整个社会的认识无疑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在回答“爱国主义是否等同于各种民族主义”时,实际回收的617位中共党员问卷中,选择“是”

的,有193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1.28%,选择“说不清”的,有32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19%,二项相加,达到36.48%。

在回答同一问题的611位共青团员问卷中,选择“是”的,有169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27.66%:选择“说不清”的有71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11.62%,二项相加,达到39.28%。

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和模糊认识,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思想有很大的误导性,直接影响到了广大群众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关系的认识。

三、产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错误认识的原因分析

第一,对改革开放的一些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时代精神的把握,降低了改革创新精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杂音和干扰。一些人过度夸大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认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改革开放惹的祸”,认为“改革开放并不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相反是对社会主义本身的侵蚀和毁坏”,因此改革开放是成败同在、毁誉兼有,甚至是过大于功、得不偿失。一些群众受到“纯粹客观主义”的影响,切断社会主义制度同改革开放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却并不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些群众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受到了“问题夸大论”的影响,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却又否认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并不认同改革创新精神的作用,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产生抵触。

第二,一些错误思潮的泛滥,影响了人们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正确把握,误导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潮进发的时代,在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诸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实用主义等。其中有些思潮否认民族精神的合理性,有些思潮以消解历史为标榜,有些思潮过度夸大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而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体性,有些思潮则通过宣扬某些西方社会的所谓的优越性来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合理性,否认爱国主义的必要性,等等。

第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实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形式主义,过多地关注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而忽视了对爱国主义本身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对爱国主义的正确理解。

有些地方、单位,仅仅注意搞了多少活动,开了多少基地,组织了多少次会议,而不注意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真正落实到青少年的思想深处,导致了青少年错误地把活动、会议等同于爱国主义本身;有些地方和单位过多地强调地方文化特色或某些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统一性,导致了青少年把地方性、特殊性等同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正确、虚构的影视剧、文化作品,通过“戏说”、“再造”、“荒诞”等形式,过度夸大甚至编造某些所谓的“历史”,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对真实历史的理解,误导了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认识,从而降低了爱国主义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 取得的成绩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广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表明该项教育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调查显示,在回答“您知道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吗”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545人选择“很了解”,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1.18%,选择“基本了解”的有856人,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48.97%,两项相加,达到80.15%。由此可见,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知晓度相当高。

第二,大多数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调查显示,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广大干部群众也有着比较准确的认识。在回答“您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吗”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105人选择“是”,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3.22%。在回答“您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传统美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吗”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1183人选择“是”,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7.68%。

第三,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极端重要性,高度认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把它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加以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快速转型。与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物质文明成就相比,精神文明方面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价值观混乱和道德偏差的状况。官员贪污腐败、商人制假贩假、学者欺世盗名、青年拜金虚无、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领域惟利是图等各种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一个道德有序的社会,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调查显示,在回答“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您的看法”这一问题时,实际回收1748份问卷中,有920人选择“非常赞同”,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52.63%,有598人选择“基本赞同”,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34.21%,两项相加,高达86.84%。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

一是还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乏深入的学习。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虽然表示“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达到了达到80.15%,但其中表示“很了解”的仅占31.18%。另外,在受访人群中,依然有18.15%的人选择了“仅听说过”和“不清楚”,距离达到中共中央提出的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全体公民的广泛共识”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并且仍有少部分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以及行为规范存在认识模糊和认识不清的状况,更有极少部分人依然存在“是非不分、荣辱不明,甚至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以耻为荣”的情况。

二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尤其是一些人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主体的认识方面,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调查发现,仍然有一些人认为,中央强调的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从而将自己排除在了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对象之外。

第二,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与践行方面存在脱节现象。

调查显示,不少人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耳熟能详,他们不但熟知荣辱观的字面意思,并且口头上对荣辱、是非、善恶问题的判断总体上也比较明确,但是,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方面却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部分人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与认知情况存在脱节现象,在一些人身上甚至存在严重的知行不

一的情况。

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行脱节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一些青少年和普通干部群众之中,而且也严重存在于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身上。譬如,一些领导干部一边在会议上、甚至在电视上大讲反腐败的重要性,一边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贪污腐败。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执政基础,乃至影响到人们的理想信念。

在调研问卷中,当问到“您认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时,在给出的包括“党章没有界定什么是共产主义基本特征”、“文科教科书极少阐述共产主义基本特征”、“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干部腐败问题”、“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等六个备选择答案中,“干部腐败问题”高居第一位,在受访的1748人中,有1329人选择了这一答案,占76.03%。

第三,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与践行中存在大是小非的现象。

调查显示,在“大”的方面,如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等方面,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大都有着比较明确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如艰苦奋斗、辛勤劳动、遵纪守法等方面却存在着一些认识不清,乃至荣辱倒置的状况,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取得成绩的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两个决议、五个文件,明确把思想道德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位置。

无论是在问卷中还是在座谈访谈中,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中共中央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全国范围采取的上述措施,对于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各新闻宣传部门注重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注重在文化宣传中加大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信服力,成为思想教育最有力的现实教材和伟大学校。

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人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信心。比如,一位大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主义真真切切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比我们父辈的日子好多了。”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存在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远离老百姓生活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过全,一些地方和部门局限于大而空的概念性号召。没有针对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学习,致使一些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缺乏热情和兴趣。其二,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中,对先进典型宣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缺乏科学区分,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较大,使人们感到难学难比。

第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解为简单的知识宣传,停留在常规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层面。

调研显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把荣辱观教育等同于常规性的主题德育活动,只求轰轰烈烈的形式,不求实实在在的效果的现象。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把出信息、上新闻作为追求目标,甚至于当作宣传本部门业绩的途径,这种只求轰动效应的短期行为明显违背德育规律;还有的部门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显得机械、枯燥。另外,在有些地区和部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还存在单就教育而教育,缺乏践行机制的现象。

第三,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人们思想道德的因素增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网络光盘和手机短信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兴起,使得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许多干部群众接受的信息丰富而又庞杂,思想十分活跃。

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变性的情况日渐显明,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潮传播较广,理论信仰者增多。在问卷调查中得知,通过网络了解西方文化者在大学师生中均超过了5096。

对策建议

一、理论研究层面

要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上能够“说服人”、在内容上能够“引领人”、在形式上能够“吸引人”。

第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研究。

中共中央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面和基本方向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提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还有学者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等,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坚持发展和扩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广泛地批判吸收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人类先进文化成果,这些都是新时期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题目。

第二,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

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问题上形成共识,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简明扼要同时又绝不含糊的方式传达给大众。

第三,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研究。

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进行系统综合。清楚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深化对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理论的密切联系的研究。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白,这三者之间虽然因改革发展的阶段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但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其精神与实质是一致的。

同时,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研究。通过研究,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把握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识深化的经验与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个人理想、远大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如何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现实理想与远大理想统一起来等。

二、实际工作层面

第一,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

动权,努力提高党领导和驾御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要积极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导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努力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洞察力,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科学预测能力,使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真正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从源头上治理党内腐败,提高党的威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价值体系,它首先应该在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首先应该身体力行。但是,调查显示,党内腐败现象的盛行,已经严重地败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危及到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反腐败工作实际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任何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能姑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相结合,从制度上解决权力制约、监督问题。强化党内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依法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机制,通过体制创新铲除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对我们党治理腐败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

第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逐步缩小和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人们的道德情感和理想信念上的集中表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思想理论,要想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首先是通过实践结果来体现的。创新的理论必须具有符合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和广大群众认同的实践效应。当前,由于两极分化而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已十分严重。这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践行。

第四,积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关键。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如何,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

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建设,切切实实把党风、政风搞好,才能建立起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青少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未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对他们的共同理想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认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中,认识放弃社会主义的危害性。

第五,要进一步把知荣明耻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从小事做起。

理想信念,知荣明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通过日常点滴的工作生活事务体现出来。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中,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关心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也要关注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小的道德行为,鼓励每个社会成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感情、锤炼道德意志、增强道德信念,自觉践行“八荣八耻”。

首先,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模范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在回答“您认为如何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在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选择“党的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模范作用”位居第一.在受访的1748人中,有1351人选择了这一答案,占到了77.55%。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带头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切实做到为民造福,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

当然,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又离不开必要的监督。因此,还要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干部评价体系,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一点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调研问卷中,在对“您认为做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和践行工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一题的回答中,受访的1748人中,1100人选择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贯彻、落实和践行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考核和晋升联系起来”这一答案,占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2.93%。

其次,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点还在青少年,主阵地在学校。因此,要注重把荣辱观教育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各级各类学校还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管理制度建设,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青少年不想、不愿、不能、不敢做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

第六,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必须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创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固本强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力和自信心,也才能有效抵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侵蚀,构筑中华民族具有社会主义理想的伟大人格。

同时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深度,使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真正让人们认识到,爱国主义决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第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选择和确定先进典型的重要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先进典型愈益多姿多彩、层出不穷,但是,不论他们来自哪个领域、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

第八,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要根据不同人群和人们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要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积极运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领导权,使之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掌控文化话语权,形成有利褒扬高尚品德、谴责不良行为的舆论强势。大力扶持与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作品创作、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情感,明荣知耻。

(课题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总报告执笔人:程恩富、郑一明;分报告执笔人:郑一明(第一、二和对策部分)、金民卿(第三部分)、辛向阳(第四部分)、吕薇洲(第五部分),参加调研人员:程恩富、郑一明、金民卿、辛向阳、吕薇洲、王中保、谢凡、翟胜明。)

作者:程恩富 郑一明 等

第2篇:“四化模式”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县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坚持以目标战略化、教育情景化、活动主题化、引领全域化“四化”模式,着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突出实效。

目标战略化

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是关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战略规划,有序加以推进,才能永葆生命力。

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进步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有机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宜宾县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2014年,在全县确定“23466”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整体推动。

融入文化强县战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充分发挥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12年开始,宜宾县作出加强文化强县的决定,着力实施“七大行动”即:文化素质提升行动、宣传舆论传播行动、文化事业繁荣行动、文化精品打造行动、文化产业支柱行动、文化体制创新行动和文化人才培植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构筑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每年制定实施文化强县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教育强县战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宜宾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注重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创新开展德育“三化”模式(目标具体化、活动主题化、评价多元化)活动,发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育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利用各级学校校会、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如何与同学、老师、父母等友好相处、友善做人。

教育情景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但不少党员干部感到较为抽象,难以全面领会理解和自觉践行。为此,宜宾县创新平台载体,正着力建设宜宾县形象展示、干部理论学习、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和谐文化、感恩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创设教育情景,提升宣传教育实效。

目标定位突出乡土文化特色 宜宾县深度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基地建设中。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突出以宜宾县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革命精神为核心,修缮赵一曼故居,新建一曼公园、一曼文化广场,编创赵一曼话剧,拍摄赵一曼纪录片,传唱赵一曼题材歌曲。同时,结合实际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而廉政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则以宜宾县特产荷(花)莲(子)为切入点,赋予廉政文化内涵。基地以县内永兴镇荷莲文化广场为中心,建设一厅一亭一广场一长廊,将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融入极富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和景点打造中,以此开展廉政文化教育。

规划建设突出情景创设 在基地建设中,着力采用新兴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可感的教育情景,图文并茂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形象展示基地以形象宣传片、成果展示片、外宣画册、宜宾县全貌电子展示图、LED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显示屏等为载体,全面展示宜宾县富强文明的良好形象。而干部理论学习基地则依托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建设电子阅览室,编印刊物《金江理论》,开设微博等,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实效。感恩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修建感恩楼、感恩大道、感恩运动场、组建感恩艺术团、成立帮扶志愿队、举办“千叟宴”等,提高干部群众知恩情、识大体和守法纪的意识。

教育实践突出公众参与 各基地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影音教育、图片教育、活动教育、参观展览、视频教学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到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使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实化为果的良好成效。

活动主题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宜宾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形成勤勉做事、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氛围。与经信、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文明餐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市民遵德守礼,不断加强日常养成,实现自我提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特别是依托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组织开展“一曼家乡学英模”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诚信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联合发改、食药监、经信、纠风办、公安、交通、招商旅游、工商、质监、教育、城管等部门,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重点,深化道德教育,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等问题,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主流价值融入不同行业规范和管理,使核心价值观进入人们生产生活,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多种创建实践活动 积极推进法治宜宾县创建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深入开展“文明形象提升大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并作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考评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积极开展“三户创评”、星级农户评选活动,突出创建活动的思想内涵,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影响力,推动干部群众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引领全域化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域唱响,被全域熟知,让全域倡导。

舆论引导全域开展 坚持以县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形成步调一致、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协调,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积极关注网上舆情并积极引导,为网民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满足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宣讲会、报告会、院坝会,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四下乡”活动等形式,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讲清楚、说明白,让干部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

文化引领全域互动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宜宾县积极创作了《公正勤廉建强县》《小康梦》《好人张书记》《荔枝红了》等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将宜宾县好人好事好风尚搬上舞台,用鲜活的事例、榜样的力量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群众在作品熏陶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施“文体辅导员”制度,指导各乡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各级领导肯定,新华社、《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先进典型全力塑造。率先在全市出台了《道德模范表彰奖励办法》,定期评比表彰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先后评选表彰了母生彪、徐子麟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道德模范。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宜宾县一中教师游艳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道德模范田鹤鸣的感人事迹在《工人日报》头版头条刊载;“独臂教师”徐子麟感人事迹被中新社、《华西都市报》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宜宾县道德模范丰富仕被评为“四川好人”,并参加“中国好人”评选。

作者:张云飞

第3篇: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03—0026—01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提升教师素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发挥,教师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唤醒广大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多样和可持续发展上,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师生日常交往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原则;要通过开展教师讲坛、班主任论坛、道德讲堂、模范教师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同时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文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楼道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牌,同时利用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深处的感染与熏陶。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的作用,由班级学生自主设计、装饰,创建反映班级的风采,彰显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能

学校要安排各教研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紧密结合,让传统国学内容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充分发挥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校本课程等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评价之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

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使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心和善行。二是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的观念。三是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集体观念、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开心结、摆正人生航向。

五、家校结合,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利用校讯通、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动员家长和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指导家长以身作则,努力纠正学生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上的不良倾向。组织学生进行敬师长、做好人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感恩父母、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逐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肥沃的社会土壤。

编辑:蔡扬宗

作者:张清能

第4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学习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由德育处牵头,以班主任为基本力量,其他师生员工共同实践的方式,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活动。现将学校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它学校党政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党支部书记)

(副校长) 副校长) (副校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德育处,由 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具体负责工作。

二、开展的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

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下简称“培育和践行活动”)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引领全体师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把师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具体措施如下:

①通过思想政治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用这个多数人公认的“核心价值”来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

②通过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中小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通过历史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⑤通过开设音乐、绘画等兴趣小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美育,鼓励中小学生研究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我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净化、美化、文

明化的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召开主题班会,宣传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不但收获知识,还收获道德、诚实、守信、谦虚、礼让。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从规范日常行为做起,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及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道德行为习惯,争做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中小学生。说好话,做好事,也就是不说脏话、粗话,提倡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打架,不破坏公物,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②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内容,对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③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道德讲堂活动。各年级组织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的建设将纳入督导检查范围。

④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 各班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创新形式,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⑤开展“一中之星”推荐活动。在年级范围内发现身边好人、

推荐道德之星,学习之星、引领社会风尚,营造师生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通过推荐活动发现美、宣传表彰美、践行传递美,争做“崇德向善”的新一代。

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学年以来我校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校先后开展了名著名篇读后感征文比赛、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艺术表演活动、“我手绘我心”的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

以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等;通过各年级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等,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从“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讲一句文明用语、发现生活中的美”等这些小事做起,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⑦广泛宣传。要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途径对师生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各部门要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上报,将活动资料德育处存档。

学校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为指导,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分清是非、善恶、丑美,能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在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全面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意识。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为学校打造了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2014年5月3日

第5篇: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0日 07 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既有分别更有联系的“三观”。因为相互分别,“三观”成立。人生观居其中,受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大;它们也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生实践;三者紧密联系而成一体,或称“三观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上集中体现这“三观一体”,蕴含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既部分来源于人生观,与人生观在价值上有共通性和一致性,又高于人生观,指导人生观;既是人生观的价值准则,又对实现人生价值起着不可替代、不能逾越的积极作用。

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生观在价值上的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中国,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共通性和一致性,自古皆然,一脉贯通,当代集为大成、蔚为大观。

中国人向来有天下意识、家国情怀、家园情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把人生与国家和社会贯通起来,形成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共通性和一致性,或曰共通景象、一体模式。这种共通景象、一体模式,在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主航道;在民族救亡图存征程中,是主流;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是强大精神动力,支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凝为一体,彰显社会主义本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美好价值追求,体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和要求。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上,展现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价值主体上,都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谁”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是生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人的。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你的我的他的、你们的我们的他们的、十几亿中国人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价值主体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明,两者都来源于当代中国人,属于当代中国人,作用于当代中国人,为了当代中国人;都从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来,回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实践中去。

在价值目标上,都为祖国繁荣发展。国家是人的生长地、也是归宿处,是根基、也是平台,是前提、也是结果。人生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人生更好。人生观与国家发展观具有共通性一致性,都把国家发展放在头等位置,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都激励人们在贡献国家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国家发展目标,也同时确立人生为国家发展奋斗的目标,人生在国家发展坐标体系中的方位定位,体现国家发展目标与人生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价值取向上,都为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社会是人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家庭”,其好坏优劣制约人生质量和境界。在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

交融交锋之时,一种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积淀“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增强认同、稳健发展何等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当代社会的走向和价值取向,明确哪些是核心的、非核心的,哪些是主流的、非主流的,这也同时确立人生的社会价值导向,人生如何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价值指向,人生实现社会价值的价值标准。

在价值准则上,都为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当代中国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道德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精神道德世界,致力于提升当代中国人的“软实力”和精气神,与人生观所推举的精神道德高度契合并一致。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公民或个体的伦理规范,与人生观有关内容原本一体;把核心价值观这方面内容贯穿于人生观,人生观的价值内涵或人生价值观得以固化和升华。共同价值链条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人生联通核心价值观开启“直通车”、并入“快车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一面精神旗帜,也是当代中国人生观的精神向导和价值内核。就人生观而言,亦可称为当代核心人生价值观。那种认为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无关或是“两张皮”的观点,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核心价值观当作外在于人生、与人生是两码事乃至对立的看法和做法,站不住、说不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当代人生观的作用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居于社会思想观念体系的主导地位,决定当代人生有无时代意义,是当代人生观的“指南针”、“主心骨”、“过滤器”和“孵化器”。

说是“指南针”,在于它确立的方向和理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精神放歌,是当代中国的奋斗方向和理想,也是中国人的人生方向和理想。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的人生为什么奋斗、朝什么方向和目标奋斗这个重大问题,鼓励我们的人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的时代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实现这个宏伟理想和目标,我们的人生也更接近于实现这个宏伟理想和目标。朝这个方向而不是别的什么方向、为这个理想而不是别的什么理想而奋斗,我们的人生更有时代价值和意义。

说是“主心骨”,因为它是精神支柱。一个古老而朝气蓬勃、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泱泱大国形成的价值理想,一个十几亿民众聚集的集体意志,是一根多么雄浑而博大、强劲而坚韧的精神支柱。中国人的脊梁得由中国的“主心骨”顶着、撑着。有这么一根具备擎天柱力量的柱子顶着、撑着,我们就可以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续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创造人间奇迹。有这么一根具备擎天柱力量的柱子顶着、撑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顺畅前行时,就能一帆风顺、开足马力;遇到曲折或风浪,就能增添正能量、化解负因子,增强自信、坚定信念,转危为机、化险为夷,使人生更为壮阔和精彩。

说是“过滤器”,因为它是科学价值观。它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符合中国国情、融合世界文化发展观念的先进理念,是当代中国兴国强国之魂。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应坚持和弘扬;非科学的、伪科学的、反科学的,该过滤和淘汰。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什么拜金主义、定命主义、唯意志主

义,或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等的人生观,什么贪赃枉法、唯利是图,或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生态度,统统可以用以核心价值观统领的人生观来展开精神救赎。“激浊”才能“扬清”,“匡正”才能“祛邪”。人生成与垮,做好加减法。轻装前行,才能又好又快实现人生价值。

说是“孵化器”,因为它在建构一个现代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一个位居世界前列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在建构一个现代精神世界。这个现代的而不是古代和近代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面凝神聚气,推动改革开放,凝聚社会共识,树立良好风气,孵化时代、孵化国家、孵化社会、孵化公民。人生观是建构人生的观念学说,也在孵化人生、滋养人生,孵化人生理想、孵化人生价值,帮助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更好改造客观世界。融会贯通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观,可更好引导人们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正确人生目的、积极人生态度、科学人生评价。

核心价值观对于人生观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当代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照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属实践理性,都需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要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人生价值。

内化于心,增强定力。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人的大脑里搞工程,都在建构主体精神价值,都需内化于心。人生观主要包括目的观、态度观、评价观;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其中,就是把它融入这“三观”中。我们为何而活或活着为什么?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而活,人生意义何其重大。人生对国家、岗位、他人取何种态度?就是秉持爱国立场、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道德,诚信而友善地对待他人。人生评价标准是什么?把核心价值观订立的价值标准当作一杆秤,称称我们的人生观是否与之适应适当,晒晒心目中的价值观是否与之合辙合拍,提高人生治理能力和档次。世上人生观林林总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观占据核心位置,就能强魂健体、意志弥坚。

外化于行,垒石成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人生观的转化,历经从倡导培育到自觉规范、日常践行、蔚然成风“四部曲”。当前整体处于倡导培育阶段,放眼望去,到处见到自觉规范和日常践行的生动局面。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也经四阶段:基于现状、超越现状、实现目标价值、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人生总是向好、向更好的。基于现状,提炼思想道德精粹,迈向超越;提振精神,超越现状精神状态,逐步接近乃至实现人生核心价值观;实现目标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实现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是在使人实现自我价值。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价值。实践是将理想变为价值的唯一有效途径。实现人生价值不能一蹴而就,积少成多、蹄疾步稳,即可聚沙成塔、垒石成峰。

营造环境,化成风气。人生之于环境,既是固然的,也是应然的;既是受动的,也是能动的。人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和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为最高价值,显现应然和能动特性。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应然或应当、能动为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是应当的、能动的价值观,所指导引导的

人生观也是应当的、能动的人生观。应当的、能动的,就是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影响他人、影响环境,改变他人、改造环境。“家风教育”一经推开,应者四起;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推广以来,收到效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成为精神家园的基本遵循。人人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处处照核心价值观铸造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神州大地蔚成风气、化成天下。

照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说到底,就是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团队和家庭有益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第6篇:践行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优秀监狱警察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教育科干警邱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优秀监狱警察”。

2年前,当我从政法大学毕业,来到监狱报到的时候,就有家人和朋友告诉我,如今的罪犯很难管,监狱工作很难做,“最苦最累的是狱警,最不安全的也是狱警”,你可要慎重选择啊!我没有犹豫,毅然来到了吴忠监狱,成为一名真正的监狱警察。今天,如果有人再问我,为什么我会如此执著地选择监狱警察这个职业,我会坚定地回答,因为他们忠诚、廉洁,因为他们敬业、严明。监狱警察永远是核心价值观的倡行者,监狱警察永远是最可爱的群体!工作两年来,作为一名监狱战线上的新兵,我不禁问自己,践行核心价值观我该怎么办?我将目光投向了我的周围,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老一代监狱警察给了我表率,给了我回答。那就是:忠诚履职,爱岗敬业。 如果说人民警察,是一个神圣的词眼。那么,监狱警察,就是一首无言的颂歌。忘不了,在地震来临时,四川崇州监狱警察为解救被困服刑人员坚守到最后的无私和大爱;忘不了,呼和浩特二监我们年轻的战友兰建国力阻四名逃犯身中57刀的顽强和壮烈;忘不了,我们的前辈杨建军同志在追捕逃犯时的无畏和勇敢。这就是我向往和追求的人民卫士,这就是我崇拜和敬佩的监狱警察。正是他们,用对党的监狱事业无限的忠诚,构建起共和国平安和谐的大厦,诠释了当代监狱警察无比坚定的核心价值观。假如此时此刻,那些敬爱的前辈、亲爱的战友就站在我面前,我会怎样表达真挚的的情感?什么也不用说,我会本能地举起右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人的一生会有多种选择,会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然而,当我们的职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紧紧相连的时候,和人民幸福安康紧紧相系的时候,和闪耀的国徽、绿色的橄榄枝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选择了监狱警察,就注定要默默奉献、固守清贫,注定要牺牲天伦之乐,倾情于枯木逢春。伴随着共和国日渐强盛的足迹,监狱工作也走过了六十多个难以忘怀

的春夏秋冬。 曾经,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浪潮,我们为坚守的信仰困惑过;曾经,面对异常严峻的监管形势,我们为肩头的责任焦虑过;曾经,面对无法挽救的责任事故,我们为自己的失职自责过;曾经,面对付出与收获的失衡窘境,我们为固守的职业情操犹豫过。作为一名当代警察,我们无时不在面临着名与利,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物质、金钱与精神、理想的选择。但是,当我们托举起庄严的警徽,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党和人民所寄予的神圣使命;当我们跨进庄严的监狱大门,就深刻地理解了平安和谐所包涵的厚重内涵;当我们穿上这庄严的警服,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少一点清闲,多一份坚守;少一点名利,多一份忠诚;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在一次次成功的个别谈话后,面对服刑人员深深鞠躬的时候;当我们带领服刑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开心一笑的时候;当我们去偏远山乡家访考察时,家属满怀敬意,用衣袖为我们掸去凳子上浮灰的时候;当服刑人员接过释放证明书,满怀信心踏上回乡之路的时候„„那一刻,作为一名监狱警察的豪情和喜悦,难道能用拥有多少存款,穿过多少皮尔·卡丹,喝过多少“人头马”,坐过多少“奔驰”来衡量吗?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而对于监狱人民警察来说,经历了多年的艰辛磨砺、风雨雪霜,已形成了统一的意志,共同的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看看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战友吧,他们为确保监管安全连续几年没和家人过一个除夕夜;他们因为节假日值班,将五六岁的孩子独自锁在家中,已是习以为常;他们因为要坚守岗位,父母床前不能尽孝,妻儿病了不能照料;陪孩子去游乐园玩的承诺常常在孩子埋怨的眼神中化为泡影;就连上街买件新衣服的计划也一推在推。这就是监狱警察,他们在对监狱事业的忠诚中,舍弃自己的小家,却努力构建着和谐社会这个大家。他们以忠诚践行着神圣的使命,他们以忠诚书写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最华美的篇章。

太阳燃烧,因为它选择了辉煌;高山挺拔,因为它选择了伟岸。我呢,面对警徽,庄严宣誓的时刻,和同事们一样,我选择了忠诚、为民、公正和廉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继续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

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监狱各项工作实践,做一名人民满意的监狱警察。

谢谢大家!

第7篇: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是中央政法委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也是从政法各单位的核心价值观中概括提炼的具有鲜明政法工作特色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更是广大政法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

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政法队伍要履行好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首要政治要务,第一位的就是要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不疑,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扞卫者。

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政法干警的根本使命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对于每一名政法干警来说,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服务和管理,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新任政法领导干部来说,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检验其群众观念、宗旨意识、领导能力的第一课,应及时发现、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总而言之,群众满意不满意,就是检验执法活动的根本标准。通过全面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的制度,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由群众评判政法工作的机制,确保政法干警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守不住,人民群众自然会对司法机关失望,甚至对党和政府失望。对此,加强政法干警公正的价值观教育极为重要。人民法院的工作就是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光荣的职责与神圣的使命,绝不容许对法律的亵渎和对公正的损伤,只有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才能让我们的公正精神得到磨砺,在正确的路线上前行,通过树立一批公正司法的模范,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廉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政法干警既然选择了政法工作这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为之奉献。近年来,政法系统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政法队伍的形象和执法的公信力。作为政法干警要不断接受从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结合深化司法机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制度、机制的约束,更好地促进政法干警廉洁自律。

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年轻的政法系统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核心价值观内涵,恪守政法职责,树立奉献精神,现身政法工作。雷锋精神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其奉献意识和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越来越来的优秀政法系统工作人员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奉献这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用敬业和奉献书写了新时期政法人员的精神风貌。雷锋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雷锋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在这一段发人深思的问句中,你是否找到了答案?其实,说到底,”雷锋精神“就是从平常小事做起,说实话、做实事,踏踏实实,真心待人,并且持之以恒。

新世纪,新时代还要不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我们在新时代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让雷锋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和发展,让雷锋精神贯穿我们的生活实践。在工作中要发扬”甘当一颗螺丝钉“的精神,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生活中,在荣誉面前要具有”傻子精神“淡泊名利,吃亏在前;在学习之中,要具有”钉子“精神,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更要具有钉子的那股挤劲,钻劲,抓紧时间,丰富自己。在充满生机的五月,在这纪念雷锋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新拾起,用我们拼搏去谱写我们理想的凯歌,让我们重新点燃梦想与激情,用我们的现在去唤醒美好的未来。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生命和灵魂,也是审判法官坚持三个代表,践行科学发展观,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和谐社会的行为和思想准则。每个法官在办理案件中都会遇到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但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更应当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坚持原则,依法办案,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要始终坚定地做到人情和公正之间选择后者。作为一名年轻的审判员,不是必须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和伟业,只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坚持以上述标准严己自律,做一个称职的人民公仆,就是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就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法院的生命和灵魂--公正为民。

第8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生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坚持从我做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德、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邓小平同志指出:“理想和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但是,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迷失了政治方向,不信马列信鬼神,责任意识淡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党员干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当前,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是培育崇高道德品格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做“最美中国人的”道德底线。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要求。总书记指出:四大危险首先来自理想信念的丧失,道德的腐化堕落。“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本色必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孔繁森、郑培民式的好干部,“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也要对得起老婆孩子”。

第三,必须坚持从我做起。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按照江苏省委对领导干部“三宽四有”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经得起名、利、权、钱、色的巨大诱惑,时刻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范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我作为老干部工作者,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部署,根据老同志的所需、所求、所盼,坚持“服务是天职,满意是标准”的要求,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真心关爱、尊重、照顾老同志,主动把老干部的每一件事办好、每一个关切回应好、每一项活动组织好,让老同志生活得更好,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

第9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演讲稿

开场白:

男: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 女:回首旅途,胜利的笑容正在蔓延:

合:展望明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引领我们茁壮成长,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走进主题班会:(全体同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中学生”

一、《歌唱祖国》 男:在中华五千年历的文明史上,无数先辈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兴旺,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做出可歌可泣的贡献。 女:我们这一代正处于这一继往开来的时期,我们要立志做一个无愧于祖国的人,为祖国的辉煌而奋斗。 男:我相信,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歌唱祖国! 全体同学唱《歌唱祖国》 …… 唱完后

二、 女:一首激昂奔放、热情豪迈的《歌唱祖国》激起了我们心中不灭的火花,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王小彦、王煜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字经》八人诵。 (王煜、任伟、李康辉、李超龙、李晓怡、王小彦、王海丽、安苗苗)朗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字经》 …… 朗诵完后 男:一篇《四字经》让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相信大家一定很了解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让我们共同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 女: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多少文明涤荡在诗词中?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有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古诗词。 (于心雨、李超龙、张佳、赵文婷、刘丽娟、朱小倩)背诵古诗词 …… 背诵完后 男:感谢以上几位同学的背诵,我们领略了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了价值观的风采,体会了爱国心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又知道文明的意义吗? ()回答 …… 女:请坐,通过以上回答,相信同学已经基本了解了文明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以此为标准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地方,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全班讨论) …… 讨论结束后 男:同学们请坐,大家的讨论十分热烈,下面我请几位小组代表发表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各组代表)回答 …… 男:感谢以上同学的回答,他们不仅向我们揭示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更向我们揭示了社会中的不文明行为,而且()同学提到的考试作弊更是司空见惯,下面我们便一起欣赏小品《作弊》,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看看小品都反映了什么问题? (张钊、张家豪、于延超、庞红)表演小品 …… 表演完后 女:感谢以上几位同学的热情表演,那么看完这则小品同学们一定思绪万千,那么从小品中看到了什么?那么你么又有什么感想呢? ()回答问题 …… 回答完后 大家对这个小品都感想众多,那么谈了如此多的看法,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回答问题

上一篇:人气微博下一篇: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