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学习体会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文主题学习学习体会

以“语文主题学习” 推动学校语文课改

2007年,我校借鉴山东潍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课改经验,开始筹划语文课程改革。这项基于大量阅读的改革,朝着“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方向,确立了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对现行的语文教学方略提出了挑战。在新的语文教学方略中,从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制度,语文教学领域的许多项目都有待新建。这些年,我们在“新建”方面做了些尝试,这里梳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学生靠什么来提升语文素养?

改革之初,我们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总体来讲,分成两类:

一是语文教师对新的语文教学方略的理解:很多语文教师从自身的学生时代开始,耳濡目染的是“讲读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对“讲深讲透”情有独钟,恋恋不舍。从教育的理念到具体的教学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讲读式”的巨大惯性。而新的语文教学方略,是要将现行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说”,转化成学生积极自主的“读”,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浸泡,在活跃的精神反应中,积累语汇,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由于对大量阅读、大量语汇积累背景下的课堂面貌和效益缺乏直接的体验和认识,许多教师心里就犯嘀咕:“我不讲,学生怎么会懂?”“要是考试考到了,怎么办?”……即使观念上认同了“语文主题学习”,但观念转化成具体的行为,本身还有一个漫长的過程。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促使全体语文教师抛弃原有的驾轻就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头开始,重新摸索,建立以“读”为主的教学方略呢?

二是教师对改革语文教学的态度:如何才能使全校处于不同职业追求状态的语文教师同心同德、矢志不渝地投身这样“脱胎换骨”式的改革,这一问题同样值得思考。

我们相信人心总是向善的,总是见贤思齐的。在改革的道路上,当教师对课程产生了深层的理解和价值认同,课程改革必将生发巨大动力。我校紧盯潍坊语文课改经验,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教师赴潍坊学习取经。在潍坊我们看到,往昔熟悉的语文课堂结构和风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简约、明快、容量大,节奏快、学生兴趣浓。潍坊的老师有的一节课教一篇课文,有的一节课教一个单元的课文,有的一课时处理了一本课外读物。他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就这么大胆,就这么“放肆”,质朴实在,毫不矫揉造作。更令人敬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令人羡慕的语文素养。面对潍坊语文课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校语文教师心潮激荡,跃跃欲试。

针对潍坊语文课改的经验,我校多次举办沙龙。我们看到,潍坊的一批先行者们,以自己大胆的探索,揭示了现今“一学期主要学一本语文书”这样一种语文教学格局的弊端,开创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崭新之路。在一次次碰撞交流中,我们剖析了驾驭文本的两种方式:一是精读型,即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文本细读的思路,带领学生深耕深翻,追求文本理解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二是泛读型,教师创设氛围,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大量阅读,不求眼前的“甚解”,而是着眼长远,在广泛的涉猎中,通过大量语汇的过滤,把握汉语言的丰富语义,体验汉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灵动,实现“其义自见”、“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无师自通式顿悟。在语文教学中,两种课型有机组合,可相得益彰。泛读是积累,是奠基,广泛涉猎,可以蓄成厚积薄发之势;精读,如果是在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了丰富语汇和阅读经历的基础上展开,易于产生一呼百应、点石成金、教学相长的奇妙。相反,如果没有泛读作为基础,学生面对教师在精读课中的讲解和引导,由于共鸣少,互动难,难免产生“对牛弹琴”、“隔靴搔痒”、“煮夹生饭”、“见树木不见森林”等遗憾。说到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靠语文老师的“讲”,而主要是靠学生的“读”。

我们还将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的陈勇院长、潍坊市小学界知名的王丽老师请到学校来,传经送宝,解答疑难,我们研读韩兴娥老师的《我的语文实验故事》、《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等专著。在不断的听课、研读、讨论中,把老师们推人热烈的课改氛围之中。

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

多次研讨之后,我校提出了“将书香变成语文课程”的构想,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诸多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课外阅读”课内实施,课堂上实现大量阅读,建立语文教学新的体系和秩序。

“将书香变成语文课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书香即教材,二是教师即课程。

书香即教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书籍,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语文教材。学生要接触多样的题材,认识多样的体裁,领略多样的语言表达风格。他们如牛羊一般,来到有草的山坡,慢慢走,慢慢啃,慢慢欣赏,待到时机成熟,再作细细反刍。这样,他们开阔了眼界,放飞了心情,体验着学习,经历着成长。

首先,变革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努力以三分之一的时间教语文课本,以三分之二的时间从事大量阅读。对于课本,在着力于熟读的基础上,抓一两个“关键问题”的讨论来理解课文。至于“关键问题”的确定,我们持这样的选择: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也不讲;“跳一跳,够得着”的才是课堂讨论的“关键问题”。以此删繁就简,确保课堂思维的力度和课文理解的深度。对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百科书籍等原本课外阅读的材料,我们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二是“以儿童的视角读书”;三是“立足于学生各自的基础读书”。课外阅读材料介入语文课堂后,语文学习形式丰富多彩:趣味识字、诗文诵读、对联赏析、走进《弟子规》、名作导读、读书交流会……在这样的课上,孩子们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其次,实施图书漂流计划。学生在校时间,一学年大约是10个月。在课余,一个月读一本课外书,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们按照“多样的题材、多样的体裁、多样的语言表达风格”这“三个多样”的原则,从百科读物中遴选了60种图书,每个年级配置10种书,每种书配置60本复本,每个月读一本。同一种书,1班读完,给2班;2班读完,给3班……如此循环漂流。图书漂流计划让各种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同学,聚到一起读书。在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形成浓浓的班级读书氛围,借助集体舆论,促使每一个学生读书。同时,倡导阅读过程中的共同交流,促使每一个学生会读书。

当然,做这些都需要一个物质基础——图书。根据书香变课程的构想,我们将原先图书室的结构和功能重新定位,并将图书室一分为三:藏书室、班级书柜和主题学习馆。通过整合、优化图书资源的配置,努力提高圖书的阅读使用率,为教师、学生的阅读成长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我校还利用各种渠道发动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书柜,并从图书选购、亲子阅读等方面引导家长买好书,读好书,鼓励家长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教师即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教师的思想风范、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文化底蕴、学术修养、实践能力、教育艺术等个体特征都会有机地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成为课程内容活力非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及其效益,即教师是否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也都取决于教师这些个体特征孕育出的职业素养。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此效应尤为突出。我校花大力气,拓展教师的文化底蕴。我们鼓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进修;有计划地在教师中开展“推荐好书活动”,再以此拟定图书采购目录,向教师赠书;我校极力鼓励教师外出培训,为他们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在拓展文化底蕴的同时,我们还着力组织教师在新的教学方略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师将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转化成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因新的教学方略仅是一种构想,前无古人,没有一套现成的完善的教材、教法可供参照,所以我们按照“先开枪,再瞄准”的思路,鼓励语文教师在“大量阅读”的道路上放开手脚,大胆摸索,在新旧观念的不断碰撞、较量中寻求突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想,在老师们积累了大量的课改事件、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量”的积累一定会促使“质”的突破。在前两年“先开枪”的教学摸索中,老师们左冲右突,各种问题纷至沓来。面对近乎“乱象纷呈”的局面,我们对新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梳理,理出新的教学流程众多环节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以三分之一的时间教教材,如何备课”、“主题丛书有那么多篇幅,如何备课”、“班级书会如何展开”、“大量阅读背景下的语文有哪些课型”、“低年级大量识字如何过关”、“班级书柜如何管理、使用”、“小学生阅读书目的确定”、“家长观念的同步更新”,等等。在各种问题浮出水面之后。我们引导教师将“问题”变成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着力于“问题”的解决,讲究“短、平、快”。每位教师都领一个“问题”回去,着重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设计研究思路,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研究期限。研究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一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将研究的成果引入全校各班的语文教学,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直至形成明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些“问题”,面广、量大,我们就发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研究,如图书漂流计划的实施。图书漂流计划,是将整本的、整套的课外书引入语文课程。这些书,让老师们先读,再设计班级书会方案,轮流公开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听课、评课,争取“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老师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尝到了甜头,逐步树立起信心,鼓足勇气向前迈步。几个学期下来,对提前大量识字、简约处理教材、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等教学工作的操作,渐渐熟练起来。

以机制保证语文课改的持续推进

在探索具体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课改机制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以便促进全体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投入课改,不断创新,不断生成新的视角、新的方案、新的方法。机制建立了,我们才有希望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课改经验,达到丰富、完善、科学的境界,生成我校语文课改的整体方案,并扎根于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建立机制,我们抓住四个关键元素:《丛书》、家长、制度、考核。

1.使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投入到教学中,鼓励、引导教师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尝试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途径、方法。

2.广泛发动家长参与: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我校语文课改的积极意义。这样,在家长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予语文教师的课改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3.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语文课改产生了新的生产力,原来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同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冲破原来的生产关系。顺应课改的要求,我们将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等方面的制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比如备课,我们倡导集体备课,允许沿用他人的往年教案,但必须依据本班实际再作修改才能执教。对于语文作业,坚决摒弃“语文练习册”之类的机械重复、针对性不强的题海之战。

4.纳入绩效考核:我们注重对课改工作的常规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使课改工作与待遇挂钩,与职务聘任等挂钩,实行优绩优酬。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初步实现了“将书香变成语文课程”的构想,建立了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师生爱书读书,校园书香浓郁。随之而来的,是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的提升。近三届的二年级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识字量超过2500的学生比例在95%以上;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语汇丰富,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在近年的多次质量检测中,我校学生的各科成绩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实习编辑 张华杰)

作者:陈耀方

第2篇: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策略探讨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单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容支离破碎、学习方法僵化及语言性与人文性分裂等诸多不良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大部分小学都纷纷推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即根据学习内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以主题学习为方式,优化课内外学习资源,以人文语文为核心,探索语文学习内容的原生态价值的新型语文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策略

主题学习是相对于传统单篇课文学习而言的,在学习形式上基本以“单篇独进、深究细探”为主要特点的精读式学习为主。而主题学习则是以主题单元为架构,每个学习单元均涵盖4到6篇文章,然后再增加与学习主题相关的5篇文章,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探讨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进而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

(一)学习目标含糊、学习方法僵化,很難提高学生积极性

面对小学语文浩如烟海的学习内容,学生很难把握好学习目标。加之小学语文教学从一堂言到一堂问,再到一堂论,终究不能脱离内容分析的传统套路,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均呈现单一化。为了应付语文课程考试,小学生要反复进行机械式训练,导致其学习负担过重,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习内容支离破碎,很难提升语文素养

单篇语文课文篇幅较短,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学习素材和思维想象空间;文与文之间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很难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探索语言学习的规律,因而学习内容、学习体验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教师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甚至将语文学习的拓展窄化为教材本身,从而不能实现语文课程学习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语言性与人文性分裂,很难塑造核心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之前,部分语文教师侧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忽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之后,部分语文教师则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则,放弃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指导,进而难以让小学生拥有真情实感。不是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上成机械式训练课,从而使语言性和人文性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矛盾。

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一)核心概念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生成长发展特征、学习规律、文化传统及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的核心词汇;是小学语文教学所继承、发展、创新和弘扬的核心价值观;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结合的,深化语文教学实践的“意义群”。部分主题着眼于学习规律,其主要包括如何积累、理解并运用语言。例如:学生在学习课文《哈尔威船长》过程中,要重点突出“简洁表达、富有情感”。有些主题侧重思维品质,其主要涵盖内容分析与概括、思维对比、想象力开发等。例如:学生在学习《快乐王子》一文中,应要创造性地提出“回到事情本身”主题,借助语言学习意义,提升思辨能力。而有些主题则关注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人成长价值观。例如:学生在学习《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课文,应要抓住“信赖”“平等”品质。

(二)开展理念及其原则

语文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应遵循如下理念:首先,语文立人。聚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充分挖掘与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语文内容,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其次,整合思维。科学地整合语文阅读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生活资源,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生活体验,从而构建整体课程学习。再者,学生立场。在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优势,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提高主题学习参与意识,进而成为语文学习课堂的小主人。此外,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应在实现“双基”的原则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确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目标

主题学习目标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价值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根据“三个一”(一手好汉字、一篇好文章和一副好口才)目标和《目标手册》,细化到各个年级,努力实现基础牢、腰杆硬、起点高,培养小学生的人格修养与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实行长、短、微的语文学习课时设置

为了推行精略读课文学习,落实教材阅读与经典诵读活动,使之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增质不减量,将原先45分钟一节课转变为60、30、15分钟的长、短、微课。早上进校后,学生可参与校图书馆的微课堂活动,诵读传统的诗词歌赋;在语文课堂过程中,教师可侧重对精读课文进行教学或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定期开展语文主题阅读课,采用不同形式进行阅读和学习。

(三)构建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四个维度的基础上,即兴趣值、方法值、容量值和意义值,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级的考察标准,侧面评价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价值观的落实情况,从而达到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价,凸显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评价的优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并且在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促进当下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2]刘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类型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作者简介:赵良毅,女,1980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主题学习。

(编辑:任佳溪)

作者:赵良毅

第3篇:区域推进中的“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是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的实验项目。该课题由李希贵领衔主持,实验从2006年启动,各实验区、实验校的语文教育质量得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赤峰市松山区教育局高度关注此项实验,现已在初中、小学全面铺开,实验是我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有益尝试。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先行地区的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运用“批判性学习”和“选择性借鉴”的方法推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1.确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当前课改的优先发展项目。

为保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科学、健康、有序开展,松山区教育局制定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区域推进实施计划》,对实验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周密的安排以及政策层面的指导与要求。

2.举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会,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启动会着重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建设上,新课标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完全契合新课标的要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区域间共享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北京、江苏、吉林、山东四地五位专家、名师做了宏观层面指导和实验研究层面的报告以及课堂观摩展示课、说课交流,为我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纳尔逊·曼德拉说过:“没有行动的愿景是空想;没有愿景的行动是浪费时光;愿景加行动可以改变世界。”我们用先行地区的实验成果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构建美好前景,激发实验学校教师的热情和理想追求。

3.夯实培训,打造有思想、有理念的教师团队。

(1)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松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教研室多次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如:去吉林抚松参加第七届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到山东潍坊临朐、青州等地实验校学习考察。通过骨干教师参与的培训,以点带面,带动全区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2)加强区内校际交流。为及时解决各学校和教师们在主题学习实验教学中的困惑,松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教研室组织牵头,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搭建促进交流的平台。

一是建立了由各校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推进小组,哪个学校有需求,哪个教师有需求,及时协调联系,进行对口帮扶。

二是建立城乡帮扶机制,帮扶结对学校送课下乡,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是松山区教育网站创建语文主题学习资源库专栏,要求各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专栏中各地“语文主题学习”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自己的成功做法,上传各校的集体备课教案、成功案例等共享使用。

四是开展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各校轮流提供公开课,每个学校必须展示自己的真实课堂。

4.搭建平台,激励引导,以活动促发展。

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躬身教学改革, 松山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出台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实施方案,持续、扎实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工作,教师要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时整理、撰写“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等经验材料。同时,区教育局创造条件,广泛宣传,开展 “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学校”、“语文主题学习优秀教师”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推进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为实验校、实验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调动实验改革者的积极性。

二、教研部门强化指导,专业引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松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各学校层层成立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领导小组,分别由教研室主任、教研员、校长、业务校长、骨干教师组成,各负其责,上下联动。

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对各中小学主题学习实验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评估;学校负责对本校语文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各项评估结果都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评估和督导考核评估。

1.教研员指导。在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研员在指导教学时,落实“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都能够适用”、“使课堂变得轻松,使语文变得简单,使教学变得高效”的教学模式,注重精品课堂的打造,用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学习,纠正了那种一提精品课堂就是非名家不能为的想法。教研员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和到校指导教学使教师明确了实验方向,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律,同时也增强了实验的信心。

(1)改革备课模式

打破原有的逐篇课文备课的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学习丛书阅读、习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倡导集体备课,教研组共同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形成通案,然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2)改革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以往的“精、深、透、全”的课文讲析,要设计“主问题”,组织“主活动”。 要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单向灌输,强化小组合作,加大多元互动、双边交流。规范教学基本行为,改进教学基本环节。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有:一课带多课的“1+X”模式;反三归一的“X +1”模式;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的“X+Y”模式。这些模式在先行实验的地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操作策略和教学流程。全区各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正在全面学习应用这几种教学模式,以新模式的推进,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

通过典型引领,大多数语文教师跨越了教材的羁绊,摒弃了烦琐的文本分析,走出了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困境,在“语文主题学习”研讨课中,来自不同实验校的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松山区语文教师作了阅读教学的课堂展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因阅读而精彩。

(3)以“研”为中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以“研”为中心。区教育局下发“语文主题学习”调查表,由教研员对存在的问题、疑难、困惑等及时梳理,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或办法。以“观摩研讨”、“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实验水平的提高。

(4)结对帮扶,组织专业发展共同体

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结对帮扶,组织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只有一群人走,才能够走得更远。在一个团队中,成员彼此勉励彼此温暖,同甘共苦,分享智慧,是最美的教育风景。学会向同事学习,向他人学习;学会团队合作,与人共事,是现代教师成长动力的重要来源。

2.学校领导引领。我们倡导各校自主发展,在保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大目标一致的原则下,为各校留足自主发展的空间,凸显特色。各学校在自己制定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案”的指导下,深刻理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本理念,积极践行“语文主题学习”。

(1)简简单单教语文。打破原来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阅读教学课堂常规,合理调整课时,实施单元备课,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速课堂教学,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语文教材的学习,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课内阅读配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其他读物。

(2)实施课内大量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一条重要的理念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3)正确使用主题学习丛书。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不要精雕细刻。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不需要教师逐篇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利用在学习课本精读课文时学到的方法自主进行阅读,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提高学生阅读量。教研室把主题学习名师韩兴娥的海量阅读、赵红自主过关等教学模式、经验以及我区先期实验学校的典型经验通过办公平台发到各学校,供老师们学习交流。

(4)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全面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进而结合自己实际,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及教师自身特点的主题学习实验实施策略。我区各中小学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松山二中、松山三中、大庙中学等学校教导处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在主题阅读材料的使用、阅读时间的分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上提出具体建议,并针对相关的课例做了详细的阐述,由骨干教师再上示范课。教师们明白了主题学习不可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因注重文本的人文精神而忽略语言的工具性目标,更不能急功近利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书香校园建设,是松山教育“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整体办学特色。根据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区各个学校对读书工程引领师生素养的整体提高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从图书馆的建设、书籍的充实,到读书环境的打造,漂书台的设立以及各项读书活动的开展等等,各校虽特色不一,但书籍成了学生们成长的美丽驿站;“书香班级”、“读书明星”评比活动正在使阅读成为每一个松山学子的生活习惯。我区各中小学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班班都有图书角,倡导亲子阅读。松山三小、松山蒙小、大庙学区中心校等各校建设开放的图书室、读书吧,师生读书不用履行任何借阅手续,尤其是课间,师生或认真阅读,或凝神静思,或与他人轻声交流,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各校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积极举行经典诵读活动、读书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读书与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松山四中热烈开展师生共阅读的大读书活动,与经典同行,享受读书的快乐,由张慧和王春华两位老师编写的“松山四中自主阅读特色读书笔记”——《墨染书香》编写完毕并投入使用,笔记每篇包括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提炼和概括;第二模块,词句积累与运用;第三模块,文章赏析与感悟。此笔记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了好的文章、书籍之后,不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过眼烟云似的无痕阅读,而是让学生读后把好的词句、段落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开放自由地表达出来,并跃然纸上,使学生逐渐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渐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激浊扬清的正气胸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积淀丰富的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半年来,课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你会发现:学生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读,铿锵有力,有滋有味;写,字体工整,快捷潇洒;演,角色投入,体验深刻。学生学得都很起劲,那一脸的自信,张扬着学习的快乐和幸福!相比以前,学习注意度有了强大的取向力,课堂的生成性更加自然,学生的学习欲望、勇气、品质、习惯有了大幅度提升,课堂成了教学相长的沃土。

作者:王桂相

第4篇:语文主题学习外出学习汇报

语文主题学习外出学习汇报

10月21日—26日我和蔺梅老师有幸赴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参加了由山东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新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潍坊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 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23日上午我们在临朐县揽翠湖酒店报告厅听了五节课,使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语文主题学习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容量,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只有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临朐县借鉴优秀实验教师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实施“主题单元模块”教学。把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与主题学习配套丛书整合后,通过“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学案导读课、拓展阅读课、练习提高课”五大模块五种课型进行学习。单元模块教学的推广,将语文课堂提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听的前四节课是“主题单元模块教学”课型展示,第一节课听的是六年级主题单元预习达标课。是第五单元的《初识鲁迅》,教学环节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鲁迅”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第二环节自主预习环节,教师课前作为前置性作业设计了单元自学导航卡,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直接进入第三环节达标环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达标评比教师作为主持人。第一关认字关。这一环节教师将本单元四课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在大屏上认读,每组抽一名同学认读,教师这样进行的:有请每组5号同学达标,第一组1号题、2组答2号题以此6组、7组没达标的最后再认读。利用比赛过关的形式激发学生认字过关的兴趣,使得识字教学扎实有效。而且将重点字词进行了再次认读、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第二关是读课文,每组抽出一名同学抽签读本单元中的一段由学生担任的大众评审评议。第三关知内容。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第四关提问题。由小组长将小组所提问题汇总提问,教师告诉该怎么解决。第五关查资料学生汇报本单元感兴趣的地方查阅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五大环节层层深入、条理清晰运用小组汇报检测、激励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推荐阅读鲁迅作品以及丛书里相关的文章。第二节课是六年级主题单元读书汇报课《俯首甘为孺子牛》。分成四个板块进行汇报。透过作品看鲁迅、亲朋好友话鲁迅、万人空巷悼鲁迅、诵读诗词赞鲁迅。可以看出学生课下阅读了丛书中介绍鲁迅的相关文章且读了鲁迅的大量作品。在评析鲁迅这一人物中,能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特别强。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听的是二年级的第四单元集中识字课和写字课。一节课55个生字,真了不起。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一故事激趣导入;

二、借助字卡,词句里正音。学生手里都有单元集中识字卡先是词语自读然后指读见得少的重点读再开火车读。当词语读会后再单读生字利用多种方式的读达到认会生字的目的。第三步先认后教,归类后识形。这一环节教师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识记字形。教师把一单元的生字归为四类来识记:

1、“搜索记忆”识记熟字,那些紧贴学生生活的,学习的字,把他们分为一类,不用着意去认,搜索记忆就能找到这些字的影子,自然能轻松掌握;

2、“半边音半边意”识记形声字,教师把这类字的识记方法归纳为小儿歌“同音形声字好识记,字的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学生将方法牢记于心,识记生字记得牢读的准。

3、“加加、减减与换换”对比识字;

4、“多样方法”识记疑难字。第四步。识用结合,儿歌中解义,第五步拓展延伸阅读时巩固。二年级的第四单元集中写字指导课先是出示本单元的50个汉字,然后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规律达到高效写字的目标;两节高效的单元集中识字、写字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识字、写字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可以进行课内大量阅读。第五节课是五年级的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走进奇幻的神话王国》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神话的神奇,提高了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领略了神话的美丽,认识了人类文明宝库中这一瑰宝。观摩的几节课,让我们感受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已经形成,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23号下午,我们分成三路深入主题实验学校进行参观,我参观的是具有浓厚书香氛围的临朐县龙泉小学。在校园的四周,展示了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和唐诗、宋词、元曲、经典简介、毛泽东诗词及各个年级的必读必背选读选背篇目等,浓郁的书香润泽校园的角角落落。在这里我们先观摩了三年级的一节阅读指导课《漫画“父与子”》一节五年级的诵读展示课《秋韵》诗词,课间进行了《弟子规》韵律操展示,伴着明快的旋律,学生边吟诵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边翩翩起舞,在闪展腾挪中锻炼身体、涵养身心。之后观摩了师生诵读展示,又倾听了学校在打造书香教育实践方面的经验介绍。让我不禁感叹:一个建校15年只有76名教师的学校成为主题学习示范校,是源于学校打造翰墨书香校园的先进理念和教师们的执着追求所取得的成绩吧。

24日,我们听了临朐县教研室窦桂娟做的主题学习——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的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该县在主题单元模块教学方面的经验、做法;骨干教师王玉莉老师的《单元集中高效集中识字——让低年级阅读踏上快车道》、薛光霞老师的《主题引导、快乐四读》、王萍老师的《“辐射式教学”让孩子们尽享阅读之乐》、袁丽老师的《主题实验、伴我成长》。实验教师们精彩的报告让我们感动,感动于他们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路上的探索精神,更感动于他们的实验带给孩子们的改变。

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为我的语文主题教学指明了方向,“路漫漫期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是最真实、最自然的语文之道。”的思想,积极研究和探索语文主题学习。虚心学习,尽快的构建和完善语文主题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5篇:语文主题学习听课体会

王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探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11月中旬,我校举行了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收获颇多,感慨颇多。这次研讨让我真实地感受主题单元教学的魅力,尤其是三年级组的单元教学展示,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语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高红丽老师在《大自然的语言》提出主题阅读教学要经历五大变革:一是变问题组合式教学,为听说读写的板块式教学;二是变分析讲解式教学,为简简单单的读背式教学;三是变课堂生成式教学,为全天候主动探究式教学;四是变目标统一式教学,为分享学生已有经验的展示性教学;五是以一课为单位的教学,为以一单元为单位展开教学。同时指出主题阅读教学的三大原则,即: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分享;少做题,多记读书笔记。

我的收获:

一、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二、一堂课的教学无须面面俱到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可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

三、“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主题”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默读课文还学会了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也让一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但读了大量的文章,还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真正做到了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主题”学习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语文主题”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搜集了大量的佳句美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写作时他们的兴致很高,写的文章的水平也比较高。更可喜的是原来那些上作文课头痛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了兴趣,并且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通过听课也给我带来了思考:

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小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一个难点。如何使小组合作规范高效?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组际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教师如何指导小组学习?

第6篇: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学习报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着破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是如何让学生达到这一境界的密码,以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3月19日至24日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赴山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考察学习。走进了四所学校,观摩了8节课,参与了四次互动交流,了解“主题学习”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浏览了他们开发的校本课程。真是开阔了眼界,收获颇多,现汇报如下:

一、“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从几所学校所展示的课堂教学来看,都有明晰的教学模式,教师点拨、激励的主导作用得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课堂模式从诸城市的龙源小学、实验小学、文化路小学到高密市的东关小学都归纳、总结了自己的课堂模式及开发的不同课型。

1、龙源学校的“四段一评”快乐课堂模式。“四段”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学—研—展—练。“评”指评价,是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以激励式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学:(10分钟)指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出示明确的教学提纲并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围绕提纲进行自学。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朗读过关字词过关重点问题过关等。教师则在课堂督查,巡视,纠编。

研:(5分)指学生的互助学习阶段,即合作探究。展:(15分)指学生的交流展示,即交流学习结果阶段。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品读,赏析,诵读,背诵,可唱,可演。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到学习快乐练:(10分)指学生当堂练习,即自我测评阶段。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盘点。评 :评价贯穿课堂始终。采用直观手段是“星卡激励”,评价方式有自评,互评,师评等。龙源学校由此又开发了“高效识字课 ”、“阅读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 等等,课堂模式更近一步细化。

2、实验小学的“三勤、五环节、四让”模式“三勤”是指动口、动脑、动手;“五环节”是指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拓展应用;“四让”是指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议、收获让学生说、方法让学生用。该校语文学科在学校课堂总模式指导下,打造了语文整合式主题教学法。主要流程是:预习过关课、字词读写课、课文评读课、拓展阅读课、主题习作课、综合实践课等等。

3、高密市东关小学也总结了

多种课型,如:学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活动展示课、竞赛课、评选课、读写结合课等等。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好的规范了课堂师生行为及教学流程,为教与学的高效奠定了基

础,但也并不是死搬模式 ,从教师的教学中也有根据课堂实情进行调整,并未让模式束缚。

(二)、教师的导虽然要求压缩教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海量阅读,但从所听的几节课中丝毫没有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丝毫没有淡化对语言文字的品评。相反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对重点语句理解感悟。只是少了老师的讲解、分析,多了教师的设疑,点拨,激励。如《葡萄沟》一课中,引导学生对葡萄颜色的理解。学生齐读后教师问: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呢?不少学生未注意到这一点,老师问题一出,学生思考、比较,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很多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见解独到。然后老师多媒体展示光照下的串串葡萄,学生很好的对这两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的分析少了,学生支配的时间就多了,拓展阅读丛书的文章就有时间保证。

(三)学生的学以学生“读”贯穿课堂。课前,诗、词、美文、美句诵读。课中学生围绕重点句、重点段反复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丰富的形象,升华感情。如《荷塘月色》一节课的的学习。教师首先自己先感情朗读后,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美句, 深情的读,很多学生读出意境,读出了美感,感染了听者。课后拓展,类文品读。学生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特别是高年级。如《词海泛舟》一课。教师宣布了学习任务后,就出示了教学案。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完成导学任务。其次,小组内交流,探究,展示。再次,班级展示。班级展示各组积极踊跃。对

每首词的理解都是通过感情朗读得以体现。小组学习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主题学习”的文化走进这些学校感受到浓烈的“主题学习”的文化氛围,他们充分用文化引领“主题学习”。学校的楼道里、教室里都可以看到醒目的警句、名言。如:“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种下阅读和写作的种子,不用等待也能收获丰收”、“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与黎明共舞,用诗歌开始新的一天”、“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等等,而且,每一层楼是一个主题。置身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随时随地地就受着这样的文化熏陶,师生能不积极参加吗?再者,围绕”主题学习”开发了众多的校本课程。如:诸城实验小学就开发了活动课程、电影课程、班级课程、生命课程、德育课程、节日课程等。文化路小学开发了《好书我推荐》、《读书与做人》、《心与心的交流》、《我的绘本故事》、《金柿写绘》、《小荷晨露》等等。学生在参与这些课程的创作、整理、学习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三“主题学习”的管理

1、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实行规范管理,如龙源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规范》明确了展示前展示过程中,结束前的规范要求。《合作小组的评价办法》《星卡激励,促学生常规习惯养成评价办法》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2、加强对教师的评价,设立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办法和单项课型评价办法。把周听评课和磨课相结合,细化每一项课堂评价使评价落

实到位。

3、学校构建了三级书库,家庭、班级、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在这些重要的活动场所,畅游在书海里。

四、几点感想

1、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要改革。语文老师可能都有同感,课堂上,教师辛苦的讲解,分析,并没能换得学生学习的高效。我认为“语文主题学习”很值得一试。虽然对它还不甚了解,但我们接近它、认识它,就能了解它、创新它。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各方联动确保实验能顺利开展。首先,实验教师要有信心,要有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敢于追求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实验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其次,学校要建立起有效地保障机制。再次,也应调动家庭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的认识提高,以得到家庭的支持。

3、创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可能不易,

因校舍、教室都较陈旧,但也可以因陋就简、量力而行,创低成本功能强的文化氛围。因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归纳总结这次所学,但自己坚信,一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

第7篇:语文主题学习心得

刘玉芳

周一,我有幸参加了克山县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议,听取了来自山东临西市的专家的报告和齐齐哈尔两位名师的展示课,感受颇深,我的心也热血澎湃。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核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名师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说和观察思考发现。我们的学生读书太少,或者只读些作文之类的书,最多也就是家长按照老师的指定买来的几本书:学生不会写作文,一拿起笔来就感觉无话可写,更不用说文质兼美的习作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阅读,多观察,多体会,多思考,多积累,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的方法。理念性的东西可能把握不太好,但学到了一些小细节。

1、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知道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增强分析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针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学生越来越不爱读文学作品。教育部门虽然已给中学生提供了许多“文学作品必读篇目”,但真正去读过的同学很少。

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成了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主题阅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心理、人类情感、生活情趣,为学生的笔记、缩写、改写和仿写提供丰富的题材,开拓思维空间,成为学生写作起步的根据地。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这几位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8篇:语文主题学习心得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爱物学校小学部 张建敏

2015年9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南村职中举办的“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听了张云杰、冯秀娟等多位老师的展示课。为期一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语文主题学习”追求海量阅读,通过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多摸索、多实践,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胆尝试以“单元主题”开展教学,实现海量阅读。

二、一堂课的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可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

三、关心、热爱每一位孩子,会使自己的工作多姿多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内心去喜欢和关心每一位孩子,才会收获孩子们对教师的信任和发自内心的喜爱,语文主题学习才能有所成效。 我的两点思考:

思考一: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小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一个难点。如何使小组合作规范高效?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组际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教师如何指导小组学习?

思考二:展示课中,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学生查阅书籍,搜集资料,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做的到吗?有那么好的条件吗?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走好“语文主题学习“课改之路,不断摸索,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第9篇: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

新学期开始,我们一年级实施了语文“主题学习”计划。一年级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识字、朗读、写字、诵读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文素养。这段时间以来,我也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共同享受、一同感动过„„阅读让我和孩子们分享了快乐!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的思想要跟上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的思想也要与课改同步。所以我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拼音教学中有很多插图极富人文性,我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一段话说出来。并鼓励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时 对知识丰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在老师的检查评比中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通过内在的、外在的激励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生活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老师根据识字教学的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1、在生活中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这样只靠课本的识字量是不够的。开学前开家长会时,我就对家长讲明了识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识字。如:电视上、食品包装上、报纸上或自己查字典认识的,也可以从广告牌上认识„„另外当孩子学了拼音之后,让孩子试着去自己读书,去广泛的接触汉字。家长并且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识字的乐趣。

2、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我会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及《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背诵的同时对字也有了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相信孩子会认识很多字的。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学生们的识字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3、课堂延伸。在学习生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出了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于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如:学生认识了“木”时,接着让学生知道二木为林、三木为森。背诵完了《画鸡》这首诗后,认识了“鸡”,接着我就把带“鸟”子边的生字全教给学生。如:鸭鸦鸡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本课的字,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面。

三、合理利用主题阅读丛书

主题阅读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仅仅围绕教材内容而设,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说是为实现“大语文”的教育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语文主题中,力求做到让题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会继续努力,让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修理厂转让合同范本下一篇:行者无疆好文段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