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高校教育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结合这个实际情况, 本文对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 并就如何培养数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进行了探讨。

1 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内涵

科研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科研素养一般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四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前提, 指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的意识, 包括从事科研的兴趣和主动性, 发现问题的自觉性和敏锐性, 等等。科研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一般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丰富的知识积累是科研的基础。科研能力是人们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它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和实践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科研能力是培养科研素养的关键。科研精神则是培养科研素养的保证, 指科学研究活动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2 培养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必要性

(1) 提高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3)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是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大学生较早接触和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 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独立思考, 掌握科研方法及思路, 提高掌握和理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

3 培养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可行性

首先, 对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扶持。2004年12月, 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 意见中提出各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 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 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其次, 高校有一批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 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科研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再则, 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成为可能。最后, 大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 使学校对他们的科研素养的培养成为可能。

4 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途径

4.1 课程资源的整合

更新内容, 突出前沿性;加强数学学科间的联系, 突出学以致用;注重理论与应用并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保证知识体系的前提下, 增加关于过程的知识。

4.2 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加强研究内容、背景意义的介绍, 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品质;结合课程既联系实际生活又联系理论的特点, 增强授课的趣味性, 改变学生对数学类课程感到枯燥的状态;结合课程所需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具备的特点, 加强课堂讨论这一环节;结合课程问题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的特点, 教与学结合起来, 开展启发式教学, 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从考核目的方面, 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考核的甄别功能的状况, 强化考核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的功能。从考核方法上, 改变过去过多地倚重定量评价方法, 甚至以书面笔试为唯一方式的做法, 采用包括定性评价在内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4.4 营造科研气氛, 推进第二课堂

学校应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 并举办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或比赛,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考验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学校形成科研创新的氛围, 推动学生科研学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 对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 并就如何培养数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素养,培养,数学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周霞, 王晓兰, 蒋建军, 等.谈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8 (2) :9~10.

[2] 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7 (7) :81~84.

[3] 谢宝平, 杨洁, 段文军, 等.分析化学教学中对药学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6) :1196~1197.

上一篇: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应用研究下一篇: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行业标准人才为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