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执行标准概况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生产执行标准概况

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摘 要】 文章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OP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非执行董事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股权制衡削弱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股权制衡的削弱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不仅为优化董事会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非执行董事; 公司治理; 董事会; 全要素生产率; 股权制衡

一、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个企业的综合生产率,是企业的生产力,反映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因而需要调整发展模式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2 ]。2015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有重大意义[ 3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因此探寻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尤为重要。

公司治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在解决代理问题、提高企业绩效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独立董事指既独立于股东又独立于管理层的董事会成员,在不同的国家中扮演着不同的治理角色。在西方的有些企业中,除CEO外的董事成员都为独立董事[ 4 ],独立董事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然而在我国,独立董事的监督效果十分有限,大部分情况下,独立董事并不会公开质疑管理层,更不会对管理层的提案进行否定[ 6 ]。

除独立董事外,董事会中还有一定规模的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一般都由大股东直接委派,是大股东的利益代表人。所以相较于独立董事,非执行董事更有可能对管理层提出否定意见[ 7 ],因而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更强。所以非执行董事的有效监督在减少管理层对其他股东利益侵占[ 8 ]、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大多探讨了非执行董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对代理冲突的解决、高管超额薪酬的制定以及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 9 ],鲜有文献探究非执行董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执行董事能有效缓解代理问题以及提高投资效率等,那么非执行董事的有效监督是否也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呢?

股权制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方式,同样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代理问题。Jiang & Kim[ 10 ]认为中国公司治理需要依赖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股东。但股权制衡使大股东的权力变小,他们委派的董事代表着不同股东的利益,各个股东之间的制衡关系也不利于企业有效的决策。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可能降低其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监督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股权制衡并非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执行董事效能的发挥[ 11 ]。那么在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股权制衡将起到怎样的调节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权制衡对二者关系所起的调节作用。

相较于已有的研究,本研究的贡献在于:(1)非执行董事的安排是企业治理政策的体现,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体现,因而本文丰富了企业治理政策与生产经营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2)从董事会治理的视角探究了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既丰富了与董事会治理有关的文献,又拓宽了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视域。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管理者利用自身的权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做出有损企业的行为变得十分重要,如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寻求过度的在职消费等[ 12 ]。所以由股东与管理者利益相背而引发的第一类代理问题就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需要不断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合理安排董事会的席位[ 4 ]加强对CEO的监督,以减轻第一类代理问题。

董事会可以分为执行董事和外部董事,外部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 13 ]。不少文献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独立董事的数量不得少于董事会规模的1/3,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独立董事的聘任、薪酬等都由管理层来决定[ 14-15 ],所以常常听从于管理层,因而独立董事又与“花瓶董事”联系起来。不少公司都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而设立此席位[ 16 ],且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获取并不充分,很多重要的信息企业并不愿意透露给这类“外部人”。此外,我国独立董事在解决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较大,但在解决由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相背所引发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17 ]。

我国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大股东在监督管理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股东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向董事会委派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一般在董事会规模的1/3以上,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非执行董事多由大股东或者上级单位直接派出,所以相较于独立董事更加独立于管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督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他们大都为专职的董事,相较于“繁忙”的独立董事,他们更有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公司的信息,对管理层能有更充分的了解,如更有针对性地为管理层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使管理层对公司更加“忠心”[ 18 ]。同时非执行董事作为公司内部人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 7 ]。若非执行董事的数量在董事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当有关提案有损股东利益且对企业发展不利时,管理层事先便能预知有关提案在董事会上不能通过,就不会提出。所以非执行董事通过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使管理者做出决定时更加谨慎,因而能更好地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由于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第一类代理问题。陆正飞和胡诗阳[ 19 ]的相关研究表明,非执行董事能有效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并对企业的盈余平滑行為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并购效率[ 20 ],使企业做出的决策更加有利于生产经营,从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赵健梅等[ 11 ]研究表明,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超额薪酬的获得能进行有效监督,而超额薪酬的制定将会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3 ]。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重要的席位,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实施有效监督来抑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有效地缓解了股东与CEO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使CEO的决策更加符合股东以及企业的目标,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1:

H1: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

现有文献关于股权制衡对公司治理效果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张玉娟和汤湘希[ 21 ]研究显示股权制衡有利于企业创新。因为当企业存在多个大股东时,不仅可以实现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而且在抑制第一大股东私利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抑制了控股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侵占的行为[ 22 ]。此外,股权制衡对管理层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降低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23 ]。

也有不少文献表明股权制衡的负向作用。朱红军和汪辉[ 24 ]以案例研究的方式探究了股权制衡在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得出股权制衡并不比大家广泛批判的一股独大更有效的结论。一方面,当股权制衡度较高,即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监督与制衡作用更强,能有效控制其与管理层合谋掏空企业的行为。但由于其他大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公司治理有较高的积极性,对管理层进行严格的监督,由此形成了“过度监督”效应,从而有可能导致CEO决策僵化,行为保守,在面临风险决策时会因其过度保守的行为而放弃一些有风险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项目,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5 ]。另一方面,股权制衡将会削弱控股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因为股权制衡往往意味着其他股东有较多的股权,实际控制人的相对股权下降,使控股股东的影响力下降,将会影响他们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行为监督的积极性。此外股权制衡度较高,股东们委派的董事可能对提案有不同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将降低决策的效率。股权制衡程度较高将使得内部控制人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导力量[ 25 ],有助于增长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以及构建“商业帝国”的倾向,例如过度在职消费、为自己制定过高的薪酬、通过过度投资来损害股东以及企业利益[ 26-27 ]。

股权制衡一方面可能造成其他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CEO的过度监督,使企业放弃了一些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项目;另一方面,过高的股权制衡度,削弱了控股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股权制衡将会削弱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参照盛明泉等[ 1 ]的方法,对初始数据做如下处理:(1)剔除了ST类公司;(2)剔除金融类样本;(3)剔除数据异常,如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上市公司以及数据缺失的样本;(4)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经过上述处理,最终得到了19 390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本文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使用Stata14.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的生产力,指总产出中不能由有形要素投入所解释的部分。现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非参数法、半参数法和参数法。半参数法主要包括OP与LP方法,因为较好地结合了非参数估计与生产函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变量间的联立性偏差与选择性偏误等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参考鲁晓东和连玉君[ 28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方法,用OP方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主要的因变量,然后用LP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稳健性检验[ 29 ]。

2.解释变量

非执行董事(NOE)。参照陆正飞和胡诗阳[ 19 ]的做法,本文使用CSMAR提供的职务类别十位编码,首先通过董事会成员是否在企业中任职分离出执行董事与外部董事,然后为了得到非执行董事将外部董事中的独立董事排除,最后计算出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以表示非执行董事的规模。

3.调节变量

企业的股权制衡度(S)。参考刘家松和聂宝平[ 30 ]的有关做法,用企业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表示股权制衡,该比例越大说明企业的股权制衡程度越大。

4.控制变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关系,参考桂荷发和黄节根[ 7 ]的做法,控制了企业财务特征变量以及治理特征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成长性(Growth)、两职合一(Dual)、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上市时间(Age)、董事会规模(Boardsize)、独立董事(INDE)、产权性质(Soe)等。

主要变量的解释和取值方式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1,参考陆正飞和胡诗阳[ 19 ]的设计方法,建立模型(1)来检验二者的关系。

为了检验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2,参考陈德萍和陈永圣[ 31 ]的设计,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股权制衡、股权制衡与非执行董事的交互项(S_NOE)来验证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关系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位数为5.898,平均值为5.934,最大值为7.209,最小值为5.017,标准差为0.404,表明不同企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解释变量非执行董事(NOE)均值为0.375,中位数为0.375,且标准差小,说明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在各个企业的占比稳定,规模都在1/3左右,在董事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董事会的决策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在我国大股东有著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的均值为0.377,符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不少于董事会规模1/3的要求。对于两职合一,均值为25.7%,表明不少企业的管理层有着较大的权力。其他控制变量在总体上分布都较为合理,与主要参考文献保持了一致。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了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可知非执行董事(NOE)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说明了非执行董事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二者的相关性受到企业财务特征变量与治理特征变量的影响,所以还需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董事会的规模、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上市时间、成长性均与TFP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两职合一与TFP的相关系数为-0.137,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两职合一会由于管理层过大的权力而不利于公司做出有利的决策来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产负债率(Lev)与TFP的相关系数为0.20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已有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此外,根据表3显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小于0.5,因而可初步判断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1.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表4显示了非执行董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列(1)未加入控制变量,未控制年度和行业效应,列(2)加入了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年度和行业效应,Adj.R2上升表明模型设计合理。列(1)与列(2)NOE的系数分别为0.369与0.126,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验证,即非执行董事的监管确实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列(3)、列(4)区分产权性质来探究二者的关系,发现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中,非执行董事的有效监督都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关于控制变量,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会使得管理者放弃一些对企业有利的项目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企业的成长性、规模、年龄都正向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强,规模越大,上市時间越长,全要素生产率也就越高。

2.股权制衡、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表5显示了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正相关关系的调节效应。从表5的列(1)来看,NOE与TFP的相关系数为0.163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非执行董事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S_NOE与TFP的相关系数为-0.123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股权制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非执行董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股权制衡度较高将导致其他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CEO的过度监督,另一方面股权制衡度较高意味着第一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下降,对企业失去了完全的控制力。大股东们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同一件事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不能很好地对CEO形成制约,使CEO更有可能做出利己但有损公司的事,所以股权制衡削弱了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列(2)与列(3)为区分产权性质的回归分析,国有样本组的S_NOE系数为-0.353,显著水平为1%,而非国有样本组S_NOE的回归系数为0.004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者缺位”[ 32 ],控股股东与经理层的代理问题较为严重,非执行董事能很好地对CEO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第一类代理问题。股权制衡不能很好地解决第一类代理问题,反而会导致其他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CEO的过度监督以及对控股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监督积极性的削弱,所以在国有样本中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关系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等第二类代理问题在非国有企业中较为显著,而股权制衡很好地解决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因为股权制衡程度越大,非控股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就越强,所以在非国有企业中,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关系削弱效果并不明显[ 33 ],也可能因为股权制衡度在非国有企业中本身就比较大,所以抑制效果相对较弱[ 21 ]。

(四)内生性问题

因对董事会成员的选取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叶康涛等,2007),本文参照陆正飞和胡诗阳[ 19 ]的有关做法选取董事会规模Boardsize为工具变量,采用2SLS法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①。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董事会规模后所进行的第一阶段的回归中,Boardsize与NOE显著正相关。把第一阶段的拟合值带入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NO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和本文的结论保持一致。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本文结果的稳健性,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②。第一,参考鲁晓东和连玉君[ 28 ]的方法,用LP方法重新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第二,参考陆正飞和胡诗阳[ 19 ]的方法,用滞后一期的非执行董事规模来测算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因为董事会成员不仅在期末发生变化也可能在期中发生变化,所以用上一年年末的董事会结构作为本年年初的结构,以此测算出非执行董事的规模,对模型进行重新检验。第三,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2,参照刘家松和聂宝平[ 30 ]的做法,用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重新定义股权制衡度S1,对模型(2)进行重新检验。以上所进行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均与前文保持一致,通过了检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P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权制衡对非执行董事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所起的调节作用,以及股权制衡在不同产权性质下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非执行董事在监督管理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减少了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股权制衡削弱了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有不同类型突出的代理问题,使得股权制衡的削弱效果在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上述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合理安排董事会席位、优化董事会结构、发挥非执行董事作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第一,在不同的问题上,董事会成员的治理作用不相同,所以要充分考虑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董事会成员代表的利益与立场。第二,董事会中的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自利行为的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了管理层损害企业绩效的行为,使管理层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所以要不断优化董事会结构,合理安排非执行董事的席位。第三,鉴于非执行董事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考虑建设职业化的非执行董事队伍来优化公司治理。第四,股权制衡抑制了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在国有企业中的削弱效果更加明显,因而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若想要让非执行董事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谨慎对待股权制衡。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考虑了非执行董事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未考虑来源、工作经历、受教育水平等微观因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这些可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现有结论。

【参考文献】

[1] 盛明泉,张娅楠,蒋世战.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40(2):81-89.

[2] 邓翔,李德山,李双强,等.价格扭曲、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J].软科学,2017,31(9):25-29.

[3] 盛明泉,汪顺,商玉萍.金融资产配置与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融相长”还是“脱实向虚”[J].财贸研究,2018,29(10):87-97.

[4] 郑志刚,胡晓霁,黄继承.超额委派董事、大股东机会主义与董事投票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155-174.

[5] 朱冰,张晓亮,郑晓佳.多个大股东与企业创新[J].管理世界,2018,34(7):151-165.

[6] 叶康涛,祝继高,陆正飞,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1,46(1):126- 139.

[7] 桂荷发,黄节根.非执行董事与股东—管理层代理冲突:兼论管理层权力与产权属性对非执行董事治理效应的影响[J].当代财经,2016(12):55-64.

[8] MORTEN BENNEDSEN,DANIEL WOLFENZON.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1)8:113-139.

[9] JIANG W, WAN H,ZHAO S. Reputation concer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evidence from individual director voting[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5,29(3):655-696.

[10] JIANG FUXIU,KIM KENNETH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a moder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5,32:196-216.

[11] 赵健梅,王晶,张雪.非执行董事对超额薪酬影响研究: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7(10):20-25.

[12] HART O.Financial contrac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39(4):1079-1100.

[13] 胡诗阳,陆正飞.非执行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證据[J].会计研究,2015(11):41-48.

[14] HWANG B H,KIM S. It pays to have friend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93(1):138-158.

[15] STEVENSON W B,RADIN R 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influence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1):16-44.

[16] 辛清泉,黄曼丽,易浩然.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与独立董事监管处罚:基于独立董事个体视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3(5):131-143.

[17] GONZALEZ M,MODERNELL R,PARIS E. Herding behavior inside the board:experimental approach[J].Corporate Governance,2006,14(5):388-405.

[18] 盛明泉,任侨,鲍群.企业激励机制错位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J].改革,2020(1):146-158.

[19] 陆正飞,胡诗阳.股东—经理代理冲突与非执行董事的治理作用: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5(1):129-138.

[20] ZHAOHAO HE,BABAJIDE WINTOKI M. The cost of innovation:R&D and high cash holdings in U.S. firm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6(9):280- 303.

[21] 张玉娟,汤湘希.股权结构、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基于不同产权性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9):76-93.

[22] BLOCH F, HEGE U. Multiple shareholder and control contests[R].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 Working Paper,2003.

[23] SCHWARTZ-ZIV M,WEISBACH M S.What boards really do?Evidence from minutes of board meet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8(2):349- 336.

[24] 朱红军,汪辉.“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10):114-123.

[25] 花冯涛,王进波,尚俊松.股权结构、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特质风险:基于深沪A股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10):100-112.

[26] ULRIKE MALMENDIER,GEOFFREY TATE. Who makes acquisitions?CEO overconfidence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9(1):20-43.

[27] 姜付秀,伊志宏,苏飞,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09(01):130-139.

[28] 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2012,11(2):541-558.

[29] 盛明泉,蔣世战.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9(9):5-11.

[30] 刘家松,聂宝平.商业银行境外引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2007—2015年62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6(10):34-41.

[31] 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1(1):38-43.

[32] 侯青川,靳庆鲁,陈明端.经济发展、政府偏袒与公司发展:基于政府代理问题与公司代理问题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5,50(1):140-152.

[33] 王甄,胡军.控制权转让、产权性质与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16,51(4):146-160.

作者:盛明泉 陈一玲 谢睿

第2篇:企业安全标准化资料8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报告

四川省渠江建筑总公司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

检查评估报告

编写人:林华

审核人:罗亚林

批准人: 苏明中

批准日期:.2012-12-

1我公司作为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线路管道安装、土石方、地基基础等土木工程,是必须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高危行业,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空坠落、触电、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火灾等。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高温、粉尘、有毒气体和人员素质导致的安全意识薄弱。

针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我公司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有效地防止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一、检查和评估目的

为了解一年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性,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持续改进,实现源头防范的目的。

二、检查评估依据

1、GB/T28001-200

1、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2、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安全管理情况、监视与测量记录等。

三、评价范围

1、报告涉及的主要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标准。

2、报告涉及以上所列的危险危害因素。

2、报告涉及的场所:体系内各单位产生设施、设备。

3、报告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四、评价机构:四川省渠江建筑总公司安全法律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苏明中(总经理)

副组长:罗亚林(副经理、安全科长)

成员:杜佺踊(技术负责人)、魏嗣鹏、罗茂恒

五、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执行及适用情况调查

(1)安全法律、制度规程获取情况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网络、书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发文等获取收集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识别出我公司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识别出国家法律31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97部,地方法规163部,标准规范163部,国际公约8部。

引用公司各种管理制度53项。

我公司目前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程有6项,安全操作规程20项。

(2)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执行情况调查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记录和现场查看,对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制度规程的执行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

工程处、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设立了安全科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建立了安全、环保、消防、员工职业健康等4门23类档案资料,完善、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复审。

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施、车辆、电焊装置、爆破装置和消防按标准发放了劳保护品,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工程处、项目部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按期组织职工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各种职业卫生设施正常运行。 制定了各种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各种应急物资配备充足到位,定期开展对新进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开展全员安全上岗培训,经常开展各特种作业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证,持证上岗率100%,并按时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 种形式的安全活动。 设施等都进行了定期检验,各种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有效。

劳动防护用品、防暑降温药品按规定发放,现场清凉饮料供应充足,职安全管理绩效良好,一年来没有发生工伤、火灾、重大设备、交通、生工劳保用品穿戴情况良好。 产等事故,生产现场尘毒浓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没有出现职业病倒,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

六、安全制度规程适用情况调查

1、安全制度规程充分性检查

目前公司的各种安全环保管理文件有83项,基本覆盖安全生产管理各个方面,但按最新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

的要求,正在对相关制度补充修订。

根据我公司的生产特点,随着公司运营转型及的将来施工经营调整,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也将持续改进。

2、安全制度规程适用性检查

检查组对安全管理和安全规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基本上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可继续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安全操作规程基本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但由于随着工艺的变化,设备、设施也作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安全操作规程也作相应的增减。

由于人员、工艺、设备及设施的变化危险有害因素也相应发生变化,故也对危险点源如期进行识别。

应急救援措施方案方面,对较大危险源已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公司《安全预案》要求,部分应急措施格式要有关规定有偏差,事故预防预警方面内容不足,对4个应急救援措施进行了修改。

七、检查评估结论:四川省渠江建筑总公司对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规程遵守情况良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基本适用,但部分安全生产职责、规程需要修改。

第3篇:介绍国外钛白粉生产企业重组概况

从历史上看,美国是全球钛白粉工业最主要的基地,20世纪30~40年代,世界钛白粉总产能的70%以上集中在美国,其中NationalLead(NL)占有大部分的份额,它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后来NL逐渐退出在美国的钛白粉产业,只保留在欧洲的钛白粉业务,即以钛白粉为主产业的康诺斯(前译克朗诺斯,Kronos)公司。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到40年代,全世界钛白粉生产厂一仅存8家,至50年代末期增加到28家,60年代末全球共有50家Ti02厂家。

近几十年来,国际钛白粉工业发展趋势之一是产能的集中度更加提高,生产商数日越来越少,单个跨国生产商的产能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几经衍变,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前10位生产商分别是:杜邦、SCM(后来的Millennium)、Tioxide(泰奥塞)、Kerr—McGee(科美基)、Kronos(原译克朗诺斯,现康诺斯、石原产业、Bayer(拜耳)、Kemira(凯米拉)、Rhone—poulenc(罗纳·普朗克)和Sachtleben(萨其宾,现译莎哈利本)。1997年起,世界钛白粉工业界兴起一轮瞩目的重组浪潮。Millennium收购法国的Rhone.poulenc和巴西的Tibra,使其产能升至仅次于杜邦,位居世界第二;KelT-McGee收购Bayer的Ti02资产和Kemira的大部份TiO2资产,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商,美国Huntsman(亨兹曼)收购英国Tioxide,位居全球第4。自此,原老牌生产商Rhone—poulenc、Bayer和Kemira则完全或大部份退出钛白粉产业。

近几年,世界钛白粉主要生产商虽然格局并未改变,但其中一些资产几经易手。Millennium先是在2004年3月被美国Lyondell(利昂德)收购,Lyondell于2007年5月又将其以13亿美元(税后净利10.5亿美元)出售给沙特阿拉伯的Cristal(克里斯托),后者因此由原来世界第九变成稳居第二的钛白粉生产商。

2006年3月,Kerr-McGee将其专营钛白粉业务的子公司Tronox(特诺)进行剥离,独立运营的Tronox继承了前者,钛白粉产能继续位居全球第三。

2007年,涉足钛白粉领域没几年的Huntsman出人意料,以106亿美元的天价又被美国Hexion(瀚森)收购,另一竞购者Basell(巴塞尔)的出价也高达96亿美元。Hexion是美国乃致全球头号的环氧树脂生产商。

不久前,Tronox又已宣布,将出售其位于德国、原属丁Bayer的硫酸法生产厂,该厂是Tronox仅有的硫酸法二氧化钛企业,此举实现以后,Tronox将专致于扩大和发展氯化法二氧化钛产业。

日本原来有7家钛白粉生产商:分别是石原产业(ISK,22.5万t/a)、帝国化工(Tayca,6万t/a)、化学(Sakai,4.3万t/a)、东北化学(Tohkem,3万t/a)、富士钛(Fuji,1.7万t/a)、钛工业(Titan,1.7万t/a)和古河矿业(Furukawa,1.5万t/a)。

2000年4月,化学收购了东北化学的Ti02业务,由此与帝国化工共同成为日本第2大规模生产商。2006年4月,富士钛被石原产业公司收购后,日本的二氧化钛颜料生产商仅有4家:石原、帝国化工、化学和钛工业。

东欧地区现有3座钛白粉企业:捷克的Precheza(precolor,中译超彩,隶属于Agrofert,即爱格富集团)产能为5.2万t/a,波兰的Zachempolice(波利采),产能4万t/a,斯洛文尼亚的Cinkarna(5.6万t/a)。

韩国的钛白粉生产商原来称为Hankook(韩钛),不久前重组为Cosmo,其生产厂分别位于Incheon(仁川)和Onsan(翁山),两厂分别专业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6万t/a。该公司生产技术来源于日本钛工业。

印度和乌克兰也各有产能不大的Ti02生产商,因为其都拥有钛资源优势,其中乌克兰使用的是硫酸法工艺,而印度拥有氯化法和硫酸法两种生产方法。

第4篇:2013年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

总结报告

一、及时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为充分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媒介、传真电文等途径,及时识别和获取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认真组织贯彻学习,严格落实执行。

二、具体的贯彻执行情况

1、狠抓现场管理,确保实现动态达标

2012年7月5日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学习了灵石县煤炭工业局关于转发《晋中市煤炭工业局转发省煤炭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灵煤综发

【2013】62号)文件精神,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充分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工作。

为认真贯彻执行《省煤炭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通知》规定要求,完善各专业组的标准化程度,在全矿形成了“矿领导督导、职能部门监管、基层区队具体实施”的工作网络,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制订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办法》等文件。

2、积极传达,认真组织,加快标准化建设

坚持开展井下和地面月度质量标准化讲评活动。每月确定一名生产线副总以上矿领导对井下质量标准化现场讲评,地面由一名矿领导点评,次月初在全矿干部大会上分别对井上、下质量标

准化创建情况进行总评,评比出最优和最差单位。凡月度质量标准化评为最差单位或出现退步的,由单位主管领导上台检查,连续2个月专业线最差的,分管矿领导上台检查,通过不断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长效机制的形成。

通过学习,掌握标准,逐条逐项落实,创建优美作业环境,大力推进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将质量标准化工作重点落实到采掘头面的管理,对采掘头面实施“精品工程”管理,井下各区域全部实施责任人留名挂牌管理,坚持班前班后一小时文明环境治理,以重点区域、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工程和大安全环境创建,使矿井工程质量、卫生面貌短期内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三年七月

山西省晋中灵石煤矿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

二〇一三年

第5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评估总结报告

新疆准南东煤矿

2016年年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报告

二〇一七年一月

年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及检查评估报告

一、 及时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为充分做好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媒介,传真电文等途径,及时识别和获取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认真组织贯彻学习,严格落实执行。

二、 具体的贯彻执行情况

1、 狠抓现场管理,确保实现动态达标2016年我矿卒子全矿管理干部学习了上级各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并结合我矿实际进行细化分工,明确责任。

2、积极传送了新《安全生产法》并组织了全矿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并进行了考试。

三、超前预防

2016年度,我矿认真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在年初的开工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并且编制了煤矿“五大灾害”单项应急预案,并在培训当中对广大职工进行了讲解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职工自主保安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总结报告

安全生产关系着工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经济效益与稳定,在过去的一年里,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组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危险点预控及安全措施检查制度。下发了一系列安全性文件,建立了安全网络监督体系,不断加大安全工作监察力度使煤矿的安全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截止到今年年底,我们矿未发生任何人员责任事故,确保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1、细致安排,精心准备,圆满完成专项检查。按照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在相关科室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主动深入煤矿一线,坚持检查与服务的理念,按标准要求,细致安排,精心组织,配合完成了煤矿春季安全大检查、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一通三防”百日大会战、安全生产活动月、等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了矿长的安全意识,促使煤矿加大了安全投入,完善了煤矿的各项安全设施,保障了煤矿的抗灾能力,巩固了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势。

2、 抓重要时段,增强工作主动性。①在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开展了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春节前夕,针对煤矿过节的实际,要求煤矿必须做到不放假,并加强设备检修, “五一”、“十一”期间我们都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彻底杜绝了重大节日煤矿事故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②确保井下通讯线路、防尘洒水管路、压风管路“三条生命线”的畅通。要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加大防治水害的安全专项投入,认真执行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对井下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者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征兆;对暴雨、地表涨水及山洪暴发期间,在可能发生水害威胁时,必须停止作业,撤除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对存在危险的,要停产整改,并向有关部门报告。③为深刻汲取前车教训,我们开展了火工品的专项安全检查。重点对矿井火工品管理、井下工作面放炮管理、火工品领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使煤矿对“三人连锁放炮”制、“一炮三检”制的整改落实。通过组织重要时段的专项检查不仅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主支性,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抓大事。抓环节补套,安全生产硬环境得到优化。坚持把优化安全生产硬环境作为矿井今年安全工作的大事,重点是对矿区的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安装激光指向仪2台,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中腰线管理水平。

二、深入开展安全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我矿安全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转变观念,一方面,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推进工作”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每月召开例会的机会,以会代训,向广大职工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季节特点提出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督促煤矿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强了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同时我们积极和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联系,组织了针对特殊工种的复训和装备技能培训工作。

三、深入开展联防整顿,严格把关,紧盯安全重点工作。

1.完成了“灾害预防及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工作。通过总结我矿安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阶段的客观实际,积极组织生产、调度、地测、机电、通风、安全、供应等部门,先后经过四次会审修订,形成了我矿较为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2、是根据现场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管理重点,如重大临时工程、管理较差的工作面、运输管理、采掘现场支护整顿、回采工作面过构造等,做到了紧盯到位,监督有力。

四、抓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我们以开展“煤矿突出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深刻剖析事故原因,吸取血的教训,警示安全监管人员和煤矿从业人员警钟长鸣,时刻紧绷安全弦。及时将国务院《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文件下发到每个班组,保证了上级精神有煤矿的贯彻落实。开展多种活动,大力营造“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三违”行为,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精心组织,做好煤炭行业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及早安排,精心组织,热情服务,规范做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瓦斯等级鉴定等各项复杂的资料申报工作。组织各煤矿技术负责人进行相关学习,熟悉各项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整理申报资料。直到生产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全部通过年检,审查合格。今年积极开展了201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我矿通过认真测定,详尽分析,整理资料,准确把握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和管理情况,并制订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坚决杜绝瓦斯事故发生。

第6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待打)

新疆鸿新建设集团白杨沟煤炭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2013年6月

2013年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

情况总结报告

一、 及时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为充分做好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媒介,传真电文等途径,及时识别和获取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认真组织贯彻学习,严格落实执行。

二、 具体的贯彻执行情况

1、 狠抓现场管理,确保实现动态达标2013年我矿全矿管理干部学习了上级各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并结合我矿实际进行细化分工,明确责任。

2、 积极传送了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关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2013年(试行版)》,并积极组织全矿各相关科室专业根据质量标准化改变进行对现有资料进行优化、整理、升级。保证在上级领导部门检查时通过。

三、超前预防

2013年度,我矿认真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在年初的开工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并且编制了煤矿“五大灾害”单项应急预案,还编制了各专业相关的应预案等。并在培训当中对广大职工进行了讲解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职工自主保安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第7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2、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3、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筑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条例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有下类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甚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形式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高数下复习重点下一篇:数学试卷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