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南一区东部萨葡油层动用程度方法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区块开发基本情况

南一区丙西块萨葡油层1960年投入开发, 生产到2013年, 油层动用程度仅为43.4%, 低于全厂水平 (全厂采出程度79.2%) 35.8个百分点。三大矛盾日益加剧, 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 油层动用程度不均衡, 层间矛盾突出, 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矛盾。

2 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

(1) 油层发育问题地层成藏时的成藏条件和成岩作用控制影响了油层自身发育, 从而形成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

(2) 井网控制不住型南一区丙西萨葡油层自1960年投产以来, 先后在1990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加密, 目前井网密度为24口/km2, 井距缩小到220m, 采用不规则四点发面积井网部分, 能够有效驱替, 保证合理的采油速度。

(3) 注水存在三大矛盾问题从目前注水状况分析, 虽然注采比达到了1.12, 表面看注采比较高, 但是实际注水效果较差, 因为地层低渗透层及区块断层发育遮挡等问题, 油井受效不均衡。即从注水井注入地层的水, 只有一部分在压力作用下, 达到油井供液半径内, 从油井的生产数据情况看, 就可以推断出供液半径内的地层实际上是亏空的。主要表现在压力空间大, 很多差油层未得到动用;井间差异大, 平面矛盾突出;存在局部低压区, 地下亏空。

3 提高动用程度方法研究

前期工作, 已经对矛盾问题的提出、影响矛盾的主要因素, 都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分析, 并且总结出“三个改造方法”, 下面进行综合调整效果分析。

(1) 针对发育差的油层进行改造通过压裂酸化等措施改造, 提高了可动用油的动用程度。统计近三年油水井压裂、酸化井数为15口, 其中采油井11口, 注水井4口, 改造差油层60个。改造后, 日增注385m3, 日增液387t, 增液与增水比为1.0。

(2) 判定目前井网是否需要进行加密采油合理加密井网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最有效的办法。通过“三个原则”方法, 来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井网加密:原则一, 分析目前井网是否能够适应油层的分布特征, 水驱控制程度是否能得到80%以上, 采取程度能否达到70%, 不能够的话需要加密井网;原则二, 重新考虑油层特点, 使注入水能够发挥有效的驱替作用, 生产井能够较好的见到注水效果, 保持较长时间的稳产;原则三, 保证一定的采油速度和稳定产量。如果以上三个原则不能够满足, 说明需要进行井网加密了, 这里不作为重点分析。

(3) 有效改善注水存在的问题从我们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 有效改善注水状况是研究中的重点, 结合目前开发分析调整中, 严水宽油, 年产液增长率大于注水增长率等矛盾问题, 所以我们采取“三种创新”的方法, 摒弃以往常规分析调整思路, 对水井进行重点分析调整, 下面详细介绍。

(1) 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总体调整思路即遵循“提升压力、完成水量、限制好层、动用差层”的调整原则, 采取“提压与套损形势同时考虑”, “稳液与控水为共同目的”, “提压与检配同时分析”, “细分与测调同时调整”的四个同时方法, 以保证套损形势稳定为前提, 通过提高对注水井用足压力空间, 提高注入压力, 逐步恢复区域整体地层压力。并且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同时, 有效控递减, 控含水, 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水平。

(2) 有的放矢的治理低注层。在分析调整中, 推翻以往仅仅结合吸水剖面、检配资料盲目调整的方法, 把注采比与层段注水强度考虑进来, 既考虑了井间, 又兼顾了层间, 使分析调整更加准确, 精细。并且在分析注采比时, 把原来仅按照井数劈分, 细化到考虑地层系数加权后平均然后再进行劈分, 这样计算井组注采比相对准确, 结合井组注采比, 又精细考虑到哪些层缺水, 这样把层段注水强度也同时进行分析, 更好对低注层段进行调整, 达到提高动用程度的目的。

(3) 重新判定层段性质。结合前期对所有注水井现场测试指示曲线的数据, “重新认识高渗透层”, “重新认识层段性质”。分析中发现, 一些长期陪停层存在挖潜余地, 可以重新注水, 从而解放了一些长期陪停层;并且停注了高强度注水层段, 通过放开、停注层段后, 对井下压力产生了扰动, 重新改变驱动方向, 达到改善注水效果的目的。共计解放陪停层4个, 停注高强度注水层3个。

4 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南一区东部萨葡油层动用程度提高进行综合研究, 并且积极治理, 取得了一些效果: (1) 区块产量不递减、含水稳定。2014年, 区块计划产油12.4万吨, 实际产油13.5万吨, 超产1.1万吨, 年含水低于计划0.11%、递减低于计划3.54%, 生产形势稳定, 开发趋势良好。 (2) 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有效提高。统计22口注水井, 分析连续三次油层动用的比例, 吸水层数动用比例提高了4.6%, 有效厚度动用比例提高了6.0%, 说明通过治理, 薄差层得到了有效动用, 层间矛盾得到一些缓解, 调整方法见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动用程度仍然较低, 下步需要继续加强治理。 (3) 含水产液结构得到改善。对全区采油井进行产液、含水结构分析, 发现高含水井结构含水分别下降0.34%、1.71%, 低含水井结构含水分别上升0.96%, 1.50%, 说明注水产液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4) 低压区得到治理, 低压井比例下降, 经过治理低沉没度井比例明显下降。

摘要:油田注水后, 因非均质性造成主力油层和其它发育较好的部位先见效, 形成高压层, 严重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 导致采出程度度低的矛盾,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采出程度的因素, 并且重点针对注水问题进行了研究, 按照“三个结合”, “三个原则”“三个创新”的调整思路与方法, 进行了综合分析调整。改善水驱层间、平面注水效果, 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 提高了采出程度, 并且使整个开发区块实现了“控递减、控含水”的双控目标。

关键词:采出程度,注水问题,动用程度

上一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下一篇:论财务管理在传媒公司治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