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 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 致使农村公路基础薄弱, 路况总体较差, 公路等级普遍较低, 绝大部分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且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村公路管理存在各级政府在管理职能上不明确, 造成多头管理、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养护管理的职责划分不清。大多数乡镇没有处理好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管理机构的关系, 乡、村两级的公路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重建轻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1.3 养护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困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最大问题。农村费改税后, 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 乡镇可用财力减少, 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资金缺口较大。现有资金渠道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养护工作。

1.4 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主要原因是养护、路政、收费等公路管理机构重叠, 多头管理, 人员膨胀, 管理成本增加, 特别是人员膨胀, 使本来就紧张的养护资金大部分用于了人员开支, 用于养护工程支出的资金就很少。

1.5 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近年来, 我市虽然出台了一些农村公路管理法规, 但总的看侧重于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 而对建成后的农村公路, 养护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目前, 我市急需完善的法规制度, 主要是应尽快出台“固原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以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内容、责任主体、事权划分、资金渠道等, 并从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养护质量、操作规程、检查评定、路政管理等方面加以明确。

1.6 机构人员到位难

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增长, 管理要求不断提高, 现有管理人员已难以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把乡村道管理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后, 乡镇政府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管理方面确实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农村公路应急抢险、路产路权维护、养护资金管理, 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因此, 在乡镇政府应当明确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来承担起农村公路的公共管理职能。

2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

2.1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质量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中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多年来, 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帮助支持下,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得到根本好转。伴随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 管理养护正在上升为我市农民出行难问题的主要矛盾。为此,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 积极筹措养护资金, 创新工作思路, 层层落实养护责任制,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 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2.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改革的实效取信于民

改革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 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履行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职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市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 一手抓管理养护,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 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 改革、养护呈现出“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 实现了“五个提高”。

2.2.1 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养护, 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2.2.2 农村公路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改革, 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公路管理机构, 充实了管理人员, 解决了干部后顾之忧, 完善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和运行机制, 全市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 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 养护公司和农民工具体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协同配合, 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基本形成。同时, 通过创新思路, 建立了县级公路管理人员包乡、乡级管理人员包村、村级兼职管理人员包村寨的工作制度, 将经济效益与管养质量进行挂钩, 全市农村公路基本做到了“有路必管、有路必养”。

2.2.3 广大农民参与养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过去, 受资金、人员等条件的限制, 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基本上是以沿线村寨为主, 加之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收入低, 部分公路失管、失养在所难免。改革后, 通过实行公路通行质量与养护资金补助相挂钩的以奖代补措施, 充分调动当地党委政府和沿线群众及客运经营者参与公路管理养护的积极性, 失管、失养问题基本解决。

2.2.4 促进了沿线群众经济收入的提高

农村公路通行质量的提高, 降低了公路沿线农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成本, 加快了农产品和农村商品的流通, 活跃了农村市场, 促进了农民增收。

2.2.5 广大农民对政府和交通部门的信任度和满意率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改革, 进一步拉近了广大农民与交通部门的距离, 加深了感情, 群众对政府和交通部门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不断提高。实践证明,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的确是一项让农民兄弟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是一项让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的德政工程。

2.3 坚持多元化筹资, 为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长期以来,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市农村公路发展的关键问题。但经过我市近几年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将其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实施政策倾斜, 使得我市农村公路事业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及时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 想办法、多渠道的筹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同时要多向兄弟县市学习破解资金难题的办法。要通过宣传发动,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动员农村公路沿线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弥补缺口, 动员我市在外的成功人士, 通过出让县乡道路的冠名权邀请出资。因此我们只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就一定能够破解资金难题。

3 固原市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办法

3.1 成立组织机构

报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固原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心”, 调配、充实了工作人员, 建立了工作制度, 明确了职责权限, 负责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从设计审查、开工许可、交 (竣) 工验收以及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廉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

3.2 加强专业监督

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在确保100%质监覆盖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质监力度和试验检测频率, 切实提高质监水平和工程质量。

3.3 强化目标管理

把每一条路、每一个项目的管理措施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导、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 建立和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规范建设管理程序, 确保工程质量。

3.4 杜绝不合格工程

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 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章行为的查处整改力度, 坚决杜绝不合格工程。

摘要:农村公路管养是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固原市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养,问题

上一篇: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