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款活动总结发言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进行发言的机会和场所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进行发言,就需要掌握撰写发言稿的技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捐款活动总结发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爱心捐款活动总结发言

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经过太原赛区和武汉赛区的教学观摩,今天就要闭幕了。和以往历届教学观摩活动一样,现场观摩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省、市、自治区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各地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学会下属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于2006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贵州安顺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以及其接下来小语会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为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作了准备。我们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赛课,具有理论先行、将研究贯穿活动始终的特点。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两会代表达成如下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代表们认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任务。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代表们认为: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有代表提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有代表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的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文本的解读要“四忌”。一忌浅——浅尝辄止;二忌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三忌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一文,作者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四忌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两会”代表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做课教师通过在贵阳会议上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要在教学观摩活动中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通过研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如下评课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4.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气力进行不懈的探索。

2006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太原赛区,11月10日至11月12日在武汉赛区,包括香港王清凤老师在内,共有65位青年教师上了阅读教学观摩课。课上得怎么样呢?现场和网上看课的广大教师,大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观摩课正在向我们期望的阅读课回归,向家常课回归。有的老师在手机短信中欣喜地说:看到了真正的常态下的精品课。也就是人人学得来、做得到的优质课,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看着好做不到的观赏课。这些课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因本人在武汉第二会场听课,举例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请予理解)。

1.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

离开语言,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开掘的课明显减少。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更可喜的是,前一段语文学科的迷失与错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课文本身的情况,正音(多音字、儿化音——《去年的树》归在一起练读)、析形(《盘古开天地》根据形声字多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之、氵”的字)、解义。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有三位老师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肃然起敬”);还有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既正确理解词语,又渗透了解词的方法。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如,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

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

说写训练引起重视。随文练笔已不少见,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如,《山中访友》,“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还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吗?(于是,和蚂蚁、蜜蜂、野花打起招呼,依照文章表达方式写话)又如,《相片》,最后请学生代文中青年妇女写信,既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又是与读文自然联系的习作训练。

2.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的课多了,目标迷失、内容失当的课少了

以往有的课目标不明,特别是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不明,以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文本教学要么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老师也难以完成;要么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此次不少的课,既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

3.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注重整合、简化的多了,繁琐复杂、叠床架屋的少了

以往的教学设计,有的环节繁复,设问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迷失了,学生则被老师牵着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此次不少的课,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如,古诗教学四大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面)——三读,读出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谈感受。《旅行家树》设计为两大板块,整合推进:第一板块,感悟孔雀树的可爱,朗读,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旅行家树的可敬——一是给旅人以帮助,二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朗读,积累。《鼎湖山听泉》一课抓住白天听泉和入夜听泉两部分,注重聆听、辨识和品味,使学生入耳、入目、入心,读出情,悟得法,教学很有层次性。不少的课重视设计整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有的问题还是从学写的角度设计的。如,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20世纪科技成就的?《花钟》的作者是怎么写出各种花的开放的?

4.教法灵活、简便,善用媒体的多了,不加选择过多地引进图文资料,甚至“课件满堂飞”的情况少了

比如,《相片》一课,展示的抗日战争及老百姓苦难生活(良民证)的照片,为学生理解年轻妇女为什么给在前线的丈夫寄那样的照片,提供了背景资料;《花钟》将各种花的照片与文字结合呈现,体现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的特点。

由于这几多几少,教学目标更清楚了,教学内容更集中了,教学过程、环节更简化了,教学方法更简便实用了,带来的明显效果是,教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下来了,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多起来了。这就是加与减的辩证法。学生于是有了比较充裕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太原赛区西藏韩英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老师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巴迪长大后,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怎样的认识?从交流的情况看,讨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仅认识到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来自母亲的“鼓励”的力量和来自父亲“警告”的力量都是需要的,而且窥见到这两种力量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对儿子的爱。不少学生学得主动、从容,自读自悟惭成风气,画批注不再形同虚设。个性化解读在有的课上也有所体现。如,谈《去年的树》给自己的启示,有学生谈到对朋友要真诚,做人要讲诚信;有的学生讲要学习树的奉献精神;有的则说友谊是最美好的……老师开始有暇关注学生的质疑与生成。课堂更加真实,更加原生态,也更加丰满了。因此,简单是使教学走向真实、丰满的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正在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这是全国小语界,特别是各级教研部门和全体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此次观摩活动的最大收获。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语文教学改革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妨听听台湾小语会赵镜中理事长在太原观课后发表的感言。

赵教授充分肯定了大陆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语文能力,肯定一些课近于完美,同时提出一些问题:

1.学生有如此强的能力,教师教学怎样才能跟上学生的进步

——言外之意,教师没完全找准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讲得更直白一些,他认为我们的教学有做无用功的地方。

2.教学是“知识导向”还是“学会学习”导向

——意思是说,阅读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3.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还是教师的舞台

——这方面我们和港台地区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在改,但是做得还很不够。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要多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应当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4.课上看到比较多的是理解层面的阅读,缺少批判性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

——告诉我们,要重视发表个人见解。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多元解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5.要摒弃单一模式的教学,提倡多元教学模式

——这是大陆阅读教学的软肋。讲了多年,有改变,但从总体上说,改变不大。

赵教授冷眼旁观,问题看得很准,值得我们深思。

这两个赛区的观摩课,还暴露了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出现了学语言抓局部(字、词、句)多,抓整体(段篇)少,人文内涵泛化(写景统统归结到“美”,写人统统归结到“爱“)的苗头。语言到底在这一课训练什么,有些随意性,要根据课标、文本作更科学的考虑;过程与结构还应有更大的突破——核心是学生要学得更加主动,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不能让学生只讲老师要听的话,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成。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在媒体运用上,课文搬家多,教科书用得不够,板书也有待向真实、体现教与学的过程方向加以改进。

在多年实践、研究和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怎样深化改革?不由得想到在2006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听了五年级二班陈胜昔老师上的《新型玻璃》一课。温总理深入语文课堂,说明国家领导人对母语教学的重视,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切,令广大语文教师欢欣鼓舞。

温总理在课后座谈时,说:“陈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学生交流,这就是教学相长。”又说:“这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和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宽一些,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指课文中讲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温总理还应一个女孩的要求,写了这样的题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并对她说:这就是学问、思辨、行动的意思。

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温总理很懂教育,很懂语文教学。他不仅谈到了启发式、教学相长以及怎样学习的问题,而且谈到了一节语文课该怎么上,谈到要重视揣摩词句的表达作用与效果,重视语文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要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说与写的训练。这与当前我们研究、改进阅读教学的思路多么吻合!

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

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如《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生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

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本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把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崔 峦

第2篇:爱心捐款活动总结

世上有一种感情,叫做爱!还有一种行为,叫互助!

2016年9月27日,我校校长孩子重病,医疗费相差极大,学校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捐款。通过爱心捐款,短短的一上午我校全体师生共捐款一两千元。这些钱虽然解决不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不能很好地改善他们生活处境,但却能给他们点燃一盏希望的灯,告诉他们疾病无情人有情,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加油!

本次捐款活动让同学们懂得了爱心的无价,生命的珍贵。同时也折射出了我校广大师生身上所具有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为我校学感恩教育活动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第3篇: 爱心捐款活动总结

学校“爱心捐款”于9月118日在学校操场如期举行。在大队部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后,全校教职工纷纷响应,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短短半个小时,全校职工共捐款2150元。

此次捐款活动为自愿原则,但捐款体现了全体教职工们回报社会、用一颗博爱的心对待人和事,是思想觉悟的一种体现,是具有道德风尚的一种体现,在捐款活动中,每一位捐出零用钱的职工都是光荣的,相信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我们的爱送去温暖,让我们的真情给贫困同学们带给一份希望、一个安慰、一份关怀。

这次活动,不管捐钱多少,却是对我校全体教职工道德品质的一次大检验,是对我们有没有爱心的一次测试。活动也使全体教职工深刻地感受到了一次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教育。虽然捐款已经结束,但它给我们的意义和影响是重大的,相信奉献爱心的行动是终生的。

最后,衷心祝愿献出爱心的广大教职工,好人一生平安;衷心希望受到捐助的同学,能够刻苦学习,取得骄人的成绩,品德学业双丰收!

河秀逸夫学校 2012.9.18

第4篇:爱心捐款活动总结

当我们得知老师给同学读《救助东富中学温贤龙同学爱心倡议书》有的同学哭了的时候,当教师、同学积极为温贤龙同学捐款的时候,我们心情感到沉重、又感到很欣慰!

心情沉重的是我们的温贤龙同学正在接受生命的煎熬,欣慰的是我们爱的火炬正在学校传递下去。

现在的孩子教出来后,还有几人认老师?还有几人和老师联系?还有几人到年去给老师拜年?还有多少孩子在家当小皇帝?又有几人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阳、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始终处在家庭情感的中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心态,理解、体贴成了心理障碍。如果不加强教育,不要说将来难以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就是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也难以继承和弘扬。为促使学生自省,种一颗体贴、孝敬、感恩的种子。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给予是快乐的意识”,通过这次捐款活动,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一直以来,献爱心捐款活动之风吹遍了五石小学。无论在哪次捐款仪式上同学们都踊跃捐款,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有的同学敲破了尘封多年的储蓄罐;有的同学捐出了生活费和零花钱;有的同学甚至向别人借钱捐款,有的同学因嫌家长给钱过少而不走„„

人人送上缕缕清风,点点暖意,万里春光无限;人人送上一片爱心,涓涓细流汇成爱之海。整个五石小学仿佛是一片爱的海洋。 本次捐款活动虽然只有一周的时间,但已接到全校师生的爱心捐款近千元。教师捐款率100%,学生捐款率100%。大家看到了团体 1

的力量,感受到了良好的品质,陶冶了情操,为每位同学上了一堂爱心教育课。活动有期,爱心无限。

本次捐款活动让同学们懂得了爱心的无价,生命的珍贵。同时也折射出了我乡广大师生身上所具有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为感恩活动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第5篇:爱心捐款活动总结 2

希望工程一元捐活动总结

2013年4月5日保险职业学院院团委在二栋教学楼前雷锋启动仪式上发出希望工程一元捐活动。在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后,并为此通知三系一院举行一次特殊的主题团会,全校师生纷纷响应,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奉献出自己的片爱心。

此次一元捐活动体现了同学们回报社会、用一颗博爱的心对待人和事,是思想觉悟的一种体现,是具有道德风尚的一种体现。虽然是一元捐活动但是在活动当中依然有数名同学非一元捐。在捐款活动中,每一位捐出零用钱的同学都是光荣的,相信在同学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我们的爱送去温暖,驱散不幸的阴霾!让我们的真情给希望工程带去一份希望、一个安慰、一份关怀。

这次活动,不管最终数额多与少,也是对我院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一次大考验,是对我们有没有爱心的一次测试,在这次测试中,都深刻的感受到了以此为人民服务、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充分的懂得,奉献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可贵的情感,只有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

本次活动一元捐折射出了我院大学生身上所具有的助人为

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把它发扬光大、为我院的美好明天添光加彩!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不断关注,一元捐只是其中一个插曲,共青团保险职业学院委员会在以后的行动当中还要更加认真地落实好,开展更多这样的献爱心活动。

共青团保险职业学院委员会二零一三年三月十六日

第6篇:爱心捐款活动工作总结

人间有情,对于受害者也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我们可以将爱心传递,送上祝愿和鼓励,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以下是由

伴随着和煦柔和的春风,在新学期欢快的脚步中,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传承雷锋精神,营造“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的氛围。X月X日上午,市十三中学全体师生在升旗仪式上,举行了为我校高二(6)班脑瘤患者XX同学捐献爱心的捐款活动。在以爱心永不迟到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中,校长号召大家将爱的种子永远种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让她生根发芽……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发出爱的呼唤,伸出奉献之手,用爱心点燃生命和希望之火。随后,在“爱的奉献”的乐曲中,老师们慷慨解囊,带头捐款;各班代表也带着全班同学的爱心,将爱心款款投入捐款箱,通过捐款表达自己的爱心。一张张钱币,一份份同窗情,一份份师生情,一颗颗滚热的爱心真真切切感动了到场的所有人。一会工夫,全校师生共捐款 8464.3元。学校将已最快的速度将爱心款转到学生家长手中,帮助吴楠同学及其家长度过难关,也希望吴楠同学早日康复。

通过这次爱心捐款活动, 体现了全体师生的高尚情操,培养了他们帮助、关心他人的思想情感,同时宣传和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为我校三月份进一步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开了个好头, 这也表现了我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工作方式。

范文网【】

第7篇:《爱心捐款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此时此刻,站在宽阔平整的操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的生活是如此

《爱心捐款发言稿》《演讲稿》

关于《演讲稿》的文章《爱心捐款发言稿》正文开始>>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此时此刻,站在宽阔平整的操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幸福和安逸。可是,我们的同学朱梦丹,她现在正遭受着病魔的折磨,双目失明。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定信心携手共度难关是我们的信念。在学校团委和少先队的爱心倡议下,我们的同学都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慷慨解囊。我们在献爱心的同时,也被感动着。让我们在感动和感恩中共同播撒爱心,相信薪火能相传,梦想将起航,爱心终永驻。

我们的力量虽然有限,我们的爱心却是无限。朱梦丹同学,你一定要坚定信心,勇敢面对。你不要害怕,因为医生叔叔和阿姨们会想方设法加强治疗;你不会孤单,因为有我们日夜牵挂、朝夕相伴。

最后,我代表荣文学校的全体同学,向朱梦丹同学致以最衷心的祝福,祝她早日战胜病魔,回到我们身边!

谢谢大家!

--------------------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冒雪集会,只为一个年轻的生命。

看着同学们年轻的面容,朝气蓬勃,我眼前浮现的却是另一张同样年轻的脸,痛苦与无奈刻在他的脸上,他正在与癌症进行着搏斗,他就是高一(4)班蔡晨伟同学。半小时前我刚从四院回来,在医院我没有见到蔡晨伟同学及其母亲,从他的主治医师郁浩处得知,蔡晨伟已于昨天做完第一次化疗回家,下周一他将入院进行第二次化疗。为什么他们要冒着寒风来回奔波?郁医生说,可能是考虑经济问题吧,他这个病化疗将一直继续,需4到5年,总费用可能要20多万元„„

蔡晨伟是我们高一(4)班的学生。他为人正直,学习认真,平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他虽患有心脏病,但军训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参加每项训练,并且表现突出,被评为“军训先进个人”。作为体育委员,他工作认真负责,协助老师开展好班上的各项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是,命运让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患上了癌症,并且他的父亲已经患病去世。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如今的不幸加上昂贵的医疗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住院其间,他一直心系班集体,关心班上的情况,为自己不能在艺术节上为集体出力而感到惋惜。并且,他一直要求母亲不要为他办理休学手续,他要重返校园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青山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的母亲一边要强忍悲痛安慰、鼓励他配合医生治疗,一边要为他四处奔波筹集医疗费,还要坚持上班以维持生计。

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昨天还与我们一起学习的同学,今天却躺在病床。也许明天,他再也看不到太阳升起,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

我们学校具有优秀的传统,我们曾经为新疆阿合奇贫困灾区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我们曾经为四川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不遗余力。08年我们成立了“青山慈善志愿者协会”,使我们接受慈善教育,参与慈善活动,培养慈善意识,我们曾经向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提供了帮助。面对我们自己的同学,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老师以工会组为单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积极捐款,奉献我们的爱心。

或许我们的捐款对于巨额的医疗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我们的爱心能让希望之光照亮这个不幸的家庭,能够让蔡晨伟同学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增加他与病魔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从今天早上6点到现在雪一直在下着,时大时小,从未间断,但地面上却看不到一丝积雪,为什么?因为大地是暖的。大家冒着大雪,迎着寒风,在这阴冷的天气站在学校操场上,听我讲着蔡晨伟的故事,安静而专注,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是热的。

病魔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不怕它,它就怕你。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让我们共同期待蔡晨伟同学战胜病魔,重返校园的那一天。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导航演讲稿范文【http:///yanjianggao/】详细出处参考:http:///yanjianggao/html/1551.html

上一篇: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下一篇:主题阅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