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主题阅读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书活动主题阅读

校园阅读经典读书活动调查分析

摘 要:通过访问大连海事大学各院系、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及利用电话、微信等形式,对大连海事大学阅读经典校园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及分析。发现大连海事大学阅读经典校园读书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培训学生利用数字资源识书、读书,并创立读书品牌。文章针对如何深化阅读,使读书更具可持续性进行探讨。期望文章能为高校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阅读经典;个体需求;读书机构、机制

一、概述

大學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大学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人,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严峻工作。而经典书籍的阅读恰恰对学生人格、品格的塑造起积极作用。“我们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1]“大量阅读图书,可从认知、欲望和意志、情感和审美等角度,对大学生的主体心理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模塑,促使大学生人格经由趋真、趋善、趋美的途径,获得全面、均衡、统一的发展,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如何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书籍,及如何使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学生素养养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培养未来航运一流领军人才,大连海事大学围绕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赏析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读书活动。作者访问近两年来大连海事大学各院系、图书馆网页,汇总各种媒体对学校读书活动的报道与推送,采访了个别学生的阅读体会,并针对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体阅读需求,如何完善服务于学生的读书机构、机制,及如何使阅读经典具有可持续性提出建议。期待本文能为高校开展阅读经典读书活动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作者以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团委、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调查对象,访问其近两年的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电话、微信,调查汇总校园读书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及场次,并采取面对面形式对个人就读书情况进行采访。调查采访发现:大连海事大学为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围绕阅读经典读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场次众多的读书活动。

三、校园读书活动概况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校园读书活动围绕“书香校园”“弘扬国粹”等主题展开。读书活动内容为经典书籍阅读。形式有:专题讲座、演讲、比赛、汇演等,以展示“阅读”与“悦读”之美;除了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外,学校还注重读书品牌建设,先后建立了体现学校特色的沙龙、书屋、及书院。“有鹏来”读书沙龙,“悦享书屋”及“明德书院”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校园读书活动;在引领学生阅读经典过程中,除了纸质书籍阅读赏析外,还鼓励学生利用数字资源进行阅读。增加阅读经典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自发成立的阅读经典书籍分享小组,通过师生间,学生同辈间交流阅读体会,激发了部分学生的读书热情。

(一)赏国学经典,博看世界文化;围绕学校特色,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弘扬国粹”主题展开的读书活动包括:“国韵子衿”国学征文暨演讲比赛,“我爱阅读·诗词篇”“文海求索·墨韵缱绻”“丹墨书香”文艺汇演等。这些以国学鉴赏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世界那么大,我要博看天下”及“悦享·外文经典”等读书活动中,学生近距离与研究外国文化的专家,学者交流,享受世界文化盛宴的同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能力。弘扬海洋文化一直是大连海事大学秉承的学校传统,“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校园行”等特色文化活动体现了海洋文化主题,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与担当。

(二)校园读书活动场次多、形式及内容多样化

大连海事大学各学院,部门策划、组织及教师自发组织的阅读经典读书活动场次众多,贯穿四个学期。近两年时间,共举办122场读书活动。几乎每场读书活动内容及介绍都在学校的网页及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每学期不间断推出的读书活动切实营造了校园读书氛围。

从2017年4月开始至截稿时间止,作者就全校阅读经典读书活动形式、场次及内容进行汇总(表1)。另外,读书活动其它艺术形式众多,包括:微视频制作、海报和画报宣传、读书摄影活动、文艺汇演等。各种媒体相继宣传校园读书活动,包括:报纸、杂志的报道,电视台采访图书馆读书代言人等。但是,从数据中看出,讲座形式占的比例大,而体现学生读书主动性、自觉性的自发读书活动形式需要增加。

(三)创立校园读书品牌,成立书院

学校范围内的“有鹏来”读书沙龙是大连海事大学校团委策划创建的阅读经典读书品牌,至截稿止,已举办38期沙龙活动。“有鹏来”读书沙龙的命名也独具学校特色,寄望学生“学做鲲鹏飞万里”[3]“立鸿鹄之志”[4],成栋梁之才。沙龙的讲座、报告等内容涉及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历史、军事、哲学、戏剧等。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及校内外优秀人文教授、专家来沙龙讲学问,品人生,提高了学生们从多角度理解人生的能力。

“悦享书屋”为外国语学院读书文化活动标志性品牌。书屋活动主要针对外国文学、艺术以“悦享”为主。通过中外专家、教师对书籍的导读,使国内、国外,校内、校外师生有机会互相分享学问,领悟人生。

2019年5月,大连海事大学成立了学校文化品牌——“明德书院”。书院的宗旨为:扎根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承海洋文明。品读经典、影视鉴赏、传承国学文化等将为书院活动的主要内容。[5]至截稿止,“明德书院”已经举办了8场通识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重要的通识教育平台。

阅读经典读书活动品牌的建立可使读书活动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如何更加完善其运行机制还有待探讨。

(四)培训学生利用数字资源、在线课程识好书;媒体宣传推广读书活动

为保证学生正确的读书方向,学校图书馆举办数据库资源培训讲座,开办数据库学习在线课程,鼓励学生利用数据库资源有选择性地识书,讀书。这些讲座及课程包括:“走近大学生”——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讲座,“InCites数据库使用”专题讲座;“EBSCO免费网络课程”“ProQuest网络课堂”;方便了学生阅读,讲座“博看数据库”则培训学生:通过移动客户端在手机、PAD上关注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与纸刊同步更新的3,800多种人文畅销期刊和学术边缘期刊,20,000多册畅销电子图书,400多种报纸。辽宁省电视台播出了大连海事大学学生“为读书代言”节目。这些活动在营造校园阅读经典读书活动氛围方面起到了很大助力作用。

(五)校园阅读经典读书活动实效性

为更好地服务于全校师生,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于2017年9月增加全校师生的借阅册数。图书馆网页的“荐书荐刊”服务,“图书待订书目”意见征询等为读者提供很大方便。“国韵子衿”征文及演讲比赛、“移动数据库资源知识竞赛”“万方微视频大赛”的奖励激励了学生对读书的热情。“博看微刊——悦读琅琊榜”有奖活动中的日榜、周榜及总榜以日、周时间为自动节点,使阅读册数多的学生榜上有名,增强了学生找书、读书的自觉性。

(六)师生间,学生同辈间的阅读交流

“一本书,一个世界”经典阅读是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教师积极倡导并发起的读书活动。倡导学生每年阅读一遍教师推荐的一本经典书籍,在校四年本科期间,共阅读四遍,并把每年的阅读体会记录在书后附页上。四年时间里,每年不同的阅读感悟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习惯,深化了阅读。外文经典阅读小组在外国语学院教师的导读及外籍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从批判性思维角度分析、赏析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开阔了学生们国际视野。

同辈间的影响力也体现在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过程中。航海学院15级18班的高同学说:“我是个想读书的人,但是,由于一直忙于课程及其它活动,忽略了读书。另外,自己在高中阶段一直在‘刷题’,根本无暇顾及读书,到了大学,很长时间也就对读书失去了兴趣”。他还解释到:“开始,我拿起书来读,知道书是经典,但是,一直读完整本书很困难,没有感到读书的乐趣。后来,参加了老师组织的读书小组,在读书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尤其几位读书多的同学的阅读经验触动了我。我渐渐对读书有了兴趣。现在,我向导读老师及同学们要推荐书目,读了一本还想读下一本”。在校园里,像高同学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如果通过参加适当的读书活动,他们也会像高同学一样,渐渐变得喜欢阅读。

四、深化阅读经典建议

大连海事大学校园阅读经典读书活动与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营造阅读氛围方面。但针对如何深化阅读,使阅读经典更具可持续性,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体的阅读需求,按主题内容深化阅读

“使读书真正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的共同需要,和每个大学生自觉的内在需要”[2]是大学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对阅读的书籍有深刻理解并能提出独到见解,证明学生已逐渐把读书作为自觉的内在需求。在学校图书馆全校阅读统计报告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体阅读偏好和需求,按不同主题内容为其提供有益的阅读清单,并针对不同主题内容,定期举办师生读书论坛。这样,既能深化阅读思考习惯,也能使学生朝有益自己的正确阅读方向迈进。

(二)注重同辈间影响力,鼓励学生成立阅读小组

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鼓励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阅读兴趣小组会使同辈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不定期地为阅读兴趣小组提供导读教师,满足学有余力并热爱读书的学生完善自我的渴望。

(三)成立读书“精英班”,完善读书机构、机制

通过招募、考核热爱读书,并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成立读书“精英班”,邀请指导教师为“精英班”提供指导,批阅读书报告并对学生阅读水平进行考核。在规定期间内,如果学生通过考核,达到要求标准,为其颁发“证书”以证明该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作为将来用人单位参考。鼓励学生读书并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完善服务于学生的阅读机构、机制,是大学生阅读经典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但如何得到对经典书籍有一定研究的指导教师的支持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推广阅读经典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家园;就一个民族而言,阅读不仅是个体的行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着它的精神力量……”[6]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是全民阅读日。如何让书香飘满社会也是学校倡导阅读经典读书推广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联合书店,社区及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支持,面向公众开放公共图书资源,并“推出针对不同阅读群体、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一定层次性、多样性、艺术性的阅读书目”。[6]让书香飘满社会每个角落。

五、结束语

本文对大连海事大学五个学院及部门策划、组织的校园阅读经典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校园读书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培训学生利用数字资源识好书、读好书。创立了读书品牌。在今后的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就下列问题进行了展望: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体读书需求;鼓励学生自发成立读书小组;完善服务学生的阅读机构、机制;使阅读经典读书活动更具社会影响力,令书香致远。

参考文献:

[1]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0-116.

[2]傅争鸣.读书、校园读书文化与大学生人格模塑[J].台州学院学报,2011(2):59-62.

[3]庄周.庄子[M].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1.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6:175-177.

[5]“明德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举行[EB/OL].[2019-05-15]https://www.dlmu.edu.cn/info/1101/11829.htm.

[6]任文香.让阅读成为全民生存方式[EB/OL].光明日报,[2014-03-4]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3/04/nw.D110000gmrb_20140304_4-14.htm?div=-1.

作者:李冰冰

第2篇: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通过对阅读活动进行主题式分类,具体阐述我校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三个主题开展系列阅读活动获得的体会和成绩,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人文素养;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

一、研究设计

2018学年我校提交申报的校本培训项目与经典阅读息息相关,题目是《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本次培训的主要形式为“主题式阅读”:“主题”意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式阅读”特指:在倡导教师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以人文性为范畴线索,兼顾经典阅读的知识体系和表现形式,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围绕同一主题对相关文本进行阅读,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期起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本次培训借助主题式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品读祖国传统经典文化,感悟人文精神;通过师德经典案例的阅读和学科专业类书籍的研读,探寻提升教師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转变教师阅读方式,寻求提高阅读效益的方式方法;创设交流平台,让主题阅读成为教师自觉、自主的行动,同时成为解决教学生活中各类难题的一把智慧钥匙。

本次培训项目的课程内容设计广泛,聘请了来自当地各大院校的教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1.《感悟“四书”的真善美》(“暑假读好书”活动发起人:汪福仙);

2.《文化与审美》(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任为新教授);

3.《国学特色学校的品牌建构》(大江东钱江小学:鲁小萍校长);

4.《论语》阅读与感悟(教师自主阅读);

5.《人能活得有意义因为这些“网”》(大江东语文教研员:胡海峰老师);

6.《传统文化里的哲学思考》(杭州师范大学:童富勇教授);

7.《我与经典的那些事儿》(原萧山区中高段语文教研员:朱华贤老师);

8.《我理解的传统文化及意义》(教师代表交流论坛)。

★活动开展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1.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2.主题式经典阅读策略研究;

3.重温祖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阅读研究;

4.体现人文精神的阅读研究;

5.教师师德经典案例的阅读研究;

6.教师学科专业类书籍的阅读研究;

7.改变教师阅读方式的调查研究;

8.教师经典阅读主题式交流方式的研究。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直面阅读需求,设定主题阅读系列

(一)问卷调查我校教师经典阅读情况,为拟定适切的阅读需求做好铺垫工作

(二)确定阅读主题系列,汇总归纳学校教师阅读需求,设定培训主题

科学合理的阅读指导培训立足于对教师心理需求与阅读现状的充分了解,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学校教师的阅读需求较为集中且迫切的几个方面,确定了“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为本次培训的三个主题内容。

(三)创设条件,提供保障

1.硬件设施:我校建有标准的阅览室和拥有几万册藏书的图书室,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拥有便捷的网络设施和电脑硬件设置,为方便教师联系,建有教师工作钉钉群、微信和QQ群,开通了校讯通的教师信箱,注册申请了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进行多种途径的阅读交流并进行资源共享。

2.管理保障: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骨干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有相对宽松的教研环境和氛围,有充足的研究时间。根据学校现有条件,依托阅览室已有的书籍进行主题分类阅读,同时广泛订购、不断充实更新图书室缺乏的书籍,并与市区级新华书店、图书馆取得联系,为广大教师购书、借阅书籍提供更便捷的信息与更到位的服务。学校工会以不定时分发书券的形式给予教师的精神福利,大力抓好全员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科组或年级组的小组阅读活动、书籍漂流活动、同伴互助式等阅读活动。学校后勤努力为教师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物质支持,加大教师在图书采购方面的参与权,由教科室制定相应的教师阅读保障制度,将阅读考核纳入学校常规评价体系,建立奖励制度。

3.研究人员保障:课题主要负责人系学校教科室及办公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特长为音乐教学,分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课题论文曾在市区级获奖。课题组成员一: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初中数学专业,特长为学校教育管理,统管学校事务,曾任临浦镇中德育副校长,2016年所拟课题《深挖东藩资源 创建德育校本课程》获得萧山区第六届中小学德育精品工程。课题组成员二:学校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初中语文专业,特长为教师管理,分管学校教学工作,曾任新街镇初级中学副校长,课题论文《创建“美丽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在区级会议上交流。课题组成员:黄洁玲,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常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多篇课题论文在区级立项获奖,辅导学生获奖丰硕。

第二阶段: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加强系列跟进

开展主题式阅读的分类研究及专题讲座

根据学校教师的阅读需求,逐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三个主题内容的阅读指导培训。

★国学经典系列活动

活动一:聆听国学专家经典讲座

学期初教师会,聘请了原新华书店经理汪福仙老师前来宣讲国学经典之精髓。汪老师是暑假读好书活动的创始人,她对古籍经典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讲座的主题是《感悟四书的真善美》,体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国学经典的深厚内涵,汪老师的讲述深入浅出,讲解通俗易懂,通过指导阅读,我校参训教师基本领略了四书经典中“真的实践,善的力量和美的绽放”的精髓思想,有了对四书经典的初步了解,同时对主讲老师的文化底蕴和精彩解读印象深刻。最后通过观看中学生对人生价值的个性化理解这一视频,引发教师的教育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汪老师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去古书经典中寻求答案!

活动二:指导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学校设定“早读”“午诵”两段时间,由广播室播音员带领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遇见精彩的人物和故事,通过学经典、诵经典,爱国学的气氛更加浓厚,使学生在精神上进一步得到国学经典的浸润与滋养,从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

★教育教学系列活动

活动一:聆听专家专题讲座

我校邀请了曾任萧山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的朱华贤老师,朱老师现已退休却不退岗,仍然笔耕不辍,成为自由撰稿人,还是“动态语文1+1”课程创办者。朱华贤老师以敏锐的眼光,睿智的思想多次参加浙江省语文中考命题。这次朱老师带来的是名为《读透一书,净增一绝》的专题讲座,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分析了经典阅读对发展教师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朱老师借用自己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和教研经验,谆谆教诲每一位参训教师:读书,不光要海量阅读,更要追求“钻井式”阅读;好书建议读上三遍:第一遍为纯生态阅读,第二遍为戴眼镜读,第三遍挑选重点来读。教师读书最好要有序分步,最忌炫耀式或无状态的阅读,可谓语重心长,字字珠玑。

活动二:开展教师阅读征文比赛

培训期间,联合工会一起组织了教师阅读征文比赛,聘请专业人士对教师的征稿进行评阅,最终获奖成果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公布,并把优秀的征文制作成精美的展板和装订成册供大家交流学习。

★文学欣赏系列活动

活动一:聆听专家经典讲座

我们聘请了来自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的任为新教授,任教授的专业背景是美学、影视文化和中小学语文等,他的讲座睿智、博学、幽默,深入浅出、生动典型、妙趣横生的案例信手拈来,讲座主题是《核心素养与现代教师的审美自觉》,带领我校教师一起学习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通过观看经典影片的片段等实例分析,领略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印象最深的是任教授现场提问我校一位女教师,询问她会选择《西游记》里唐僧四徒中的哪一位成为自己终身的伴侶,从而对四位人物的品性作了深刻的剖析。

活动二:开展读书沙龙及论坛活动

2019年4月我校两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回澜教育集团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会上聆听了来自回澜教育集团十余名青年教师的阅读经历和感悟,同时汇报了我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校本培训情况,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

推荐假期自主阅读书目及汇报重点交流方法

第三阶段:创设多维平台,分享主题阅读成果

(1)汇总整理教师读书笔记,校园内推广优秀经典书籍

(2)梳理总结本期主题式经典阅读校本培训过程资料,形成我校教师的《师德案例集》《创意教学设计》《读书征文汇编》等内部资料供分享交流。

(3)分析反馈活动取得成效,从宏观环境到个别案例的纵向对比,得出相关结论:教师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学校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不仅是物化的外在表象,更包含着教师的文化内涵与气质品味,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与人文教养。

三、研究成效及结论

我校经过一系列的阅读培训活动,特别是通过相关主题的阅读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更加明确了活动初心,达成了期许目标,取得的活动成效有:

(一)为创建国学校园夯实基础

(二)为促进教师深度阅读提供范例

(三)为家校共育搭建桥梁

1.对教师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对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带来推动

3.对家庭阅读氛围具有带动影响

4.对学校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笔者认为这项培训活动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普及推广性,得出结论如下:

(一)主题式阅读有利于引发教师静心思考,促进教师深度解读经典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是解惑最有效的手段,阅读就是学习。阅读是一个凭借自己的头脑运作,不假借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于是我们选择阅读,而主题式阅读更是引领我们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了深度解读: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还有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教师可按个人兴趣选择阅读,自我修炼,养其心性。

(二)主题阅读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可按任教学科选择专业类阅读书目,结合教育教学活动融合相关理念,借鉴处理方法。通过熟读本学科的教材、教参,了解要“教什么”;阅读与学科相关的研究类书籍,明确“怎么教”。在教与学的交错过程中融会贯通,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双能手。

(三)分享体验式阅读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阅读已然成为教师生涯的一部分,是生活娱乐的常情陪伴,工作学习上少不了这位良师诤友。一本本经典的文学著作,记录了一代代的历史变迁和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和精巧独特的构思,引领着读者去品味,去陶冶,去传承,大浪淘沙而后千古流芳,最终体现人类永恒的主题:真、善、美。

以书为伴,探索教育智慧,累积育人宝典;与经典同行,书写教育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卞新国.国学经典导读[M].世界经典出版社,2013.

[2]王蒙,王安忆.12堂文学阅读课[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教育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徐建敏.教师科研有问必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杨红佳

第3篇: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三大核心关注

摘 要: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应当紧紧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来设计,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分析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审观摩课的相关课例可以得出,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有三大核心关注:创设语境,结合语篇主线或“出口任务”引出主题的读前活动;依托语篇,借助问题链和思维工具探究主题意义的读中活动;运用语言,在迁移创新中深化主题意义的读后活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题意义;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审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过程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5。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1]13。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不善于根据主题意义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学目标、主题、内容、教学活动之间不能做到协调统一,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对主题意义的把握存在偏差;主题意义探究得不够深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程度不够[2]3;主题呈现显得拖沓;对主题意义的解读和探究呈现碎片化;教学活动层次性不强[3]30。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理念

主题是情境创设的出发点,是意义探究的切入点,是整合学习内容的纽带,是引领意义探究的主线,也是意义探究结果的提升点[4]1。探究主题意义需经历这样的过程:起点源于学生已知;途中补充学生未知,整合新旧学习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内化运用所学;终点着眼于迁移创新,落实核心素养,体现知行合一[4]2。

程晓堂指出,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中,要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2]4。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需要设计、整合、关联文本主题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主题意义的探究相辅相成[3]31。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切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和更加丰富的主题内容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5]。

由上述可知,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阅读教学是综合主题意义探究与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实现基于内容的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读前、读中、读后活动不是独立的板块,而是有呼应、有衔接、有深浅顺序的。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到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树立主题意识,结合学生真实生活,开展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英语教学活动。

三、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剖析

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审的主题是“实践课标理念,培养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本文以此次教学活动为例,就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读前、读中、读后活动进行剖析和探讨。

此次评审选用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语篇“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13位参评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语篇的梳理,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针对语篇的讨论和反思。精彩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在场观摩教师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该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与美德”(Morals and virtues),授课板块的活动主题是“学习作出人生抉择”(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该板块的阅读文本是一篇人物小传,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林巧稚一生中曾面临的人生抉择,有的关于求学,有的关于职业发展。通过了解她面临道德困境时作出的人生选择,学生将感知她的自强、勤奋、仁爱、执着、敬业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博爱之心。同时,通过文章中描述的林巧稚生平获得的成就,学生将感知她作为女性的伟大。该语篇紧扣第一段结尾句“These words of Dr. Lin Qiaozhi give us a look into the heart of this amazing woman, and what carried her through a life of hard choices.”,通过“a life of hard choices”这条“明线”和“the heart of this amazing woman”这条“暗线”讲述林巧稚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理解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全力以赴,把握自己的人生。

基于该主题意义,本文将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教学环节来探究此次课堂评审的教学活动。

(一)读前活动

1.课例片段

【教学片段1】

教师与学生进行读前互动:

T: Six years ago, I received a study off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a job offer from a high school. So I was in a great dilemma and faced a very hard choice between either to study or to work. I chose to work. Can you guess why I made this choice?

S1: Maybe you wanted to meet and teach students.

S2: Maybe you did this for the experience or money.

T: Actually, I chose to stay with parents. I put my family first. This is my principle.

【教学片段2】

教师在读前提出以下问题:

T: Why did you choose this school? What important choices have you made? Will you choose a Chinese book or an English book? Li Ning or Nike? To save a criminal who is more seriously injured or a policeman? To be a writer or a farmer or something else?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询问学生的选择,学生快速回答。

【教学片段3】

教师以林巧稚早年经历作为导入:

T: It was the summer of 1921 in Shanghai. A young girl was taking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a medical university. However, one of her classmates suddenly fainted. What would she do?

A. Finish the exam.

B. Stop and help the classmate.

Guess what her choice was and why.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均回答“B”,他们认为“人应该具有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good qualities、life is precious等主题词句。

【教学片段4】

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并询问学生的名字及其由来,随后向学生展示了“李爱林”“周思林”“王敬林”等名字,询问学生这些名字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都以“林”为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出阅读文本的核心人物——林巧稚。

【教学片段5】

教师开场即布置任务:

T: Today we have a task. We are going to make a short video for “Hello China”Channel. The topic is the great person. Who is the greatest person in your life?

学生回答“母亲是他们人生中最伟大的人”。教师顺势引导,“既然我们需要给‘Hello China’做视频,那么我们需要寻找的就应是中国最伟大的母亲”,随即引出“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Lin Qiaozhi”。

【教學片段6】

教师先展示疫情、地震、火灾后的“逆行人”形象,让学生填空:

They chose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ut of their love for ______.

然后,教师提出任务:为《鲁迅中学“逆行人”系列4月特别纪念刊——万婴之母林巧稚》写致词。布置完任务之后直接进入语篇人物的学习。

2.评析与思考

(1)以话题(Hard choices)为出发点。

在教学片段1和2中,教师均以“选择”为出发点,用个人经历来创设真实情境,该经历较为贴近学生的未来生活,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但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最后提出的“principle”概念,看似为接下来分析林巧稚作选择时秉持的原则作铺垫,但实为自己作出选择的原因,而非道德原则,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略有偏差。在教学片段2中,教师基于学生已知的内容创设引出相关语境,并反复重现“选择”这一概念,但有的选择却与道德困境并无关联,即与主题意义无关。

因此,教师不仅要立足学生实际创设真实语境,而且要给予学生基于主题意义的引领。在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上,学生应不止学习到语言知识,还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对个人、周围及世界的发展能有更深入的思考,也能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有所感触[6]66。

(2)以语篇人物(Dr. Lin Qiaozhi)为切入点。

在教学片段3中,教师开篇点明这节课的主题人物,利用情境让学生体会她当时面临的选择以及引导她作出选择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品质,使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在读中活动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在教学片段4中,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教师设计了师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的环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式,再通过一组表达对林巧稚敬爱的名字,让学生意识到林巧稚可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使学生对该人物产生敬仰之情。

因此,创设语境,以语篇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前对核心人物有初步的印象,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读中环节关注并思考人物的品质,而且有助于主题意义的探究。

(3)以出口任务为关注点。

教师应摒弃冗余的课前暖场问答,开篇就布置立足于学生实际又基于主题的读后任务。在教学片段5中,教师引导出的“The great mother”亦点明了主题意义。教师始终都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协助者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完成任务。在教学片段6中,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以给校刊投稿,“their love for ______”为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林巧稚的人物形象提供了部分思路。整堂课围绕写致词这项教学产出进行,课中的阅读活动、拓展延伸问题,以及读后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作铺垫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灾难后逆行人的品质与林巧稚的道德原则略有不同,前者是在灾难这一特定情况下的职业操守,后者是林巧稚在求学和职业发展的抉择中给予学生的无限启迪。

因此,基于主题意义引领的以出口任务为关注点的读前活动更易达到创设语境、立足实际、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引出主题意义的目标。

(二)读中活动

1.课例片段

【教学片段7】

教师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分别关注林巧稚的选择及其原因、个人品质:

Step 1: Read the text and circle the choices that Dr. Lin made.

Step 2: Read and think why the choices were so hard.

Step 3: Analyze what kind of person Dr. Lin was.

教师用方块图呈现六个选择,再寻找林巧稚作出该选择的原因,最后得出她身上体现出的品质。

分析完主线后,教师问学生:“篇章开头林巧稚说‘Life is precious. To a person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heir life.’,而结尾她又说‘Don’t try to rescue me anymore. Don’t waste the medicine anymore.’。两者是否矛盾?”学生回答:“因为她认为别人的生命更为珍贵,体现了她将他人放在首位的原则。”

【教学片段8】

教师通过以下步骤梳理林巧稚的生平成就、所作选择及其原因、个人品质及道德原则:

Step 1: Make a timeline and circle out the time phrases.

Step 2: What choices did she make?

Step 3: What qualities did she have?

Step 4: What was the main principle guiding Dr. Lin through her life?

教师先让学生略读,找出时间点,以一条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林巧稚的经历和获得的成就;再进行详读,仍以一条线性轴的形式,列出林巧稚的选择并分析其个人品质。

【教学片段9】

T: Why was she amazing? Find out all the hard choices she met and the reasons. Take out your worksheet and complete the table.

教师给予学生大量自主阅读时间:学生先独立寻找信息并完成学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上台汇报。在学生汇报时,教师用一条折线向上的阶梯图来展示林巧稚的各项选择、生平成就、个人品质等。最后,教师用一张图表作为总结,分别展示林巧稚的个人品质、话语,以及世人对她的评价。

【教学片段10】

教师首先以第二段为例进行解读,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完成其余部分的研读。

Step 1: Read Paragraph 2 and find her choices, her expressions and her reasons.

Step 2: Read the rest of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chart.

Step 3: Question: Which sentence best shows her principle?

Step 4: Discuss: she has a/an _____ heart.

學生通过范例明白接下来的任务,并且顺利找到林巧稚的人生抉择、她的话语及选择背后的原因。在完成表格后,学生讨论林巧稚的道德原则及个人品质。

2.评析与思考

(1)结合主题意义,深入研读文本。

参评教师读中活动的教学步骤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并在层层追问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寻找文中相关信息,最终总结出林巧稚的品质。有些课例先关注“选择”,接着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品质,例如教学片段7。这一教学把握住了人物的道德原则,但未结合时代突出林巧稚作为女性的伟大之处,因此这一部分的主题意义略有缺失。有些课例先关注时间点,如教学片段8。教师从时间入手,先引导学生学习林巧稚的生平成就,再通过其生平事迹让学生理解她的人生抉择、优良品质,最后结合她的成就,得出她将他人放在首位的原则。还有些课例将“选择”“原因”“生平”“成就”同时推进,如教学片段9。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循序渐进地从林巧稚的选择过渡到她彼时所获的成就,并引导学生得出她卓越的品质和作为女性的伟大,两条线索齐头推进,综合分析。

不论是何种教学步骤,读中活动都应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展开交互活动。教学步骤可以略有不同,但对主题的探究不可或缺。

(2)借助思维工具,推进主题探究。

参评教师读中环节的呈现形式多样。在教学片段7中,教师借助信息结构图和板书,使教学活动既有信息的呈现又有结构性的概括。在教学片段8中,教师使用时间轴展示了林巧稚的选择和所获成就。在教学片段9中,教师使用一条折线向上的阶梯图来展示林巧稚的各项选择、生平成就以及个人品质等。另有教师用表格、天平、分岔的路等图形来展示林巧稚的选择、成就及品质。这些不同的思维图均直观而有逻辑地建构了全文脉络,推进了主题意义的探究。此外,有教师利用简笔画,将林巧稚的个人品质汇集在一个爱心图中,也有教师画出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将其道德品质“怀抱”在内。这些图示,有的是课前就设计好的,有的是课堂生成的。教师如能现场采集并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人独特的见解,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高阶思维。

借助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思维导图具有主题明确、条理清楚的优点:有利于突出主题意义,方便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有利于提示内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有层次性的结构;有利于对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记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7]。教师可借助不同形式的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核心知识的思维构架,推进主题探究。

(3)关注文本语言,探究主题意义。

部分教师在读中的最后环节提及了文章首尾段的呼应关系,例如教学片段7,教师通过林巧稚的两句看似意义相悖的话,展示其舍生忘我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和一生遵循的道德原则。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个别词汇在文中的内涵,如entrust、ready,或者回顾文章的结构,如线索、写作技巧,这都展现了教师对文本中关键词的精准定位与剖析能力。此外,关注文本中的原句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如教学片段10,教师要求学生找到文章中林巧稚的话语及能够反映她作出该选择的背景句,据此分析她的道德原则与品质。结合篇章内容、语言与学生自主思维进行教学,有利于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因此,阅读教学要围绕文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要融合内容、思维和语言三大核心要素。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没有得到发展,那么阅读教学也是无效的[8]。而在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语篇和参与的活动都围绕主题开展,所以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现象(如词汇)就会共现(重复出现),这对语言学习是十分有利的[6]65。

(三)读后活动

1.课例片段

【教学片段11】

教师总结了林巧稚的品质,并以“self and others”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

T: Interview your group members: What dilemmas are you facing? What choice will you make? Why?

T: What dilemmas are you facing?

S1: I will make a decision about what job to choose, teacher or lawyer.

T: What would you choose? (turning to the deskmate of S1)

S2: Teacher. Because in the future I can enjoy myself in this career.

展示完后,教師布置作业:

Write a comment on Dr. Lin’s life of hard choices.

【教学片段12】

教师在读后环节组织小组讨论:

T: In this video, you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Dr.Lin. You should mention “which choice Lin made impresses you the most”.

S1: Dr. Lin was an outstanding physician, who wa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W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 is that she chose to study medicine 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marriage like the majority of girls. She broke the traditional role to be true herself.

T: She said she broke the traditional way. she not only focused on her family, but also the society. The choice was really difficult. Not only her family would not be supportive but the society didn’t agree with her. But she stayed single in order to follow her determination.

S2: Dr. Lin was an outstanding physician, who wa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W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 is that she chose to give others more instead of receiving anything for herself. Because at present, more people want to get more instead of giving anything. So this choice impresses me most.

T: She is excellent too! Right now in the society,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take instead of give. But she chose to give throughout her life. That is the highlight of her life. This is the guidance, the principle to lead her to make such a choice.

根据教师给出的开头,学生阐述了自己印象最深的选择和原因以及对林巧稚的评价,随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Record the video and post it on “ Hello China”.

【教学片段13】

教师在读后环节询问学生有关高考(七选三)科目的选择:

T: As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are facing a big choice, right? Because we have to choose subjects. Which subjects will you choose and why?

S1: I will choose chemistry, physics and IT. Because 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when I grow up, and work with other scientists to make our country stronger.

T: You are also patriotic, thank you.

S2: I will choose physics, politics and history, by which I can make our motherland better.

T: I am sure our motherland is bound to be better.

几位学生分享后,教师鼓励学生不论选择哪些科目,坚持就能胜利。随后立即布置了课后作业:

Read the passage and 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Lin Qiaozhi according to what you’ve learnt.

【教学片段14】

教师在读后环节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谈谈自己的职业选择:

T: Make a survey on “My Future Career”, in which you should mention: your guiding principle, possible difficulties and your efforts.

S1: I want to be a doctor like Lin Qiaozhi. I want to save the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I think this job is very meaningful. But this job needs high scores so I will study hard to achieve it.

S2: I determine to be a policeman. No matter how challenging it will be, I will do my best to achieve my dream. Because I think policeman is very cool and they can protect our country.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想职业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Write a speech on “My Future Choice in Career”.

2.评析与思考

(1)结合主题意义,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开展阐释、判断、分析,以及内化运用的活动[1]63。在教学片段11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self和others,围绕making choices in a dilemma设计交流活动。但教师没有对设问中的dilemma作细化或限制,这会导致学生的讨论和输出内容偏离主题语境,甚至偏离教学重点。其实此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若是一名女性,身处林巧稚的情境,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林巧稚所作的选择对于常人来说是道德困境,但对于林巧稚本人呢?”教师通过作业要求学生对林巧稚的人生选择进行分析与判断,看似在内化与运用课堂所学,实则又回到读中已分析环节,并没有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作进一步探究。在教学片段12中,教师以录制视频为最终输出目标,以准备的过程贯穿全课,从开篇下达任务到读中分析林巧稚的个人事迹和品格,再到在读后活动中分析、判断、思考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选择,实现了读前、读中、读后环节之间的紧密关联。此时,学生已获取到足够信息,将能够产出课后任务。

因此,应用实践类的读后活动设计不能与主题意义割裂,而要基于文本的主题语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提炼出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并在新语境中进行应用,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同时,交际得体、有效,形式多样化、有创造性的读后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向素养转化。

(2)结合主题意义,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开展批判评价、想象创造等超越语篇的活動[1]63。在教学片段13中,教师让学生结合今后的职业谈谈高考科目七选三的选课,这一活动从语篇迁移出来,但脱离主题语境范畴,没有让学生领悟语篇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片段14中,教师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作出选择,相对而言,该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事实上,教师还可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辨,如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就业的选择、仕途和事业的选择等。以上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引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理性表达观点,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因此,迁移创新类读后活动的设计,尤其是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尝试,要在探讨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活动的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此类读后活动,不仅能检验阅读的效果,巩固和运用文本中所习得的语言,而且能使学生基于原文本材料的阅读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挣脱原有文本的束缚,展开更深层次的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语言输出[6]76-80。

四、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建议

(一)立足主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

葛炳芳提出,一堂成功的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输出搭建充分的内容、语言、思维支架,保证阅读和输出之间的信息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使输出有新意、有创意[9]。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文本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既要有主题意义探究目标本身,又要有与理解、探究和表达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思维和语言目标,甚至还要有与意义加工相关的策略与方法层面的目标。教师研读承载主题意义的文本,深入解读主题语境,准确、全面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是确立贴切的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利用文本教学价值的有力保障。

(二)创设语境,结合语篇主线或“出口任务”引出主题

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真实情境,结合话题与语篇人物,设计基于主题意义并为教学产出作铺垫的任务。导入环节宜简洁、切题、真实,同时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以引发学生共情,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依托语篇,借助问题链和思维工具探究主题意义

在对主题意义的解读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关联性强的活动,比如设计逻辑递进、逐步深入、能引发对主题思考的问题链;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并借助表格、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等思维工具建构结构化语篇信息。

(四)运用语言,在迁移创新中深化主题意义

读后活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应与读前、读中阶段建立紧密联系。这是深化主题意义、将知识转为能力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推理、分析、评判等活动,尤其是在迁移与创新中,运用原文语言和主题内容解決实际问题,领悟主题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并融入自评、互评和他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技能,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以探究主题意义为核心,鼓励用自主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读前、读中、读后活动要衔接自然、层层递进,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

[3]吕国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导入课教学活动设计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

[4]孙晓慧,王蔷,车蕾,王建平.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7).

[5]辛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5):30.

[6]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7]沈秀英.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9(8):111.

[8]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0.

[9]葛炳芳.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阅读素养与综合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31.

作者:汪向华 任天飞 姜风

第4篇:开展“阅读励志经典、牢记强警目标”读书活动助推主题教育

开展“阅读励志经典、牢记强警目标”读书活动助推主题教育法制网讯(陈剑洪)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树立以学明志、以学养德,拓宽官兵的知识面,实现“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形式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形式转变,近日,福建公安边防总队石城边防派出所组织官兵开展“阅读励志经典、牢记强警目标”读书学习活动,并向官兵推荐《忠诚与感动》、《态度决定一切》等官兵必读10本书,扎实推动主题教育的开展。

据了解,该所在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官兵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警营绿色网吧等现有资源,调动官兵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在发掘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多方收集,积极向官兵推荐《忠诚与感动》、《态度决定一切》等官兵必读的10本书。该所还于每周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日,官兵集中在一起研读书籍,相互讨论,共同提高,努力培养官兵在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中扎实推进“牢记强警目标、履行边防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曾

第5篇:阅读课读书方法指导活动资料

1、通过读书,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激发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即想读书)。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即爱读书)。

3、教会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即会读书)。

4、 构建学习型班级,让班级弥漫书香,形成追求高雅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品位的提升(即培素养)。

五步读书法介绍:

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发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 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 题目上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读书笔记方法指导:

一、 阅读教学中渗透方法。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必须得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渗透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叙述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① 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实这就是内容纲要型读书笔记的方法渗透。)

② 你觉得应该向书中的哪些人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看法?……(这是感想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挥,说内容,谈感受,渐渐地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 ① 找找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划出来或抄下来,再背一背。(这就是批注型、摘抄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段落或词句。(感受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同样的,这样的训练使读书笔记成于无形当中,不枯不燥、不厌不倦,而又不折不扣,一切水到渠成。

2、专门的阅读课中指导。阅读课做些什么?有的老师不知所措,觉得阅读课,只是让学生看看书,教师也没什么用。其实,阅读课,除了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维持秩序外,更重要的就是指导做读书笔记。没有什么比在实践中指导更有效的途径了,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当中直接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的体会真切、深刻,对读书笔记的方法掌握熟练。主要的指导方法与阅读课中基本相似,只是更加集中,更具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现场交流。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方案一:可以先统一推荐学生看某篇文章,在根据文章的特点,或摘记,或说要点,或谈感受等;再应用此方法,学生自主看书,做笔记,再交流。

方案二: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自主看书、做笔记,教师不断巡视观察,时刻进行个别指导,选取典型例子做具体指导。

3、日常阅读笔记批阅中指导。毕竟像阅读课中这样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很少,因此,读书笔记的批阅就可以作为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有效途径。那么批阅的次数是多少?批阅中又应该写些什么呢?

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做读书笔记的初期阶段,学生对读书笔记不很了解,每周就可以批阅3-4次,评语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可以摘记好词好句”、“真正优美的句子才记下来”等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做摘记的概念,直至渐渐熟悉方法;如果是中后期阶段学生,他们对这些方法比较熟练,主要是写一些能够指明今后努力方向的评语,如“除了摘记,可以写一些自己读了文章后的看法”、“多看些文学类的书”等等,每次批阅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帮助。

4、课外不定时的指导。这种课外不定时的指导,是指利用课间、放学前等一些非上课时间,到学生中间去,与个别学生做交流过程中的指导。这一方式作为指导方式的补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学生容易与老师拉近距离,平等对话,容易接纳,效果更佳。

二、读书笔记习惯的深化。

(一)多方位交流,深化习惯。

1、阅读课即时交流。在阅读课中,即时地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既直观又感性,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熟悉读书笔记的方法,深化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提高兴趣。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读笔记内容、谈感受,或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等。

2、专门汇报课交流。专门的“读书汇报课”并不是教务处安排的由教师任课的,而是由语文老师提议,班委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安排的集中交流的形式,一般都会要求语文老师到场。主要内容是,把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读书的收获、想法等等进行交流,主要会有演讲、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不怎么插话,只有等到快结束时,做一点小小的总结。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较为喜欢,跟“谈天说地”有些相仿。

3、平时交流与展览。平时读书笔记的交流,有在课前课后的,也有在课余的,是老师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不受什么时间限制。这些交流往往与一定的展览相结合,用活生生的例子示范、参考,更有效果。

(二)采用多种措施,保持动力与积极性。

做读书笔记作为一种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即“从游泳中学习游泳”的道理。方法指导固然好,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惯的培养中更加具有动力和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各种不同的激励措施,使学生会做笔记、爱做笔记。

1、定期评比展览。定期举行评比活动,评出优胜读书笔记,并给予展览。这不但增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要知道,只有竞争才有进步,学生在这种评比中,与同伴竞争,产生了足够的动力,促使自己去追赶别人,超越别人,使做读书笔记成为自己的一种“吃饭般”的学习方式,渐渐形成一种舍之不去的习惯。同时,这一过程,会使得那些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感到一些自豪、满足,不至于学生对此丧失了乐趣。

2、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表扬和鼓励是评价的艺术,在任何的领域都有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做读书笔记方面,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学生取得好成绩,进步了当然要表扬,不表扬以后就不会缺少乐趣,消损动力。那么,后进的呢?鼓励,则会成为一种魔幻般作用的手段,它同样会产生神奇般的效果,使所谓的“后进生”渐渐与先进拉近距离。

第6篇:“养成读书习惯,共享阅读快乐”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阅读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为真正实现“为教师成长铺路,为学生成长奠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勤奋读书、热爱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在我校开展“养成读书习惯,共享阅读快乐”读书活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传承“勤奋向上、文明活泼”的校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友,与好书做伴,与大师对话。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塑造美好心灵,打好人生底色,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学生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活动主题:

养成读书习惯,共享阅读快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师生的实际需要、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本、师生共读、辐射家长”的基本思路,重在平时、利于终身,有益于师生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坚持“三贴近”原则。根据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及学生家庭的长处和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以图文并茂的故事性、科学常识性图书为主,逐步向高年级阅读经典书籍迁移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指导学生独立阅读。

(4)坚持分层推进原则。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单一化的阅读与多形式的阅读相结合,加大引导、指导和辅导力度,不断优化校内、班级环境,把学生的情趣引导到读书活动上来,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努力形成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开放式模式。

四、具体任务

(一)学校

1.加强图书室建设。依据《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试行)》加强组织领导及队伍建设,对管理人员健全管理考核制度。根据《新课程标准》,逐步添置、配齐开展课外阅读所需的推荐书目,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丰富图书、报刊的种类和数量。加强图书利用,进一步健全图书借阅制度,全天候开放教师、学生阅览室,确保教师和学生每学期每人平均借阅分别不少于5和7.5本书。图书管理员全天开放图书室,全程记载班级、师生的借书情况。

2.积极构建读书网络。为教师提供包含教育新理念类、教育散文类、生活智慧类在内的阅读书目,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图书室每学年为教师添置各类新书不少于5000元(不含由教培研中心为教师统一征订的学习用书),为学生添置新书不少于10000元。通过多种方式向师生推荐好书,介绍好文章,为阅读提供便利;学校教科室(德育办与教导处每月初各向教科室提供1-2篇“热点”文章)每周向教师推荐一篇“热点”文章(通过《归小博客》栏目),教师阅读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丰富教师读书的内涵。

开设读书活动专题网站。在校园网上开办读书活动专题网站,开设“读书节”、“好书快递”、“我读书,我成长”、“同读一本书”、“亲子阅读”、“活动掠影”、“书香家校”等栏目,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亲子交流搭建平台。

3.举办各类读书活动。由德育办、教导处牵头分别成立班主任、学科教师读书沙龙组织,每学年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德育办与教导处每学期联合组织一次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校在每学年末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的评选,并结合教师节进行表彰奖励。

(二)教师 1.开展“四个一”活动。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理论专著;选读一本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书籍;阅读一种教育教学杂志;每月写好一篇读书心得。教师的读书活动可记载在《太仓市中小学教师研修手册》上,并将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读书心得应发表在《归小博客》内的《读书心得》栏目内。

2.开展读书心得展评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积极进行学习与反思,每学期至少写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听课评议各2篇,由教研组、教科室组织进行评选,并及时将优秀稿件上传到太仓市教育局读书活动专题网站或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

3.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学会做读书笔记,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教导处应明确各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对读书笔记的格式等作必要的规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指导。语文老师要及时组织收集三至六年级学生读书期间的各种优秀作品,上交学校教导处,

五、六年级学生优秀作品可发表在《班级博客》的《读书心得》栏目内,特别优秀的作品由教导处组织力量进行评比、筛选,在学校图书室或宣传栏内张贴,每结束结集发表学生优秀作品。

4.班主任应加强与语文教师、副班主任的联系,组织本班学生及学生家长参加“书香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系列评选活动。

(三)班级

1.设立班级图书角。采取学生自带和图书室借阅等形式,开展“献一本看百本”师生共建图书角活动,充实各班图书角的图书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保书架图书不少于人手2册。

2.确立学生必读书目。必读书目应根据规定,班主任可根据班级实际对选读书目作适当补充。各班利用黑板报(中高年级)、学习园地(低年级)设立“本周荐书”栏目,进行阅读活动。

(四)学生

1.每天确保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注意在校与在家读书时间的合理安排),每月至少读完一本书,记录一张读书卡或读书笔记(中高年级学生)。学生完成状况由班主任老师进行抽查,每月短信询问不少于1次。学期结束,学生读书笔记由语文老师检查,教导处组织抽查。每学期结束前教导处组织一次学生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2.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将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进行集中背诵。背诵内容由教导处、教研组确定,日常古诗文背诵工作由各班负责,每周三晨会检查。每学期由教导处会同德育办对各班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查。

3.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写一份读书名言,由班主任组织在全班交流,并贴在自己的房间里。张贴情况由班主任进行调查,德育办应对各班进行抽查。

(五)家长

1.给孩子一个读书架,为孩子添几本好书,并将孩子已读完的书单独放,将孩子写的读书名言放大贴在房间里。

2.每学期与孩子一起至少共读一本好书,给孩子选择几篇习作投稿。 3.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书香家庭”评比活动,有电脑的家长定期在“苏州网校”学习家教知识,

一、二年级家长能经常阅读《莫愁家教版》,三至六年级家长能经常阅读《关心下一代周报》(现代家教版)的内容。不断汲取养分,提高科学家教的水平。

五、主要活动

1.开展师生作品系列展评活动。

开展学生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教导处) 开展教师优秀读书随笔评比活动(教科室)

开展学生优秀读书手抄报(或电子报)展评活动(德育办)

其中优秀作品选送到太仓市参加展评,在太仓教育信息网读书活动专题网站上公开展示,由全市师生投票产生获奖作品。

2.开展“书香家校”系列评选活动 “书香班级”评选标准:

A.班级能办读书小报,每学期至少两期。

B.班级书库数量达标,能在学生中进行流动,每月一次在平行班级内流动。 C.根据年级段特点进行好词佳句的整理(每人一本整理本)、撰写读书笔记的人数不少于95%(三年级以上),撰写的读书笔记整洁有序,数量符合要求。

D.全班学生能认真开展古诗文背诵,背诵质量、数量符合要求。 E.

五、六年级学生能在班级博客上发表读书心得,每月不少于10人次。 书香班级的评比由德育办联合教导处,每学年评选一次。其中的优秀班选送到太仓市参加评选。获校级或太仓市“书香班级”荣誉称号的班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及副班主任共同享有这一荣誉。

“书香之星”评选标准:

A.教师或学生平时能坚持读书,并认真写好读书摘记、心得体会,教师应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要求;

B.个人读书体会能在学校的评比中获奖,读书经验或读书心得能在博客或校园上发表,且获得大家好评。

教师“书香之星”的评选由“教科室”负责,学生“书香之星”由教导处 联合德育办共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

在学校获得“书香之星”荣誉称号的教师或学生,其本人文章在太仓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的,可择优选送参加太仓市“书香之星”的评选。

“书香家庭”评选标准:

A.家长能积极订阅《莫愁(家教版)》或其它家庭教育的期刊,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份当年订阅的家教期刊;三至六年级能经常阅读《关心下一代周报》中“现代家教版”的内容,并且经常与孩子共同阅读。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

B.家长能经常阅读孩子所看的书,了解孩子所读书的大致内容。 C.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给孩子至少准备一个小书架。能将孩子所写的“读书名言”放大后贴在书房(可兼卧室)内的显眼处。

D.家长与孩子可读的图书应不少于100本,每学期能为孩子购置除学校统一购书以外的图书不少于2本。家长能定期在经费上给予孩子支持或亲自陪孩子到书店购书,

E.孩子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写笔记的习惯(中高年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学习成绩优良,品行优良。

“书香家庭”评选工作由家长学校指导委员会(办公设在德育办)具体负责,每学年评选一次。 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结合重要节日、传统佳节、学校文化、学会学习等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师生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并使活动系列化,特色化。

对于教师、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或征文,教科室、教导处要收集整理,并形成《教师优秀读书心得选》(暂定名)和《学生优秀读书心得选》(暂定名)。

开展“学会读书归小论坛”交流活动。教科室组织优秀教师介绍读书经验和体会,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帮助教师分析阅读心理,寻找阅读方法,享受阅读快乐,提高阅读品位,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中高年级组应组织本年级段的优秀学生介绍读书经验和体会,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一次。语文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应提前报教导处,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报道,相关材料交教导处。

组织演讲比赛。学校德育办每学年要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分别开展“好书伴我成长”、“阅读让人生更精彩”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并且从选出优秀选手组成演讲团进班进行巡回演讲,以扩大效果。

7.组织图书捐赠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捐一本书,献一份爱”图书捐赠活动,为组建班级图书角作出贡献。争取社会各界、家长的支持,每年都能开展此类活动。具体活动由德育办组织,学校党政工青妇退协等协同配合。

8.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活动,时间为一周,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活动主题及内容另定。

9.组织开展“书香江苏”推广活动。利用省电教馆技术资源和网络技术,学校开通读书学习活动平台,师生开通个人书房,参加“书香江苏”的征文活动,开展校内读书活动等。

六.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归庄小学读书活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冯建良;副组长:王大方、顾建国;组员:黄建芬、叶梅、唐静芳、陈艳、倪倜及各教研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归庄小学读书活动方案》,商议解决活动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对整个活动作出阶段性评价。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各处室主管读书活动的领导汇报上阶段活动情况,提出下阶段活动计划。各部门、条线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群策群力,形成合力。

2.加强活动的管理。学校各处室、教研组及班主任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学生的人格培育、能力锻炼、知识拓展、文化涵养为着力点,切实按计划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班主任要将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与“评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密切与副班主任、语文教师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提高本班读书活动的成效。各年级组要认真开展班级图书交流活动,努力营造“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的每个班级、每个小组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团队,师生个个成为读书的倡导者、践行者。

3.加强经费保证。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归小书苑”的建设,不断完善阅览设备,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图书管理,充分向全体师生开放。要继续向学生开放电子阅览室,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进一步建设好班级图书角,对读书活动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保证读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4.加强宣传报道。各处室、教研组在组织师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报道,重要新闻应上传太仓教育网进行报道。另外,应切实做好活动过程性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妥善保管。

5.落实考核检查机制。教导处要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情况,德育办要将班主任组织班级开展读书活动情况,教科室要将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情况列入学校常规工作考核,并将组织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纳入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读书活动的检查指导,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切实抓好落实工作。校级分管领导加强对处、办、室工作的指导,听取部门、教研组对活动开展的意见与建议,协调好各部门、条线的工作,有效推进活动的开展。

第7篇:“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

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199年11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其目的是鼓励人们自觉培养爱读书的社会风尚,以此对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十几年来,每年的这一天,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肤色各异的人种之间,在操着不同语言的国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这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值此全民阅读活动拉开帷幕之际,xx市教育体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出如下倡议:

每一名老师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提倡每一名老师都要从忙碌中走出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养成“每天拿出一小时看看新闻、每天拿出一小时读读书、每天拿出一小时健健身”的好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读书中学习技能、练好本领,在读书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

每一位学生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却可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改变人生的方向。让好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努力争做“阅读之星”。

每一个家庭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书是良师,向书请教定会收获良多;书是益友,与书对话必将获益终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提倡每一个家庭都要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发扬崇文尚教、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从每一位家长读书开始,每天与家人共享阅读好时光,让精神愉悦、让心灵享受、让家庭和谐,努力创建“书香家庭”。

在4月23日这一天,告诉亲人和朋友:“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在这一天,走进伴你终生读书的学校----图书馆;在这一天,走进书店,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开始阅读;在这一天,大家互赠一本最喜爱的书,传递美好的感受和新的启迪;在这一天,家家关闭电视一小时,在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共享阅读的快乐;从这一天开始,“时间再紧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经济再困难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从这一天开始,要确立一种信仰:“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让阅读,伴随我们的生活,让阅读,提高我们的素养;让阅读,坚定我们的信念;让阅读,凝聚我们的力量;让阅读,改变我们的人生;让阅读,鼓舞我们奋进。我们期望各学校:

1、举办“世界读书日”全市中小学校系列活动。

①“4·23”当天,各学校在升旗时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在面对国旗的庄严气氛中,让学生们了解“世界读书日”,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②组织读书日主题班会,同学之间互赠图书,传递美好,传递和谐。

③开展学生与家长互动读书活动。各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资源,在本次活动期间,开展“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或“我为父母借本书”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倡导全民阅读。

④开展“我与数字图书馆”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鼓励学生参与有益的网络信息实践,广泛开展校内外的网络阅读,并组织、推荐、评选学校师生的优秀读书博客。鼓励师生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2、举办一次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成果展示:

①各学校举行读书征文比赛或背古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②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③举行书签制作、报刊剪缉、个人作品集锦、读书手抄报、读书成长册等展评活动。

④开展“背诗大王”、“读书小博士”、“阅读明星”、“读书小状元”以及“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等多种评选活动。

请各单位在读书节期间的有关活动资料、图片报局关工委邮箱:xx

xx市教育体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XX年4月8日

第8篇:小学“快乐阅读 放飞理想”寒假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扩充知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品味,读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汲取精华的良好学习方式。寒假即将来临,为了丰富师生的假期生活,让广大师生遨游在书海中,使整个寒假过得更有意义,学校提议在寒假期间“每人读一本好书”。

二、活动目的:

此次读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网络等资源读书。以读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形成读书的热潮,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激励师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

三、活动主题:快乐阅读 放飞理想

四、活动对象:ⅩⅩ中心小学全体师生

五、活动时间:2014年1月16日——2014年2月17日

六、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全体动员推荐好书,制定计划全面实施

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假期阅读活动,争取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书香寒假读书活动中;让 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支持孩子的阅读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再次通过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推荐适合孩子进行

阅读的图书,做到阅读高效化。 具体要求:

1.班主任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3-4本(可以参考教研室下发的寒假读书推荐书目,也可以根据班级读书实际情况另外推荐。(中外经典名著、名家名篇、优秀文学杂志、科普读物、中外著名童话、名人传记等)。

2.各班级制定阅读计划;学生个人写出自己的阅读计划(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地点、阅读方式)和书单。 第二阶段:欢度寒假,享受阅读

(一)学生读书

1.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作批注。建议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把阅读的感受记录在空白处,养成作批注的好习惯。

②采蜜集。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3-4年级不少于6篇。5-6年级不少于8篇)

2.思维之花绽放笔端

③好书推荐。3-6年级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读书笔记,写好以诸如“我读****有感”为题的读书心得或好书推荐(中年级在400字左右,高年级在500字左右)。

④每个学生制作一册“快乐阅读 放飞理想”为主题(题目自拟)的手抄报,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

(二)教师读书

1.读书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相关书籍。

二是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方面内容。

2.读书要求

①做到读写结合,做好读书笔记,教龄5年以下教师不少于3000字,其余老师不少于2000字,杜绝字迹潦草现象。

②“悦读俱乐部的成员”要求选读的书目做好批注,建议做“双色读书笔记”(黑色为摘录,红色为体会),并写一份15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亮出风采

学生层面:

1.开学后,各班召开一次以“快乐阅读 放飞理想”为主题的寒假读书交流会。

2.年级内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分享给同年级的伙伴。 3.以学校为单位开展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评选活动。 4.全处组织开展读书手抄报、读书推荐卡的评比活动。 教师层面:

1.以学校教导处为单位,组织主题性的读书沙龙活动。 2.组织“悦读俱乐部”成员的交流活动。 3.组织全处教师的读书体会评比活动。 第四阶段:评比表彰,总结经验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评选并表彰阅读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七、活动评估:

本次读书活动安排的所有内容,中小将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以各种形式进行

检查督导。望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把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ⅩⅩ街道中心小学 2014年1月12日

附1:学生寒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年级阅读推荐

课内外链接:《语文课外读本》

1.《小猪唏哩呼噜》(拼音版) 2.《格林童话》(拼音版) 3.《列那狐的故事》(拼音版) 4.《伊索寓言》(拼音版) 二年级阅读推荐

课内外链接:二年级《语文课外读本》

1.《木偶奇遇记》 2.《安徒生童话全集》 3.《稻草人》 4.《爱丽丝漫游仙境》 三年级阅读推荐

课内外链接:三年级《语文课外读本》

1. 《鲁滨孙飘流记》

2、《汤姆.索亚历险记》

3.《严文井童话》 4.《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扬松 四年级阅读推荐

课内外链接:四年级《语文课外读本》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苦儿流浪记》

3.《时代广场的蟋蟀》

4、《野风车》 五年级阅读推荐

课内外链接:五年级《语文课外读本》

1.《亲亲我的妈妈》 2.《海底两万里》 3.《吹牛大王历险记》 4.《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六年级阅读推荐

课内外链接:六年级《语文课外读本》

1.《青铜葵花》 2.《根鸟》 3.《好兵帅克》 4.《窗边的小豆豆》

备注:各年级第一本书为必读书目,其他为自选书目,自选书目范围不限,各年级老师也可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或中外名著。

第9篇:华丰路小学“阅读 悦心”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简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了促进教师的读书热情,提升教师素质,营造书香校园,华丰路小学于10月9日举行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本次读书交流的主题是“阅读 悦心”。

9 位老师分别与全体教师分享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学革命》《窗边的小豆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肯说》等阅读心得,内容涵盖了文学、教育、音乐等方面。交流会上,有的老师侃侃而谈,不时引起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有的老师从自己的阅读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图文并茂,畅谈了读书感受和收获,使老师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是华丰路小学第六届阅读节众多活动中的一项。通过读书交流,大家收获了知识与喜悦,激发了学习愿望和进取精神,为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和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现场检查整改报告下一篇:八上历史第四单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