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江

第一篇: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充分把握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得以更加稳定。为实现这一目的,文章就针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究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对策;新势态

一、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现状

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经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并且对其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国际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这也就导致我国的进出口总量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现阶段,从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来看,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为减少差距,尽快地跟上国际经贸发展的趋势,就要实现进出口贸易份额的增长。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就导致我国的各项经济体系又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调整对外贸易体系,促进其转型升级,虽然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缺少动力的支持,还没有实现整体的复苏。但是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中,依然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不断地发展国际经贸活动,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区域化趋势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有很多业务长期为一些商贸大国所操控垄断,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拥有更多的经济比重,而且比重一直呈递增的状态,形成了更多的区域化协作业务和协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經济收益,导致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虽然国际经济与贸易整体也有所增长,但是区域化趋势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不利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整体目标的达成,尤其会限制经济与贸易的可持续性的开展。当更多区域化的业务和组织逐渐扩大的时候,国内需要攻克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壁垒,总揽全局,通过更多战略性的部署来促进国内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顺利开展。

(二)科技化趋势

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国内的各个领域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地探索新型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施工技术,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科技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成就、互相影响。科技可以引领国际经济与贸易不断前进,只有通过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升级,才能为各个领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科技化趋势不仅可以提升各个企业的产出值,还可以推动新设施、新工艺、新原料、新能源的创新。。

(三)多元化趋势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也需要作出调整,陈旧的经营模式会限制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开展。5G的建设加快了互联网络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化的系统能够精准地收集资料并进行整合分析,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数据,降低了工作的失误率,在国际业务对接中展现出较大的优势。由此可见,多元化趋势可以助力国际经济与贸易未来发展。

(四)全球化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最关键最重要的方向,近几年中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了。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通过对外贸易、资金流转、技术引进等多种渠道实现紧密关联,构建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体系。国际合作逐年增多,为了达成更多的合作,成立了更多的合资企业,使合资产品快速地流转到本土市场中,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经营成本。新形势下全球化趋势能够让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达成共赢合作。

(五)规范化趋势

无论是国际企业经营,还是国际贸易合作,都需要遵从国际贸易相关制度和规则,各国都需要在一定的约束中开展合作业务,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前提。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国际市场情况非常复杂、各国的理念差异性较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很多规则制度并不健全,有一些企业会抓住政策漏洞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扰乱国际市场,造成动荡,制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不稳定性。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向更加规范化趋势发展。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打造中国品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要想顺应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企业的大力发展,就要牢牢地把握住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树立国际的中国品牌,朝着品牌化的战略发展道路不断迈进,让企业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经济软实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要注重品牌的战略营销策略,能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特点明显的品牌,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企业要对自身的品牌营销的重要意义具有明确的认知,认识到其复杂的特点。在日常运营中,渗透个性特点,推动创新性的发展转变,在国际市场中不断地提高竞争力。

(二)引进高素质人才

归根结底,各个企业的竞争以及国家的竞争,在根本意义上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想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软实力的提高,人才是关键性的战略条件,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要针对当前局势,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采用合理的措施,提高人才资源的质量,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阶段在国际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有良好的应急能力,对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三)优化管理制度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体系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企业实现长足发展。企业要对各项工作中的核心要点进行有效把握,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四)加大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是当今时代全新的发展导向,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地研发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市场竞争中依靠科技,占据优势的发展地位。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有助于相关的行业实现快速的革新和转变,增强科技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利.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济师,2022(02):130-131.

[2]张喆.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2):90-92.

作者:方丁立

第二篇: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探究

【摘 要】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全球萧条持续。本次危机是石油加金融复合型的危机,杀伤力非常大。危机的源头是金融体制滞后于金融体系的急剧扩张,建立和恢复新的金融体制和机制是艰巨的和持续的。本次危机造成股市暴跌超过历史任何一次危机,目前全球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超过30万亿美元,我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的影响。

1.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经济正在稳步走向一体化,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它国或地区的影响。中国做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已纳人国际经济的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会更加敏感。

2. 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分析:从产业看,危机对制造业比重大的地区影响大于服务业比重大的地区(但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受到的影响小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从地区看,本次危机对出口依赖型的地区影响大于内需依赖型的地区(但加工贸易比重大的地区相对一般贸易比重大的地区影响稍小)。从行业看,前几年发展快的行业,也是本次危机影响最深的行业。受房地产业、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业不景气影响,支撑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支柱倒塌两个,使冶金行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但对整个工业基础的摇动不如冶金、汽车、石化等行业强,这些行业以及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都有可能负增长。港口及运输受到的影响在服务业中仅次于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包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行业,基本生活类产品制造业(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生活性服务业(医疗保健、康体可能有大幅提高)、機械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在危机中出现机遇的行业:技术服务业、创意产业、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及再生资源等产业,以及教育产业等。

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性矛盾将很突出。首先,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世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类似,某些传统出口商品特别是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与这些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竞争层次上。例如,我国的“两纱两布”出口,其出口质量是国际公认的免检商品,出口量很大。但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的质量和卖价已优于我国。而且,国际市场对“两纱两布”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谁的竞争力强,谁占的市场份额就大。这对约占我国“两纱两布”出口总量70%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挑战。其次,我国出口的目标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例如,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国香港占40.77%,日本占13.08%,美国占9.28%,三者合计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3.13%。同年,我国服装出口到日本的金额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32.46%,中国香港占26.42%,美国占12.82%,三者合计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71.7%。由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将给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我国出口正受到来自这些国家越来越激烈的挑战。

房地产市场经历重大调整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自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筹集现金,国内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降价销售。8月份,反映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可以预计,伴随商品房成交量的持续下滑,购房者持币观望心理增强。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开发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也将大为提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鼓励投资的领域,而且受关税政策调整影响较少,现在应当加强创汇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主要商品价格在金融危机之后下降5.9%基础上再下降3.9%左右,其中食品平均价格将下降8.3%,小麦价格降3%,玉米价格降2.5%,大米价格降6%,食油价格也在下跌,羊毛、棉花、木材等价格均有所降低。但是茶叶、咖啡和可可的价格将会上升。因此,我国可适当进口需求多而价低的小麦,扩大出口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农产品。以利国际收支平衡。纵观农业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泰国的谷物出口量较大,但以稻米为主,还有天然橡胶和鱼贝产品出口,对我出口影响不大,而该国的成衣与鞋类出口与我乡镇企业的产品有竞争;马来西亚主要出口商品为天然橡胶、植物油、原木及木制品,均为我国进口所需要;印度尼西亚出口以原油、天然气和胶合板为主;越南以大米、咖啡出口为主;印度以宝石和茶叶出口较多,与我有竞争;日本食物自给率只占70%左右,需进口较多的产品。我国对日出口总额中,农产品约占15%。因此,我国需要尽力扩大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茶、蔬菜、鱼、肉等食品及纺织、手工艺品和加工品)出口,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出口退税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同时还需加强对出口信贷的支持,以利增强竞争能力。为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步伐,可适当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给予减免关税的优惠。

3. 对策建议

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继续,由于加工贸易在外商投资企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而汇率波动对加工贸易影响很小,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贸易增长的贡献也一直在提高。一般贸易品的84%左右出自国有企业,进出口的增长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其增长速度的降低及所占比重的下降在对外贸易主体的企业性质上表现为国有企业经营部分相对减少,占全部贸易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而一方面要进一步调动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加强吸引国际投资的力度;而且我们也要结合国企改革,改变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竞争中的相对不利地位,增加国有企业的对外竞争能力。世界各国经济困难重重。尤其是美国国内严重的市场疲软,美元的大幅度贬值继续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汇率贬值及贬值预期对进出口增长的效应具有1~2年的滞后期,因此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出口将会面对更大的压力。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分析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科学地把握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变化趋势,扬长避短,并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压力将会有所减缓。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分公司)

作者:田杨

第三篇: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江瑞平,著名经济学家,生于1958年,河北邯郸人,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外交部东亚合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东亚和平与发展战略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长期致力于经济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日经济关系、东亚经济合作等领域的研究,著述颇丰,曾荣获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金论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动荡起伏。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经济震荡余波未息,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又给国际经济形势再添变数,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以便有效应对其中的风险和挑战,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对江瑞平教授进行了专访。

回升进程出现波折

记 者:去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有人认为在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着多层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请问江院长对此有何看法?可否对全球经济的走势为我们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江瑞平:当前世界经济的走势总体上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走出衰退,处在回升过程当中;二是回升进程出现波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停滞,并存有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体上比较平稳。尤其是美国,以新经济为牵引,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2000年3月,美国的股市泡沫破灭了;2001年遭遇9·11冲击后,使美国经济彻底陷入一次周期性的衰退;2002年,美国从经济发展的低迷中走出,并带动全球经济进入比较平稳的增长阶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另外一个泡沫却在急剧膨胀,就是房地产泡沫。2007年夏季,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了。这是我们分析全球经济形势总体状态的基本起点。

美国的房市泡沫破灭之后,最初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只是金融系统这一庞大链条当中的一个非常微小的环节,就是与房地产相关的次级贷款出现了危机。但是这样一个非常细小的金融环节的问题,很快就扩展到整个金融系统,同时迅速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全球经济在2009年出现了继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的第一个年度负增长。2009年第二季度之后,全球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的迹象;2010年初,全球经济回升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但是,就在新一轮的经济回升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了,这使得好不容易走出衰退的全球经济在持续了一年之久的回升状态之后又出现了低迷、陷入了停滞。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国际贸易开始出现明显的萎缩,国际投资也出现剧烈的波动。

对这一轮的经济衰退,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认为这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直接结果,全球经济失衡是这一次经济衰退的重要根源。虽然衰退之后全球经济失衡在相当程度得到了缓解,但是伴随着2009~2010年的经济回升,已经存在的全球经济失衡又再度恶化,使得再平衡成为目前全球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具体说,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是经常收支的失衡,其集中表现是美国的经常收支,尤其是贸易收支存在着巨额的逆差。失衡是衰退的根源,衰退使失衡缓解,回升又使失衡进一步加剧和恶化。这也是目前全球经济运行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是其他许多重要问题的根源所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处在一个极度失衡的状态,而只要这一状态得不到改变,世界经济的风险就难以根除。

西方深陷三重危机

记 者:您曾经说过,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整个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您是否可以详细地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观点?

江瑞平:当前,整个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最核心、最根本、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主权债务是指国家欠的债务,主权债务危机实质上就是财政危机。而目前西方尤其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或财政危机又不是孤立的,它是此前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直接结果,并与金融危机纠缠在一起,形成恶性互动,又进一步导致了经济衰退。所以,目前在欧洲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所揭示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的财政、金融和经济这三个层面的同步危机的一个恶性循环,而且解决起来会顾此失彼。那么,这样一个三重循环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三条脉络来进行分析。

一是金融危机恶化了财政状况,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

这次经济衰退的后半程,是因为前半程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财政状况的恶化,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至少有三个路径使得金融危机能够恶化财政状况、导致财政危机。

第一,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机构濒临破产,政府不得不用财政资金救助,扩大了财政支出。金融机构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各个主要层面,相当程度上维系着社会的稳定。正常情况下,执政党也好、政府也好,都不会轻易允许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怎么办?动用财政资金来救助。但是,在财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政府为了救助金融机构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状况肯定就会因此而恶化。第二,金融危机爆发还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此时政府不得不推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得不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不得不增加更多的失业救济金。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是财政收入不变、财政支出增加了,同样导致财政状况恶化。第三,危机导致经济衰退、收入减少,在累进税制下必然以更大的幅度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西方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于税收,在税收当中占很大比重的是所得税,所得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累进税制。这就意味着财政收入减少的状况一定比经济衰退的状况更严重;反之,财政收入增加的状况一定比经济回升的状况更好。现在经济衰退了,收入减少了,结果一定是财政收入比经济衰退以更严重的幅度和速度在减少。

可见,前两个路径导致财政支出大量增加,后一个路径导致财政收入大规模减少,这都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结果就是财政状况恶化,直到引发财政危机、主权债务危机。

二是财政危机引发金融动荡

财政危机不断恶化,金融系统又出现了问题。一些重要的国际评级机构从去年6月份之后,已经把评估的对象转向了金融机构,包括大型民间金融机构。银行信用级别的下调,带来整个股市动荡。这意味着:之前是金融危机导致财政危机,现在财政危机还没有解决,而且有可能会愈演愈烈,财政危机又再次引发金融危机、导致金融动荡。

首先是系统危机。由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债券市场危机,再导致金融市场危机,直至整个金融系统危机。国债也是有价证券,国债这部分出问题了,整个债券市场都会遇到危机。而债券市场又是整个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金融市场也会因此而危机。金融市场的危机也就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

其次是机构风险。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被迫减免债务导致严重亏损、经营困难。以希腊为例。大家都注意到,现在希腊政府又通过了第二轮的救助方案,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希望其自愿来减免债务。这对金融机构意味着什么?比如说银行,它去买希腊政府的债券,它用的是老百姓的存款。但是用这个钱去买了希腊政府的国债之后,希腊政府没有能力偿还,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金融机构自身作为债权人,不得不面临经营的大面积亏损,甚至也可能出现由于风险过大而破产倒闭这样的趋向。

再次是汇市波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元波动,从而引发汇市波动。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前,整个外汇市场上总的趋势就是美元一种货币在贬值。而目前有了第二个,就是欧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一恶化,欧元就贬值,美元对欧元就会升值;而美国的问题一暴露,美元又贬值。所以,一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就会导致欧元波动,致使整个外汇市场波动。这是金融市场震荡的一个重要表现。

最后是股市震荡。每有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信息,股市就会应声而落。围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每当有一个新的恶化的信息传递过来,我们就会发现主要股市都会应声而落。而股市显而易见是金融大系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了财政危机又回过头来导致金融危机,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财金危机导致经济停滞

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财金危机。财金危机恶化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停滞,甚至衰退。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最严重的五个国家,不仅都是主权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也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国家,同时还是经济停滞最严重的国家。这五国中,希腊连续4年都是负增长,最严重的2011年为负的5.0%;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也都出现了严重的负增长,或者只有零点几的增长。这意味着财政金融的危机已经导致了经济衰退。这是因为:财政危机导致政府必须进行财政紧缩,财政紧缩的结果就是社会公共投资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需求不足、经济衰退。对金融机构来讲,金融系统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得不紧缩银根,不敢大胆地发放贷款,投资需求不足。政府欠了那么多钱,只能靠纳税人纳的税来还。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时期一定会增税、提高税率,就产生了强烈的增税预期,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可支配收入一定会减少。对此,老百姓所采取的直接的经济行为就是节衣缩食、抑制消费。而消费需求恰好占到了总需求的60%以上,消费需求减少了,经济就会停滞。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股市波动,股市大幅度的下滑。股市一旦萧条了,就会减少家庭的可支配资产,从而既影响消费能力,也影响消费欲望,只能紧衣缩食,带来的结果就是消费需求大幅度下降。这就是所谓逆资产效应。财金危机还会冲击汇市。外汇市场的稳定是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这些国际实体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的条件和保证,现在这也保证不了了。

所以,目前西方世界正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先出现金融危机导致了财政危机,财政危机又回过头来加剧了金融危机,而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叠加在一起又导致了经济危机。这三重危机使得西方不堪重负。

东亚经济逆势而上

记 者:目前与西方深陷三重危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身处其中的东亚,经济形势应该说是非常好。请您就此为我们作一些分析。

江瑞平:在全球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时候,东亚经济也经历了比较严重的冲击。从东亚的10个主要经济体的状况来看,在2008年、2009年,绝大部分也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此后回升的势头却非常强劲。同时,东亚在全球经济格局当中的地位也在快速提升,目前新一轮全球经济回升所依靠的不再是欧美,而主要是东亚。

东亚近五年的GDP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更明显高于美国和欧盟。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这三年的全球经济回升过程中,东亚的10个主要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2%、40.1%和42.2%,都超过了40%。

但是,全球经济的回升,并没有给东亚带来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在战后很长时期,东亚经济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区外市场,主要是靠美国的市场。目前,一个非常好的迹象就是,东亚经济得以回升,主要依靠的是区域内部的市场,尤其是依靠中国的市场。这主要得益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首先是东盟,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国家,他们在搞经济一体化;其次,中、日、韩合作后来居上;再有,多个“10+1”合作,10就是指东盟10国,1分别代表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一系列的10+1自贸区形成一个网,也陆续到了收官阶段;然后是“10+3”,就是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3国的合作,也正全面展开;另外,就是东亚峰会的框架,即EAS框架对整个国际局势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去年这个框架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非典型意义上的东亚经济体也加入了东亚峰会的框架。美、俄、中、日、印度等都处在这个框架之中,他们之间的合作影响会是多么大啊;还有一个是对中国很不利的合作机制,就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组织,该组织在美国主导之下对东亚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最后一个就是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他还有一些一系列的合作,双边的、多边的,等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世界性潮流。在这个潮流之中,东亚地区原本处在十分滞后的状态。在欧洲,欧盟框架下的合作是最快的,然后是北美快速跟进,美国和加拿大先搞了自贸区,墨西哥加入之后就形成了北美自贸区,就是NAFTA。199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起召开了第一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其中一个重要倡议,就是要搞大美洲自由贸易区。大到什么程度呢?整个美洲除了古巴之外,34个国家全部要参加的,从地理位置上讲,就是北起美国的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的火地岛,形成一个大的自贸区。当然,这个合作框架后来的进展并不顺利。而现在,真正引领着全球区域合作潮流的是东亚。东亚经济合作在逆势而上,为东亚经济总体上逆势而上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

总之,东亚在目前全球经济回升的架构中,一是自己的发展形势非常好,二是国际地位在整体提升,三是支撑着全球经济的回升。

发展模式艰难转型

记 者:您提到西方之所以深陷三重危机,是其整体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请问到底是怎样的一些问题呢?

江瑞平:我们先来看一些基本的现象。

从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媒体上都在报道所谓的“占领华尔街”。而在欧洲,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专门去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前面的非常小的广场上拍了许多照片,当时,有很多像嬉皮士一样的年轻人在那里搭了帐篷、埋锅造饭,他们的口号是:“反对资本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在美国叫“占领华尔街”,在欧洲一开始叫“占领欧洲央行”,后来就叫“反对资本主义”了。

为什么要“占领华尔街”呢?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许多重要的金融机构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政府,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就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地进行了救助,但是金融机构的高管们却利用政府的救济款为自己增加津贴、发放奖金。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华尔街的这些所谓金融精英在进行恶意炒作,在炒作的过程当中,他们自己赚了一笔又一笔。结果泡沫破了,金融机构本身陷入倒闭,政府又用财政资金、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予以救助,而救助款项又被拿去发放奖金、增加津贴。这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欧洲人认为这不仅是华尔街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三重危机揭示的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危机。

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资本主义基本上崇尚的是自由主义,一切经济运行,包括资源配置都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掌控。一个好的政府就是最无所作为的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有财政危机,也不会有金融危机。因为财政的规模是由实体经济的规模决定的,每年度财政的收和支都必需平衡,所以不会产生赤字,不会产生赤字危机,也就不会产生主权债危机。金融的核心工具就是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的交易服务。因此货币的规模,金融的规模,应该是由实体经济的规模来决定的,所以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由金融主动引导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也不会出现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实体经济的危机。所以,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在自由主义条件之下,当时的资本主义不会出现财政危机、金融危机,但是,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经济衰退。

正因为出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才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就是通过动用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弥补总需求的不足,从而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根本性问题。这一政策的核心是赤字财政政策,所以就有了经济的财政化,这就意味着财政规模在经济总量当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扩大。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洲,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规模都占到经济总量的40%以上,将近50%的国民收入被政府拿走,政府还要以超出这些收入的更大的规模来扩大财政支出。所以一方面导致了经济的财政化;另一方面,赤字财政又导致了主权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造成财政危机。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迅速盛行,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基本上是在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之下实现的。但是,到70年代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所谓的滞胀,就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长期并存。这意味着凯恩斯主义本身也遇到了问题,必须进行改革。8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了8年探索,以费里德曼为核心,推出了新自由主义,并取得一定成效。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开始在全球范围全面推开。

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不是要彻底放弃政府的宏观调控,而是政府要放松监管。金融系统在这方面走得最快。90年代以后,整个金融系统完全自由化了,而且通过“华盛顿共识”在全球范围内推开。有了新自由主义才会有经济金融化,有了经济金融化才会出现在美国的、与房地产相关的次级贷款这么一个小小的金融环节出了问题,马上就会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可能。其根源就在于经济金融化,就在于新自由主义。

但是新自由主义现在也不行了,什么主义可行呢?如果要选榜样的话选谁呢?不可能选择小的国家、小的经济体,因为它们发展得再好,也不可能具有全球普适性。只能找大国。

二战以后日本创造了经济奇迹,并且带动了整个东亚。但是,1985年一个“广场协议”就把日本经济打乱了,到现在还一蹶不振。3·11大地震使日本失去的不只是20年的发展,很可能是30年。日本模式是不行的。美国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可以说独霸全球,但是,2000年,美国的股市泡沫破灭了,而且破灭得极其惨烈,2007年房地产泡沫也破灭了,而且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可见美国模式也不行。遍察世界大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发展形势最好的可能是中国和印度。整个西方媒体一直都说印度好,口径非常一致,一边倒地肯定印度。近两年,我认真考察了印度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发现,尽管印度的富人俱乐部里面是那么的奢靡,可出了富人俱乐部,大概相距10米都不到,就能看到露宿街头的人。从新德里到泰姬陵那么短的距离,居然要走八九个小时,而且奔驰车可以和牛一路同行。我感觉,印度学不得,没法学。但是,中国(模式)就能被人所学吗?我们知道,我们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可即使全是好的,其他国家也是学不来的。所以,虽然西方现有的模式不得不转型,但是转型是极其艰难的。

世界格局深度变化

记 者:我们注意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格局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对此,您是怎样认识的?

江瑞平: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非常引人注目,表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三个化”。

一是全球经济亚太化:从欧美到亚太

就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或者说是重心,从西边向东边转移了,越来越从欧美向亚太转移了。我们知道,世界经济的中心最早是在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然后是欧洲,然后是北美,美欧长期以来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欧洲早就不行了,现在尤其如此。2010年全球经济GDP增长当中欧盟仅仅贡献了8%,美国和东亚加在一起贡献了54%。这个数字非常明显地说明了这种亚太化趋向。金融危机之后,这个趋向更加明显了。

二是亚太经济东亚化:从美国到东亚

在亚太经济格局中,从北边向南边转移了,就是越来越从美国向东亚转移了。2010年,美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2%,而东亚达到42%,这就构成了美国和东亚加在一起贡献的54%,其中东亚比美国的贡献率高出了30多个百分点。

三是东亚经济中国化:从日本到中国

东亚的经济格局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东往西转移。东亚经济增长率很长时期主要靠日本来带动,现在,越来越依靠中国了。2010年在东亚经济的增长当中,日本仅仅贡献了4%,中国贡献了26%。

这“三个化”放在一起,表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尤其是从流量、动态的指标来看,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是靠中国拉动的。为什么要重新强调这个趋向?我们会注意到,目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当中的所有的重大变化,都不同程度地与这样的全球经济的中国化有直接关系。现有的世界格局、国际体制是在中国毫无影响、积贫积弱的状况下建立、形成的,西方世界也习惯了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但是中国的整体实力在最近这30多年却是在快速增长,国际地位也在快速提升。

国际体系直面改革

记 者:当前,国际体系主要是国际经济体系,正处在变革过程当中。请教江院长,在这样的变革中出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的动向?在这些动向当中,中国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江瑞平:当今国际体系正在发生着变革,变革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正常地运行和发展经济,必须要有一系列的规则、制度、体系,这一系列的规则、制度、体系,在公共选择理论上就叫做国际公共商品。国际公共商品最好是由一个世界政府来提供,最好由一个世界议会来制定法律,有一个相当于各国中央政府的真正的联合国,由它来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经济的运行。这不是指现在的联合国,现在的联合国远远达不到一个世界政府的水平。所以,非常不幸,目前这个世界政府并不存在。那么,谁来提供国际公共商品呢?——大国。

历史上很长时间,是英国在主导着国际经济体系,两次世界大战把英国彻底拖垮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这都是传统的大国主导,采取的是传统的主导方式,或者叫“主导的传统”。这个传统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战争崛起。要想成为主导世界的大国,必定是通过战争,从原来的大国手里把主导权夺过来。有了这样的国际体系之后,最早称霸的是荷兰,荷兰的海上霸权是当时国际体系的核心。之后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打败荷兰之后控制了海上的霸权,主导了国际体系。进入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之后,英国控制了海上霸权,进而控制了整个世界,建立了英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由于英国自身的危机,欧洲大陆连年战乱,最后被美国从中渔利,获取了世界霸权。可见,从荷兰到葡萄牙、西班牙,到英国,到美国,根据这样的历史演变先例,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在现代国际关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就是霸权稳定论,有霸则稳,无霸则乱。现在,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和理念,主要的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理论。所以,第二条就有了,这样一个国际体系,大国主导的传统,就是以强凌弱。谁说了算?大国说了算,国际民主化氛围非常淡薄。比如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任何一个重大的决策,只有美国同意了才能够实行,因为他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主导的传统就是,战争崛起,以强凌弱。

现在的问题是,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大国遇到了很多问题。与此同时,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其中的大国,国际地位在快速提升。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概念——新兴市场大国。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他们的快速崛起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这五个国家的平均增长率要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这五年当中,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7%、42%、57%、44%、48%。尤其是2008年,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当中,金砖五国的贡献率高达57%。

新兴大国正在快速崛起,国际秩序还是由过去的传统大国在主导,这显然是矛盾的。作为主导者的大国的地位在下降,而原来的顺从者的地位却在提升,就难免会产生摩擦、矛盾,要解决这些摩擦、矛盾,就一定要变革整个国际体系。

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是由IMF引领的,集中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份额投票权在增加。实际上世行也是如此。但是,即使份额再增加,美国有一个不可触动的硬指标、生命线,就是美国的投票权一定始终保持在15%以上。因为IMF有规定,重大的决策必须有85%的股权同意之后才能够实施,而美国一个国家就占到15%以上,也就是说,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有一票否决权。这个底线是不能触动的。所以,国际经济体系虽然正在变革,但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合理状态,为期还十分遥远,进程也会十分艰难。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IMF想方设法地想让中国来伸以援手,但是,又不给中国增加相应的份额,只是要求以特殊贷款的形式向中国要钱,这肯定是不行的。另外,IMF的改革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重要举措就是增加当时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但是,迟迟未能有进展。现在之所以有进展,是因为有了G20。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体系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重大决策,首先在G20——20国集团首脑会议上达成协议之后,在IMF就相对好办了。因为这20国在IMF中占有绝对的份额、绝对的主导。所以G20在相当程度上主导着国际协调机制的重构。G20是从G7、G8演变过来的,原先是传统的7大国、8大国在主导,现在成了20国了,增加的主要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大国,它体现着国际体系变革当中新兴大国崛起这个不可逆转、不断强化的历史趋向。但是,问题在于G20是金融危机特殊背景之下的特殊的产物,当时声望很高,影响很大,而现在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首先,G20是面临着危机这种特殊背景之下的特殊产物;其次,G20本身有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再次,中国在G20的问题上本身也存在两难选择。国际体系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变革进展非常艰难。

记 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者:彭澜

第四篇: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问题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历史整体观和利益分析方法论为基础,对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内涵和方法论基础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内涵是特指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权利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日益弱化,而国际经济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日益重要的趋势。在这两种国际政治形式的影响下,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具体经济行为被赋予政治的功能,从而使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成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

我国政治学专家刘德厚教授在深入研究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政治”的概念。“广义政治”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关于人的利益全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或“社会政治主体的利益全局关系所支配的一种社会公共权力活动”,“广义政治”主要包括“经济形式的政治”(即“经济政治”)和“国家形式的政治”(即“国家政治”)。“经济政治”的概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整体观为基础,通过利益分析的方法而提出来的。一定的社会成员的利益全局关系,既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政治活动的始源。国际社会也存在着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它既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决定了国际政治存在的必然性,国际政治可以看作是各国之间对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控制和协调。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各国对国家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的控制和协调形成“国际权力政治”。“国际权力政治”以一国的军事实力为基础,谋求对他国意志和行为实行控制的政治权力,进而获得本国政治利益的实现;各国对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控制和协调形成“国际经济政治”。“国际经济政治”以一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本国在国际经济格局、国际经济制度和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有利地位,进而获得本国经济利益的实现。自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由原来的二极化向多极化转变,国际经济关系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相应地国际权利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日益弱化,而国际经济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

二、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历史必然性

1.经济生活国际化。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技术革命的兴起,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向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大型跨国公司的兴起加速了资本、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等在国际间的流动。经济生活国际化意味着由疆界和主权分割开来的个别国家经济,已经不可能再保持原来意义上的独立了,它们的经济状况、经济政策、经济目标和经济活动必然要受其他国家的牵制,同时又对其他国家发生影响,世界经济已形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各国作为“自我利益”的执行者,通过制定对外经贸政策、管理涉外经贸活动、开展经济外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的经济利益。

2.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和管理贸易政策的兴起。1929——1933年的“大萧条”导致西方经济学领域“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凯恩斯主义”的最重要政策主张就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以前经济自由主义的主流派地位便被干预主义所代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由此而成为西方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内生变量。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政府在加强对国内经济干预的同时纷纷加大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干预的力度,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3.在国家权利政治逐渐让位于国家经济政治的过程中,国家政治利益日益和国家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转化,在这种状态下各国除了考虑本国利益外,还必须考虑各国的共同利益。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开始具有合作的性质,经济利益的实现越来越成为政治利益以至整个利益实现的基础。

4.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区一体化一般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或者政治同盟。在完全经济一体化阶段,区域各国完全废除商品、资金、劳动力等最优流通的人为障碍,采取共同的经济、金融、贸易、财政政策。最典型的欧盟,目前已经实现人员、资金、商品的无国境流动,采取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欧洲各国的货币,发行欧元,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

5.日益突出的全球化问题。全球问题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引起的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涉及各国利益全局关系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包括多边贸易体制、国际金融体制和国际分工体系等重大经济问题,也包括环境、资源、能源和人口等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包括全球恐怖主义、贩毒、军火、贫困等诸多政治问题。

三、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体现

1.国际政治关系影响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因为经济政策的制定通常受到压倒一切的政治利益的支配,不仅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常常是政治斗争的经济武器,而且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也首先考虑到一国的政治需要,就连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同样往往是实现一国战略和外交目标的经济手段。

2.管理贸易政策。它实质上是一种贸易干预主义,指的是一个国家运用经济贸易手段对另一个国家的事务进行强制或专断的干预,目的在于对另一国家强加某种行为或结果,它实际上剥夺了被干预国家对有关事项的控制权。

3.经济外交。冷战结束后,单以政治强制和军事高压为手段的强权外交已难以实现其对外战略,世界各国均实行以经济贸易为推行其对外战略的手段的经济外交。经济外交从一国对外经济对本国外交活动的决定性影响,或从一国外交活动必然为本国对外经济服务方面来看,是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表现,但从一国外交活动对本国对外经济的影响或从一国对外经济必然服务于本国外交活动方面来看,又是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

4.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为了解决涉及当事国各方利益的国际经济领域的问题与矛盾,通过某种形式的协调,对国际经济活动采取共同干预行动的政策行为。冷战结束后,各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国际经济协调。

四、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发展趋势

1.国家干预主义将呈现弱化趋势。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国的对外经贸政策和具体的对外经贸行为,既要考虑该政策的实际效果有多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他国对此经贸政策和具体的对外经贸行为的反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不顾他国的反对,完全出于本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战略的需要来制定对外经贸政策,否则很容易造成国家利益摩擦和冲突。

2.国际经贸关系仍然将是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主要领域。对外经贸政策制定、涉外经贸活动管理、贸易干预主义、经济外交、国际经济协调等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具体表现,不仅过去主要指向国际贸易领域,今后仍将主要指向国际贸易领域,使国际贸易政治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主要内容。

3.国际经济协调将充分体现在全球协调和区域协调两个层次。全球性经济衰退、国际债务危机、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失衡等全球性问题,客观上要求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协调的作用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协调可以弥补了全球经济协调因各国经济目标和经济理论不一致、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不相同的局限;另一方面又迫使全球经济协调在区域经济协调形成区域利益矛盾后不得不寻求新的机制以解决新的问题。而全球经济协调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协调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在新的全球经济协调格局下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4.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将是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一个新趋势。张幼文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处于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或即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经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以及这种状态和能力所获取的政治、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分三个层次:第一,国家经济安全首先是国家经济体系本身的安全和维护这种安全的能力,这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层次;第二,是经济因素对军事政治安全的影响,主要是经济力量和经济能力对国家权力和军事力量的支撑;第三,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主要是非军事政治因素的威胁。

作者:刘旭华 盛小红

第五篇: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已经不如新常态,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中,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到国际化经济中,文章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当前的主要形势,并针对这种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从而根据这种影响采取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经济影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已逐渐步入一个新的环节,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变化的重要形态,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化,各国经济形势都进行了相关变化,其国际经济对当前我国就业问题已经形成一种全面的影响。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概述

(一)世界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增长缓慢,尤其是在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十分脆弱,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债务和财政紧缩问题影响,导致各个国家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相续导致经济的恢复能力不足。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相关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逐渐显示出来。

(二)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作为发达国家的主要体现,其经济形势影响着其他国家相关政策,这对美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十分不利。今年来,美国失业率回落至9%以下,初次申请救济人数不断下降,这在一方面的体现出经济指标进行回升,另一方面表明美国经济有所回升。当然美国经济恢复缓慢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无法促使经济摆脱无就业复苏的状态。其技术创新也呈现出低谷状态,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呈现低速增长状态。

(三)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的增长低于预期状态,这是由于日本经济在2012年灾后重建的拉动效应的情况带动下进行的。日本经济增长呈现当前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日元升值从而导致日本外需疲劳,另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紧张,震后重建工作的缺乏相关经济支持,从而导致的经济前景达不到预计要求。

(四)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对金融影响的重要环节,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市场心态也变换武昌,这对国际经济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 的冲击,还对市场经济的预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今年来的市场经济格局没有明确的变化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核心因素也变动不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市场经济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式局面,这将进一步导致国际各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

三、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上而言,国际经济型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有利影响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利影响方面。有利方面包含了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对经济战略的影响,这种融合不仅仅表现在对贸易的影响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表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其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经济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我国就业方面的影响。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的巨大变化下,国际经济增长速率明显下降,由于我国的经济对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加大,不可能在国际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不受丝毫影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的GDP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2015年内的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GDP增长速率为6.9%,2010 年我国的GDP增长速率为10.6%,2011年为9.5%,2012年为7.7%,2013年为7.7%,2014年为7.3%,2015年为6.9%,为近年来最低值,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率正在逐渐降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对贸易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尤其是美国等发展国家,随着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大大降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趋势日渐紧张。2014年,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经济增长十分缓慢、一些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对外贸易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率为6.1%,进口增长率为0.4%。从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率的具体月份来看,在2014年1至3月份,我国的进出口增速受国际市场的需求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从4月份开始,外贸进出口的增长速率有所回升,并出现较快增长。

(三)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较大,经济周期并不同步,主要的一些经济体出现了货币政策分化的现象,在欧洲一些国家支持经济复苏的形式下,美元的资产收益率以及美元汇率持续上升,导致国际的债市、股市以及汇市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陆续出现外币缩水的现象,金融市场的业绩大大下降。

(四)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由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调、经济增长速率较低的现象,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有所降低。在2008年的2月至9月期间,居民在食品价格、工业品以及燃料购进等方面的消费价格出现回落,从1月份至11月份我国居民的消费情况来看,食品类价格、烟酒价格、医疗价格以及工业品价格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增长,而在服装价格、交通价格以及娱乐教育用品价格等有所降低。由此可知我国的通货膨胀有所缓解,但是经济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五)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经济形势对我国就业情况的影响是作为一个国家衡量经济标准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人们群众的整体利益。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其对我国就业情况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也是和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稳健,欧元区却因受到债务危机导致其基础不牢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我国经济和印度等地区的经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状态,但又受到国际经济条件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呈现不太乐观的状态发展。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较2014年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整体增长2.0%,较2014年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而新兴经济增长速度为4.0%百分点,较2014年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通过统计发现我国2015年上半年总出口价值为6.57万 亿元,增长0.9%,由此可以发现,我国出口产业受到国际金融经济的影响,持续保持增长状态,对就业的影响依然不容忽略。当然这种影响也和社会人口基数有很大关系。

四、面对影响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时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希望看到的。虽然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并不理想,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势并没有改变,只要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特点,针对问题具体解决,就可能将挑战变成动力,出现经济平稳且较快的增长。

(二)扩大国内需求

在其他国家对我国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必须不断扩大国内需求,不断发掘国内需求的市场,将扩大国内需求视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情况下,结合基本国情的相关特征我们会发现,扩大国内需求并不困难,在扩大国内需求时要注重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将服务业与就业充分结合,以提高消费水平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三)调整经济结构

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要转变发展观,从长远角度出发,调整经济的结构。进一步突破与产业有关的关键技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区域性生产力的差距,淘汰落后生产力,不断创新适合发展的生产力,积极从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国际经济形势固然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在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必须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大实践力度,努力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阅军.浅谈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2]宋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5).

[3]洪银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71).

[4]毕吉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08(04).

[5]叶青林,冷崇总.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价格月刊,2009(02).

[6]邢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06).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赵冠然 袁潇

上一篇:行业论文下一篇:服装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