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日元国际化镜鉴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并且被他国接受。目前人民币用于境外货币计价, 贸易结算, 并且人民币入篮后, 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

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目前, 我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 在全球的经贸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却很低。人民币并未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等原因影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目前人民币为世界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但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所占的份额还很低。2016年,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中人民币结算量为4.12万亿元, 占全部进出口比例为16.93%。人民币结算份额在全球贸易中占比更低, 为2.17%。截至2016年12月, 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份额为1.07%。

3 日元的国际化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日本经济快速崛起, 创造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后, 日本不断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1985年9月, 美、日、英、法、德5个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签署“广场协议”。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渐放开国内资本市场, 日元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性, 日本国内产业渐渐避实就虚, 大量收购海外资产。另外日元的国际化是在美元霸权下的国际化, 由于二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上依赖美国, 因此日元难以脱离美元, 美国可以凭借其霸权地位将货币危机转嫁给日本, 易引起日元汇率大幅波动。虽然日本拥有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优势, 但日本的生产网络位于东亚, 而销售市场却在欧美, 在其国际化贡献很有限。

4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作为中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两大战略,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资金融通, 首先增加了人民币结算的贸易范畴, 深化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的金融合作。其次扩大了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之后, 所有IMF成员国将通过SDR份额自动获得人民币。国外政府、机构会增持人民币资产, 这种现象将会促进中国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发展。

5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 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南亚的印度经济增速明显, 西亚和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局势不稳, 恐怖主义势力猖獗, 严重影响了区域合作的顺利开展。

当下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存在, 这样不利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化。由于美国经济复苏, 美元进入周期性升值阶段。鉴于此, 经考虑收益和风险后, 市场交易主体不愿意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更多配置美元资产。

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货币职能, 首先, 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加入SDR后, 该国货币的国际接受度并不会因此而持续提高, 必将对金融市场持续进行市场化改革, 包括资本项目全面开放、利率市场化等方面。

6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在美元霸权条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应深刻汲取日元衰退的教训。首先, 着力提升中国经济实力,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入篮的机遇, 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 降低人民币对美元的依赖。其次, 中国应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升级, 推进供给侧改革, 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构建以中国为终极消费日的地的市场结构网络体系, 在此体系内让人民币承担更多的交易和结算职能。

摘要: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总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人民币走向世界舞台, 出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目前中国的经贸大国地位不相匹配的现象。日本曾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形势与日元相似。本文通过梳理日元的国际化历程, 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人民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便做好应对之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SDR,日元

参考文献

[1] 邵勉也.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挑战和应对之策[J]南方金融, 2015 (10) .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品牌定位理念下一篇:超纯氨中微量水分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