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能力评价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护士核心能力评价

精神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构建模式

[摘要] 目的 通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组成部分的4个方面:直接提供临床护理的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评价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构建模式效果。方法 运用专科护士4项核心能力作为一个架构,指导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指标,对2012、2013年度吉林省培训班33名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33名专科护士培训后评定精神科专业核心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适应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精神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构建

[

专科护士(clinic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CNS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2]。我国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血液净化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专科护士角色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3]。2012、2013年对33名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直接提供临床护理的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4个核心能力[4]的培训前后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四个方面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吉林省首届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班的33名学员,培训时间为2012、2013年,其中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各1个月;学员女性31名,男性2名;年龄最大41岁1名、最小30岁1名,35~40岁17名、31~34岁14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30名。

1.2 方法

自行制定评定表,对33名学员培训前后:临床护理的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以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的专科护士均以合格成绩完成培训计划,在以自我管理为主导,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为倡导的培训理念影响下,33名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通过原单位信息反馈,自我评价,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科研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5]。培训前已经担任护士长的两名专科护士已经承担医院培训下一级护士的代教老师,一名到护理部辅助护理部主任工作,其余的均成为一线精神科病房的组长和骨干护士,通过培训期间与我院建立的信息平台,拥有终身接受指导的权益,也为我院享有资源共享,借鉴外院先进经验的机会。培训后核心能力的四方面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到争取到2015年,在全国建立5个国家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6]。目前我国举办国家级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两期,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立还为数不多,也给各省级精神卫生机构迎来挑战机遇,通过建立基地提高自身能力,带动区域护理水平发展[7]。我院成功举办两期培训班,本研究证明课程安排,培训模式对于第二届国际会议提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4方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能力作为一个架构,主要用于指导本国家或地区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评价指标等用途,本课题在课程设置上做了深入的调研,在临床能力客观评价方面缺少研究,作为以后研究方向[8]。

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有其认证的原则和评审程序,相对而言,精神科专科医院教学基地的医疗和教学环境仍有待改善,临床带教老师的规范化培养和资格认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学基地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9]。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还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了再次住院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10]。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起到专业作用,使专科护士成为精神科专业化护理的必然走向[11]。各单位领导对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予以充分的肯定,在2013年我省各精神科专科医院岗位选拔任用中,专科护士以绝对的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彰显了核心能力在专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个科室中的业务骨干或管理者,以及医院的带教老师。在护理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Morris SM,Thomas C.The need to know:informal carers and information[J].Eur J Cancer,2012,11(3):184-186.

[2] 齐小秋,孔灵芝,张立,等.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286-287.

[3] 李红丽.精神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

[4] 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3-254.

[5] 王鹏飞.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49-2150.

[6]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C].卫医发〔2011〕96号.

[7] 张桂英,马占玲,王凤艳.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2):6923-6924.

[8] 许冬梅,邵静,吴艳.国内外精神科护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4(4):355-356.

[9] 陈响红,陈琼芳.开展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945.

[10] 王伟,王震宇.精神科护士实施轮岗培训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07-108.

[11] 万月兰,徐淑娴.由护理文献看我国精神科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2,19(19):179.

(收稿日期:2013-11-22)

作者:袁杰 吕庆梅 刘丹等

第2篇: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护士长核心能力可归纳为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和专业等五种能力。核心能力是分层次且动态形成的,其评价体系也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本文研究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定向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基本方案。

关键词: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护士长的形象

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护士长的社会形象都由八个方面因素组成,如图1所示。

工作地位护理行政职务上,护士长涉及医院人才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护理技术职称上,主要由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者担任。由此决定其行政、技术的双重地位和威信。

管辖范围归纳而言,科室或病区护士长主要从事四项管理,即组织管理、病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将上述四项管理的具体内容展开,内容则较为丰富,如病房(病区)管理,包括病人管理、膳食管理、药品管理、物品管理、器械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多个项目。

管理任务围绕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五类要素,主要管理护理计划、护理程序、质量监管、护理指导、技术创新和病区秩序。由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护士长管理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已大为改观。

工作职责护士长必须承担所辖病区护理工作总责。尤其是当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缺陷、事故和纠纷时,更显责任重大。护士长工作职责一般有明确规定。

人际关系护士长需认真维系上下层级、科室、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单一与其下属关系而言,宽与严、管与做、学与用、急与缓、奖与惩,均须统筹协调安排。

执行方式和风细雨,正面指导为主;公正合理,友善处事待人;细心协调,情景交融对话;委婉劝勉,技术引领。

选任条件至少护理本科学历、临床工作超过五年者;其领导组织与沟通能力要强,专业技能可排其后。应从人品、能力、知识、情商四方面选拔任用“德才皆备”者。

社会角色护士长的社会角色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不同场景下分别承担领导者、联络员、陪伴者、监管人、调度员、指导员、仲裁人和护理员的角色。不同角色要由各种不同能力来支撑。因此,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是焦点和关键所在。

护士长的能力

核心能力是在各种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整合、累积、叠加和拓展而形成的一种深层次能力,即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创造力。拥有核心能力,护士长才能胜任当代护理工作,才会有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

(一)能力构成

护士长核心能力就是在一般护士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深化的内在能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能力构成,详见表1。

计划能力护士长的计划能力体现在:护理信息检索、护理需求调研、护理资源分配、护理政策把握、护理建章立制、护理重点把握和应急预案制定。

组织能力护士长能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疾病护理和健康需要的实际出发,对病区科室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环节和护理程序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合理安排护士,充分发挥技术、物质和设备的作用,追求最佳护理效能。

教学能力护士长带领护士开展业务检查、教学查房,指导学习护理技术,帮助修订护理计划,实施临床带教,举办专题讲座,评价护理操作技能。

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由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所组成。具体指能发现和提出护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能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将研究结果按照规范要求正确表达,起到学术交流和科技促进作用。

专业能力护士长是专科病房护理技术的全能选手,在护理基本操作、专科护理抢救技术、整体护理和特别护理、用药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均应有独到技术。护士长应善于吸收和引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并运用于日常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二)能力剖析

剖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发现其构成要素如下:

构成要素一是智力,二是技术,三是制度,四是文化,五是资源。即建立在医院物质资源基础之上,依托护理学科的先进文化,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掌握优良的护理技术,发挥专业的创新思维,就能形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

能力特性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推动力。核心能力凝聚先进的护理生产力,对人类健康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二是向心力。核心能力产生辐辏效应,使其他层面的护理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同步增长。三是学习力。核心能力并非生来俱有,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改进,只要善于吸取、改进、创造、集成,就能养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四是生长力。核心能力是动态变化、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的运行体。核心能力既有生长期,也有衰退期,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迅速退化,故核心能力的掌握同样要与时俱进。

(三)能级描述

由表1可知,护士长的核心能力位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执行层(中间核心层),承上决策层,启下操作层。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和专业等五类核心能力纵向贯通、横向串联。既有内敛核心,又能外展延伸,是动态发展的生命体。可见,处于该能级的护士长,实际是医院护士群体的中坚力量,即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力量。由表1可知,护士长同时具备决策层和操作层的五种核心能力,不过,在护理工作中,因所处层级地位不同会有所侧重和分工。

护士长的上述五种核心能力称为“有形能力”。该类能力发挥作用后的效果,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有业绩,能量化,可比较,易分级。此外,护士长还有“无形能力”,即人们常说的“非职务影响力”,它是护士长的内涵素质。人们看不见,但能体会到;有影响,但不易衡量;能定性,但难以量化。有形能力可经培训习得,无形能力却只能潜移默化地形成。

护士长的素质

(一)素质含义

对素质的释义随着时代变迁和认识深化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有的释义有四:一是人生理上的先天特点;二是素养;三是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四是指人的体质、品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而经众多教育专家讨论认为:“素质就是人们从事活动前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是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综合形成的基本特点与品质。它包括:生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等。”但上述含义是比较中庸的解释,并没有揭示护士长素质中对人类健康所奉献的那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护士长素质

指以减轻病苦,增进健康为服务宗旨,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护理精神;忠诚护理事业,敢当社会责任;加强自身修炼,发挥专业特长。努力学习从心理品质、思想情感、心智技能、社会责任等方面具备社会公认的优秀气质。由于护士长已经成为社会上家喻户晓的公益性、服务型职务,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对护士长的素质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护士长形象也日益深入人心。百姓常说的“起码素质”,其实就是人们心目的核心素质。

(三)核心素质

护士长的核心素质可分为五类,顺序依次为:管理素质、知识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越往前越接近于核心能力,越往后越宽泛、越深远。管理素质依赖知识素质,知识素质靠思想素质支撑,思想素质离不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而心理素质受深厚的社会文化熏陶。每种核心素质又分三层:基层、中层和高层。素质有高低之分,使护士长有不同的境界追求。详见表2。

护士长的五种核心能力和五项核心素质分类清楚,故护士长培养有明确的针对性。

护士长培养

(一)培养原则

一是针对薄弱选学活用;二是急用先学,学以致用;三是能力素质,分合交替;四是内容精选,形式多变;五是统筹规划,务求实效。医院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专科护士的培训和护士长专项培训视为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战略。老、中、青均有培训需求和侧重点。在特别时期,如2003年的“非典”、2007年的“禽流感”和2009年的“A型H1N1流感”流行期,通过护士长专项培训,能迅速带领广大护士发挥护理作用,产生良好的防治效应。

(二)培养目标

最好由专科护士长组织起来拟定培养目标,即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内含规格要求、目标任务、教学课程和标准。然后安排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

(三)培养内容

体现专科化、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专科护士长能力培训的内容差别可能很大。如江苏省确定的九大重点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护理、肿瘤护理、母婴护理、糖尿病护理、感染护理、伤口与造瘘护理、临床营养与支持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其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后备(准)护士长、年轻护士长和中年护士长由于年龄、经历、学识、技术职称的不同,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要求。而针对核心素质的培养共性较多,专科性淡化,因而不同专科的护士长可同班授课。详见表3(例举部分内容展示)。

(四)培训方法

护士长培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

聘任培养公开竞聘,任期培养,上岗任职,现场练兵。由护理部主导,以新任护士长所在科室的原护士长、科护士长带教为主,按计划试用培训。

脱产培养综合计划,分阶段脱产。确定主题,重点培训,全程跟踪,实地考察。

轮岗培训组织安排,轮岗科室;调整心态,消除顾虑;转变观念,顾全大局;互相支持,对接交班;激发热忱,避免人情;加深理解,鼓励流动;换位思考,动态管理。

进阶培训引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法”,对护士长进行现代管理理论及护理管理知培训,实行护士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新任护士长轮岗制。

师徒培养指定带教老师,实施“传、帮、带”。上级指导老师经常与新任护士长协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提出预案,共同解决,观察效果,完成目标,不断循环,形成机制,实施培养。

护士长评价

(一)评价意义

护士长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新课题。国内比较成熟的有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绩效评价和护理管理评价。上述评价的对象是护理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管理的成本与差错,同时也促进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而护士长评价的对象是人,目的是发挥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能力和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其评价指导思想、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当然不同于传统的质量、绩效和管理评价。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护士长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和素质是分层次的,故考核评价是分等级的;能力素质是可进阶的,故考评体系是动态发展的;能力素质是有核心的,故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简明的。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护士长核心能力素质的评价体系应该是科学合理、灵活开放、简明扼要、实用方便的坐标系。若将护士长置于该坐标系中,各项测评数据就会客观反映出来,形成评估报告,用以培养或提升核心能力。

(三)评价体系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定的护士长核心能力及素质的评价要素有四项:一是护理管理力;二是业务推进力;三是持续创新力;四是自我提升力。每项要素内有3个评价指标,共计12个指标。由此构成4大方面12个角度的立体式综合评价体系。每项指标编制定性和定量标准,方便多元评价主体(领导、医生、护理部主任、人事科长、护士长本人、护士、病员、专家等)开展评价。

该评价体系为开放动态系统。各医院护理部可根据实际形势和任务需要调整各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构成,并对定向和定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如规定护士长每年要发表1篇论文,每两年要做1项护理研究课题等。详见表4和表5。

因篇幅有限,计算方法从略。

(四)评价方法

采用“三级三类”评价方法。所谓三级,即上级、同级和下级;所谓三类,即定量评分、定向评议和现场评价。可根据需要先进行定量评分,再进行定向评议,然后进行现场评价。在此之前,要做好考核评价准备工作,制定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认真汇总考核评价结果,以期发挥良好效应。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

[3]周新民.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华危持(195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卫生信息管理。

作者:华危持

第3篇:护士临床急救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临床急救能力是评价一个护士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加强培养并利用有效的测评工具评价,从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及工作质量是现阶段护理管理者更应注重的问题。从相关概念、临床急救能力培养进展、国内外临床急救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护士; 急救能力; 评价工具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urse Clinical First Aid Ability Evaluation Tools/ZHAO Jun-zhu,WANG Qiao-hong,YANG 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0):142-145

【Key words】 Nurse; First aid ability; Evaluation tools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39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对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急救能力是护士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相对不足,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有效的判断并及时的协助医生做出诊治,那么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如何客观评价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通过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定位以及评价,对护士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能使护士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本文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能力(ability) 在我国的《辞海》中将能力诠释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2]。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能力是需要渊博的知识、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可以观察的技术或技能,即实施特定的专业的服务的才能。而更多的学者认为能力是“个人履行其工作的现存或潜在的才能”[3]。贾彦彦等[4]结合我国对各类人才能力的要求,将人的能力分为3个组成部分:即能力的人格要素,能力的态度要素,能力的知识、技能要素。

1.2 护士能力(nurse’s ability) 在护理领域内,能力被广泛引用作为评价护理实践水平的有效指标[5]。关于护士能力Benner[6]提到:“护士能力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在各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护士执行工作的能力以及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的能力。”Girot[7]认为护士能力是两种行为的组合,也就是说,当护士在执行一个任务时的实际行为和心理学思想的综合。Chapman[8]也提到,护士能力并不是护士知道他们能够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在理解患者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照顾他们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处置。

关于护士能力的概念一直争鸣不断,直至2003年国际护士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总结并发布了具有全球指导性的国际通科护士能力定义。护士能力是护士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有效运用知识、技能和判断的表现水平[9]。我国刘明等[10]为确定护士能力的含义也进行了质性研究,并指出护士能力的定义应强调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护士将知识、技能、态度有机结合的能力水平,包括临床护理、伦理与法律、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评判性思维、领导、人际关系、科研8个方面。

1.3 护士临床急救能力(nurse clinical first aid ability) 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可以敏锐地、及时地发现患者的不同病情及其变化状况,并给予分析、判断,利用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做出沉着、果断、合理的抢救或护理处置的综合能力[11-13]。

2 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培养进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对急救医学已经表现出十分重视。特别是欧美等先进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在进行急危重病救治时配备急诊专业注册护士。对护士的培养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注重规范化、标准化的专科培养,并进行权威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认证[14]。自2002年起,日本护理协会就已经开始要求急诊护理专业的护士必须精通三级急救医疗工作[15]。

我国相对发展的较晚,但也逐渐开始注重培养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如戴淑旦[16]认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应分别从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应急流程执行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合理、规范抢救记录、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人文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培养。张晔[17]认为产科病房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应从病情观察与评估、角色分工、操作熟练正确程度、急救仪器与物品的准备及使用、抢救药物使用、执行应急流程、突发事件处理、抢救记录、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培养。这些培养内容都更倾向于临床急救技能,而忽视了急救意识方面培养,因此仍有其不足之处。

3 护士临床急救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3.1 国外 国外对护士能力的评价研究较为成熟,而且许多家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对应的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如美国的6D表格,具有领导能力、重症监护能力、教学与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计划与评估能力、专业发展能力6个维度[18];芬兰的护士能力表格,包括辅助角色、管理能力、治疗干预、质量控制、指导教学、护理诊断、技能水平7个维度;韩国护士的能力测量量表,包括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伦理道德、协作、专业精神、自我完善7个维度[19]。

2006年NONPF(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 Faculties)在为所有的急诊初级护士制定了核心能力后,美国急救护理协会(Emergency Nurses Association,ENA)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急诊初级护士急救能力标准[20],该能力标准从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共8个维度58个条目。2010年美国学者Hoyt等[21]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的83项评价内容全部为技术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还有Jean[22]的急救护士基础知识培训评估工具,主要包括需求评估、学习评估、计划评估、经验评估、在职教育等;Gill等[23]进行了重症监护单元的临床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Articles等[24]进行了急诊护士能力量表的研究。

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虽不像美国对急诊护士急救能力标准进行了单独的界定,但其制定的急诊护士核心能力标准都涵盖了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标准。1992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共同制定了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评价的标准[25],包括专业实践、批判性思维、分析及护理的提供、协调合作及治疗实践四个维度。2007年加拿大急诊护理协会制定了急诊专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标准[26],并强调急诊护理抢救技术及护理程序对急诊护士工作的重要性。

3.2 国内 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相继对本医院某些科室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进行了评价,但大多采用的是自设问卷,如张娟[27]自行设计了针对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问卷,该问卷共有5个维度52个条目及细则。严秀芳等[28-31]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进行调查。罗伟燕等[32]自行设计的对肾内科低年资护士夜班应急能力评价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护理急救技术、专科理论知识、独立工作能力5个方面,其中夜班独立工作能力由护士进行自我评价。贺学敏[33]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名急诊科医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总结出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评价的5个方面,即基础及前沿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与急救配合、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

黄萍等[34]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初步构建了涵盖4个能级共80项具体评价指标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包括急诊护士能级框架、能级准入标准和各能级技能要求。莫美珍等[35]采用自行设计的咨询表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立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共有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40个。

4 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纵观当前有关于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文献和实践,现阶段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培养及评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国内外虽然有很多关于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评价标准,但多是针对急诊科护士,对于非急诊科护士的急救能力评价普遍采用自设问卷,其信、效度较差,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客观的适合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测评量表。(2)在临床工作中,管理者往往偏重于对护士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其在基础护理服务上达到优秀,而轻视对其急救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时候非急诊科的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承担起急救任务。(3)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并且只重视培训而轻视复训。(4)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考核标准过于笼统,多为定性指标,培训效果只是理论、技能考核,缺乏对其能力的量化考评标准,使得许多评价指标流于形式,考核成绩的可比性不强,不能使护士的急救能力水平得到充分、全面的验证。

5 小结

总之,我国对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研究尚处于分散状态。因此,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经验,找寻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量化评价标准, 是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春玉,李玉肖,李瑛.低年资护士医嘱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13.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 Whelan L.Competency assessment of nursing staff[J].Orthop Nurs,2006,25(3):198-202.

[4]贾彦彦,王宝珠.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8.

[5] Alison E.Competence versus performance:which is more important[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89(25):525-531.

[6] Benner P.Issues in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J].Nursing Outlook,1982,30(5):303-309.

[7] Girot E A.Assessment of compet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urse Education Today,1993,13(2):83-90.

[8] Chapman H.Some important limitations of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with respect to nurse education: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Nurse Education Today,1999,19(2):129-135.

[9]徐建鸣.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N].现代护理报,2006-03-14(002).

[10]刘明,Kunaiktikul W,Senaratana W.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91-694.

[11]王玉霞.产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88-789.

[12]胡清,金勤,王琦,等.微型培训模式在ICU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88-4190.

[13]吴晓贞,宋启慧.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0(4):171-172.

[14]赵丽婷.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0(11):974-975.

[15]广濑千也子.日本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现状与展望[J].刘瑞霜,译校.中华护理教育,2004,1(2):88-90.

[16]戴淑旦.急救模拟演练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1):27-29.

[17]张晔.应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产科病房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J].护理与康复,2013,12(3):278-279.

[18]贺茜,吴欣娟.国内外护士能力测评量表的发展概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80-83.

[19] Schwirian P M.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urse:A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J].Nurs Res,1978,27(6):347-351.

[20] Des Plaines.Competencies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in emergency care[D].Emergency Nurse Association,2008.

[21] Hoyt K S,Coyne E A,Ramirez E G,et al.Nurse practitioner delphi study:competencies for practice in emergency care[J].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Je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Association,2010,36(5):439-449.

[22] Jean C.The participation of emergency nur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ssessment tool(bkat)for the adult emergency department[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13,39(3):238-244.

[23] Gill F,Lesie G,Satherland K.Evaluation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CPAP)within a critical care context[J].Austr-ilie Critical Care,2006,19(3):105-113.

[24] Articles R.Developing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 competence-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Advance Nurse,2005,50(4):425-432.

[25] ANMC.Competency registered nurse[S].Melbourne:Australian Nursing & Midwifery Council,2005:1.

[26]郭燕红.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现代护理,2004,10(9):785-786.

[27]张娟.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3):96-99.

[28]严秀芳.应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9-80.

[29]戴晓芳.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急诊儿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体会[J].当代护士,2011,19(6):166-168.

[30]陈兰,刘蒲英,李艳.情景模拟结合PBL在产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22(7):177-179.

[31]许素芄,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

[32]罗伟燕,谢月霞,陈锦玲.肾内科低年资护士夜班应急能力培训的实施[J].当代护士,2015,23(1):184-185.

[33]贺学敏.急诊科医生对护士急救护理能力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3):834-836.

[34]黄萍,沈红,陈湘玉,等.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10-12.

[35]莫美珍,陈如红,钟一岳,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14):8-11.

(收稿日期:2015-11-16) (本文编辑:蔡元元)

作者:赵浚竹 王巧红 杨辉

第4篇:护士工作能力自我评价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护士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护士自我鉴定篇一

本人名蒋霏霏,女,39岁,现为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五病区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1992年毕业于湘潭卫校,通过努力获得大专、本科文凭。2006年5月获主管护师资格。现将本人任职以来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谨记习同志厉行节约、规范工作作风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多次获得领导及上级部门的嘉奖。 在业务工作上,勤学好问,精益求精,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4年通过竞聘走上护士长岗位至今,先后担任精神科病区、老年病区护士长。工作以身作则,带领科员坚持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掌握法律法规,积极推广和应用优质护理;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

担任老年科护士长期间,完善和制定了科室护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与流程、考核标准;建立和强化了压疮、跌倒、坠床、噎食等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加强对护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制作幻灯片等课件讲课,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使老年科的护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连续3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得到病友、家属、同事及

领导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2011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13年3月调入精神科担任五病区护士长,针对科室的特色和人员结构,对排班、劳动记律、工作质量标准、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整改;病区环境及工作人员素质、护理质量整体提升,获得领导的肯定。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信条一直高悬于头顶。为了做好护士长工作,首先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依法依规执行护理服务。每天坚持深入查房,对新病人、危重病人重点查视,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护理重点和方法;抢救病人、危急情况紧急赶到现场指导处理;定期检查环节质量,督促完成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反馈讲评会,针对突出的薄弱环节和缺陷进行重点跟踪和监控,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二,加强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积极引进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结合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对新进人员认真执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对科员严格要求,定期进行考试考核,言传身教提高技能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圆满的完成了科室护理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任务。第三,深入领会“优质护理”的内涵并落实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带领科室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基础护理,全面实行护理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了解和掌握病友的合理需求,积极改进护理流程,一切

以病人为中心,保证病友的安全。体会病友的疾苦,制定便民措施,推行贴心护理服务;并通过满意度调查、病友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以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病友与社会的满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第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反省教训;思考和改进护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更新和传授护理技术,做好护理队伍的”传、帮、带”,促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2011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00精神科护理告知对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评价03在00中外医学研究03发表(2011年10月第9卷第28期);00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 03在00中国医学创新03发表(2011年10月5日第8卷第28期),两篇均为第一作者。2012年在00中国实用护理杂志03独立发表综述1篇00压疮护理综述03(2013年5月第29卷第28期)。2012年8月制作幻灯片课件00输液安全03被百度的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淘豆网收录、多次全篇转载并选入“精品文稿分享平台”(网络搜索关键词“安全输液讲义”)。课件00护理文书书写规范0

3、00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0

3、00老年人用药安全03也被百度的文库等网站收录。

综上所述,本人的工作年限、学识基础、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护理管理技术已具备副主任护师的申报条件。敬请评审老师检阅审查,谢谢!

护士自我鉴定二

本人1985年工作在妇幼保健院,已29年,大专文凭,现在护理部工作,承担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护士的理论、操作培训考核、实习生管理、爱婴医院相关知识培训考核文档整理、母乳喂养质量检查工作、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营养门诊咨询等工作,2000年晋升为主管护师,现拟申报副主任护师职位。

本人参加工作29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思想观,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自觉遵守各项院纪院规,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于律己,团结同事,对病人热情和蔼,服务周到。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还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工作上,始终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立足所热爱的护理事业,无怨无悔,始终牢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实践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一些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得到医院和护理部主任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贴心护士”、“最美妇幼人”等荣誉。二十九年的工作中无大的医疗纠纷及差错的发生。积极参加医院献血3次。

工作任务中,做为质量考核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到常督促、勤落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协调,在质量检查时,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不留情面。强调“细节决定成败”。

在培训工作中,结合疆内外先进经验、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护理工作中三基和专科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拟定和组织修改全院护理人员操作流程、操作考核表、爱婴医院质量检查标准和考评标准。

做为护理部培训主管,掌握各级护理人员状况,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了母乳喂养咨询师和营养咨询师资质,组织制定了母乳喂养知识手册与工作规范; 组织开展母乳喂养新技术的应用,承担医院内孕期营养、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

知识讲座;做为咨询师深知母乳喂养知识、正确的饮食搭配,尤其是高血脂、糖尿病饮食,对孕产妇的重要性。在咨询门诊、和下病房检查母乳喂养情况时,和孕产妇及家属交流沟通,用心倾听,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也发现了一些隐性纠纷和隐患并和科室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积极沟通,采取措施予以杜绝。

做为护理部主管实习带教,定期组织指导实习同学进行业务学习,并举行讲座,4年来带教实习同学200余人,培训带教不是一天一夜的功夫,为了做好带教管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实习护士,言传身教来传递护士的敬业精神。也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护理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也注意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积极参加院级及疆内外的护理讲座和培训、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任职以来发表论文8篇,参与著作编著1部,一项护理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

作为一名普通护士,从事平凡的护理工作, 29年风雨历程,我在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29年的护理生涯,无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天” 。

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汲取新的护理理念和文化,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培训、咨询、指导、检查工作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思想上提高自己,在业务上锻造自己,更好更优质地完成护理任务。 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

我认为自己已经符合副主任护师的任职条件,现申报副主任护师职称,恳请领导给予批准!

第5篇: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护士长核心能力可归纳为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和专业等五种能力。核心能力是分层次且动态形成的,其评价体系也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本文研究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定向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基本方案。

关键词: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护士长的形象

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护士长的社会形象都由八个方面因素组成,如图1所示。

工作地位护理行政职务上,护士长涉及医院人才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护理技术职称上,主要由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者担任。由此决定其行政、技术的双重地位和威信。

管辖范围归纳而言,科室或病区护士长主要从事四项管理,即组织管理、病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将上述四项管理的具体内容展开,内容则较为丰富,如病房(病区)管理,包括病人管理、膳食管理、药品管理、物品管理、器械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多个项目。

管理任务围绕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五类要素,主要管理护理计划、护理程序、质量监管、护理指导、技术创新和病区秩序。由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护士长管理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已大为改观。

工作职责护士长必须承担所辖病区护理工作总责。尤其是当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缺陷、事故和纠纷时,更显责任重大。护士长工作职责一般有明确规定。

人际关系护士长需认真维系上下层级、科室、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单一与其下属关系而言,宽与严、管与做、学与用、急与缓、奖与惩,均须统筹协调安排。

执行方式和风细雨,正面指导为主;公正合理,友善处事待人;细心协调,情景交融对话;委婉劝勉,技术引领。

选任条件至少护理本科学历、临床工作超过五年者;其领导组织与沟通能力要强,专业技能可排其后。应从人品、能力、知识、情商四方面选拔任用“德才皆备”者。

社会角色护士长的社会角色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不同场景下分别承担领导者、联络员、陪伴者、监管人、调度员、指导员、仲裁人和护理员的角色。不同角色要由各种不同能力来支撑。因此,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是焦点和关键所在。

护士长的能力

核心能力是在各种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整合、累积、叠加和拓展而形成的一种深层次能力,即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创造力。拥有核心能力,护士长才能胜任当代护理工作,才会有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

(一)能力构成

护士长核心能力就是在一般护士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深化的内在能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能力构成,详见表1。

计划能力护士长的计划能力体现在:护理信息检索、护理需求调研、护理资源分配、护理政策把握、护理建章立制、护理重点把握和应急预案制定。

组织能力护士长能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疾病护理和健康需要的实际出发,对病区科室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环节和护理程序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合理安排护士,充分发挥技术、物质和设备的作用,追求最佳护理效能。

教学能力护士长带领护士开展业务检查、教学查房,指导学习护理技术,帮助修订护理计划,实施临床带教,举办专题讲座,评价护理操作技能。

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由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所组成。具体指能发现和提出护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能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将研究结果按照规范要求正确表达,起到学术交流和科技促进作用。

专业能力护士长是专科病房护理技术的全能选手,在护理基本操作、专科护理抢救技术、整体护理和特别护理、用药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均应有独到技术。护士长应善于吸收和引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并运用于日常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二)能力剖析

剖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发现其构成要素如下:

构成要素一是智力,二是技术,三是制度,四是文化,五是资源。即建立在医院物质资源基础之上,依托护理学科的先进文化,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掌握优良的护理技术,发挥专业的创新思维,就能形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

能力特性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推动力。核心能力凝聚先进的护理生产力,对人类健康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二是向心力。核心能力产生辐辏效应,使其他层面的护理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同步增长。三是学习力。核心能力并非生来俱有,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改进,只要善于吸取、改进、创造、集成,就能养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四是生长力。核心能力是动态变化、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的运行体。核心能力既有生长期,也有衰退期,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迅速退化,故核心能力的掌握同样要与时俱进。

(三)能级描述

由表1可知,护士长的核心能力位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执行层(中间核心层),承上决策层,启下操作层。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和专业等五类核心能力纵向贯通、横向串联。既有内敛核心,又能外展延伸,是动态发展的生命体。可见,处于该能级的护士长,实际是医院护士群体的中坚力量,即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力量。由表1可知,护士长同时具备决策层和操作层的五种核心能力,不过,在护理工作中,因所处层级地位不同会有所侧重和分工。

护士长的上述五种核心能力称为“有形能力”。该类能力发挥作用后的效果,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有业绩,能量化,可比较,易分级。此外,护士长还有“无形能力”,即人们常说的“非职务影响力”,它是护士长的内涵素质。人们看不见,但能体会到;有影响,但不易衡量;能定性,但难以量化。有形能力可经培训习得,无形能力却只能潜移默化地形成。

护士长的素质

(一)素质含义

对素质的释义随着时代变迁和认识深化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有的释义有四:一是人生理上的先天特点;二是素养;三是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四是指人的体质、品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而经众多教育专家讨论认为:“素质就是人们从事活动前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是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综合形成的基本特点与品质。它包括:生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等。”但上述含义是比较中庸的解释,并没有揭示护士长素质中对人类健康所奉献的那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护士长素质

指以减轻病苦,增进健康为服务宗旨,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护理精神;忠诚护理事业,敢当社会责任;加强自身修炼,发挥专业特长。努力学习从心理品质、思想情感、心智技能、社会责任等方面具备社会公认的优秀气质。由于护士长已经成为社会上家喻户晓的公益性、服务型职务,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对护士长的素质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护士长形象也日益深入人心。百姓常说的“起码素质”,其实就是人们心目的核心素质。

(三)核心素质

护士长的核心素质可分为五类,顺序依次为:管理素质、知识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越往前越接近于核心能力,越往后越宽泛、越深远。管理素质依赖知识素质,知识素质靠思想素质支撑,思想素质离不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而心理素质受深厚的社会文化熏陶。每种核心素质又分三层:基层、中层和高层。素质有高低之分,使护士长有不同的境界追求。详见表2。

护士长的五种核心能力和五项核心素质分类清楚,故护士长培养有明确的针对性。

护士长培养

(一)培养原则

一是针对薄弱选学活用;二是急用先学,学以致用;三是能力素质,分合交替;四是内容精选,形式多变;五是统筹规划,务求实效。医院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专科护士的培训和护士长专项培训视为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战略。老、中、青均有培训需求和侧重点。在特别时期,如2003年的“非典”、2007年的“禽流感”和2009年的“A型H1N1流感”流行期,通过护士长专项培训,能迅速带领广大护士发挥护理作用,产生良好的防治效应。

(二)培养目标

最好由专科护士长组织起来拟定培养目标,即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内含规格要求、目标任务、教学课程和标准。然后安排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

(三)培养内容

体现专科化、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专科护士长能力培训的内容差别可能很大。如江苏省确定的九大重点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护理、肿瘤护理、母婴护理、糖尿病护理、感染护理、伤口与造瘘护理、临床营养与支持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其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后备(准)护士长、年轻护士长和中年护士长由于年龄、经历、学识、技术职称的不同,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要求。而针对核心素质的培养共性较多,专科性淡化,因而不同专科的护士长可同班授课。详见表3(例举部分内容展示)。

(四)培训方法

护士长培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

聘任培养公开竞聘,任期培养,上岗任职,现场练兵。由护理部主导,以新任护士长所在科室的原护士长、科护士长带教为主,按计划试用培训。

脱产培养综合计划,分阶段脱产。确定主题,重点培训,全程跟踪,实地考察。

轮岗培训组织安排,轮岗科室;调整心态,消除顾虑;转变观念,顾全大局;互相支持,对接交班;激发热忱,避免人情;加深理解,鼓励流动;换位思考,动态管理。

进阶培训引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法”,对护士长进行现代管理理论及护理管理知培训,实行护士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新任护士长轮岗制。

师徒培养指定带教老师,实施“传、帮、带”。上级指导老师经常与新任护士长协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提出预案,共同解决,观察效果,完成目标,不断循环,形成机制,实施培养。

护士长评价

(一)评价意义

护士长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新课题。国内比较成熟的有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绩效评价和护理管理评价。上述评价的对象是护理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管理的成本与差错,同时也促进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而护士长评价的对象是人,目的是发挥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能力和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其评价指导思想、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当然不同于传统的质量、绩效和管理评价。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护士长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和素质是分层次的,故考核评价是分等级的;能力素质是可进阶的,故考评体系是动态发展的;能力素质是有核心的,故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简明的。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护士长核心能力素质的评价体系应该是科学合理、灵活开放、简明扼要、实用方便的坐标系。若将护士长置于该坐标系中,各项测评数据就会客观反映出来,形成评估报告,用以培养或提升核心能力。

(三)评价体系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定的护士长核心能力及素质的评价要素有四项:一是护理管理力;二是业务推进力;三是持续创新力;四是自我提升力。每项要素内有3个评价指标,共计12个指标。由此构成4大方面12个角度的立体式综合评价体系。每项指标编制定性和定量标准,方便多元评价主体(领导、医生、护理部主任、人事科长、护士长本人、护士、病员、专家等)开展评价。

该评价体系为开放动态系统。各医院护理部可根据实际形势和任务需要调整各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构成,并对定向和定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如规定护士长每年要发表1篇论文,每两年要做1项护理研究课题等。详见表4和表5。

因篇幅有限,计算方法从略。

(四)评价方法

采用“三级三类”评价方法。所谓三级,即上级、同级和下级;所谓三类,即定量评分、定向评议和现场评价。可根据需要先进行定量评分,再进行定向评议,然后进行现场评价。在此之前,要做好考核评价准备工作,制定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认真汇总考核评价结果,以期发挥良好效应。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

[3]周新民.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华危持(195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卫生信息管理。

本文来源于 (论文网) 原文链接:

第6篇:护士核心能力考核

心血管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原则 培训目标

通过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使每位从事心内专业的护士能按照各级别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地系统掌握心内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级临床岗位 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掌握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内容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具备完成心内科基础工作、危重病人抢救能力和协调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能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全面的、连续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培训、考核对象

1.新毕业经过1年转科学习后进入心内各病区的注册护士。 2.新调入心内病区的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 3目前从事心内专业护理工作的所有护士。 培训方法

1培训师资 由心内专业小组、病区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考评小组,负责制定、审核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

2培训方法 各阶段护士核心能力内容的训练,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集体授课由各病区护士长或中级以上职称、具备本科学历的高级责任护士轮流以护理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层级培训期间应参加≥30学时的培训;操作培训采用病区内结合具体病人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临床实践的培训采用一对一“导师”制,按照各层级的训练模块完成培训目标,并及时对培训指标及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指导。

心内科各级护士核心能力的考核评价 1培训前评价

①新入心内科的护士必须接受1年轮训,具有各科通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由高级责任护士带教,通过初级责任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方可独立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

②在进行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由医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和心内科专业小组对现已从事心内科专业的护士,根据其自评后所报的级别进行核心能力评价考核。核心能力的评估不拘泥于护士现有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学历。 ③根据每位护士的核心能力考评结果,确定心内科护士级别,明确与其级别相适应的岗位,赋予相匹配的职责,同时接受适合岗位需要的培训。若未达到层级核心能力的要求,参加单项培训,3个月后接受复评,合格后确定岗位和职级。

2考核、评价周期 护士层级培训、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相关条款。 ①新入科护士在弟3个月、半年、1年共评价3次。

②已在相应岗位上的护士每年接受评价1次,并接受上一级核心能力培训。 ③符合上一级岗位护士的条件时随时提出申请,由专业小组进行考核评价。 ④考核不及格限定3个月时间进行复评,仍不过关者保留原职级。 3考核评价的内容 ⑴床边综合能力的考核

①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不只是简单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而是由护士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按照护理程序的框架,从护理评估到护理问题的确立、护理措施的采取、护理效果的评价来体现护士的综合评价能力。同时,还考核护士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健康教育的能力。

②为了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不同级别护士考核时确定的病种范围、操作项目和复杂程度不一。如N3级护士考核时选择10个包括介入治疗在内的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种,10项专业重症抢救技术操作。评委提问多以新的指南要求、护理前沿为主要内容;N2级护士选择8个心内科常见多发病,8项专业操作,评委提问的问题多以疾病专科护理要点、病理生理为主;而N1级护士选择5个常见病种、6项操作为考核内容。同样是心电图操作,N3级护士的要求是必须会分析心电图的有关信息,而N1级护士只要能按操作流程完成心电图的描记就可以了。考核前只是指定病种,而并不指定病人,采用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考核。

⑵床边综合能力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①N3级护士:规定考核的病种10个,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PCI术、心绞痛、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安置术、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扩张性心肌病、房颤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操作有心电图分析、床边心电图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简易气囊)、气管插管、临时起搏的护理配合、微量泵、指测血糖、IABP的护理配合、血流动力学PICCO的操作使用。 ②N2级护士:规定考核的病种8个,有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PCI术、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颤射频消融、主动脉夹层;操作考核内容有心电图简单分析、床边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简易气囊)、气管插管、临时起搏器的护理配合、微量泵,指测血糖。

③N1级护士:规定考核的病种5个,有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PCI术、房颤、病窦综合征,操作考核内容有心电图、床边心电监护、电除颤、临时起搏器的配合、微量泵、指测血糖。

第7篇:护士自我评价

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在院领导和科室主任护士长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和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病人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工作学习方面,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落实制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岗位,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对年轻护士认真传、帮、带,做好护师职责,努力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及护理表格合格率;对出现的缺点、差错,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工作隐患,防患于未然。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不足,对于各种传染病知识了解很少,明显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同事请教,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传染病知识学习班;三是在实践中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增强奉献意识,把无私忘我作为人格修养的重点。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以上是我在医院工作一个月的总结,这些天来深刻感受到医院的积极向上的朝气,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医院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请领导和同事们给予监督和支持!

第8篇:护士自我评价

经过多年的学校学习,使我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爱好广泛,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性格踏实肯干,工作认真,责任心极强。

第9篇:产科护士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作为产科在职XXXX医院的我,在工作当中,逐渐体会到需要不断的累积自己的护理经验,这样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才可以得心应手。作为一个合格的护士,有责任使其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建设性的效果,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护患关系也就成为治疗性的关系。

常说护理工作又苦又累,这话的确不假,但是也会带来很多快乐,你只有亲身投进其中才会对它有深深的体会。在产科的护理当中,每个患者都牵动着我们的心,碰到刚入院临产的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很重要的,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想办法和他们成为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配合生产。

面对的是新生儿的时候,无论从采血、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对新生儿的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在产科,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产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由于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身上嘛!因此我们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我们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轻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产科干护理工作也轻易多了,轻松多了。

工作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和前辈,团结同事,踏实工作,热爱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同时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上一篇:10kv电缆沟土建规范下一篇:物业工程部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