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2022举办城市

2022-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冬奥会2022举办城市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影响机理研究

摘要:大型體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举办地居民的支持,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入探究如何促进青少年积极感受并支持冬奥。引入态度ABC模型,以北京和张家口地区1100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描述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基本状况,归纳两地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差异,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考察冬奥认知、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社会意义的认知度最高,其次是冬奥情感;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均高于北京;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认知对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两地青少年的冬奥情感除对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在冬奥认知和行为意向间发挥中介作用。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开展冬奥知识竞答等活动,提升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认知水平;融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势,升华青少年冬奥的积极情感强度和体验;建立青少年认知-情感-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闭环系统,持续激发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的积极情感支持。

关键词:冬奥会;青少年;认知;情感;行为意向

Influence mechanism of adolesc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host cities

LIANG Jinhui1,ZHOU Chuanbin2

1. School of Sports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Heilongjiang, China

Key words:Winter Olympic Games; teenagers; cognition; affection; behavior intention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举办地居民的支持。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研究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入研究如何促进青少年积极感受并支持冬奥。作为冬奥会的联合举办城市,北京和张家口地区青少年支持2022年冬奥会的行为意向是青少年了解冬奥、宣传冬奥、走进冬奥的行为倾向性,对其积极的支持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同时,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正向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也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关键所在。关于青少年行为或行为意向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与体育行为有关的主要聚焦于青少年身体活动意向、青少年行为意向影响因素、行为的中介因素等方面。而关于青少年支持大型体育赛事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从个体内生驱动层面对于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加以探究,有助于为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举办地居民产生支持冬奥的积极行为。

态度ABC模型可以部分解释个体行为意向形成的过程,这一模型是1960年由ROSENBERG和HOVALAND在研究消费者行为过程中提出的。这一模型认为态度分为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ion)和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三个维度,即知、情、意三方面,同时模型强调了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层级效应的概念来解释这三种元素的相对影响。在不同的层级,三个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不一样,因此三个维度间的作用关系也不一样。在标准学习层级,认知是行为意向的基础,行为意向是认知的结果变量,认知通过影响情感进而影响行为意向。Sears等学者对态度成分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分别做了如下解释:认知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知识与信念,情感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感觉,行为则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行动或行为倾向。态度ABC模型很好地阐释了个体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态度ABC模型,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态度可以划分为对冬奥的认知、对冬奥的情感和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三个维度。本研究采用态度ABC模型,通过建立认知对行为意向、情感对行为意向以及情感在认知与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来探究京张地区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如何影响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所谓冬奥认知主要是指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本知识、经济价值、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和负面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信念;冬奥情感主要是京张地区青少年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感知,比如喜欢或厌恶、支持或反对;而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的则是京张地区青少年产生了哪些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行为准备等。

已有的研究表明:认知是影响个体使用行为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认知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意向是行为主体从个人主观倾向出发,做出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有的学者采用认知-行为模型证实了认知对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大众对冬奥文化的认知,可有效地激发大众的积极态度。本研究依据《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中经过因子分子验证过得维度和指标,将冬奥认知分为冬奥基本知识认知、冬奥经济价值认知、冬奥社会意义认知、冬奥个人意义认知和冬奥负面影响认知等5个维度,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冬奥基本知识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冬奥经济价值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冬奥社会意义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d:冬奥个人意义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e:冬奥负面影响认知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行为意向主要从积极行为意向、消极行为意向两个方面进行考量:积极行为意向主要表现为接纳、趋近客体的行为;消极行为意向表现为疏远、排斥客体的行为。行为意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依据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只有当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者协调一致时,个体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状态。已有的研究显示:从情感态度对行为倾向的作用来看,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居家运动意愿分别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相对于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对居家运动意愿的影响程度更高。因此,在冬奥会情感中,积极正面的情感也可能是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的影响因素,正面的情感态度能使青少年提高关于冬奥的关注度,进而推动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反之,负面的情感则会降低青少年关于冬奥的关注度和支持行为。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冬奥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认知除了对行为意向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還可以通过情感来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情感以认知为基础,情感在认知和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所获得的积极情感态度,可以改善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进而改变原有体育认知,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2022年冬奥会的认知将通过积极的情感传递转化为青少年支持冬奥会的行为意向。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冬奥情感在冬奥认知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冬奥认知,形成积极的冬奥情感并产生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并实质性地产生宣传冬奥、支持冰雪运动项目等行为,进而真正成为三亿人支持冰雪运动和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主力军,是当前需要认真审视和推进的问题。鉴与此,本研究引入态度ABC理论,在分析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和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关注冬奥、助力冬奥、奉献冬奥,在支持和奉献中体会奥运精神”的对策建议。

1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1.1变量选择

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态度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部分,并依据《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中经过因子分子验证过的维度和指标,将冬奥认知分为冬奥基本知识认知、冬奥经济价值认知、冬奥社会意义认知、冬奥个人意义认知和冬奥负面影响认知等5个维度,与冬奥情感和行为意向共同构成7个维度,共计31个评价指标,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变量。

相关变量解释如下:举办地青少年冬奥基本认知是指青少年对于举办冬奥会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认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认知(S1)、经济价值认知(S2)、社会意义认知(S3)、个人意义认知(S4)和负面影响认知(S5);举办地青少年冬奥情感(S6)是指青少年对于申办冬奥会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支持或反对等。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行为意向(Y)是指青少年对于冬奥会表现出积极或疏远的反应。控制变量为性别、地区、年均参加冰雪运动次数以及运动习惯等青少年基本特征(Z)。测量变量的选取及相关定义详见表1。

1.2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首先运用SPSS 22.0对京张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冬奥情感和冬奥行为意向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探究认知、情感对京张地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同时,运用AMOS24.0再检验冬奥情感在冬奥认知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间的中介作用。

1.3数据来源

根据表1中的变量,进行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地区、年均参加冰雪运动次数和运动习惯;第二部分是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调查,共有31个评价指标,指标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感知对各指标进行评价,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2分代表较为不符合,3分代表一般符合,4分代表较为符合,5分代表非常符合。

为使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混合抽样法,将调查地点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和北京其他地区,在各区域按相同比例选取青少年进行调查。2006年WHO全球官网发布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管理手册》中,将“青少年”年龄界定为10~19岁。因此本研究调查对象年龄也界定在10~19岁之间,在三个地区以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120份(其中延庆145份,张家口490份,北京其他地区485份),回收问卷1 114份,其中将存在极端值的14份无效问卷进行剔除,获得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8.74。

信度检验能够客观地反映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信度越大,表明可信度越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题项进行信度检验可知Cronbachα系数为0.894,表明本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题项进行效度检验可知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系数为0.892,当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系数大于0.8时,表明本调查问卷的效度较好。

从样本的基本构成来看,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比较得当,男性占56.6,女性占43.4,男性略高于女性,北京地区的青少年占被调查者的比例为54.5,张家口地区的青少年45.5,青少年年均参加冰雪运动的次数1次以上的青少年达到60.9,并且大部分的青少年具有较好的运动习惯。

2研究结果与假设验证

2.1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分析

2.1.1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状况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京张地区青少年对冬奥的整体认知得分均值为3.61(图1),5个维度的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意义、经济价值、个人意义、负面影响、基本知识。具体从地区来看,张家口地区各维度认知排序与京张地区青少年对各维度认知一致;北京地区相较于张家口地区而言,在基本知识、负面影响的排序存在差异外,其他维度排序均保持一致。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冬奥社会意义的认知最高,均值为4.17;对于冬奥经济意义的认知处于比较了解的阶段,但是对于冬奥基本知识的认知度偏低,处于一般了解甚至不太了解的阶段,均值仅为3,表明青少年对冬奥的一些基本相关知识了解较为肤浅,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普及冬奥相关知识,丰富举办地青少年的相关知识内容体系。青少年在冬奥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负外部性认知上,均值略高于3,说明举办冬奥会这样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除具有拉动当地餐饮、交通等产业发展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等正外部效应外,还在举办冬奥会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诸如破坏生态环境等潜在的负外部效应,但举办地的大多数青少年更加认可冬奥会的积极意义,因此其对冬奥会负面影响的认知得分是最低的。

虽然根据排序,北京地区和张家口地区仅在最后两个维度的顺序上略有差异,但就具体得分而言,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冬奥的负面影响认知得分(3.34)远高于北京地区(2.73),而在冬奥基本知识认知方面,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认知得分(3.17)也明显高于北京地区(2.86)。对北京和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初次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张家口地区不但在整体认知的得分上明显高于北京,且5个认知维度的均值也均高于北京地区。这与北京曾经举办过2008年夏奥会关系密切,由于北京已经有过举办国际顶尖赛事的经历,因此对于2022年冬奥会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意义乃至对于个人的意义的认知相对更加理性,这也符合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虽然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冬奥基本知识的认知明显高于北京,但是得分也仅为3.17,说明两地青少年对于冬奧规则等基本知识认知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将直接影响到对于冬奥以及冰雪运动项目的积极性。

2.1.2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情感状况

就冬奥基本情感而言,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情感整体均值高于北京地区。通过对青少年的访谈得知,这与张家口地区首次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有关,青少年对于张家口能举办冬奥会这一级别的国际大型赛事具有较强的冬奥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其情感上的支持度较高。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关心冬奥会筹办的情感态度各项指标的得分均值大于3.70,体现了青少年对冬奥会的持续关注,在支持冬奥会筹办的评价指标中,两地青少年均值均在4.20以上,表现出强烈的支持态度,进一步肯定了“双奥城市”的奥运情怀以及张家口青少年作为“东道主”对举办冬奥会的肯定与支持;根据情感各指标均值的数值大小进行判定,得分最高的均为“支持冬奥筹办”这一指标,这也是对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申委的民意调查所显示的“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支持率超过90”结果的再次印证。同时,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在“贡献冬奥力量”指标的得分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少年很愿意为冬奥的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也相对更加积极(见表2)。

2.1.3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

整体而言,京张地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得分均值最高的为践行冬奥精神(4.22),其次为传播冬奥知识(4.10),再次为观看冬奥比赛(3.98),最低的是支持冰雪运动(3.89)。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于观看比赛和支持冰雪运动等实质性支持意愿相对不高。分别考察两个地区的数据,北京地区和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支持冬奥的整体行为意向均值得分完全一致;但4个观测指标的得分排序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对于支持冰雪运动的意向得分高于观看冬奥比赛的得分,而北京地区正好与之相反。通过对部分青少年的访谈得知,这主要与张家口地区的冰雪资源高度聚集有关,而北京地区除延庆之外其冰雪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影响了部分青少年的支持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地青少年对于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冬奥情感得分,这也表明将青少年对冬奥的情感支持转化为行为意向是较为乐观的(见表2)。

2.2研究假设的检验

2.2.1回归方程的建立

本研究拟选择构建回归方程模型的方式进一步探究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及冬奥认知和情感对于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根据各测量变量的类型,首先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冬奥整体认知各维度的内部相关来看,冬奥社会意义认知(S3)与冬奥基本知识认知(S1)、冬奥经济价值认知(S2)、冬奥个人意义认知(S4)和冬奥负面影响认知(S5)之间的系数分别为0.123、0.426、0.336和0.067,并且均在置信区间中存在非常显著相关(P<0.01),对于冬奥基本认知和情感等其他认知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他变量间亦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各认知维度与冬奥情感以及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来看,冬奥各认知维度和情感(S1...S6)与支持冬奥行为意向(Y)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上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认知维度与冬奥情感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数据适合运用回归方程模型挖掘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联性。

为了进一步分析冬奥基本认知与情感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通过SPSS22.0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Y=α1S1+α2S2+α3S3+α4S4+α5S5+α6S6

其中,Y表示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S1…S6代表举办地青少年冬奥基本认知及情感等6个自变量,α1…α6分别代表S1…S6变量的回归系数。

以性别、地区、年均参加冰雪运动次数和运动习惯4个人口学变量,即Z1...Z4為控制变量,以冬奥基本知识认知、经济意义认知、社会意义认知、个人意义认知、负面影响认知以及冬奥情感6个变量的均值得分为自变量,以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均值得分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模型。

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小于0.001,说明模型在99.9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检验;所有自变量的容差均大于0.711,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是0.554,说明模型中关于青少年冬奥认知和情感的6个自变量可以解释青少年支持行为意向55.4的变异,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Y=0.079S2+0.067S3-0.068S5+0.668S6

2.2.2回归方程的结果

由表4回归方程结果可知,冬奥经济价值、社会意义、负面影响和冬奥情感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标准化β系数分别为0.079、0.067、-0.068、0.668,P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冬奥经济价值、社会意义、负面影响和冬奥情感对其行为支持均具有显著影响,假设H1b、H1c、H1e、H2得到验证。冬奥基本知识和个人意义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表明冬奥基本知识和个人意义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不具有显著影响,假设H1a和H1d不通过。

2.2.3冬奥情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H3,即冬奥情感在举办地青少年基本认知和冬奥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在AMOS24.0软件中选择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探究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作用。通常来讲,CFI>0.9,SRMR小于0.05即认为设计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较好,而在本研究的结构模型中,CFI>0.8,SRMR小于0.05,说明构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以冬奥情感为中介变量的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和行为意向间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显示: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对冬奥情感的路径系数为0.326(P<0.05),而对冬奥行为意向的直接效应为0.278(P<0.01),中介效应为0.283。由此可以看出,假设H3通过验证。

3讨论

本研究通过探究冬奥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部分阐释了京张地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

3.1冬奥认知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基本知识、个人意义认知对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无显著影响,这与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校,其所了解的冬奥基本知识和举办冬奥会所带来的个人意义绝大部分是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对学生施加的外在影响有关。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经济和社会意义的认知对行为意向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冬奥经济价值(S2)、社会意义(S3)的P值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通过提高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可以非常显著提高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负面影响的认知对行为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即青少年对于举办冬奥会给举办地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知越低,青少年支持冬奥会的行为意向越积极。

另外,根据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成长在北京和张家口的青少年,对于在家门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感到非常骄傲,但他们对于冬奥的认知得分均值却只有3.61,究其原因,虽然主要受到对冬奥口号、规则等知之甚少的影响,但由于它构成了青少年冬奥态度中的基础成分,因此不容忽视。根据对打分在3分以上的样本进行统计显示,95.4的青少年认为举办2022年冬奥会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92.5的青少年认为冬奥会的举办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95.3的青少年认为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的改善。这说明引导京张地区青少年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是有良好基础的。

3.2冬奥情感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

举办地青少年的冬奥情感对其支持冬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冬奥情感(S6)的P值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β系数达到0.668,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明显大于认知层面。这说明京张地区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对于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起主导作用,行为意向又与青少年对于冬奥会本身的偏好程度成正相关。根据数据结果,在情感层面,93.2的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筹办,91.4的青少年愿意为冬奥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关心冬奥筹办的青少年比例为89.3。

3.3冬奥情感中介影响效应分析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冬奥情感在冬奥基本认知和冬奥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一假设通过,说明冬奥情感是举办地青少年冬奥基本认知对冬奥行为意向间接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举办地青少年积极的冬奥情感可以引导青少年更好领会冬奥基本认知,提高青少年冬奥支持行为意向。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的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虽然整体较为积极,但更多地停留在宣传冬奥精神和观看冬奥比赛等意愿上,实质性支持冰雪运动的意向亟需提升,这样才能助力“三亿人支持冰雪运动”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才能使冬奥圣火点燃青少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4结语

举办地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形成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与行动阶段,情感态度的形成是以认知层面为基础升华到行为意向的过程。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整体较为积极,但支持冰雪运动行为意向不高。张家口地区青少年的冬奥认知、情感及行为意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北京地区青少年,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给张家口地区青少年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在支持冰雪运动意向上,张家口和北京地区得分较低,实质性促进两地青少年支持冰雪运动仍任重而道远。本研究同时表明,随着冬奥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认知的增强,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更加积极,而随着冬奥负面影响认知的降低,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相应地更加积极。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意义的正面认知能够为他们更好地支持冬奥并改善运动习惯起到促进作用,是青少年从内心关注冬奥并升华到主动支持冬奥会行为意向的前提。在新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的新时代,除了基于冬奥知識读本一类纸质出版物提高青少年对冰雪运动以及冬奥会的认知外,还可以引入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直播等新的媒体形式,甚至可以在学习强国APP中增加青少年冬奥知识学习视频和冬奥知识竞答等专门模块,通过积分打卡奖励等方式调动青少年主动了解冬奥知识、冬奥项目、冬奥相关理念和冰雪运动项目规则等,并重点熟悉2022年冬奥会的中国经验,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并理性看待冬奥会所可能产生的正外部效应,显著提升举办地青少年对冬奥的认知水平,为形成可持续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的冬奥认知直接正面影响了其对冬奥的支持行为,而情感因素又是形成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在宣传冬奥、普及和推广冰雪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闭环系统,并积极推动青少年的冬奥教育、宣传和引领工作实现常态机制。在讲座、冬奥进校园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符合青少年偏好、能够调动青少年主动了解冬奥、探寻冰雪乐趣等多种形式,持续激发两地青少年对冬奥的积极情感支持。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支持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取决于他支持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根据这一理论,在冬奥宣传过程中,无论是作为青少年主阵地的学校还是相关社会组织,更应该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冰雪活动、冬奥系列活动以及冰雪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等吸引青少年的主动支持,并使青少年在支持中感受并强化他们对冰雪运动的积极情感,乃至改变他们对支持冰雪运动的不正确认知,即通过提升认知和情感体验达到促进青少年行为意向的目的。

青少年冬奥情感对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明显高于认知对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这也验证了态度ABC理论中情感作为核心成分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对冬奥会的情感支持度越高,其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就越强烈,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充分带动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产生。同时,冬奥情感不但对举办地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具有直接作用,还在举办地青少年冬奥认知和支持冬奥行为意向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成为连接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关键因素,进而形成一个由冬奥科学认知上升为强烈的情感支持进而转化为积极支持行为意向的闭环过程。基于此,政府部门在弘扬奥运精神的同时,应综合全面考虑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证在冬奥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尽可能地给举办地带来较小的负外部性。事实证明,北京冬奥会一直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这一办奥理念即体现了冬奥筹办过程中对于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一贯坚持。

鉴于情感因素除了直接对青少年支持冬奥的行为意向产生较大影响外,还能够作为中间变量传递认知对于青少年支持冬奥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在现有的奥林匹克教育进校园或进课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举办奥林匹克主题班会、参观奥运历史馆、开展冬奥进社区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能够走进冬奥、感受冬奥的机会,使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冬奥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速度快、覆盖广的优势,借助公众号、微博等大流量平台引导青少年支持线上活动,将线下线上资源充分融合起来,使冬奥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与青少年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升华青少年对冬奥的积极情感强度和体验,进而形成更加坚定的宣传冬奥、支持冰雪运动等行为意向,助力“冬奥有我,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Becker R K Maiman B A.Siciobehaviororal determinants of compliance with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recommendations .Medical Care,1975,13 (1):10-24.

[2]Sallis J F,Hovel M F.Determinants of exercise behavior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1990(19):307-330.

[3]王丽娟,郑丹蘅.习惯行为、执行意向与青少年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扩展模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2):22-32.

[4]严文刚,陈定炫.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验对学生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6):41-46.

[5]张文娟,毛志雄.青少年体育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行动控制与情绪的中介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3):81-87.

[6]Preacher K J,Rucker D D,Hayes A F.Addressing Moderated Mediation Hypotheses: Theory,Methods,and Prescriptions.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07,42(1):185- 227.

[7]Rosenberg M J,Hovland C I. Cognitive,affective,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Rosenberg,M J,Hovland C I(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0:56.

[8]Sears,Peplau,Tayliniard, Social Psychology.7th edition.Englewood. liff NJ:Prentice-Hall Inc.,1991: 188-194.

[9]梁金辉,邓丽娜. 基于ABC态度模型的2022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态度研究.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648-650.

[10]Cooke R , Sheeran P . Moderation of cognition‐intention and cognition‐behaviour relations: A meta‐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variable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4, 43(2):159-186.

[11]Fishbein M,Ajzen I. 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Contemporary Sociology,1977,6(2).

[12]B. W. Lee,P. R. Leeson. Online Gaming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Anxiety.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Psychologists in Addictive Behaviors,2015,29(2):473.

[13]逯明智.北京冬奧会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体育文化导刊,2016(1):23-27.

[14]王舜,程美超,李姗姗.基于ABC态度模型的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运动意愿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2):79-87.

[15]许昭,颜春辉,洪丝语.大学生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计划、情感的中介作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6):64-69.

[16]郭玉江.青少年体育支持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构建.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5):72-76.

[17]冯国有,梁金辉.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居民冬奥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8]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Orientation programme on adolescent health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Geneva, 2006.

作者:梁金辉,周传斌

第2篇:“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

11月30日上午十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京津冀协同等内容作主发布,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负责人分别介绍各自领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着力打造天蓝水清生态美的城市新面貌,为北京冬奥会添加了美丽的中国底色。

为让各位媒体朋友更好地了解冬奥北京市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先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先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丁胜先生;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杨进怀先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先生。来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新闻媒体相关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先生,介绍冬奥生态环境工作的整体情况。

嘉宾于建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有关工作情况。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冰雪盛会,也是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契机。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市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充分发挥冬奥会筹办对发展的牵引作用,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更多更早地惠及市民。

“气”质提升 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聚焦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纳入了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首先从法律开始,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全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在用大气类地方标准达41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支撑了污染设施企业整治退出等重点措施的实施。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全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街道(乡镇)颗粒物监测全覆盖;搭建了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系统,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污染精准识别,达到精准执法。

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燃煤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无煤化”。车辆结构绿色优化,坚持疏堵结合,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12.5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车48.5万辆,目前,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达70%,机动车结构达到历史最优。城市面貌更加洁净,狠抓道路、施工、裸地扬尘精细化治理,城市洁净度显著提升。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创下了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

“碳”索创新 先行先试贡献“北京经验”

北京市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碳市场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清洁转型,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任务目标。

科学谋划,抓好减污降碳协同,研究编制北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用好市场机制,助推减污降碳,深化北京市碳排放交易试点等,积极争取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CCER)落户北京。探索先行先试,做好典型示范,发起首都头部企业低碳发展倡议,推动头部企业积极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探索实践创新示范。汇聚国际经验,展示北京实践,连续5年举办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为推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生态环境指数连年攀升 生态文明建设亮出“金名片”

北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从“小生物”看“大环境”看“大生态”,我们推出了“北京生物图鉴”系列科普,讲述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推出“大美北京”线上展览,向世界展示了生机盎然的“北京湾”。无论是小到一条微博互动留言,还是大到世界舞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减排扩容,EI指数连年攀升。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十三五”期间,北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年攀升,由2015年的64.2增长到2020年的70.2。

加强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北京市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5086种,发现70种北京新记录种。2021年6月5日起《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實施,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市委生态文明委重点工作,把开展本底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同部署、同落实。

绿色发展,亮出“金名片”。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重要抓手,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实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2021年,海淀区、怀柔区荣获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平谷区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五个生态涵养区和一个中心城区,进一步达到了示范辐射的效应。

协同发展 生态环保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协同,率先从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协作机制方面,统一立法、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开展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协同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在下大力气压减燃煤、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机动车排放的同时,实现了区域共同的天蓝、水清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北京市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为契机,坚持绿色办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让市民既能享受到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实实在在感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环境改善成果。

主持人田伟:谢谢于建华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先生,介绍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的有关情况。

嘉宾李涛: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

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綠色发展理念,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积极推进首都城市绿色发展。通过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自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以来,北京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具体表现为:

产业发展空间和结构更加优化。一方面,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严格落实产业禁限目录和退出目录,加大对能耗较高、碳和VOCs等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生产工艺、国家规定落后设备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减量发展、留白增绿、发展高精尖产业腾出了更多宝贵空间。同时,逐步探索建立了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以标准约束为抓手,积极引导低效高耗企业调整退出与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先进、污染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产业提质增效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期间,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领先,涌现出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三一重工“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厂”等行业标杆。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产值、规模以上制造业地均产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9%、19.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均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99.1%。

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不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持续组织开展能效限额、用水定额、清洁生产标准对标工作,鼓励企业对标先进,提质增效。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较2015年下降22.7%、35.2%。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示范,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动6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9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56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同时,推动了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产品装备入围国家推广目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不懈,时不我待,抓住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契机,继续巩固产业调整转型和高精尖经济结构优化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提升产业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水平。一是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二是推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以智慧能源为方向,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推进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化。开展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三是推动产业绿色提升与绿色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大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先进典型,促进企业、园区积极节能降碳。

力争到“十四五”末,绿色发展水平更加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持续推动减量约束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经信局二级巡视员李涛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丁胜先生,介绍住建领域相关的情况。

嘉宾丁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决策部署,以最快的速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从严从紧从实抓好住建领域生态环境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办奥理念,严抓奥运场馆主体工程及相关设施周边环境治理总体规划和统筹部署。为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环境提升和景观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工作安排,我委下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全市住建系统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突出做好冬奥会场馆、冬残奥会场馆、相关活动场所、途经沿线等重点区域、涉奥场所及周边工程项目的环境整治提升,严格落实包干净、包秩序、包美化的“门前三包”和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100%密闭运输、出入车辆100%冲洗的“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加强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坚持“进门查证、出门查车”,不断加大施工现场环境管控力度,强化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提升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是始终坚持“四节一环保”,严抓冬奥绿色场馆建设。北京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场馆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其中,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比赛赛道是世界上首条整体加盖遮阳棚的赛道。遮阳棚可以有效降低气候因素对冰面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赛道的能源损耗;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中采用表土剥离及回收利用技术,减少赛区内的水土流失、最大化的减少客土引入赛区、保护原生种子库,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

三是始终坚持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并重,严抓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共有在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3058项,其中规模以上符合安装条件的工程2146项,已安装2146项,安装率100%;全市共有投产在用的96个混凝土搅拌站均已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全市建设工程(含搅拌站)视频系统总体安装率为100%,共有摄像头6971个。市住建委通过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对全市2146个已安装视频监测设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定期巡查,对冬奥工程等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巡查,确保每周全覆盖巡查一次以上。空气重污染预警、重大活动等期间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巡查频次。对非现场巡查发现的扬尘违法违规问题,违法情节轻微的,均已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改正,违法情节严重的,进行现场核查,确保从严管控冬奥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2021年1月1日至11月底,市住建委共开展非现场巡查工程111367项次,现场核查工程501项次,非现场巡查发现扬尘问题督促项目整改2843项次,通报扬尘违法违规项目175个,约谈49家施工单位,约谈视频服务公司12家次,暂停2家施工单位在京投标资格。因建筑垃圾处置处理方案未备案、大面积裸露土方长期未苫盖等问题移转市相关部门处理43起,因渣土车违规未备案移转市相关部门处理278辆。

四是始终坚持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向美而行,严抓施工围挡整治提升工作。按照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求和“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计划,我委牵头组织开展全市施工围挡规范整治工作,对围挡材质、高度、装饰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施工围挡“坚固、严密、等高、顺直、整洁、美观”。截至目前,全市住建系统365处上账围挡已完成整治363处,完成整治率99.45%。全市各系统施工围挡共计2317项,已拆除围挡258处,已规范治理1956处,总体完成率96%。

五是始终坚持创新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严抓全市“绿牌工地”创建工作。为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我委先后印发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绿牌”工地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落实“绿牌”工地评选工作的通知》,通过发挥“绿牌”工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管理水平,为圆满完成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委已开展2次“绿牌”工地评选工作,全市已有123项工程被评为“绿牌”工地,同时组织各区住建部门通过开展授牌仪式、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关注度和项目创建积极性,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要首善的良好局面。

六是始终坚持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严抓“擦亮北京城,迎接冬奥会”专项行动落地落细。为提升首都城市环境秩序,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视觉清朗、规范有序的首都形象,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开展集中整治非法小广告专项行动,配合城市管理部门重点对物业小区、房地产领域非法小广告开展专项整治。以《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规定为依据,突出整治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涉及利用非法小广告进行房地产销售、出租等情况,整治物业服务企业未及时清除小区内非法张贴、喷涂的小广告情况。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全面及时开展全营销链条的自查自纠工作,对发现采用非法小广告进行营销宣传的要立即停止。物业服务企业加大对管理小区全面巡查,落实清刷保洁责任,履行制止、劝阻、报告义务。属地房管部门按职权分工配合城管部门做好相关查处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治理、提升、美化”的工作思路,在全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求项目参建各方严格落实《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各项要求,确保“路面不见土、车辆不带泥、周边不起尘、裸土不外露、黄土披绿装”,引导重要街道、传统文化街区和市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的现有建筑物改造和外部装修采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硬质围挡,禁止利用施工工地围挡设置户外广告,严禁在各类施工围挡上乱涂、乱画、乱张贴,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施工围挡规范设置和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同时,配合首都环境办对物业小区、房地产领域非法小广告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提供坚实的城市环境保障。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住建委丁胜副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进怀先生,介绍水务方面的工作情况。

嘉宾杨进怀: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北京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冬奥会的举办也是推动北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主要围绕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与各位记者朋友进行交流。

北京水务工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指示要求,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北京市采取的是以水为脉,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

那么围绕冬奥会取得的显著成绩,可以概括为:在面上,全市425条河道流域实现了山清水秀;在线上,全市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五大流域实现了水系连通、全流域贯通;在点上,围绕冬奥会的场馆和比赛场地实现了蓝绿交织、清新余亮。

今年经历了122天的超长期的汛期,对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北京这个特大型缺水城市赠上了一份老天爷的“厚礼”。从6月1号到9月30号,全市共降水79场,其中大雨就有10场,降雨量792.6毫米,比常年同期的425.7毫米多将近9成,累计降雨量是近60年以来最多,降雨形成的水资源量达到56亿立方米。北京水务工作在确保防汛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精准调度,最大限度的将降雨量转化为有效的水资源量,有效的服务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在汛期,水务部门提前研判雨情水情,精准预警预报,通过智能化手段,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运用,模拟预演不同量级降雨情景、不同调度方案的洪水过程,统筹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径、多目标,科学调度洪水,有效的控制河道水位,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因势利导,通过密云水库等重点大型水利工程进行多水源调度,打通新的补水路径,开辟新的存水区域。重点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地下水恢复,以及城市生态补水。在消除水患灾害风险的同时,将降水转化为有效的水资源,润泽北京大地。今年应该说实现了水资源的入河、入海、入地的系统化生态补水,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五大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生态补水到现在,全市已新增23条有水河道,增加有水河道长度418公里,增加水面32平方公里。密云水库在今年十一国庆之日,达到了历史蓄水最高水位,需水量达到了33.59亿立方米,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北京地下水位连续六年回升,到今年的11月19日,地下水的埋深为16.93米,比今年年初回升4.98米,今年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5.5亿立方米,实现了“藏水于地”的目标。

通过跨流域生态补水,不仅使河道内水质明显改善,各类污染物浓度指标大幅下降,还使一些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增加。黑鹳等一批珍稀水禽成为常客留鸟。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主要河湖实现了水清、岸绿、安全、宜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在打好“洪水”与“水生态”的组合拳的同时,也打好“碧水攻坚战”的重拳。近年来,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国家考核断面水體全部达标,优良比例达68%,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方案,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全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并得到长效巩固,累计整治小微水体890条处,常态化开展“清管行动”,最大限度减少初期雨水污染。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围绕服务冬奥,携手河北建成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600平方公里,并建立了水源地保护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携手保护水源地支持冬奥会。

与此同时,稳步推进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共享,推进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建设,完善河湖空间服务设施,开辟垂钓区、皮划艇活动区,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开放天然河湖水域供市民开展滑冰等冬季冰雪运动。大运河北京段实现通航,凉水河、西南二环水系等滨水游憩通道全面打通,“亲水游”已蔚然成风,许多河湖水系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以冬奥为契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立足北京的市情、水情,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统筹、精细灵活地调度各类水资源,在保障城市运转基本需求同时,有效涵养水生态,治理水环境,进一步推进“水务为民”工作,让市民共享河湖治理的成果,持续写好北京特色“水文章”。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水务局杨进怀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介绍园林绿化方面的相关工作。

嘉宾高大伟: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见面。围绕着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在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在这两个方面做的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园林绿化景观的服务保障,二是生态安全的应急服务保障。

第一,我先介绍一下绿色景观的服务保障。用园林绿化的素笔淡彩素描美丽冬奥,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一核四区两轴三线多周边”等重点领域。“一核”主要是指奥林匹克中心区域;“四区”包括首体区域、五棵松区域、冬奥主委区域、延庆小海河区域;“两轴”主要是支长安街和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三线”包括奥运专用线、奥运专用道、火炬传递线;“多周边”包括九处风景摄像机周边、城市副中心周边、重点场站周边,还有涉奥场所周边,群众的身边。

在这些区域里面通过大尺度的园林绿化扩大生态空间,通过开展绿地补种,增加常绿及冬季观枝、观果植物等方式,提升了绿化的景观效果。通过林木抚育提升了赛区外围的森林质量,为冬奥会、冬残奥会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这中间的重点之一就是城区景观环境保障方面,在冬奥竞赛场馆和重要联络线实施绿化建设251.2公顷。完成了首钢冬奥场馆周边的秀池公园、群明湖公园、首钢冬训中心等公园绿地的改造升级,实施绿化建设228.1公顷。在首钢外围,结合西长安城市森林公园群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177公顷。为给冬季增添更多的绿色,在冬奥组委办公区、三高炉秀池周边绿地等4个点位进行了大叶女贞、广玉兰等常绿阔叶树试种,目前效果还是很好的。此外,全市还将在重点街道、重要节点布置10处不同内容的冬奥主题花坛,增添冬奥喜庆气氛。目前,各区的冬季景观增种补植正在进行当中,并将在明年1月中下旬全面完成。

在延庆赛区外围绿化建设方面,近三年在延庆赛区周边共完成绿化造林9.08万亩,森林健康经营40万亩,当地的森林面积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延庆城区,围绕世园路、阜康路、圣百街、百康路等4条景观大道增绿1140亩,栽植苗木8.8万株。在京藏、京新、京礼高速和京张高铁等重要交通廊道累计完成绿化近7万亩,实现了用绿色联通冬奥赛区的目标。可以说,高质量的建设和森林抚育,使森林湿地进一步涵养了延庆的青山绿水,优化了赛区所依托的生态环境。

第二,介绍一下园林绿化生态安全的保障。我们的重点就是防火、防病虫。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健全队伍等措施,实现提升了园林绿化水平和保障冬奥生态环境安全的统一。

在森林防火方面,在延庆赛区外围建设了7700亩森林防火阻隔系统,设置了18路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可实现对赛区的100%覆盖。增加了91处防火标识和语音警示设备,提示进山人员注意森林防火。落实了延庆、张家口赤城县、松山和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防火工作的统一协调。市园林绿化局还成立了冬奥会延庆赛区周边森林防火指挥部,对防火预警监测、火情信息报告、火灾早期处理、应急处置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制定了预案。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在延庆赛区及周边布设了10条踏查线路和50个监测点,对进入赛区的苗木、木制包装和车辆严格检查检疫,并对赛区周边4600余亩的区域进行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冬奥赛区的森林资源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绿色应底蕴,山水见初心。全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工作者,现在正在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只争朝夕,努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冬奥生态环境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谢谢主持人。冬奥是涉及北京和河北两地,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京津冀发展的重点领域,我想请问一下北京市如何在冬奥会筹办和京津冀协同共同发力,谢谢。

嘉宾于建华:谢谢您的提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完成,三地都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北京、张家口两个城市联合申办冬奥会,本身就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结果。因为京冀两地地域相连,大气又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在京津冀協同中,生态环境作为三个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我们一直和河北省围绕着如何做好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工作通力合作,牢固树立协同发展思维,从重污染天气应对以及执法联动等,从各个领域不断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区域合作。经过这些年实践,在立法、标准、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我们的合作不断深入,机制日趋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个大家都有感觉。三地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共享、责任共当,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具体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在立法方面,地方立法是地方事权,但是三地人大围绕着如何协同,在立法上有所突破。比如,三地同步实施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因为车是移动的,会在三地跨界流动,所以三地的立法部门相互协商,制定了大致相同的框架要求,各自立法。所以应该说京津冀在协同立法上有比较明显的突破。

第二,在标准方面,因为像商品是在区域流通的,所以我们统一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和机动车的油品标准,我们还发布了首个京津冀区域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等等,在区域协同方面探索和推动。

第三,在治理方面,前些年特别是京津冀区域一到冬季的时候空气污染易发多发,针对这个特点在生态环境部的牵头下,京津冀连续五年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集中攻坚,大家一块行动起来。这也是一个协同的很好的例子。

第四,在应急方面,在标准上我们统一了空气重污染应急的分级标准,在应急的措施上、应急预警发布上都有很好的协同和联动机制。

最后是在执法方面,联合执法,大家步调一致,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下一步,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还将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机制,特别是在生态环境领域率先突破方面,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

《广州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提给高大伟局长,我们知道冬奥碳中和是我们北京市民关注的热点,请问高局长园林绿化在助力冬奥碳中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谢谢。

嘉宾高大伟:谢谢您的提问。

助力北京冬奥的碳中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开展了新一轮的百万亩的造林绿化。截止到今年年底,用了4年的时间,北京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5万亩,这个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碳汇量来源。

第二,用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进行碳汇量的计算和实施的监测,通过科学的评估,我们目前已研究形成了油松、侧柏、杨树、国槐、栎类等16个北京主要乡土造林树种的碳汇效果评估模型体系,支撑了冬奥碳中和造林工程碳汇功能评估的科学与精准性。

三是通过专业部门对全市160个监测样地的实地测量与计算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这段时间已经产生50余万吨的碳汇量,这个结果已经通过权威机构的核证和专家论证,这些碳汇量将由北京市政府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支持北京冬奥碳中和的目标。

记者:主持人好,想请问丁胜副主任。我们冬奥会有很多新建的项目或者改建项目,在住建领域降尘是很重要的措施,我们有哪些科技应用,应用在降尘方面,谢谢。

嘉宾丁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当前,我市正在推广创建“智慧工地”,共有六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便是“智慧增绿”。目前施工现场“智慧增绿”主要有以下十三项措施:一是实施扬尘在线视频监测;二是安装空气颗粒物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现场扬尘数据,实施智慧环境检测;三是采用喷淋系统洒水降尘;四是开展施工现场“满眼绿”工程建设,实行绿植绿化景观做法;五是使用生物质可降解防尘网;六是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渣土运输车辆实施智慧管理;七是施工现场采用"绿色"车辆设备;八是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高压洗车台;九是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车辆号牌识别设备,并且要记录每一辆进出车辆,同时车身覆盖及清洁信息;十是使用明挖基坑电动绿网防尘天幕;十一是明挖或暗挖基坑采用防尘隔离棚;十二是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和再生资源化处置;十三是所有现场的电焊施工使用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这个创新还在不断地深化。通过建筑行业不断地科技创新,引领住建领域生态环境建设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谢谢。当前双碳目标战略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所以我想请问在下一步推进制造业实现低碳发展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嘉宾李涛: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提问当中说到,双碳目标战略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那么我市在推进制造业低碳发展方面,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主要是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光伏、光热、风电、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引导新建项目优先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多能互补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探索氢能在制造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建设绿色低碳微网,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余能余热利用、储能装置、能源信息化管控等系统集成,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二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鼓励企业实施电能替代,加快电锅炉、电窑炉等设备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升制造业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

三是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技术需求,开展低碳、脱碳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发与示范应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监测关键支撑技术设备研究,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耦合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鼓励打造碳中和示范标杆。

四是加快数字化应用助推低碳发展。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数字李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低碳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能源物料、污染排放、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实施智慧管控,推進数字化绿色提升。

五是培育壮大节能降碳综合服务商。推动节能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提供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制造业能效利用水平。培育碳追踪、碳减排领域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商,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咨询、核算、培训等服务。

中新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想问一下水务局的杨局。北京市的水务部门在推进河湖共享以及冬季冰雪运动方面所做的工作,谢谢。

嘉宾杨进怀: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的发展过程中,河湖一直承载着宜居城市的美好,很多文人墨客围绕北京的宜居环境,围绕着河湖写了很多美好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在市水务局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落实“七有五性”的工作过程中,把北京市河湖的共享开放,也作为新时期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的内容。您刚才提的这个问题,我从三方面给您回答。

一、我们实行试点先行。试点是什么?主要是试生态体验,试油气体验,和试娱乐体验。这几年来我们开放了西蓄工程,本来是一个防洪的蓄水工程,但是也把它作为一个生态线,开放西蓄工程。开放了永定河的四湖一线,其中莲石湖作为冬奥公园的重要支撑的生态核心。还开放了清河、凉水河、西南二环,从颐和园到东便门,28.5公里,也就是再经过通惠河之间的副中心,都与城之间的滨水慢行线。另外各区的河,海淀的三山五园地区的清水河等等,也都陆续形成了开放的河湖空间。这个过程中,市民无论是生态体验还是沿着河边的慢行系统进行健步走、慢行骑,还是夏天的钓鱼、冬天的滑冰都有很好的获得感,有很好的体验。我们开放了600多处的钓鱼,每年的冬季开放10多处城市河湖的大众的滑冰。我们今年目前正在八一湖、北展后湖、门城湖、龙潭湖等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今年冬天的大众冰场的冰雪体验活动,正在筹备。欢迎各位记者过段时间开放的时候,过去体验。

二、我们的规划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落实《北京城市总规》,我们编制了《北京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计划》,对城区、市区两级550公里的河湖,按照建设慢行系统的要求做了规划,这个规划已经印发了,然后市区协同共同发力。而且将滨水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的慢行道路、公园的慢行道路、周边的小区、文物景观进行有效的连通,这样让滨水慢行系统,更多的给大家带来宜居城市的美好。

三、持续发力,在完善已经开放的滨水慢行系统的基础上,按照跟进百姓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设备,另外在扩大开放的范围。最近按照社会的期许,我们正在探索能不能推出北运河百公里的慢行系统,从昌平的沙河闸到杨洼闸百公里的慢行系统的开放。这样的话,沿线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不同的城市功能、不同的体验,大家也有更多的获得感。

总的来说,我们落实好“七有五性”,按照城市河湖的美好,不断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田伟:谢谢杨进怀副局长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我们大家从多个方面发布并且介绍了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工作的情况,同时我们也感谢我们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北京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采访和报道。

接下来,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场景图来源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东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

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第3篇: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策略研究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对国内外关于冬奥会与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世界体育城市、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概念进行界定。提出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策略:1)构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2)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3)构建体育场馆的多功能运行模式;4)构建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指标体系;5)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北京建成一流國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可为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冬奥会;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世界体育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生活化;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多功能运行模式;人才培养;冰雪旅游产业

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是我国重要的标志性国际冰雪赛事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推动北京建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冬奥会推动建设世界体育城市的相关研究和世界体育城市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策略,以期为北京早日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国际上研究冬奥会和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文献很多,例如英国Fngly等 [1]、美国 Aaker等[2]、美国Friedmann[3]和英国Cursoy[4]的研究,但国际上研究冬奥会促进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相关文献较少,仅有加拿大的Rtichie [5]、英国的Thrston[6]、美国的John [7]、美国的Mogridge [8]等进行了讨论研究,其中:加拿大的Rtichie从1988年开始对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促进卡尔加里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并提出了利用卡尔加里冬奥会促进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5];英国的Thrston认为,自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奥运会以后,冬奥会对承办国和承办城市的整体效应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冬奥会举办城市对推动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更新和发展的独特功能更加凸显[6]。美国的Mogridge认为:“冬奥会是促进盐湖城体育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并提出通过冬奥会旅游与体育城市融合建设动力机制的构建,才能实现冬奥会举办城市体育游憩空间增长率的提升,成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8]。在国际上,有学者在研究冬奥会推动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领域进行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我国研究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目前我国研究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的课题、文章和报告成果较少。仅有以下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徐颖认为,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后提出的“打造赛事中心和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战略总体目标,对促进北京世界体育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纽约、伦敦、东京世界体育城市发展层面上的特征,并将北京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体育城市进行比较,建议北京借助举办冬奥会的机遇,加快建设世界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9]。周学政等认为,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对于北京世界体育城市建设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又一次推动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软硬件水平,树立北京世界体育城市的良好国际形象[10]。姚小琳分析研究了2002—2022年举行的6届冬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体育场馆的规划和使用情况,认为各国举办冬奥会城市的大规模投资和激烈的竞争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在北京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来说,体育场馆的规划、赛后利用应注重资源的效率,以及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北京应抓住筹办和举办冬奥会的机遇,加快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发展[11]。任保国等提出北京城市智慧体育+体育智慧化+体育云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世界体育城市建设中的体育云平台,服务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构建的发展策略[12]。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研究比较早,已有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但对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研究尚不完善,亟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深入展开研究,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

1.2 世界体育城市的界定

世界体育城市是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对国际体育事务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它是指在当今国际上对全球体育生态、体育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城市。有学者将世界体育城市界定为:在国际体育事务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各项体育事业比较发达,且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13]。世界体育城市是全球战略性体育活动的发生地,通过众多的国际体育组织聚集和举办大量的国际体育活动,对世界体育城市建设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从纽约、伦敦和东京3个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经验来看,世界体育城市一般具有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比较健全的体育基础设施、浓郁的城市体育文化氛围,举办过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例如奥运会、洲际性运动会)、扎根城市的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品牌赛事,以及具有众多的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上市公司,同时还是重要国际或国内体育组织的所在地。起源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第1轮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体育城市,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体育科技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全球体育事务具有重大影响的体育城市集合体,具有世界性体育产业生产与服务要素和配置功能,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城市和有力推动力量[14]。世界体育城市建设的形成和发展是该地区人文、自然、社会、体育以及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所述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概念等同于世界体育城市的概念。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以“Olympic Winter Games”“world sports中心 city市”“world sports city”等检索词,在Wed of Sciences数据库里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日期为1990—2017年7月,检索文献共计20条,参考了8篇文献;以“冬奥会”“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世界体育城市”等词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等网络数字资源中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1995—2017年7月,检索得到200余篇相关文献,参考了与本研究相关的50篇,引用9篇;在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及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专著50余部,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文献,对本研究内容的设计、观点的论证和发展策略等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撑。

2.2 实地调查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求,在2016年12月—2017年7月,对北京16个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充分了解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的发展现状。

2.3 专家访谈法

与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院校近10位教授就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后,对文章观点进行梳理,對研究的内容加以充实丰富,对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予以完善。

2.4 归纳分析法和策略组合创新法

运用归纳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研究的相关文献,提炼出经典论文的核心观点,为整体研究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运用综合归纳法,在阐述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策略组合创新法,提出北京要想成为全面建成的世界体育城市,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多功能运行模式、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以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的发展策略。

3 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策略

3.1 构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建设成为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其主要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北京已具备建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但2022年冬奥会的推动,将加速北京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建成。要实现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必须借助筹办和举办冬奥会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功能的实现,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创新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公共体育信息资源,实现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发展目标(如图1所示)。

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可以理解为通过2022年冬奥会赛事的筹办与举办,发挥2022年冬奥会赛事对城市市民生活、城市整体环境改善的作用,增强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网络渗透到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因此,创新一个技术先进、保障体系完善、安全可靠、功能强大、集成化的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公共体育资源综合运行平台,是实现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由于构建北京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信息化的国际水平是一项涉及到财政、税务、安保、交通、卫生、文化、旅游、广电、城建、海关、信息、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北京与纽约、伦敦、巴黎这些世界体育城市相比,在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有效借助现代科技来应对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的需求;因此,要实现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首先是要通过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战略机遇,加快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为举办各项体育赛事,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应在城市大数据、网络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借“互联网+”模式创新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发展服务理念,以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载体,以通信技术水平为核心,把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公共体育信息、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数据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应用平台等逐步叠加上去,然后使得所有的城市公共体育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彻底解决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构建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是借助政府、社会与市场等资源,围绕其公共体育信息产品和服务需求,对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公共体育信息设施及其所承载的服务进行全程管理,优化配置城市公共体育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例如,把城市公安、交通、邮电、通信、排水、能源等最基础的公共设施的信息汇集、组合,并与其他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叠加,是实现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公共体育信息共建、共享,以及加快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至关重要的一环。

3.2 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同时也需要市场化和多主体参与发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功能与作用,保障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实现,从而实现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体医结合”制度。通过推动“体医结合”建设,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提升科学健身和科学指导的有效性,积极推广城乡全覆盖的运动健康服务政府购买能力,充分发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和中华文化养生学及健康产业,尤其是发挥中医药产业在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中的作用。2)加快休闲产业的融合。借助国家出台健身休闲产业新政策的机遇期,加快健身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养老产业、教育产业、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等融合,提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效率。3)构建体育产业 “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工程。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调整体育产业结构、转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多项政策和实施措施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使体育产业成为“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4)树立“大健康”产业理念。“大健康”产业是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目前,“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健身休闲和医疗卫生产业的融合,它并不特指某个具体产业,而是与“大数据”和信息化概念相对应的整体性产业链,以及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其发展的创新模式是健身休闲+中华养生文化+中医产业的圣地融合,形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大健康”产业的“民生工程”,从而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3.3 构建体育场馆的多功能运行模式

体育场馆是完善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载体,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相继落户于北京,北京体育场馆建设的数量与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使北京体育场馆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比北京市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2003年北京各类公共体育场馆1万2 106所,2013年北京市体育场地数量达2万75个,增加7 969个,用地面积增加2 562万1 800 m2,建筑面积增加275万99 m2,场地面积增加1 577万13 m2;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05 m2,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1.19个[15]。体育场馆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必须建立和完善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多功能运行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因此,在2022年北京冬奧会筹办工作的关键时期,围绕冬奥会场馆建设统筹规划好北京体育场馆赛后服务的多功能运行模式,不仅对未来北京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将直接影响北京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目前,北京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效益不高,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大众体育健身与健康活动的基本需求。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方案不够灵活和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使用效率程度不高,不能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来加强后期融资渠道,造成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缺乏必要的后劲。构建体育场馆服务多功能运行模式是一种创新,是实现体育场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核心竞争力。其多功能运行模式是在政府引导、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下,形成的体育场馆多功能网,利用不同的公共体育场馆资源优势,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完善体育场馆建设布局与服务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把握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和彰显多元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人文价值多元化的发展。

3.4 构建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指标体系

2022年冬奥会为推动北京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和谐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22年冬奥会正值北京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背景下,体现出与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发展潮流相一致的时代特征。体育生活化社区是指把体育渗透到城市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衣、食、住、行之外的第5基本生活要素[15]。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城市社区中开展创建体育生活化进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使体育的功能在创建和谐城市社区中的作用显著提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体育发展理念,探索北京城市和谐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居民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自北京市提出“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的新概念、新理念、新路径以来,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在打造城市生态化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环境,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氛围,提升城市社区居民形成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健身行为方面产生了明显的作用[16]。目前,北京市有86.00%的社区居民已经把健身健康放在社区生活的首位,追求自身健身的科学化和生活化,期待高品质的体育文化活动生活,已成为城乡社区居民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视野和新的发展目标[17]。而北京市和谐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实施,构建人与城市社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谐共建、共生和共享的新局面,逐渐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增强市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在北京市实现体育生活化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完成《社区建设与评定规范体育生活化社区》地方标准,并在部分社区先行先试,为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动力,构建出一个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发展的指标体系,发挥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建设对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所以,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首先应表现为城市社区人的和谐,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体育等各子系统的和谐。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运行始终建立在子系统各自的内循环,以及子系统间能量交换、信息控制的外部基础上。如何评价2022年冬奥会对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应首先从北京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指标体系构建既是实现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基础,又是实现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要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在明确北京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北京城市体育生活化和谐社区指标体系构建的结构与维度(如图2所示)。

3.5 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北京市冰雪旅游产业规模、功能和内涵的发展变化,冰雪旅游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和冰雪旅游产业人才队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但是,与冰雪旅游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冰雪旅游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尤其体现在服务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匮乏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己开设旅游专业的普通高校中,尚未见开设冰雪旅游专业方向和建立冰雪旅游学科。在国内有4所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分别是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但涉及到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不多。从历年培养的人才数量来看,还远远满足不了2022年冬奥会和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以及北京城乡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冰雪旅游业作为一项体育旅游产业与冰雪旅游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支撑;然而,由于目前北京市冰雪旅游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导致较多冰雪旅游区的冰雪旅游经营方式陈旧、产品类型短缺,影响了游客的回头率,并出现了季节性游客失衡的现象,从而导致参与冰雪旅游的人员数量下滑。2017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名单的通知》中公布了30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以及33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提出各地要不断完善机制,加大政策保障,大力引进各类人才,认真指导示范基地和精品赛事进一步提升创办水平,不斷提升体育旅游发展水平和质量。这政策为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人才提供了保证。在2022年冬奥会战略和国家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政策的引领下,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院校不但面向体育生和运动员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冰壶、冬季两项、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多个冰雪运动项目方面开始招生,而且继续面向普通文史理工类考生进行招生,主要开设与冰雪运动相关的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外语、体育传媒、体育经济、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专业,力求培养科研、训练、产业、媒体、冬奥会志愿服务等各类冰雪专业人才,促进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另外,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综合性院校也招收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员,首钢工学院、北京体育职业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也招收冰雪相关专业学生,将为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冰雪旅游产业人才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建议为加快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需求的冰雪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借助我国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元化的力量,开设冰雪旅游产业需求的课程,构建冰雪运动旅游课程内容新体系,建立健全冰雪运动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和学科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完善冰雪运动旅游课程内容体系培训标准和构建冰雪运动旅游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的前提下,确保冰雪运动旅游人才培养规范和质量。尤其是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及前后,对冰雪运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建立多语言冰雪运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也是树立北京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保证。

4 结束语

冬奥会不仅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冰雪竞技赛事,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人类聚会和全球的冰雪文化庆典。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北京市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会场,在促进北京社会、经济、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举办冬奥会呈现出的新特点,重新界定2022年冬奥会在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中的作用,研究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2022年冬奥会推动北京建成一流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FNGLY A,CHAIKEN S.Winer Olympic Committee chemischen und biologischen Bek■mpfungsma?覻nahmen 0f die Befallsentwicklung von Rübennematoden and den Zuckerrübenertrag[J].Michae Michael Arndt, Gesunde Pflanzen,2002(4):123.

[2] AAKER D,KUNAR.Winer Olympic International Policy-making in sport[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4(42):53.

[3] FRIEDMANN J.Winer Olympic International Games in Salt Lake is Cty Effekte moderner Verfahren der Bodenbewirtschaftung auf die Aktivit■t epig■ischer Raubarthropoden [J].Christa Volkmar; Marita Lübke-Al Hussein,2003(2):65.

[4] CURSOY D.Reseearch on International Winer Olympic Ctiy Constructing.Marketing Report torino 2006[EB/OL].[2017-08-05].201http://www.olympic.org.2009.

[5] RTICHIE A.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2002MarketingFactFile [E

B/OL].[2017-08-05].http://www.olympic.org.2002.

[6] THRSTON L.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for Host City Contract [EB/OL].[2017-08-05].http://www.olympic.org.2011.

[7] JOHN F. Host City Contract for the XXI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the Year 2010[EB/OL]. [2017-08-05].http://www.olympic.org.2014.

[8] MOGRIDGE M. Reseearch on Winter Olympic Ctiy in the Year 2010[EB/OL].[2017-08-05].http://www.olympic.org.2016.

[9] 徐颖.北京将成为首座同时举办过夏冬奥运会城市[EB/OL].[2017-08-05].http://sports.163.com/15/0731/18/AVSF32QB00051CAQ.

html2015-07-31.

[10] 周学政,曲莉.体育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作用[J].前线,2015(2):99.

[11] 姚小林.2002-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体育场馆规划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3):35.

[12] 任保国,顾波波,李建臣.冬奥会推动北京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城市研究[C]//2017科技冬奥论坛暨国际冬季体育用品展览会,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7.

[13] 王晓微,于静,邱招义.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对北京建设世界体育中心城市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43.

[14] 鲍明晓.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4.

[15]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7-05-10].http://syh.bjsports.gov.cn/bjsports/xxcx/tjxx/

1410269/index.html.

[16] 劉丽.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17] 吴东.北京体育生活化社区“十二五”期间将全部达标[EB/OL].[2017-05-10].http://sports.sohu.com/20120320/n338315578.shtml.

作者:陈思宇

第4篇:北京举办2022冬奥会的意义:

1、 提升国家形象(还有民族自豪感);

2、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投资,包括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3、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带动发展,以冰雪运动作为经济增长点);

4、治理雾霾;

5、带动3亿人民参与冰雪运动;

6、一带一路、亚投行有推进作用

7月26日湖北省荆州电梯事故(电梯吃人)

影响

1、损害了公司名誉

2、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影响商场正常运转

原因:(商场):没有及时的安全措施

(企业申龙):质量不过关

(维修):相互推诿,敷衍了事

(受害人):不听劝阻,安全意识不到位

(政府):没有事前的调控,安全监测

对策:

1、政府:尽快落实安全责任的标准,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以免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从法律上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制度:商家和政府两方面

2、媒体:宣传安全和自救意识,对人民群众起。警示作用

宣传:企业和群众做思想工作

3、企业:质量为根,诚信为本,把好质量关,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取得长远发展

4、安全质量管理部门(如安监局):加强监督、监管的力度;开设举报渠道 郜艳敏————被拐乡村女教师

原因:

1、城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过大。

2、拐卖——拐卖妇女儿童打击力度不够。

3、重男轻女的漏习需要改变

措施:

1加快城乡发展的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2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的力度

3加大对拐卖妇女儿童惩处的力度

4、弘扬社会正能量,应对困难的心态,吃苦耐劳,唤起大家对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视

5、法制:提高大家的法制思维

总结: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现在还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大城市优势

1、资源集中(公共服务、教育医疗集中,就业)

2、机会相对公平。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人才供给量大

3、人口

大城市病

1、生育率急剧下降

第5篇: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Beijing to host Winter Olympics 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Beijing has become the first city to host both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 after beating Kazakhstan’s Almaty to hold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Following a closed-door vote by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members, President Thomas Bach announced that Beijing is the winner of 2022 Winter Olympics during the 128th IOC Session in Kuala Lumpur on Friday afternoon. Beijing won 44 nods against Almaty’s 40 in the voting. 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于吉隆坡召开的第128次会议上进行了非公开投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了投票结果: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以44-40的微弱优势战胜了阿拉木图。

The choice of Beijing as host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over Kazakhstan’s Almaty was a solid vote for the tried and tested, and the financial and organiz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 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是对这座经过夏季奥运会考验的城市的一致肯定,也是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财政和组织能力的肯定。

Beijing was seen by the IOC as a safe, reliable choice that also offered vast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in a new winter sports market of more than 300 million 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北京对奥委会来说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中国北方有3亿多人口,对新的冬季运动市场来说,也是巨大的商机。

The victory over long-shot Kazakhstan was a nod to China’s rocket-fast rise as a global powerhouse, giving the most populous nation another shot at welcoming the most-watched sporting event in the world. 中国击败没有胜算的哈萨克斯坦,证明了中国世界强国的地位迅速上升,让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再次赢得了世界上最受瞩目的体育赛事举办权。

易说堂英语:英语口语学习:http://

第6篇:北京冬奥会拟在2022年春节期间举办

北京冬奥会拟春节期间举办 门票价50元至4882元

北京冬奥申委正式公布了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这份提交给国际奥委会的重要文件中提到,若申办成功,冬奥会拟安排在2022年的春节期间举办,冬奥会门票价格拟定为50元至4882元之间。

>>申办拟定时间:春节会带来难忘体验

在公布的《申办报告》中提到,若申办成功,北京2022年冬奥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计划于3月4日(星期五)开幕,3月13日(星期日)闭幕。开闭幕式都将在“鸟巢”举行。这里曾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场馆,可以容纳9万余名观众。开幕式将从极具代表性的“长城”和“春节”等元素中汲取灵感。

2022年的农历大年初一是2月1日。选在这个时间段是因为这段时间是最有利于冬季运动的时间段。气温、湿度、风速等条件均能够达到冬奥会雪上、冰上比赛的要求;此时正值中国学校寒假期间,更有利于青少年观看、参与比赛以及参加赛会的志愿活动;这个时间段位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丰盛的中国传统美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将为参与者提供十分特别的难忘体验。

>>申办拟定票价:开闭幕式最低732元

根据《申办报告》,若申办成功,届时北京冬奥会最贵门票拟定为787美元(约合4882元人民币),最便宜门票价格为8美元(约合50元人民币),北京冬奥申委预计可实现门票收入1.18亿美元(约合7.32亿元人民币)。

根据北京冬奥申委公布的票价区间表,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票价最高,为118-787美元(约合732B4882元人民币),热点赛事的票价为24-236美元(约合149B1464元人民币),一般赛事则为8-79美元(约合50B490元人民币)。

冬残奥会方面,开闭幕式的票价同样最高,为12-118美元(74B732元人民币),热点赛事的票价为8-16美元(50B100元人民币)。

北京冬奥申委还列出了往届冬奥会的开闭幕式门票价格,2006年都灵冬奥会为296-1005美元,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为175-1100美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368-1065美元。可以看出,相比过往几届冬奥会,2022年冬奥会的价格相对较低。

北京冬奥申委正式提交申办报告

随着2015年的到来,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进入到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今天,记者从北京冬奥申委获悉,由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北京冬奥申委主席王安顺率领的北京冬奥申委代表团已启程前往瑞士洛桑,将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

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申办报告至关重要,是国际奥委会确定举办城市的重要依据。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过程中,当时的申办报告可谓出类拔萃,其出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北京最终赢得举办权立下大功。

此次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同样关键。据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发言人介绍,申办报告是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法律文件,提交申办报告是申办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申办报告将提出申办城市向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所做的承诺,涉及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理念、愿景、场馆、赛事组织、安保、媒体运行等内容,以及冬奥会从筹办到举办的14个方面。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相关程序,在收到申办城市的申办报告后,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将于今年3月到北京和张家口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今年5月,评估委员会将在考察汇总后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一份评估报告。根据国际奥委会在去年9月确定的2022年冬奥会申办评估委员会名单,曾担任过索契冬奥会组委会主席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俄罗斯奥委会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出任主席,其余3 名成员分别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新西兰人巴利·迈斯特尔,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代表、英国人亚当·彭杰利,日本奥委会主席竹田恒和。该委员会还设有8名顾问,分别来自加拿大、荷兰、美国、俄罗斯和英国。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谈到评估委员会的组成时曾表示:“委员会的每位成员都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深知成功举办一场冬奥会需尊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知道如何才能举办一届可持续的、精心组织的、成功的冬奥会。”

国际奥委会将在今年7月31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28次全会上,投票确定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

第7篇:冬奥会历届在哪里举办

历届冬奥会盘点

第1届 法国夏蒙尼

1924192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于1924年在法国的夏蒙尼举行“1924国际冬季体育运动周”活动,在这项活动结束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这届比赛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夏蒙尼冬季奥运会上决出的第一个项目是男子500米速度滑冰,来自美国的运动员查尔斯朱特劳获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这也是冬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在这届奥运会中,来自芬兰的速滑运动员克拉斯桑伯格夺取了3金1银1铜,成为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第2届 瑞士圣莫里茨

19281928年在瑞士圣莫里兹举行的第二届冬奥会是第一次在与当年的夏季奥运会不同的城市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在这届比赛中,俯式冰橇第一次成为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继在第一届冬奥会上夺得三枚金牌后,来自挪威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托·豪格在这届奥运会上再次夺得两枚金牌。同样来自挪威的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索尼娅·赫妮以15岁的年龄夺得这届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金牌,成为最年轻的冬季奥运会个人项目金牌获得者,并将这一纪录保持了74年。

第3届 美国普莱西德湖

1932 第三届冬季奥运会于1932年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不到4000人的小镇普莱西德湖举行,这是冬季奥运会自从1924年举办以来,首次来到美洲大陆。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这届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受到了极大的经济困扰。组委会主席杜威(Godfrey Dewey)捐出自己家族的一块地,做为兴建雪橇比赛车道之用。在这届奥运会的女子花样滑冰比赛中,挪威选手索尼娅赫妮成功卫冕;此外在花样滑冰双人项目中,法国组合安布吕内和皮布吕内也成功卫冕夺得金牌。

第4届 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1936

第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6年在德国的两个城市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举行。在这届奥运会上,主办方高效率的公共汽车服务将50万观众带到了最后一天比赛的赛场,成为早期奥运会历史上少见的盛况。高山滑雪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也引起争议:国际奥委会否定了其下属的国际滑雪联合会的比赛规则,不允许滑雪教练员参加奥运会,因为国际奥委会认为他们都是职业运动员,与国际奥委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精神相违背。这引起了瑞士和奥地利两国滑雪运动员的不满,他们抵制了这届奥运会的高山滑雪比赛。

第5届 瑞士圣莫里茨

194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运会恢复举行。当时,1948年夏季奥运会决定在英国的伦敦举行,国际奥委会希望英国同时承办冬季奥运会,但遭到英国的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瑞士的圣莫里茨提出了承办申请,就这样,圣莫里茨自1928年过去20年后又主办了冬奥会,成为第一个主办两届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因为冬季奥运会是按实际举行次数计算,所以本届延续上届为第五届。

第6届

挪威奥斯陆 19

521952年冬季奥运会来到了现代滑雪的诞生地挪威。奥运圣火从挪威一位著名的滑雪运动员努尔海姆(Sondre Nordheim)家里的炉火中点燃,并经过了94名滑雪运动员的接力传递后来到奥运会主体育场

在主运动场中点燃的大会圣火火炬,成为冬季奥运会第一次正式的圣火。东道主挪威28岁速度滑冰运动员安德森(Hjalmar Andersen)在家乡父老面前,夺得3面速度滑冰金牌,成为第一位在一届冬季奥运会中夺得3面金牌的运动员,他在1,500米、5,000米和

10,000米比赛中以奥运会历史上最大优势成绩夺得这三枚金牌。

第7届

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 1956

1956年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因为苏联的加入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他们第一次参加的冬季奥运会中,他们就超越所有对手,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一。在四项速度滑冰项目中,他们夺取三金。科尔钦(Pavel Kolchin)成为第一位夺得越野滑雪金牌的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运动员,赛勒(Anton Sailer)夺得全部三枚高山滑雪比赛的金牌,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横扫高山滑雪三个项目的运动员,贝尔托(Madeleine Berthod)以4.7秒的巨大优势夺取了高山速降比赛的金牌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第8届 美国斯阔谷

1960

1960年美国斯阔谷冬季奥运会的筹办过程进展得不很顺利,这个距离加州旧金山300公里,海拔1,900米的山城,在向国际奥会提出申办时,完全没有比赛的运动设施和场馆。雪橇比赛,因为只有9个国家报名,组委会认为不值得花大笔钱兴建一条雪橇的比赛场地,因此拒绝为了举办雪橇比赛专门兴建一条比赛赛道并宣布不举办雪橇比赛,这是雪橇比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冬季奥运会中缺席。在这届比赛中,冬季两项(包括越野滑雪和射击两项)第一次成为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来自瑞典的运动员莱斯坦德(Klas Lestander)获得这个项目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第9届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196

41964年,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因未能及时下雪,以迎接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人们只好由阿尔卑斯山上将雪运至运动场,经过艰苦的准备工作,今天,奥地利总统阿道夫·谢尔夫在一片银色世界的伊瑟尔山运动场宣布冬季奥运会正式开幕。此次冬运共有36个国家、1332名运动员参加。开幕典礼中,希腊传来的奥林匹克圣火点燃了运动场中的火炬,共有6万人观礼。

第10届 法国格勒诺布尔

1968

第十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奥于1968年2月6日至18日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举行。格勒诺布尔是法国东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历史可远溯古罗马时期,9世纪时被阿拉伯人占据,1349年归属法国。市内15—16世纪的古建筑司法官,造型优美。格勒诺布尔地近阿尔卑斯山,地势高210米,伊泽尔河穿城而过,城市主要部分在河左岸平原上,是法国山区交通中心,工业与旅游业均发达。格勒诺布尔有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为举办第10届冬奥会,又花了16个月的时间,建了一个有1.2万个座位的冰场,场旁还修建了法国第一个人造滑冰场,滑雪场地也设备齐全。

第11届 日本札幌

197

21972年日本札幌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是冬奥会第一次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地区举办,也是亚洲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职业运动员的参赛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国际奥会严禁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接受任何金钱酬劳,否则视为职业运动员取消资格。

第12届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1976

1976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本来被国际奥委会授予了美国丹佛,但丹佛所在的科罗拉多州州民,以及丹佛的市民都反对政府发行公债来筹集冬奥委会举办资金。丹佛于是在1972年11月15日向国际奥委会表示放弃本届冬奥会的承办权。奥地利因斯布鲁克随即向国际奥委会递出申请,愿意接手。1973年2月4日国际奥委会在决定,把这届冬奥会交给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办。时隔12年后,因斯布鲁克再次举办冬季奥运会。

第13届 美国普莱西德湖

1980

1980年在美国纽约州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是一届非常精彩的奥运会,创造了一大批冬季奥运历史上的传奇:来自瑞典的滑雪运动员斯滕马克(Ingemar Stenmark)在大回转和回转两个项目中均胜利夺冠;来自欧洲小国、人口只有两万五千的列支敦士登的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文策尔(Hanni Wenzel)在这届奥运会上获得2金1银3面奖牌,使列支敦士登成为奥运会史上夺取金牌最小的国家;来自德国的北欧两项运动员运动员乌尔里希(Ulrich Wehling)在本届比赛上实现自己奥运金牌的三连冠;来自苏联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罗德尼娜(Irina Rodnina)也在本届冬奥会上实现花样滑冰双人项目赛金牌三连冠;在冬季两项接力比赛中,苏联运动员吉洪诺夫(Aleksandr Tikhonov)连续四届奥运会都为苏联队拿下冠军;齐米亚托夫(Nikolay Zimyatov)也在越野滑雪比赛中,夺得三枚金牌;赛前默默无闻的美国速滑运动员埃里克海登(Eric Heiden)成为本届奥运会最耀眼的明星,他参加了速度滑冰的全部5项比赛,并且在这5个项目上全部赢得金牌,成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获得者。在他参加的5个项目比赛:从500米到10000米,他全部打破奥运会纪录,还将10000米的世界纪录缩短了6.20秒。在家乡父老的助威声中,美国冰球队击败强大的苏联队,夺得奥运会冰球金牌。

第14届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198

41984年,冬季奥运会第一来到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击败日本的札幌和瑞典法伦/哥特堡获得第十四届冬奥会的举办权。南斯拉夫国民对这次冬奥会来到萨拉热窝非常重视,以极大的热诚欢迎各国运动员。当时没有任何人预料到,几年后,这座美丽的城市会陷入战争的火海中。东道主运动员弗兰柯(Jure Franko)在大回转比赛赢得一枚银牌,成为南斯拉夫历史第一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运动员。

第15届 加拿大卡尔加里

1988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首次将比赛时间延长到十六天,横跨三个周末。在这届奥运会上,一些新的项目加入到冬季奥运会的争夺中来。高山滑雪的超级大回转和高山结合项目首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北欧两项和跳台滑雪的团体项目也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芬兰滑雪运动员尼凯宁(Matti Nykanen)在跳台滑雪比赛夺得3面金牌,包括一枚新增加的团体项目金牌。速度滑冰比赛首次从室外场地移到室内体育场地以绕圈的方式进行。

第16届

法国阿尔贝维尔 199

2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在全部57个比赛项目中只有18个在阿尔贝维尔本地举行,其余的比赛都在分布于阿尔贝维尔及其东南1000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公园内的13个比赛场馆进行,这届冬奥会也成为有史以来场地最分散的一届。在本届奥运会中,自由式滑雪和短道速滑成为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时新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还有女子冬季两项。

第17届 挪威利勒哈默尔 1994

1986年,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比赛时间错开,间隔两年举行,为了迎合这一改变,1994年的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在与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间隔两年后再次举行,这也是唯一一次间隔时间只有两年的两届奥运会。尽管如此,本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仍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挪威人对冬季运动项目的热爱也为这届奥运会增加了不少的。

第18届 日本长野

1998

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本届奥运会上,单板滑雪第一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冰壶也重新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本届奥运会上,冰球比赛第一次向职业运动员开放,女子冰球也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捷克队获得第一枚女子冰球金牌。中国选手共获银牌6枚、铜牌2枚,是历来取得最多奖牌的一次,但遗憾的是仍未取得金牌"零的突破"。

第19届 美国盐湖城

2002

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于2002年2月8日至24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这届奥运会共设有78项比赛,俯式冰橇重新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和新加入的女子有舵雪橇项目,比起上一届的冬季奥运会多出10项。这是冬季奥运会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同时本届奥运会的参赛的选手也创下新高,获得金牌运动员国家达到创纪录的18个。

第20届 意大利都灵

2006

2006年都灵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上,共有创纪录的来自八十个国家2509名运动员参与比赛的争夺,其中有26个国家在奖牌榜上有名。

第21届

加拿大温哥华 2010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XXI Olympic Winter Games)是第21届冬季奥运会,从2010年2月12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历时16天。口号是:“从海洋到天空的比赛”,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是根据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神话传说所创作的3个卡通形象。

第22届

俄罗斯索契 2014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2014 The winter Olympics in Sochi)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索契冬奥会”,将于2014年02月07日~02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行。索契奥运会设15个大项,98小项。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2013年09月28日,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圣火采集彩排仪式在希腊古奥林匹亚举行,组织者成功地采集到冬奥会圣火火种。圣火火种将保留到29日正式的圣火采集仪式。10月20日,奥运圣火搭乘核动力破冰船首次抵达北极,在-15℃下,圣火燃烧得仍然“很棒”。11月23日,2014年索契冬奥会火炬从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抵达伊尔库茨克州,并且在贝加尔湖湖底成功传递。北京时间2014年2月8日00:14,当地时间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在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正式拉开序幕。

第8篇:北京冬奥会什么时候举办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就要来临了,对此你是否很想知道北京冬奥会的具体时间呢?而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京冬奥会什么时候举办_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具体时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时间是

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举行,此外,河北省西北部城市张家口也将承办本届冬奥会的户外冰雪项目。

这将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而作为主办地点之一的北京市也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竞赛日程:

按当前计划,北京冬奥会将有19个比赛日、228个竞赛单元,2022年2月2日开赛,4日举行开幕式,20日闭幕。冰壶将是最早开赛的项目,在开幕式前两天就将举行第一场混合双人循环赛。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决赛是最后一个结束的比赛项目,在闭幕式当天下午举行。

冬奥会15个分项共组建了11个竞赛团队;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尽最大可能使用同样的国内技术官员,充分体现节俭办赛的要求。

冬奥会的重要意义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成为首个既举办夏奥又举办冬奥的“双奥之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冬奥会的举办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体育赛事带来的巨大挑战,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不断、力度不减。随着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惊艳亮相,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建设完工。如今,冬奥会筹办进入关键时期,中国正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赛事组织,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以大国担当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冬奥会筹办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建成通车为区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将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作为在重要历史节点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将极大提振民族士气、彰显民族自信。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必将有力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在申办冬奥会之时,中国便提出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通过冬奥会的举办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和全民健身开展。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进,中国人的冰雪运动热情不断增长,更多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冰雪项目人才体系的搭建,必将助推中国冰雪运动的腾飞,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久之后,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如今,中国正精益求精、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北京冬奥,加油!中国冰雪,加油

北京冬奥会赛事文化

会徽

2017年12月15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传承2008年奥运会元素、又将迎来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场馆,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面纱。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吉祥物

2019年9月17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揭开神秘面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名为“冰墩墩”,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大红灯笼。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火炬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全称的盲文。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火炬交接时,顶部可以紧密相扣。

第9篇: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什么时候举办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将更多聚焦运动员,这是运动员们经过艰苦训练和比赛后的欢庆聚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什么时候举办,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什么时候举办?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立足于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未来。

闭幕式将于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张艺谋担任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闭幕式总导演。

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和109个小项。其中,女子单人雪车、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跳台滑雪混合团体、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为7个新增小项。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和78个小项。

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

首都体育馆

首都体育馆建于1968年,建筑面积5万多平米,是一座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可以容纳17500名观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紫竹院公园与北京动物园之间,也是4A级景区,举办过多次国内外重要赛事,是2008年奥运会排球比赛场地,从2018年起开始改造为冬奥会比赛场馆。

承担的比赛项目有,短道速滑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接力,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接力,混合2000米接力,男女单人花样滑冰,双人滑、冰上舞蹈和团体赛。

短道速滑和双人滑冰是我们的夺金热点,也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项目。

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外形像22条丝带缠绕而成,犹如运动员划过的轨迹,寓意着速度与激情,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冰面,赛道长400米,冰面12000平米,观众席12000个,平时可同时接待2000人开展冰球、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

冬奥会期间将承担,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团体追逐、集体出发,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团体追逐、集体出发,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

国家体育馆

国家体育馆-冰之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建于2005年,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米,拥有18000个座位,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场馆之一,也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2018年开始改造为冰上运动场馆,冬奥会期间将承担男女冰球项目比赛。

五棵松体育中心

五棵松体育中心建于2005年,建筑面积6万多平米,容纳观众18000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场馆,2016年,经过升级改造,可在6小时内进行篮球和冰球比赛模式自由转换,在冬奥会期间将承担男女冰球项目的比赛。

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又名水立方、冰立方,顾名思义,夏天水是液态的就是水立方,冬天水是固态的就是冰立方,与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冰之帆国家体育馆相辅相成,是冬奥会的三大特色场馆,建于2003年,建筑面积80000平米,是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地,也是一座精品场馆,是唯一一座由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建设的奥运场馆,2018年开始改造成为冬奥会比赛场馆,可在夏季和冬季项目自由转换。

冬奥会期间将承担男女冰壶以及混合双人冰壶项目的比赛。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大庄科村,2017年开始建设,占地面积18.69公顷,建筑面积5.25万平米,赛道全长1975米,为长线型双曲面板壳机构,有16个角度、倾斜度不同的弯道,其中第11个是全球独有的360度回旋弯道,是国内唯一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比赛场地。

冬奥会期间将承担男子双人、女子单人、女子双人,自由性别四人雪车,钢架雪车男子单人、女子单人,雪橇男女单人、团体接力、自由性别双人项目的比赛。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中心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2017年开始建设,建筑面积5200平米,赛道总长8.7公里,中心的部分建筑采用棚房或集装箱临时建筑,赛后可随时拆卸利用。

冬奥会将承担男子10公里短距离、20公里个人、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体出发、4X7.5公里接力;女子7.5公里短距离、15公里个人、10公里追逐、12.5公里集体出发、4X6公里接力;4X6公里混合接力等冬季两项项目的比赛。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2018年开始建设,拥有7条赛道,总长21公里,高度落差800米。

冬奥会期间中心将承担,男女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全能;混合团体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

首钢滑雪大跳台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2018年开工建设,是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地。

云顶滑雪公园

云顶滑雪公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结束后将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

冬奥会期间首钢大跳台和云顶滑雪公园将承担自由式滑雪的男女空中技巧、雪上技巧、障碍追逐、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以及空中混合技巧;单板滑雪的男女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以及障碍追逐混合团体项目的比赛。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名雪如意,源于跳台的造型来源于中国的传统饰物如意,是当今世界体量最大的跳台滑雪场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

冬奥会期间将承担跳台滑雪的男子个人标准台、个人大跳台、团体;女子个人标准台;混合团体;北欧两项男子个人标准台、男子个人大跳台、男子团体大跳台项目的比赛。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中心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赛道长度9.7公里,建筑面积4890平米。

冬奥会期间将承担越野滑雪的男子双追逐、个人短距离、15公里、4X10公里接力、团体短距离、50公里集体出发;女子双追逐、个人短距离、10公里、4X5公里接力、团体短距离、30公里集体出发;北欧两项10公里越野滑雪、4X5公里越野滑雪项目的比赛。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什么时候举办

上一篇:党员知识竞赛活动下一篇:施工劳动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