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德育教育探究

一个人性格、品格的定型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所以中学阶段重视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一是中学的起步阶段,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充满着朝气,但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所以在初一的教学中加强德育非常重要。而历史内容博大精深,以古鉴今,其德育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对人生的德育功效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历史是道德教育最理想、最有效的载体。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责无旁贷。我在初一尝试着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就我在初一如何实施德育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从校本教育开始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它树木葱翠、古朴、安静、美丽。百余年间,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特色,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和社会精英。刚刚进来的初一学生稚气未脱,对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我决定历史德育的第一课就从我们的学校开始,采取多种形式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热爱自己的学校,激发他们学习前辈、奋发向上,为学校的未来增光添彩的热情。正好学校在开学之初也开展了对新生教育的系列活动,我抓住这一机会,配合学校,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室,观看所展出的学校各个时期的图片,聆听校长的教诲,了解学校曲折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知道学校能有今天,凝聚了多少辛勤园丁的心血,凝聚了多少先辈的期望。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已经毕业的现在分布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校园里有他们的铜像,有他们的笔迹,有他们的音乐作品等,我也带领学生去参观,介绍他们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将来也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后来我还配合班主任把写有学校的校训、校风、培养目标等内容的小册子发给他们,专门组织他们学习。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这几天来对学校的了解写一篇感想,形式不限,并利用课上的时间相互交流。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后来我看到有的班级的黑板报上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刊登学生们写的心得,非常精彩。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

初一历史学的是中国古代史部分,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应该说每一课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德育穿插在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认真研读《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初一历史的德育要求,切实领会新课标的精神。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中国古代史的德育内容:(1)把握爱国主义思想,“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以及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各族人民为促进统一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史实,培养学生民族平等与共同繁荣的观念,树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在把握好大的德育主题后,每节课再根据教学的实际确立德育的内容。比如在讲授《昌盛的秦汉文化》时,除了要求学生了解东汉科学家张衡及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外,我还特意让他们阅读小字部分内容并结合课外掌握的知识思考问题:这些人物还有哪些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创新精神、不计名利、不贪图享受、一心为民等。就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伟大人物在历史长河里有许许多多,正是这些人物身上闪现的高尚的品德感染、教育着学生,教师要把每一节课都作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主阵地。

三、开发德育教育的多种途径

历史学科的德育途径很多,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有社会活动、课外活动、乡土史教育等,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辅助来进行。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个故事说日本有位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一所重点幼儿园面试,结果这个孩子因没有团结协作精神而落选。在现实生活中,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单位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而良好的协作精神需要从小培养,我们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断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唱军歌比赛、列队作军操比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也有意识多组织这方面的活动。比如在历史课上解答一些问题时我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集体的力量寻求答案,认识团结协作的意义,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乐于与他人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并通过讨论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教师开展德育教育要改变以往说教的老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多动脑筋、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敢于提出新思路、新突破,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言传身教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要有德,否则我们怎么去进行德育教育呢?当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时候,我们对传授的德育内容,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有强烈的感受,有坚定地信仰,这样才能言之有“悟”,才能激情洋溢地言传。如果我们自己首先没被感染,只是毫无感情色彩地、完成任务式地在上面说教,那我们怎么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中国古代史上的英雄人物很多,每当讲到这些人物时,我都会在课前精心地准备,在课上充满激情地去讲述他们的事迹,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教师,其学生怎能不被老师那洋溢的爱国激情所感染呢?同时,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有较大的榜样作用。我除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外,平时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非常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牢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锻炼,以身作则,遵循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要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因为真正的德育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而不应是强制和说教的。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之兴替。历史同样也是德育的重要素材,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去挖掘德育的内容,把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发挥得最好。让我们永远记住哲学家亚斯贝尔思说过的一句话:“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侯丽华

第2篇:初一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摘 要:又值一届新生入学之际,也是很多年轻老师开始迈入教师职业生涯,特别是班主任生涯的时候,想想当年自己刚任班主任的时候在临开学时也曾经因毫无经验而忐忑不安、焦虑失眠,对班级管理中的很多事情感到手足无措。最近偶然翻到早年曾经被学校要求发言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发言稿,感慨良多,希望此文对年轻的新班主任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规范;习惯;集体意识;培养;关注;跟进

初一阶段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将使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因此,我在初一阶段,着重抓好班级的纪律,用严明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好班规,并严格执行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班规就是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的具体要求。学生刚由小学升到中学,到了一个新环境,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时就应该及时制定班规,使学生明确并从此养成好的习惯。制定班规后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位,其实班规就是在不断的落实中使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深入学生心中。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经常跟进,虽然每一项规定都由专门的班干部负责管理和进行加扣分登记,但是一开始难免有些班干部自己都搞不清或不知道具体的操作而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在班规实行初期,要求每一位班干部每天都要向我汇报情况,我也经常会在他们管理过程中进行巡视。在班规的实行初期,总结工作也非常重要,利用好每星期一次的班会课,对德育考核分数高的同学进行大力表扬,具体表扬他们的好的事迹;对低分的学生在肯定他们做得好的方面的前提下提出批评。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德育考核分数,也在潜移默化中使班规深入人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

选好班干部,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一两个星期的观察,我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并结合同学们的意见,确定了班干部成员。对于班干部,在新的集体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们,我严格要求,让他们知道,能成为班干部成员,是班主任和同学们对他们的信任。但成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其位谋其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要让他们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要有一种“榜样”的意识。

初一學生刚进入新的阶段,对环境比较陌生,胆子比较小,这正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管理的好时机,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机会。想让班干部成为我的得力助手,让他们管理班级,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就需要为班干部树立一定的威信,让他们有一定的权力。于是,我在班级严格要求其他学生遵守纪律,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要求他们一定要配合班干部工作,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班集体。

让班干部管理班级,让学生自治自理,却不等于班主任可以完全不理,这涉及班主任的引导、指导和调控问题。当学生对事情的理解是非不明,对班级事务的处理欠妥当,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达成共识时,班主任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

三、通过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我认为,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抓三方面: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和课后作业。

1.抓课前预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课前预备十分重要,预备铃一响,就要求学生必须坐到座位上做好课前准备。刚升上中学的学生,打了铃之后,像没有听到似的,在玩什么的还玩什么。所以一开始除了班干部配合管理外,我都是经常一打预备铃就站到教室门口,观察学生的表现,督促他们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东西,督促科代表开始带读,时间长了,慢慢形成了习惯,就不用经常去管这件事了。好的课前准备会带来一个好的课堂效果,我认为抓课前准备是不可忽视的。

2.注意学生上课的状态,不能趴在桌子上,不准上课喝水,插嘴,随便讨论更是不允许

初一的学生比较幼稚好动,我们班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最大的毛病就是话多,插嘴的,一有兴奋的东西就小声在下面议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以后的课堂将越来越无法控制。所以初一刚开始,我就经常配合科任老师整顿课堂纪律,一开始,就花大力气、态度坚决地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慢慢地,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课堂好习惯自然而然养成。现在,我们班的科任老师上课时都感到越来越舒服了。

3.严格要求作业

首先是交作业时间,一定要防止交作业拖拖拉拉的现象,这要求组长和科代表一定要配合做好,在第一节课下课就要把作业本放到科任老师办公桌上,并把缺交名单反馈给科任老师和班主任。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初一学生单纯、学习压力又比较小,班主任工作会比较轻松,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带好初一的班级,班主任要经常跟进,特别是在初一上学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当这些习惯培养好了,我相信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越做越轻松,越做越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思明.用心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12.

编辑 张佳琪

作者:林冬玲

第3篇:农村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摘要:受到生活环境、年龄因素以及生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在升入初一之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和班级管理的难度。本文首先对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从真心关爱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理解包容学生,维护学生自尊心;培养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校共同管理这四方面,探索农村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途径。

关键词: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途径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是“大家长”、是领路人、是核心人物,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工作方式等,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但是农村初一班主任,面临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农村初一新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比较特殊,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加上他们初到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些适应问题,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这要求农村初一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确保初一新生健康成长。

一、农村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初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初一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约束力也不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返纪律或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有些初一班主任还坚持“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初一学生实施严格的教育和管理,一旦学生犯错或出现其他问题,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就是批评教育、限时改正,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犯错,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治标不治本,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相违背。

第二,教育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在初一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农村初一班主任习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判断;面对学生的时候缺乏细心和耐心,教育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对待一些犯错的学生常常是罚站、赶出教室、踢屁股、扭耳朵或者是冷暴力,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降低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阻碍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家校沟通交流缺失。目前,很多农村初一班主任还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初一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完全独立开来。班级管理工作基本是班主任指导进行的,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也无法及时反馈,这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农村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途径

(一)真心关爱学生,做好德育工作

初一學生思想单纯、个性活泼、言语和行为还比较幼稚,需要在良好的感情环境下健康成长,特别是农村初一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和照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为他们创造充满爱的和谐环境,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关心初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有什么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关爱他们的,促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当有心事,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向班主任倾诉、寻求班主任的帮助。

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但是思想道德观念还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产生一些负面的思想,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和纠正,会引发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进而对整个人生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初一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强化品德教育,通过举办文体活动、道德辩论赛以及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平等互让、勤劳简朴等良好品德,提出对初一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求,塑造初一学生完善的道德人格。

(二)理解包容学生,维护学生自尊心

初一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急于求成。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经常会出现违返校规校纪、学习成绩落后等问题,班主任老师急于在短时间内改善这些问题,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学生一旦犯错,一定会严肃处理,不分时间场合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还会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训斥学生,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初一学生心理敏感脆弱,自尊心很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提高自己的学生成绩;对于犯错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能动不动就严厉的训斥学生,应该以和蔼的态度去和学生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自身的错误,引导他们去改正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在私下进行,不要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某个人,以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的理解、尊重以及包容,会改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使初一学生自觉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培养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

农村初一班主任的工作繁重复杂,对班级管理工作总会有兼顾不到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班级干部辅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此,班主任应该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为原则,通过民主选择的形式选拔班级中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民主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有能力、有渴望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班级干部的办事能力、执行能力、自觉性等各种素质,促使班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身作则、自觉维护班级纪律,办好班主任交代的各项事务,带头认真执行班级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班主任要引导班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班干部是为班级管理服务的,与其他同学是处在平等地位的;另外班主任要明确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是起辅助作用的,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全部依赖班级干部,班主任才是主导,要定期监督和检查班干部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

(四)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校共同管理

与城镇初一家长群体相比,农村初一学生的家长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子女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很多农村初一学生家长片面的认为,子女的教育是学校的问题,与家庭是无关的,忽视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初一班主任应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开展对初一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农村初一班主任通过电话、QQ、微信、校讯通、家长会以及家访等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初一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解决措施;针对班级管理与家长进行讨论,咨询家长的意见,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班级管理方式,实现家校共同管理。

总之,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此,农村初一班主任应该积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探索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针对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为初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开湘.探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3(44).

[2]蓝炳云.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浅谈[J].才智,2012(13).

[3]黄忠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亚太教育,2016(5).

作者:杨纯

第4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2013年9月

在本学期,担任六年级的历史课,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 教材分析

1、 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 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主要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

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第5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教材情况分析:

1、对象:初一14个班

2、学情方面:初一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3、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的是《中国历史》第一册,本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书中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本书中用的文献资料和表格,只极少数学生要求掌握。

(三)本书中用楷体字打印的内容、图画说明和注释,不属于基本要求。

(四)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图画、地图多,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其中,极少数图画、地图,要求学生识别。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中国历史》第一册。

2、注重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探索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大融合等

2、教材难点:传说和史实的联系和区别、对社会的变革的理解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加强直观教学和地图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计划:

授课周数 周课时数 授课总数 讲课 考试 机动

40

34 2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7 18 19 20 教学内容 第1课 第

2、3课 小结、第4课 第

5、6课 国庆放假 第

7、8课 第

9、10课 第

11、12课 复习 期考

期考总结、第13课 第

14、15课

16、17课

18、19课

小结、第20课

21、22课

复习

期末考试

第6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王艳飞

一、教学目标

1、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以实际学情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3、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当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

5、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

三、具体措施:

1、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3、积极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不断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开拓创新,严格按照学校的三五高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环节严格要求。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随堂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5、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辅导、谈心,课堂提问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生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6、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7、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感受祖国的强大,从而有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

8、加强能力训练,选做高质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提高历史考试的成绩。

9、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课堂时间最大限度的使学生感受历史,掌握历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历史教学进度

周次课序教学内容

第1周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2周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

第3周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五课

第4周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七课

第5周

第二单元

第八课

第九课

第6周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7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第十四课

第8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第9周

第三单元

第十六课

第十七课

第10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八课

第十九课

第11周

第四单元

第二十课

第12周

第四单元

第二十一课

第二十二课

第13周---第20周

期末复习考试

第7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吃透精神实质,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高,做到从言语到行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1

二、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

2 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三、教学方面

通过分析教材,我根据我所教233班至235班共三个班,但每个班一周只有两节课、一个晚自习的实际情况,我计划每周上两课,共需16左右才能把课上完,留下4周左右复习,在上课期间我会认真做到以下: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

3 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课数学课。

3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4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一份

4 春华,一份秋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计划人:杜兴兰

2002年3月1日

第8篇: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六项能力和课堂教学十二项实践能力,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期提高目标:

1、《中国历史》第一册。

2、注重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探索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材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大融合等

4、教材难点:传说和史实的联系和区别、对社会的变革的理解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学生基本情况、教材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初一四个班的历史课,共有学生152人。初一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3、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的是《中国历史》第一册,本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书中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本书中用的文献资料和表格,只极少数学生要求掌握。

(三)本书中用楷体字打印的内容、图画说明和注释,不属于基本要求。

(四)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图画、地图多,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其中,极少数图画、地图,要求学生识别。

四、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大纲。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加强直观教学和地图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5.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历史读题和理解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

第一单元(1~8课)

共10个课时

第六周至第八周

第二单元(9~12课)

共6个课时

第九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三单元(13课)

共1个课时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第三单元(14~17课)

共4个课时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

第四单元(18~22课)

共5个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

期末复习及统考

共4个课时

第9篇: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到图书室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对所‎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上一篇:广州亚运面子工程下一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