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研究

【摘要】近年来,少〖HJ1.2mm〗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下降事件时有发生,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引起高校的深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高校新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因而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設。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方面探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直接传播者,肩负着培育学生高体育职业素养能力和高职业道德能力的使命,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败坏的案例时有发生,这给高校体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研究,是新时代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基础,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作用。

一、规范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社会风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些年来,个别体育教师的师德败坏被曝光出来,违背了教育行业的原则性教学指标,严重破坏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生态环境,这不利于体育行业的建设发展,新时期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新时期体育人才重任,只有规范好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起到以身作则、立德垂范、为人师表的重大作用。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敬业精神弱化,工作懈怠

现阶段大多数体育教师仅把体育事业看做是一种职业谋生手段,没有深刻了解该工作的性质,缺乏实际的责任感,个别体育教师甚至为了物质追求,对体育教学工作极其敷衍,因而出现上课停课、随意调课、以及找人代课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工作懈怠,深刻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秩序,也制约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主要原因是因为社会经济压力大,高校体育教师迫于现代生活经济的压力,主要追求的是利益上的得失,能有助于自身利益的才积极,于是一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讲一些基本的上课知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了,只当体育教学是一种消遣的娱乐活动,忽视职业道德的崇高性,从而无法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

2.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师德丧失

本来体育课程因其自身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更容易增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但是在当前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导致出现对个别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以及惩罚,丧失师德。另外,教师也不愿意为学生真正付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思想建设完全不关心,没有做好相应的体育教学事故预防措施,很多体育教师一般让学生搬完器材就让他们各自活动,课后及时归还器材就可以了,这是相当不负责的表现,也容易造成相关的安全事故。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体育教师的道德评价缺乏规范力度。现代体育教学在评价标准上一般是以体育教师的科研力度和教学业绩为重要衡量标准,对师德这块不太重视,造成了轻道德的狭义评价机制。

3.法律层面现实意志浅薄

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法律现实层面的考量,认为体育教学对学校教育没多大实效性帮助,顶多是训练一下身体而已,因此对体育法律法规培训课程的参与力度不高,即便是参与了也是敷衍了事,没有注意听讲,导致对新出台的体育政策完全不了解,这在之后的体育教学中会产生相关不符合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轻则给整个学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重则深刻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个别体育教师完全无视相关的法律,明知故犯,进而造成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师因自身自控意志的缺失导致的,在金钱至上的深度影响下,个别教师已经世俗化了,职业道德丧失,完全随波逐流,忘记真正的教学目标。

4.忽视学生体育的综合能力发展

虽然新时期体育教学已得到了高效的改革,但在现实层面上,很多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相当粗糙,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平时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课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的状态,不管学生的训练成果,完全忽视对学生体育的综合发展能力,降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乐趣,从而无法对体育课程产生真正的热爱,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心理发展极为不利,也不符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规范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举措

1.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师德工作的建设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工作的建设,相关领导层要深入了解体育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情况,建立相关的教学综合评价机制,把体育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工资待遇和晋升的考核依据,对表现优秀的体育教师给予相应激励,激发教师的师德建设,同时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建立师德档案来进行管理,及时记录相关教师的师德行为,保证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另外,还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加强师生间沟通,可开启学生评价操作,利用微信、意见箱、网络信息等方式,听取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然后及时反思,以便做好后期的工作。

2.强化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加强师德培养

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培养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要强化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培养,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和关爱学生的精神,学校可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师德培训工作,深化体育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关注度,提升他们自身的师德修养,另外学校要时刻督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体育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他们,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对一些道德规范缺失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强化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3.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师道德规范

近些年来,爆出了各样教师师德败坏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健全教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建设,对严重败坏师德的体育教师要严格处罚,使教师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从而提升自身对职业道德的深刻认知,以此提升整个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

4.增强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学校要高度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定期开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培训,另外教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自身的自控力,注意自身日常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自身的境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终身学习是增强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关键,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而且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另外要对照相关的职业道德原则,了解自身的情况,通过比对来进行修改,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典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

四、结论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大内容,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可从三个层面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层面:要求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体育人才。学校层面:进行全方位监督,建立相关的教学综合评价机制。法律层面: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师道德规范,高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J].运动,2018,(8):79.

[2]廖佩文等.现代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1):

作者:曹丹 汤铎

第2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刍议

摘 要:幼儿的言语、行为有其特殊性,对幼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幼儿教育呼唤仁慈之心、仁慈之心的内涵解读、仁慈之心的实践要求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构,以促进其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构

作者简介:李莹,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各种形式、不同规格的幼儿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目前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有待提高,学前教育事业面临着从争取入园资格到争取优良教育资源的需求转变,这些都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问题饱受非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相应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亟待出台。

一、幼儿教育呼唤仁慈之心

1. 职业道德规范的缺失。由于幼儿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幼儿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性,幼儿教师较容易出现师德问题。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中虽已提出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但未给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明确标准。目前,我国仅存在中小学教师规范,但尚无明确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也是幼教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无疑成为了制约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瓶颈。[1]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布为广大幼儿教师科学的实施保育、教育提供了借鉴与保障,但幼儿教师是否能真正履行应尽职责,师德建设是否合乎众望,教师队伍是否能真正做到“幼有所育”,尚无从知晓。

2. 仁慈之心的需要。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构中,应强调教师的仁慈之心。首先,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3-6岁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学龄前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认知仍在发展,心理和行为也都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个性特征尚未最终定型。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之后第一个认知的世界,是参与除父母之外的社会交往的地方。教师切不可对幼儿随意实施惩戒,对幼儿的需要不管不顾,甚至打骂、虐待幼儿。教师应关心、爱护幼儿,陪伴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并利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为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以“慈幼”的观念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需要仁慈之心的情感对教师进行规范。[2]其次,由于幼儿教师工作性质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职业并不容易。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道德素养,还要有专业的技能素养;幼儿教师不但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此外,幼儿教师普遍还面临工资待遇低、社会认同感不高、职业倦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幼儿教师应以仁慈之心对待工作,以仁慈之心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对幼儿教师仁慈之心的内涵解读

1. 尊重理解幼儿。(1)了解幼儿需求。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先读懂幼儿,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和依据。幼儿教师要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只顾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照顾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及其真实需求。做到一切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前提,以幼儿需求为目标。其次,教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地了解幼儿需求,而非自我揣测。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认知事物、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幼儿教师要对幼儿有耐心,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尊重他们的观点与意见。

(2)尊重理解幼儿言行。首先,教师要承认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特征,尊重幼儿的言行。其次,教师还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注意到每一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 对幼儿关注、宽容。(1)关注并非完全接近。教师不应为避免意外发生就时时刻刻紧跟着幼儿,甚至不惜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而是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幼儿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是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幼儿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幼儿逐步实现自我管理。教师不应把幼儿当成发展不完全的人,认为幼儿需要成人单方面的帮助助其成长,而是要鼓励、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强化。

(2)宽容并非纵容。当幼儿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持以宽容之心,鼓励、引导幼儿承认错误,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使其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还要意识到,宽容并非纵容,不能以幼儿年龄还小、身心发展处初级阶段等理由纵容幼儿犯错,而不施加教育。幼儿在犯错误时一定要及时指出,使其认识到错误,提升幼儿认知水平。其次,教师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除了在幼儿学习方面要施加教育,在幼儿生活方面还要给予照顾。如园所中,幼儿出现打闹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观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对幼儿施加教育,不要因为对个别幼儿的刻板印象就断定其是事件的引发者,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再如,当个别幼儿行为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当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辅以家庭教育,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具有慈爱之心。教师需秉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对待幼儿,要把每一位幼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般来关心爱护。教师应从慈爱之心出发,爱护幼儿、关心幼儿的需求,时时处处为幼儿着想,懂得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真正做到爱护幼儿。

三、对幼儿教师仁慈之心的实践要求

1. 发源于对幼儿的热爱与了解。幼儿教育本身就是爱的体现,受教师发自内心的良好愿望和职业良心的驱使。“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美德,每一位教师都不可缺少对幼儿的爱。教师对幼儿的爱,能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个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幼儿乐意和教师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安慰。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善良可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幼儿教师这一行业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2. 成长于对职业的认同与追求。(1)幼儿教师要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源于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和对职业的兴趣,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前提。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往往迫于就业压力、薪资待遇而不愿从事幼教职业。[3]虽然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但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依旧不太乐观,尤其是聘任制或合同制的幼儿教师,工作辛苦,工资却比其他教师低得多。这就造成很多师范生毕业转而选择其他职业,即使已经从事幼教工作的毕业生,也受到职业认同感降低的影响纷纷转行。即便勉强留在本职工作上,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甚至打骂、体罚幼儿的情况。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们就越要发现工作中的美,增强职业认同感,乐业敬业,常怀仁慈。

(2)坚定教师信念。初心易守,始终难持,如今的幼儿教师正是在这样坚持着。事实上,幼儿教师能够常怀仁慈之心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其从事的职业及道德要求有自己的认识、领悟,并将其坚定为自己的信念,勿忘初心、砥砺前行,才可以达到自我实现。

3. 成熟于对人性的升华与定位。常怀仁慈之心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幼儿教师的常怀仁慈能使幼儿效仿。幼儿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秉承匠人精神,心怀仁慈,落于实践,不断升华,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使幼儿从小具备仁慈观念,进一步使这种人性升华。常怀仁慈是人性发展的趋势。常怀仁慈最终要促进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促进人性的升华与定位。

参考文献:

[1] 彭香霞.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教育现存问题反思——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10):31-33.

[2] 童宏亮,亓兰真.专业化视域下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审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5,(22):10-14.

[3] 方凌雁.論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J].教育科学研究,2001,(10) :59-62.

责任编辑 郝 婵

作者:李莹

第3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职业道德规范比较研究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道德是指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它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的焦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高校承担着不同于中小学校的特殊教育使命,高校教师的道德要求也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责任和义务。这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职业要求,例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部门的重视。对照两个不同类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所有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中小学的重点侧重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因此老师对于师德的理解和教育的基本功掌握扎实。但对于高校,本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就过于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无形中助长了部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多数高校教师热衷于科研仅是为了评职称所用,而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甚至有的高校教师为了评上职称出现请人代笔,一稿多发等学术不良行为。所以近年来学术浮躁、学位造假令人忧虑,特别是粗制滥造已经成为高校的通病:例如,几个教师一两个星期就编成一本书、有的老师一年发表十几篇文章等。这些现象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更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前沿发展。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信念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相对中小学教师接受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师德专业培训而言,高校中的大部分人刚从学校毕业就很快走上讲台。他们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太快,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师德培训,阅历浅、经验不丰富、抗干扰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正因为这些条件的不成熟,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本位往往容易发生偏离,把教与学变成买卖关系,不顾社会效益,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开始热衷于第二职业,重科研轻教学。还有的老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备课不认真、上课无激情、教学方法单调、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没有开拓和创新意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经不起物质的诱惑,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泄题、阅人情卷、送人情分,在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有损师德师风。

3.高校教师爱生敬业精神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对于学生年龄偏小的中小学,老师更多注重的是“育人”,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对于高校教师很多只注重于业务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辅导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本身上课就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个别青年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观点偏激,在讲台上任意发泄不满情绪;还有的教师经常用语言和行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正是因为这部分高校教师教育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忽视学生的崇高理想和自我价值认同感,导致师生距离感越来越强烈,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将对大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精神的培育产生负面效应。

现今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师德问题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揭示其原因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四大成长因素差异;二是三大成长困惑影响。

三、高校教师成长因素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1.发展观的差异

中小学教师的成功是通过所带学生的成功而表现出来的协同发展,并且目标清晰,途径明确。但高校教师的发展观是建构在个人发展之上,其成功评定的标准不是依靠每个学生的成长来体现。

2.教育背景的差异

中小学教师几乎百分之百都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教师教育背景。但是高校教师大概1/3的人接受过短期的师范教育,尤其在综合类院校或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里这种情况很普遍。正由于高校教师缺乏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统一培训,所以他们的教育效能感、自我评价水平、职业倦怠感等都比中小学教师相对较低。

3.发展路径的差异

中小学老师的发展路径遵循着整体和个人共同成长的路径,他们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外部驱动,所采用的措施是多元化的形式:例如,听课制、教研活动制、家长和学生共同评价制等;而高校教师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内发型,采取的措施单一化,主要通过个人总结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4.成长倾向的差异

高校教师的发展是以科研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心,主要是希望自己成为研究教学型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次之。而中小学教师主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心,他们是希望自己成为教学研究型教师,教书育人是重中之重,兼具提高科研能力。

四、高校教师成长困惑与中小学教师之比较

1.成长标准的困惑

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具体详细:例如,中高考升学率、各级评优课、考试通过或优秀率等。相对而言,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的评价界限模糊,并且欠缺一个相对客观、可以量化的系统,只是笼统地以教学督导评估、发表论文或参加课题的数量与质量等来作为考核重点,学生对老师授课水平的评价往往次之。

2.成长条件的困惑

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大多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职业培训,同时采用优秀教师和年青教师建立的师徒制、教研室的共同备课制、公开课形式的观摩教学制等;而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依靠个人的成长,没有系统理论的培训,尤其对于青年教师上岗任教后所面临的教育心理不成熟和教学技能缺乏的两难问题,学校或院系缺乏相应的正确引导,因此就出现一个教法、一个教态长期沿用的状况,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本科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成长适应性困惑

正常高校教师的培养程序是从助教开始,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辅助教学的工作,加强对教学规律与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但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虽然教师学历的逐年提升使其最低始于讲师,但是他们并不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水平,无形中增加其焦虑感和无助感,教学效果因此降低。中小学教师的成长相比而言是一条稳中求进的道路,他们具备绝对的知识优势和教材教法共同研究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成长适应困扰。

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基于对上述高校教师成长差异和困惑的分析,我们认为促进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高们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育理念提升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科学的自我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之上的师生共同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把成功定义为个人成功和教师共同成功的结合。其次,要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师德教育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再者,高校教师要建立协同发展观,只有把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才能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条件。最后,高校需建立教师定期政治学习制度,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调整心理并将安贫乐教作为最基本的素质,将廉洁从教作为其根本贯彻始终,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专业工作者和促进社会风气净化的传导者功能。

2.知识结构优化

作为高校教师承担的首要角色是知识传播者,其次是对学生将来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引导者,最后才是科研人员的角色。为了完成这些使命和职责,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源储备,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知识内涵,掌握过硬的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与之相关的前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不弄虚作假,不粗制滥造,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另外,当教学或科研出现死角或冲突的时候,更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攻坚克难,不虚置国家社会资源。

3.标准导向明确

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教育教学能力标准等的制定和完善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强化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例如,高校要建立常规的检查制度和评价系统,一旦发现教师在教学或育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应当即时纠正和解决,对于那些爱岗敬业、坚守本职、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每年评选出职业道德标兵,并将其先进事迹向全校推广并给予职称评审和继续聘任的优先权;而对于那些教育教学水平低下、人品低劣的教师,坚决清除教师队伍予以淘汰。只有通过教师自身严于律己的要求和高校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才能有效地预防师德缺失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不断优化和提高高校教师整体道德素质并使其保持一定的高水平。

4.有利条件保证

政策和制度是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促使高校教师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必须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进行规范。例如,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开展教师思想道德与教育理论职中培训、各级优秀教师培养选拔制度、校内(外)或国内(外)学术交流、教研室活动制、教学反思制等。规范高校教师发展的方向,逐步提高其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发扬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掌握高超的教书技艺;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和开拓创新品质;思想上从敬业、爱业转向乐业、守业。

5.优秀人才流动

正常的人才流动,有助于激励高校教师自我成长的动机,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避免长期困扰影响其成长的近亲繁殖倾向。在合理有序的流动中,应将教师的个人评价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特别要以教师职业理想、思想品德状况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明确高校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加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发展关系着我国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发展,而这部分人正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栋梁;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成败。因此,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节.新世纪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J].大连干部学刊,2007,23(3).

[3]饶咬成,刘吉成,饶丹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现状与重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

[4]王芳.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

[5]吴金昌,刘毅玮.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8(9).

作者:范逸萍 曾琦

第4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虎门五中

朱瑞燕

今年7月1日 开始,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主题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网络供需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想教育学生,感化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因此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师德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自古以来,受人们爱戴尊敬的老师,都是拥有高尚师德的人,如古代的孔子,现代的魏书生、李镇西等。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师德呢,通过学习后,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依法执教。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三、不断进取,终生学习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5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七条内容,让我感触良多。它很简短却很实际地概括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更要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以下,就这几个内容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坚持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基本保障。应贯彻好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安贫乐道”不再是衡量教师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师待遇也随之提高。因此,我们更应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做到廉洁奉公。

二、要爱岗敬业。我想这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思想品质。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这是教师最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我们应该做一行、爱一行。 因为“教师既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也是灵魂的工程师。我很庆幸自己找到并成为了喜欢的工作中的一员,虽然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但是,我一直坚信只要以爱为本,爱就能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我将做好教师的本份工作,热爱学生,热爱生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为社会培养好人才。

三、要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更有爱心。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由此,我们一定要合理、合情、合法地慎用教师的惩戒权。注意“爱之深,责之切”的“责”要适度才行。

四、要严谨治学。要有优良的学风,在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不忘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教授准确科学的内容。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且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照本宣科,领工资了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上好每一堂课。

五、要团结协作。认真处理好教师与个人,教师与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要谦虚慎行,尊重他人;要谦虚好学、团结互助;要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要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也为和谐社会做出表率。

六、要尊重家长。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的团结协作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所以,我们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不是训斥、职责家长。

七、要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是人之道。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努力完善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无论何时何地,教师一定要有饱满的自信心,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声音宏亮、举止文明、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等。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有助于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有了更好的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能帮助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在道德情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自身素质、自身修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客观的评价;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为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充满信心。

第6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今天,抽时间学习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说是想着完成学习任务,但细细品味,也有所感悟。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不敷衍塞责;要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内容”。这些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索。目前,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形式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我们的职业道德如何,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疲惫和倦怠的时候,此时心中最渴望的就是别人的理解,只要我们的工作是让学生和家长所认可的,就算待遇差一点,也并不是不能忍耐。况且仍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所以说,当你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放弃了太多的物质追求。而你选择的是为你的每一位学生付出纯粹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神圣的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而批评、训斥、否定充斥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鼓励、表扬、肯定成为极奢侈的稀有产品,可结果却事与愿违。 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尊重和信任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勤于实践磨练,提高师德修养,制定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7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新规范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新规范,做新时代的好老师

通过认真学习文件,我就像又找了一次镜子,发挥自己的优点,发现工作和思想中的不足,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对工作认真负责,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维护学校荣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爱生如子,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这些都是我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践行的准则。现在新增加了“保护好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自觉维护学生权益,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在校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权力。”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在几年前就行动起来了,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申明安全,身心安全,我们都很重视。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几个"不",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能越雷池半步。

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合格恩品德,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与领导同事家长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作风正派,廉洁无私。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像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学习商品,不索要收受学生钱物,不制止和参与有偿招生活动,不在校外兼职。这一点,从我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我就是这么做的。因为我这个人很正直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也不物质。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创新知识结构。积极参与继学教育,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们一直做得比较好。教师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应该是有一江河的水,老师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知识结构,才不会才思枯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大胆创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在工作中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让我所教育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8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精选范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记得有人曾说:“作为教师,他永远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我更加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们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少年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时代呼唤作为教师的我们以情育爱,以爱育爱!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篇一: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记得有人曾说:“作为教师,他永远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我更加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

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们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

正如德国教育家篇二: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新丰中小 雷美玉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

者。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共2篇)]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三、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今后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对挑战和机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平常对历史不太感兴趣,因而历史方面的知识也就比较薄弱。每当我上此类的课文前,我总不敢怠慢,总是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络等,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走进课堂,生怕不这样做了,会误人子弟。如前不久,我上了一课是《负荆请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蔺相如、廉颇这两位人物的精神品质及思想言行,我就能过电脑查阅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自己胸有成竹了,上课时对学生介绍时也就有声有色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文本,走进人物。因而,今后我要更加认真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四、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

业中的一盏明灯。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第9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更加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这份事业,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还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关爱学生就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凡事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总之,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重大事件应急机制下一篇:你就这么渴望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