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桦川实践

产业扶贫 位于苏苏村的东旺果蔬绿色生态园是桦川县产业扶贫基地,生态园雇用的都是本地贫困户和农民,带动了他们脱贫致富。图为东旺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冬接受采访。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的桦川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幅员面积226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农村人口15.9万。

桦川县原来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04户11710人,贫困村45个。

脱贫攻坚以来,桦川县创新构建“中枢调度+专项推进”“领导挂帅+部门联建”“全覆盖驻村+干部结对”“网格化扶贫+跟踪服务”四大责任体系。县党政班子成员挂帅乡镇总指挥,所有处级干部每人包扶3-4个村,组建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医疗队覆盖所有行政村,119家单位包扶所有行政村,2609名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

目前,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16、2017、2018年,桦川县在黑龙江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A”等次前列;2019年5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同年10月,获得黑龙江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多渠道开展扶贫实践

以往,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伴随辛劳春耕的往往是一句:“看天吧!”如今,望着无边的田野,桦川农民站在四季起点播下希望的同时,也能预见金灿灿满溢着丰收味道的秋天。

在桦川县,这种预见力源于“期货+保险”的融合。从简单的“价格保险”到“基差收购+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从“保价格”到“保收入”;从小规模试点到整县推进……多年实践“期货+保险”的“桦川模式”因农而生,向农而兴,更显活力。

当地农民杨克军到現在也忘不了,2019年的两场急雨,他站在水淹了半米多深的苞米地里欲哭无泪的场景。“农民一年到头就指着这地呢,玉米都结棒了,眼瞅着到秋,谁成想全毁了。”杨克军一想起心就揪着疼。

2019年年底前,杨克军接了一个电话,东河乡东河村正在对受灾种植户情况进行登记,“保险+期货”要给投保农户理赔了。

杨克军将自家种的不到6公顷的玉米全部投保,自己每公顷掏200元,受灾后每公顷获赔4000多元。

又到春耕时,种了37年地的杨克军从来没像2020年这样踏实过,“期货+保险”这颗“定心丸”他打算一直攥在手里。

2019年桦川县因遭受台风、连续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灾情,直接导致全县玉米减产五成左右,部分地块甚至绝产。而“期货+保险”保障了农民的收入,有效地规避了自然灾害。

“保险+期货”让农民种粮收益有了保障,为生产端到市场端的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按下了“稳定键”。农民在春天种地前对价格、销路、收益心有定数。根据期货价格有针对性地研究种植啥、种多少。

桦川县还通过“保险+期货+基差收购”模式,有效保障粮食销售价格和销售渠道,消除农户后顾之忧,解决了农户“卖粮难”问题,促进了分散种植农户与粮食市场的紧密对接。

四年来,桦川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腰带”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支持“期货+保险”项目。仅2019年桦川县“保险+期货”总投保面积达到32.75万亩,桦川县政府承担10%的保费及种植贫困户保费就达257万元。“保险+期货”让477户种植贫困户近1000人获得稳定种植收益,燃起更多家庭的希望。

天空稍放晴,桦川县横头山镇万宝村贫困户辛国安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富民蔬菜基地,为大棚内的秧苗开窗通风。

辛国安今年71岁,因病致贫,但他为人勤快积极向上。自万宝村富民蔬菜基地建设以来,他就坚持在基地打工,靠着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我现在主要照料3栋暖棚,每天来也不用搬东西,主要是通通风、拿水管子浇浇水,这活不累,每天能赚100元钱,2019年春耕期间我在这两个多月就赚了6000元钱。”辛国安说。

富民蔬菜基地原有50栋冷棚,主要种植香瓜、香菜、菇娘、油豆角等农作物。2019年,万宝村为最大限度发挥基地带贫作用,经过多方筹资建设了3栋暖棚,以满足50栋冷棚的秧苗培育。

“现在温室大棚内正在培育的是菇娘、茄子、辣椒、黄瓜等秧苗,香菜和水萝卜还有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采摘了,今年我们秧苗育的早,加上最近气温回暖,上市时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该村支部书记冯跃彬指着长势喜人的秧苗说。2019年10月,随着佳横路正式交工使用,为万宝村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以前开车去趟市里要1个小时左右,现在只需要20分钟。万宝村和大棚基地分别坐落在佳横路两侧,这条路的开通使万宝村受益匪浅。

下一步,万宝村将依托佳横路打造沿线观光农业,改造采摘大棚,种植葡萄、草莓等采摘水果,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周边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对村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现在村内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共建模式,已经实现了整村带贫全覆盖,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佳横路整合乡镇资源,充分调动村民致富积极性,哪个村有什么‘宝贝疙瘩’都放到公路沿线展示,把城里人吸引到横头来,将横头山变成一座‘聚宝山’。”驻村工作队队长邹长恒充满信心地说。

第一集体农庄的合作之路

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是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隶属于佳木斯市桦川县,在桦川县城区西南方向。这里,曾诞生了几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集体农庄、第一个拖拉机站、第一个突破大面积高产地区、第一个农村题材纪录片、第一个写进小学课本的集体农庄。

如今,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的樓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一幅幅带有朝鲜族风情的画面。

1945年,桦川县解放。1947年,桦川水利农场建立,并组织农民进行集体化生产,体验大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的好处。1948年初春,水利农场派人到吉林省敦化、延吉等地,动员有种植水稻经验的朝鲜族农民移民。于是,朝鲜族金白山和李在根各自带领几十户人家,来到茫茫荒原,建房安家,开荒种稻。

1951年,桦川水利农场响应政府号召,学习苏联办集体农庄经验,开始筹建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1951年2月21日,星火集体农庄成立。金白山当选为农庄主席,李在根为农庄副主席兼党支部书记。

当时,农庄有明确的章程:年满16岁的劳动人民入庄自愿,退庄自由,土地归农庄所有,实行按劳动日分红。成员的私有财产折价顶入庄金和生产基金。划分耕作区、耕作队,建立七级定额,通过定额付给工分报酬。年终分配时从总产量中扣除1.5%的公益金,10%的公积金。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星火集体农庄也开启了合作社种植新时代。

走进星火村,随处可见“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的印记:村口的巨石上、村边的宣传栏里、村委会旁边一排排的连脊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庄人离开了黑土地,外出打工,土地开始向周边流转。村党支部书记崔哲俊介绍,2014年,农户土地都交与村委会统一发包给滨江庄园水稻种植合作社,多半用于种植有机水稻。

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的方向,改变了星火集体农庄当年种水稻只求高产的理念。从前求高产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饱,如今优品质,是为了更多人能吃好。

如今,村里建起了三栋住宅楼,只限于村民购买。“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可他们老了还希望再回来,我们要守住他们的家。”星火朝鲜族乡党委书记南楠说。

南楠表示,“星火集体农庄刚成立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求入庄的信有30余封。可以说,农庄是那个年代很多人最美的向往。现在也经常有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寻找当年的记忆,我们不能让大家失望,于是就想建一个朝鲜族特色村寨,与我们原来的民宅相呼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用乡情弥补乡愁。”

建特色村寨,发展民宿旅游,星火村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崔哲俊目光中多了许多憧憬,“到秋天村里这2000多棵果树也都结果了,采摘园里茄子辣椒也都长成了,荷花池的秋荷也都开了,庄园也能入住了,那时的星火村,肯定更红火。”

2018年,星火村推进实施了“星火庄园一号民俗村寨”项目,村集体以集体土地为资产入股,建成后享受效益分红。该项目是集民俗体验、乡村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康体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主要建筑有村史博物馆、接待服务中心、民族饭店、长短期出租特色民宿、休闲广场、垂钓和荷花观赏、采摘园、文体活动中心、电影院、朝韩购物中心、污水处理站等设施。

南楠说,特色村寨预计可实现年接待游客21万人次,年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年缴税金300万元,安置就业岗位180个。

星火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曾经的第一集体农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三江平原上的一个融合现代农业、现代旅游、现代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民俗特色的美丽村寨。

文旅之路照亮贫困户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桦川县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民族特色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以构建新型产业化扶贫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带贫机制,构建以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利益共同体,结合地域特点开发九个乡镇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项目,规划建设切合实际、稳定长效的多元化文旅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乡村文旅带贫主体,释放“叠加效应”带动全县群众就业增收,让农民足不出户在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

采摘园+农家乐,让贫困户采摘希望收获致富乐。桦川县现有规模以上采摘园15个,采摘园内种植美国大樱桃、油桃、水蜜桃、葡萄、苹果、应季蔬菜等适合本地生长的各种果蔬品种,年接待游客20万人,产值可达1200万元,实现利润500万以上,年带动贫困户就业300人以上,人均增收0.5万元以上。农家乐31个,年带动贫困户就业70人以上,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悦来镇苏苏村,5年前,李冬投入100余万元流转出19户农民大田,其中3户是贫困户,工人都用本地贫困户和农民。5年后,李东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田变身果蔬采摘园,更是桦川县产业扶贫基地。谈起租地种菜的理由,李冬说:“就是看到孩子吃的水果反复洗泡还有农药味,就想自己种点纯绿色的,让孩子放心吃”。采摘园和农家乐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贫困户在本乡镇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李冬的东旺果蔬绿色生态园,是集农业科普教育、田园采摘、果蔬配送、畜牧养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户外拓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景区庄园。

东旺合作社是桦川县产业扶贫基地,也是苏苏村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基地,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了带贫作用。

总投资10500万元的星火朝鲜族民俗文旅产业园项目和总投资3.038万元的横头山镇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等,结合星火朝鲜族乡朝鲜居民聚集特点和横头山天然森林氧吧资源,以政府投入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和村集体资本参加,贫困户广泛参与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预计项目建成后,通过项目利润分红、园区项目租金分红、歌舞队演出收入、园区吸纳就业、餐饮街区经营者利润分红、房屋出租分红等带贫机制可为贫困户年均增收0.3万元以上,同时也将为村集体每年带来不少于100万元的稳定收入。

文旅产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役的新型产业项目,在大幅度提高贫困户收入的同时,也是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着力点。桦川县将以“全境旅游,全景桦川”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乡有特色、村村有带动的文旅带贫模式,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创建桦川文旅增收新名片。

作者:郭煦

第2篇:勇扛责任之重担 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是2016年我州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南代表团,看到代表们正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计划、财政报告。代表们就河南县精准扶贫工作踊跃发言、建言献策,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谭秀萍代表建议,财政预算报告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个亿的内容要具体细化分解;免费教育资金应在财政预算报告中体现出来;索南才让代表建议,要把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河南县城办高中教育,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海多智代表认为,解决好牧民群众最需要的水电路问题,就是最大的扶贫;多杰代表建议,在扶贫工作中,政府要积极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巨克中代表强调,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务必要首战告捷,要确保脱贫人口不反弹、不返贫。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样板县,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发展,走出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大品牌,打通在生产、销售、消费环节中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富有河南特色的有机畜牧业体系,实现生态和旅游业发展的双赢,开发草原风情自驾游营地;要进一步完善三规合一,打造融入蒙藏元素、蒙元文化,展示地域特色的明珠城镇。

代表们畅谈感想体会,共谋我州脱贫发展大计,以代表之身份,把“责任”二字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作者:张海麟 索卿

第3篇: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作为国定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着力抓好“四资四业”,深入实施“三年大会战”,做到“赶”与“转”并举、“量”与“质”并举、“稳”与“进”并重,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良好开局。

突出项目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大提升。

坚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领域,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以上。

在项目包装上求精。敢于无中生有、精心包装策划一批支撑全局、带动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全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在推进建设上加速。把握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组团作战方式,启动G211黑獭至印江县城改扩建工程、沙沱大桥(复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通村公路水泥路531.1公里、乡道油路改造98.3公里,实现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0%,建制村通客运率达91%;完成甘溪水库、当坝水库、邓家溪水库建设,实施簸箕岩、廖家坝等水库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5处,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泉坝35KV输变电工程,实现农村用电可靠率达到99%。

在破解瓶颈上发力。坚持项目建设计划和要素保障规划同步研究、同步推进,全力抓好用地、投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争取年内实现融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突出产业培育,推动富民支撑大提升。

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层次提升,实现新投产企业15家以上,全县新增规模企业5家以上。

着力发展山地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特色鲜明、高端发展”的理念,发挥沿河县农特产品“优质、生态、有机”优势,着力发展以富硒、千年古茶为重点的生态茶业,以沿河山羊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沙子空心李为重点的生态果蔬业,以铁皮石斛、白及、青钱柳等为重点的生态中药材产业,拓展建立一批大健康产业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

着力破题文化旅游。牢固树立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理念,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合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逐步形成以餐饮服务、民族服饰、旅游中介、农特产品等多元并举的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着力提升现代服务。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结构,激发消费活力,积极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延伸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商务物流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体系,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10个以上,以电子商务激发市场活力。

突出绿色引领,推动生态建设大提升。

突出“导”。开展“多彩贵州·保护乌江母亲河”系列活动,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

突出“建”。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巩营造林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绿色长廊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抢抓乌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执行机遇,加快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水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农业面源、工业点源、城镇截污和垃圾处理、河道整治。

突出“护”。结合全县生态文明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山水田园风光保护计划,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大力实施“保绿”“还绿”“增绿”“添彩”行动,着力建设多种色彩交相辉映的生态风景带。

突出“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启动农村垃圾清理设施工程,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突出“创”。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认真研究制定国家生态县创建计划,细化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积极争取申报创建命名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促进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实现“多赢”。

突出城乡统筹,推动特色城镇大提升。

建宜居县城。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把现代元素、文化元素、生态元素融入城市风貌规划和设计,全力推进县城风貌打造工程,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继续推进城市交通、绿化、水系、灯饰等工程建设,着力建设“最美江城”。

建特色集镇。突出山地特色,彰显水韵魅力,围绕绿色主题,按照“8+X”要求,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加快官舟省级示范小城镇、洪渡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其他乡镇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小镇。

建美丽乡村。突出展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易地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小康寨整乡镇(街道)推进和农村集中建房工程,注重传承好民族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着力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彰显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突出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创新大提升。

全力深化改革。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稳妥推进,努力在农村产权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投融资、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最大限度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全力招商引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亿元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以上,民营私营企业200户以上,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亿元,带动民间投资40亿元以上。

全力开放创新。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深化与周边区域交流合作,着力建设一批科研基地,引进科技成果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培养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突出惠民利民,推动幸福指数大提升。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进程,因人因地精准施策,实施易地移民搬迁2112户9007人,实现年度脱贫人口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4.56个百分点,46个村出列贫困村。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山村幼儿园升级改造工程,启动第五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完成6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3所学前教育工程和官舟高级中学。

实施健康沿河工程。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发展。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一批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全民健康。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切实推进大众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00人,让更多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

实施特色文化工程。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土家民族文化,加大传统村落、民间文艺等保护力度,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作,着力发展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为主的文化业态,让土家特色文化更加多彩。

实施文明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工作,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突出基本保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继续推进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启动城市中心敬老院建设,新建夹石镇敬老院、2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住房改造工程。突出住房保障,持续推动保障住房向乡镇、园区、学校延伸,建设公租房300套、棚户区改造215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60户,努力实现群众住有宜居目标。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城乡环境天蓝、地绿、水清,让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幸福。

实施平安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平安沿河”建设,确保全县大局持续稳定。

(责任编辑/哈文丽)

作者:任廷浬

第4篇: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例文

精准脱贫 —— 打赢脱贫攻坚战 范文 二篇

篇一 :

同志们:

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以“强党性 明政策 重实干,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为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党性是最闪耀的光辉

今天和大家谈谈党性的问题。在谈“党性”的这个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经常把“党性”二字挂在嘴边,但心里对“党性”这个词又有多么深的体会呢?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不用回答,大家只是在心里自己回答就可以了。你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想入党时内心的真实想法?相信大家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一些同志可能相信的是“门槛论”,认为入了党有政治优势;一些同志可能奉行的“大众观”,觉得在村里能入个党,是先进的表现,实力的体现;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爷爷说”的粉丝,回答:从小爷爷就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又有多少同志说,是为了我们党员应有的信仰呢? 心念至纯,则万物可法。开国上将李聚奎在临终前,把儿女们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

斗,没有个人私产。”他颤颤巍巍地把在5 张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的遗产清单交给5 个孩子。孩子们接过展读,那上面赫然写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什么是纯净的党性,什么是纯粹的信仰,老将军用心念至纯的一生,对“为什么入党”,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谈道:

“我们为什么特别需要回望历史?怎样避免走得太快太远,忘掉当初出发的理由?”金一南之问发人深思。他问的是“根”、思的是“源”,找的是心里的信仰、脑中的真理、脚下的方向。自1921 年建党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 99 年的光辉历程。99 年前,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启航,一路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九”这个数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易经》中的《乾》元用九,于九是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它被我们中国人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而九九归一则表示是一切回归于起点,从来处来,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状态。其实,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九”的谐音还有“久”的意思,“九九”即有“久久”之意,象征着长久,持续的意思。我想,这在向我们昭示,讲党性就是讲

初心,就是讲担当,讲作为。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 年新的历史节点上,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精神面貌、继续阔步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以新的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不懈奋斗。

二、政策是最有力的保障

我们要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成为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减贫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一大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俗话说,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当有好的政策形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力划桨,一路向前。对此,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党的扶贫政策上,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要充分认清出台扶贫政策的重要意义。我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也就是有明显的贫富差别。所以,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大家要明白,

这是政策都是对我们利益有所倾斜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所保障的,是对我们有着极大裨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国家对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一定要支持并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

二是行动上,要严格落实扶贫政策的各项责任。古人讲,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意思是说,法律制度好制定,但落实下去、落实好很难。扶贫政策也同样如此,需要各级干部落实下去,群众享受起来。对于我们驻村工作对来讲,对落实扶贫政策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用真情、真心换老百姓的放心、安心。对于村组干部来讲,要力亲为抓脱贫攻坚,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用实干精神为时代使命增光添彩。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进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多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期盼。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要求,结合政策提出合理诉求,以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落到老百姓的心理。

三、实干是最响亮的声音

习总书记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俗话也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马上“干”,不干,口号喊得再响,不如把事干的漂亮,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那么,作为奋战

在脱贫攻坚最一线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广大村民,我们应该怎么干呢,结合我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应该这么干。

对于驻村工作对来说,驻村非住村,要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每一支驻村工作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也是扶贫攻坚战中的“金甲军”。但是从城市一下子到农村,一些驻村工作队员难免适应不过来,面对农村的闭塞落后,脑海里想着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工作上心不在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何况是寄予重托的勇士?我认为,驻村工作队背负着农村贫困户同步小康的重任,应该克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基层扎根下来,不仅吃住在村上,心也要随之转移到村上,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村上的人,把户脱贫村脱贫当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要挨家挨户摸排村情户情,精细研判,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到户到人,为脱贫重重加固保险,一起抓组织建设、兴产业、振乡村,真正做到驻村有责。

对于村干部来说,村官亦是官,要在其位,谋其政。“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村“两委”干部是最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人,是党在农村一线的“当家人”。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村组干部。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 村“两委”干部的肩上挑着农村脱贫致

富的沉甸甸的担子,村组干部强,农村才能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压力山大,如果这个时候,村组干部有了懒作为思想,总认为“自己不干总有干”“扶贫是驻村工作队的事情”,那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那么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破坏和谐的工作氛围。尤其在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前,村组干部更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和气魄,不推不躲,敢作敢为,以“一个都不能落下”为目标,充分发挥“一呼百应”的能力,带领贫困户开创出一条小康大道。

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幸福靠奋斗,要自立者,人立之。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颗懒惰之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一些贫困户抱着一种“反正有党委政府在”的思想,好吃懒做,对党委政府产生依赖心理,甚至认为帮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政府就应该为他们贫穷买单。人穷人又懒,扶贫道路难;人穷志不短,脱贫有何难?贫困户要脱贫,首先要立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自立歌》中写道:“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志不立者天下无可成之事。其次要力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困户要牢固树立懒惰可耻意识,主动与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沟通自己的思路、想法,主动参与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脱贫攻坚面临

收官,乡村振兴再启新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汇聚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多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贴心事,为xx 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生活不懈奋斗!

精准脱贫 —— 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二:

2018 年可以说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 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同样,精准扶贫的重心和重点也是在农村。

1

背景

当我们谈到精准扶贫, 显而易见有很多重要的问题, 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关于农村现状讨论的热门文章, 比如某博士返乡记等等, 这些文章有的客观的讲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 讲述进城务工的自己, 有的带有片面性, 有些在调查缺位的情况下虚假、失实的讲述农村甚至是黑农村。

每一年国家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注三农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目前农村社会

主要面对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1.1 青壮年流失,

土地抛荒,

社会涣散

1.2 当前农村问题在“三农” 中比较突出, 和我国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农村的发展是滞后的。

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 农村空心化。

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土地被不同程度抛荒。大部分农村人宁可外出打工赚钱, 也不留在农村种地, 农村的闲置房屋、闲置地越来越多, 没人处理, 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民打工难致富, 贫富分化加剧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面前,农村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呈现高风险和低收入的状态。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5%, 而农业增加值只占GDP 的 8%, 农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来自二三产的就业, 进城打工。

但遇到家人大病、工伤、孩子上学等等情况, 就只好举债, 据调查, 农户平均负债率达到 30%, 打工难以致富。

农村留不住人才, 教育落后。

农村里读出书来的人基本上都去城里发展,年轻教师一般都不愿意待在农村。

1.2

基层治理涣散,

社会失序

集体经济分散后, 村干部说话没人听, 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青壮年长期在外, 家庭破碎, 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1.3

环境污染

过去我们一讲到污染就会联系到工业、城市, 认为污染和农村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农村生态环境差, 农村里的垃圾堆放大多不合理, 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比较多, 而且又很少专门处理垃圾的人。

养殖的畜禽粪污随处可见, 加上大部分难降解的化学用品, 例如化肥、农药、农膜等, 造成农村水土污染严重。

这些问题和困境, 它不是在每个村庄都一定有,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困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它有一定的普遍性。

2017 年 10 月 18 日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机制、新策略, 扶贫攻坚的新方法、新手段新责任、新担当。

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

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精准脱贫是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 一个不能掉队。

” 没有的要先有,有了以后要好, 精准, 不光是关注全体,而是关注到每个个体, 第一句话

“一个不能少” , 就是要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句话“一个不能掉队” 。

就是讲 2050 年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总书记曾经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 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 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五年来他在国内 50 次调研, 其中 30 次是贫困地区。全国 11 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都走到了。

甚至他离开多年后仍不忘他见过的贫困群众。

这里就有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 也是在这里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用扶贫队长的话说, 十五年前或者二十年前, 这个地方用句话说就是穷山恶水, 外面的人根找不到这个地方也不会来这里, 因为它没有路可以到这里, 现在大不一样,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成为这里的奋斗目标,十八洞, 3 年多实现了全部脱贫, 当年的 40 个光棍, 已有一半成了家, 新娘还都是外村人。

还有这个宁夏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统称,1972 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对西海固的发展, 本地人更有发言权, 一位西海固人回忆到, 70 年代县长去银川 开会有自 带铺盖, 中途路上要歇两晚, 对比一下现在高速直达银川 只需不到 4 个半小时变化很大, 他说现在精准扶贫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国家投入很多,真算是

喂到嘴里的扶贫方式了, 再不脱贫真是自 己懒了。

还有一位西海固人讲到西海固很多农村吃水难, 娶妻难, 很多老光棍, 因为女人都嫁出去了。年轻人很多出去打工了, 留老人在家徒四壁的农村, 精准扶贫以后这些情况都大大发生了改变, 相信曾经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西海固地方将会迎头赶上全国的步伐而且越来越好。可以说昔日 “贫瘠甲天下” 的西海固,今日 已乐享诗意乡村生活。

五年来, 我们国家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 1300 多万, 当前减贫进入“最艰难阶段” , 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 扶贫工作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不满足于脱贫, 我也要致富,要和大家一样过上好日 子” , 这样的贫困户工作队是非常愿意支持的, 扶贫就怕老乡们躺在国家政策上睡大觉。

为什么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 围绕这个问题, 各地都已经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比如湖北现在正在进行一件事情, 就是通过市民的下乡、能人的回乡、企业兴乡这“三乡” 工程, 来促进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这样的要素流向农村。

绝大多数人从内心深处来说并不想成为被施舍的对象, 如果给的是一个工具, 让精准贫困户能够自己建房子或做别的事, 或给精准贫困户提供教育, 他会很高兴, 也会很感激。

精准扶贫改变了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大包大揽做法, 更多的是去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

庭,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幸福。

精准扶贫它是自上而下, 同时也是自下而上, 内生动力最重要。

贫困群众也在变, 也在向上, 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也希望得到尊重, 有尊严。

怎么来看在精准扶贫中遇到的难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要正确的认识在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矛盾。

有问题不怕, 就怕有问题却看不到。

挺难的。

难还要做, 为什么, 因为精准扶贫它是利国利民的事, 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 一个不能掉队。

3

紧抓历史机遇

决胜脱贫攻坚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 时间已经来到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由总书记带领, 我们还是信心满满的。

总书记最牵挂的人就是困难群众。2018 年春节来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 深入村镇、企业、社区, 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一年前,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自凉山州的代表了解彝区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总书记说, 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我绝大多数去过了, 还没有走到的吕梁和凉山

会尽快去。

那之后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西吕梁山区考察调研。

这一次, 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把凉山之行安排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春节前夕, 既作为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 又作为春节慰问的重要活动。

在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拍着一位老人的手, 对她说:

“你要相信, 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 在火普村习近平总书记身披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 同乡亲们握手话别,“习总书记卡沙沙”“习总书记子莫格尼” 的声音此起彼伏, 最后, 彝族同胞还唱起了《留客歌》 。

党的十八大以来, 每逢春节将至,他都要到中国最贫困的角落去, 体察民情、倾听民意。

近五年来, 30 多次国内各地考察, 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 超过 25 个重要场合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今年两会期间, 总书记在内蒙古参选人大代表, 总书记带头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省份参选, 为全党树立了标杆。

这体现了总书记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怀, 正如总书记所说:

“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 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 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团拜的时候,总书记还说到,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

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第5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剩下不到3年时间,当前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推动落实。我们立下愚公之志、砥砺为民之心、发扬实干苦干之风、下足绣花功夫,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一定能如期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此文刊于人民网)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是促进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决战脱贫攻坚,更要确保广大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

筑牢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转变思想,积极作为,转变滞后观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引领带动群众自力更生。还要选好“带头人”,培育“领头

1 羊”,选出基层党组织“领军人”,做群众“放心人”,大力培育创业带富“领头羊”。同时,必须要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敢于向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出现“庸、懒、散、浮、拖”等问题“开刀”。

典型示范,引领脱贫攻坚。要加强对脱贫攻坚成效突出的党员干部的宣传,树立“标杆”,激励更多的干部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加强对典型经验的宣传,促使各地进一步增强总结提炼经验的意识,将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宣传,形成相互借鉴学习的良好态势。加强对典型地区的宣传。大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率先脱贫的地区,增强地区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可以形成相互追赶的良好局面,引领脱贫攻坚继续走向新的胜利。

践行“两学一做”,决战脱贫攻坚。要抓日常,抓长效。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构建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干部的常态长效,不断深化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创造脱贫摘帽有利条件,在扶贫开发的“攻营拔寨”中积极作为,勇当先锋。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敢亮身份、勇担责任,学习好、领悟

2 透、宣传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利农政策,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分享党的温暖和阳光。

第6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记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之后,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论述,精准扶贫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我体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主要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构成。

一、扶持谁。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求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具体工作内容为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识别办法,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和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等工作。

二、谁来扶。近年来,我国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要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期间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19.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怎么扶。总书记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是解决“怎么扶”问题的重点,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建立需求导向的扶贫行动机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专项扶贫措施与精准识别结果和贫困人口发展需求相衔接。

在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既体现在指导国内精准扶贫理论创新、顶层设计、基层实践上,也体现在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上。

第7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在未来两年多时间里,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让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之举。我们要清醒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截至2017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量仍有3046万。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多万人,而且越到最后脱贫难度越大。从剩余贫困人口的构成上看,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群众,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难度更大。目前,全国300多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超过千万,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3万个深度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比重占到53%。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大多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脱贫基础更为薄弱。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存在特殊性、文化传统和生活观念存在特殊性,与既有成熟扶贫模式匹配难度较大,大大增加了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以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的难度,也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设计与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了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的形成,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有的地方存在扶贫产业选择上闭门造车、扶贫项目设计上好大喜功、工作开展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脱贫内生动力有待增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对于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探索与研究仍显不足。有的地方对于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群众,简单贴上“等靠要”、观念落后保守的标签。这不但不能激发出他们脱贫的动力,反而可能强化其既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打破束缚贫困群众发展的观念枷锁、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亟须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引导。

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面对脱贫攻坚决胜期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脱贫攻坚全过程,真正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基础。要通过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将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等措施,把强化政治责任落到实处。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脱贫、健康扶贫和农村危房改造、综合保障性扶贫等重点工作,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扎实做好军队帮扶工作,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社会扶贫。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精准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

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开发重在持续激发、培育和形成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要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营造良好氛围。帮扶干部应深入贫困群众,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努力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总结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如有的地方从个体、家庭以及社区的角度营造奋发有为的环境,有的地方运用经济、社会和文化手段打破“甘于贫困”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等,取得良好效果。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这也是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注重提升各类贫困人口的风险防范能力,强化社会保障的防贫减贫功能。增强农村社区的扶贫济困功能,强化邻里互帮互助、患难相恤的传统,发挥社会资本在减贫中的作用,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作者为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 者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拓展(人民观察)

黄承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根据国情实际深化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队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使我们党和人民的“四个自信”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经验做法

在改革开放后扶贫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经验做法,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坚持改革创新。我国扶贫开发的突出成就在于,在长期扶贫开发实践中,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不同贫困标准下,都能有效实现既定扶贫开发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改革开放之初以制度改革推动减贫,到1986年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一直在改革创新中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贫困人口分布及特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扶贫战略和政策,避免了一些国家简单进行抽象的赋权、干预措施却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因而减贫成效不彰的困境。我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实际的贫困标准及其调整体系,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改革创新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社会政策。

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并在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战略性任务进行部署,分阶段、有计划、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并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同时,注重发挥党和政府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的作用,不断提升扶贫脱贫国家动员能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坚持可持续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投入体制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国家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和各类资源迅速增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水平的扶贫投入背后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的经济基础不断巩固。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将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保障社会资源投入与社会财富增长相适应,从而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支撑。

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视贫困群众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主体。贫困治理不仅要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还要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促进贫困人口融入社会;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还要降低人们陷入贫困的风险。开发式扶贫通过建构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不仅在经济意义上使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而且在社会层面使贫困人口远离贫困。它还注重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

坚持协同推进。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成因包含微观与宏观、个体与社会、经济与政治诸要素,单一的贫困治理手段往往收效有限。我国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找准致贫原因 采取特殊举措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适势求是)

吴 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

找准深度贫困的成因。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等。从自然条件看,深度贫困地区大多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资源贫乏。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社会发展滞后,现代文明程度低,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一婚十年穷”。一些贫困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从现实因素看,很多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欠基础、少条件、没项目,即使有产业项目,也存在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问题,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有限。一些深度贫困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织,导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艰巨、任务繁重。

直面深度贫困的挑战。习近平同志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3046万,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较高,完成脱贫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三区三州”(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不足,脱贫难度更大。从脱贫攻坚工作看,有的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总体而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都存在不少短板,而且在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成本高、难度大,要实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不小。二是产业基础普遍薄弱,缺乏产业规模效应,缺少经营主体带动,项目建设支撑不足,金融资本支持不够,市场发展活力欠缺,缺乏能够自主创业自主发展的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缺乏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三是一些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一些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困难群体面临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困境。

探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路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超过其他贫困地区,这就决定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和手段,既要稳又要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关键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在具体工作中,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的目标,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产生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留下后遗症。同时,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推动脱贫攻坚的资金、项目和人才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建强深度贫困村党组织,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其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身子动起来、脱贫攻坚干起来,切实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国务院扶贫办)

脱贫摘帽重在不返贫(大家手笔)

李小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重大进展。按照2011年确定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046万人,年均减少1370万人。按照这样的减贫效率,到2020年我国将告别农村绝对贫困。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也将实现。2016年,全国592个贫困县中已有28个摘帽;2017年,又有125个贫困县申请摘帽,目前正在进行评估。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消失,也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农村贫困在2020年后仍将以相对贫困和多维度贫困的形式存在,未来的扶贫工作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目前的脱贫工作质量不高,一些贫困人口即使现在脱贫了,将来也有可能返贫。因此,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而做到不返贫,就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实际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做到稳定脱贫不返贫。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也是扶贫攻坚成果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关键。

一个地区脱贫不返贫,需要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可持续的脱贫机制,主要是指在制度上形成保障贫困户脱贫后不会返贫的机制,在新的贫困出现或出现返贫现象时具有能够有效兜底的制度保障。例如,教育扶贫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是防止新的贫困产生的有效机制,还是防止返贫的重要制度保障。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机制的建立,还表现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有效就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它们都是可持续脱贫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这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至关重要,因为那里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尤为落后。在当前脱贫摘帽的决胜阶段,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确保可持续脱贫非常重要。

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需要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看一个地区是不是实现了真正脱贫,不能只看发展了多少脱贫产业、农民收入短期增加多少,更要看脱贫产业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有的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较慢,主要原因是产业单一,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种植业。这类地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的出路就在于,发展多种产业,实现收入多元化。又如,有的地区力求扶贫产业形成规模,结果却造成大规模的产业单一化,进而造成供给过剩、销售困难和价格下跌。而一些地区注重转变发展思路,在精准扶贫中重视发展有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虽然产业规模较小,但有竞争优势、有市场需求,真正做到了可持续。要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与此同时,要对发展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等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的有效措施,防止因发展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而导致失败、造成损失。

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各地应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救助机制,探索符合贫困群众特点的综合性脱贫机制。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扶贫,落实国有企业精准扶贫责任,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加快建立社会组织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需求信息对接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发展需求与社会帮扶有效对接。同时,积极组织动员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

第8篇:脱贫党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剩余脱贫难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6日,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要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12年至201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601个县摘帽,179个县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整体性贫困得到有效缓解。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高出全国农村1.8个百分点。中国脱贫对世界贡献超过70%。“六个精准”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以及“如何退”问题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扶贫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但迈向最后胜利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节奏。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剩余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

剩余贫困致贫因素复杂、贫困脆弱性与返贫并存,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疫情带来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疫情对产业结构性影响带来的务工结构性调整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务工增收和产业脱贫,原来一些从事餐饮、娱乐、建筑等行业的务工者现在可能需要向制造业转型,自身技术缺失面临转型困难,一些通过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点对点”扶贫项目无法及时返岗,这些在短期内将对农民收入和生活带来直接影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公开政治承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是打赢两场硬仗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扶贫中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动员和执行力。因而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积累的精准管理科学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要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针对未脱贫人群和地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面对疫情,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贫力度,整合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面对稳定脱贫难和可能的返贫,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监测和预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疫情背景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践中,我国要加大宣传脱贫攻坚中的成功做法和基层组织治理经验。例如,河南省第一批脱贫的兰考县,在脱贫后成立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通过“县直机关和村基层组织共建实现第一书记行政村全覆盖”,在巩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果同时关注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生产生活。兰考经验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为县域后备干部能力提升提供了实践途径,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历练了一支执行力很强的干部队伍,塑造了一个运行良好的政府,这使得一系列扶贫计划和扶贫政策层层落实得以正确实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会议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第9篇:浅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我结合当下形势,反思了以下拙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先扶志。富兰克林曾经说到:“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总书记也指出:“扶贫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我在乡上工作见过很多“扶不起来”的贫困户,他们不是没有劳动能力,不是行动不便,他们就是缺乏一种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我的一户贫困户,刚开始他们家中身体健康且有劳动能力的2名儿媳都不愿意劳动,问其原因,竟答复要在家中带小孩。更有甚者,让家中老人出门做苦力干农活,作为有劳动力的年轻人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各种理由不坚持打工干活。经过我长时间的思想帮扶后,他们才开始慢慢地转变不思进取的意识。今年,我的贫困户在我的动员下,所有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因此,我们帮扶责任人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从“输血”变“造血”,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每月除了做好分内的帮扶工作外,我还动员我的一户贫困户户主加入党组织,我告诉他人穷但志不能穷,既然有加入党组织的意愿,就申请入党,早日加入党员队伍,学习优秀先进的思想,提升自己,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我的行动也得到了他的肯定,今年2月,他也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他说:“我也想成为共产党的一员,今后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今年正逢村委换届,乡政府要抓住时机,配备好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至关重要。现在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上一篇:教师节颁奖典礼主持稿下一篇:第十六周周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