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杰克

2023-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儿子杰克

我的梦(儿子)

我的梦

金砂湾学校一(2)班殷畅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问我:“宝贝,长大了你想干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老师!”

妈妈一惊:“为什么呢?”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我也想当老师!”

妈妈笑着说:“真好!那我们家以后就有三位老师啦!”

如今我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校里老师讲“中国梦”,家里电视机讲“中国梦”,大街上广告讲“中国梦”。

妈妈又问我:“宝贝,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看着妈妈期待的眼神,我不假思索:“妈妈,你不是说了,只要快乐就行吗?我只要我们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天天快乐!”

“好宝贝”,妈妈把我搂在了怀抱里,“你的梦也是我的梦啊。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宝贝,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现在还有没回家的孩子呢!你说,作为祖国妈妈,她的心情会怎样呢?她该怎么办呢?”

“把他们找回来呀!”我脱口而出。

“好孩子,他们离家已经太久太久,要想他们回来,必须让自己变得强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做最好的自己,你懂吗?”

我自信地点点头:“做最好的自己,和妈妈一样!”

我想,终有一天,我们能让离家的孩子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指导老师:殷晓燕

第2篇:《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影评

#尧妈说电影#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这是一部土耳其乡村亲情故事。导演和编剧着眼于土耳其普通家庭的沧桑经历,紧抓爷孙三代之间从隔阂到化解直至深爱主线,讲述了主人公的亲情、友情与爱情,影片中还对土耳其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了独到的表述。Sadik是个叛逆青年,他在上大学时受到政治激进分子的影响成为了左翼记者。1980年9月12日军事政变袭击全国,他的妻子在生下Deniz后死去,他也经历了长期的扣押及暴力审讯。在其走投无路之时,带着8岁儿子Deniz回到乡下老家,而他的父亲仍未能原谅Sadik,因为当初期望他能成为农业工程师接管家庭的农场。在老家的日子里确是悠闲而轻松的,但Sadik却在监狱生活之时留下绝症,与此同时主人公与父亲的坚冰也开始融化&&

故事平铺直叙,不矫揉造作,没有英雄,没有翻拍,没有曲折离奇,连男主被抓紧监狱里审问拷打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是真实而可信的描述普通家庭的情感,充满了生活的真谛。难得的事,影片在最悲情的时刻往往会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换得沉浸在悲伤气氛里人们以淡淡的微笑,这种笑是忧伤的也掺杂着幸福,就好像是真正的欢喜交加的人生一般。

影片的大部分内容在讲述,Sadik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之结如何解开,以及Sadik对儿子的拳拳父爱。

男主和父亲:

可能因为Sadik和父亲都是成年人,性格也如此之像,都执着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直到Sadik死去,Sadik的父亲都不能真正理解儿子到底为什么叛逆,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最后,Sadik死了,父亲在回家途中张开双臂悔恨自己当初没有拦下自己的儿子,哭及生命的呐喊震痛的刺穿坚硬的外表直至最柔弱心底。导演和编剧没有给我们一个理想化的结局,只能用Sadik的死消弥父子间的隔阂,这不能不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因为Sadik是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诊断证明的,他希望能和父亲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解,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达成。或许父亲和儿子之间就是存在这样的矛盾吧,人生观价值观可能有无法调和的差异,但内心的某处永远是相通的,所以有隔阂的父亲和儿子们,促膝长谈一次吧,就算不能完全相互理解,但起码也交交心,有真情在,还有什么疙瘩解不开呢?别等到阴阳相隔再后悔。影片中有这么一幕:Deniz揭开了密室的秘密,原来Sadik的老父亲一直细心保存着儿子的录像,碍于面子而不让他人知道,其实他的心里有着难以言表的痛楚,在医院里他对Sadik说了最后的内心里的话: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一切。看着父亲幼年的影像,Deniz会心的笑了说了声爸爸,他的爷爷奶奶却哭了。

男主和儿子:

在对儿子教育方面,Sadik不想重蹈自己和父亲的覆辙,他让儿子读很多的书,认真地解答儿子的各种疑问,在儿子来到卧室之前把烟掐灭并把烟雾驱散掉,意识到自己将要和父亲吵架时把儿子支开。Sadik给了儿子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意识,尽量不让自己的喜恶对儿子造成太大影响。同时,Sadik对自己一直没有归属感耿耿于怀,所以才坚持将儿子送回老家,希望父亲能给孙子一个稳定的空间,一个固定的家园。Sadik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他也是儿子心中的大英雄。有一幕非常感人:当儿子Deniz爬到他身上说想和他一起睡的时候,他内心无比痛苦,他搂着儿子时,想到不久就要与儿子永远的分离,想到他来这里是为了给儿子找到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勇敢的成长,他就想让自己狠下心来,去试着远离儿子的这份爱。可小Deniz哪懂得这些啊?Deniz看到父亲异常的举止,说父亲不再爱他了,Sadik再也忍不住,把儿子紧紧的抱在怀里。最后一幕也非常意味深长:Deniz拿着爷爷给的录像机录像时,Sadik出现了,父子俩坐在稻草堆上的对话含义深刻,父亲对于孩子有了安定的家而感到欣慰,没有了自责没有了遗憾,并教育孩子必须长大。这个超现实主义的结尾平淡而不失感动的回味。PS:Deniz好让人心疼,出生就没了母亲,父亲也早逝,幸好他还有爱他的爷爷奶奶伯伯婶婶。

再说祖孙之情。当Sadik到了故乡,如他所意料的,父亲因Sadik而不喜欢这个新来的孙子。他父亲表面上是如此的倔强,心里却是那么的柔情,当老父亲喂马时,听到远处孙子天真问马怎么会有鞋子时,他的感情便自然的流露出来,血浓于水的亲情让老人与孩子可以跨过隔阂,再严肃的老人也会收起板着的面孔去商店给孙子买漫画书。

影片中对其他感情的描绘也十分的真实:Sadik随同哥哥与其往日好友聚会,在这一张餐桌上完成了对于友情的诠释。爱情方面,Sadik曾经的未婚妻Birgul知道Sadik回来,表情里透露出心里掩饰不住的欣喜,打扮一番见了Sadik,却甩门不见,眼神里掩藏着多年的辛酸苦辣;后来在医院的长椅上,两人叙旧,珍惜最后的短暂美好时光,而Birgul去医院探病,是Sadik的老父特意安排的。

导演在电影里还加了许多年幼的Deniz的想象的童话世界,这样安排丝毫没有打乱叙事,反而增添了不少的童趣,让观众在为剧情感动之余,还能会心微笑。非常赞Sadik让Deniz多读书的教育方式,正是如此广泛的阅读,让Deniz有了无尽的想象力。

土耳其人好热情奔放,活得好欢乐,风土人情自然纯朴。爷爷一家都非常有特点,板着脸的爷爷,爽朗的奶奶,多愁善感的大伯,逗比的婶婶,有着莫名其妙贵族气的姨婆,善良热情的帮佣们。

第3篇:《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影评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麦克美高LMJ2008-12-27 15:33:24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爸爸,我在做梦吗? ”

“我不知道,就算是梦,也是美梦,对吗?”

“你为什么不是超人呢?”

“因为你长大了。”

“人一旦长大,梦也会变得单调吗? 我以后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你了?”

“如果你想见,就能见到我。只是那些梦也许不会像现在这么真实。到时候你会知道一切只是你头脑中的想象。不过,你的梦也有可能比现在更美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导演那些梦。你可以把梦变成现实。”

“长大是这样的吗?”

“嗯,帅哥。长大了就是这样的。”

“我希望永远做小孩。”

“为什么呢?”

“因为长大了就见不到你了。”

“你没有选择,你必须长大。” Deniz说再见的时候,默默向爸爸许下了诺言。

他会长大,而且再也不哭了。

因为他的爸爸虽然不会飞,却是个超级英雄。

Deniz让他的超级英雄离开了,

因为有新的冒险在等着他

很久没看电影了,黑暗中,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又重温了一遍曾经感动过自己的土耳其电影《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情节继续发展时,眼泪又不可抑止地流了出来~ ()

Sadik是一个激进的土耳其青年,他的父亲希望他在伊斯坦布尔学习农业成为一名弄特工程师来管理自己的家庭农场,但是他在大学里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成为了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并在70年代成为了左派记者。

面对父亲的不理解,Sadik离家出走了。父亲的怒吼,母亲的哭泣,都被他抛在了身后,伴随着的,还有他的初恋以及父亲为他安排好的一切,Sadik开始为自己的自由战斗,开使为国家战斗~~ 然而,15年后。在他的妻子临盆的当晚,这个美丽的地中海城市空无一人,恐怖和黑暗的气息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他找不到可以送他们去医院的车子,他抱着将要生产的妻子在空旷的大街上吼叫:“人呢?人都到哪去了?”。

黎明的曙光洒在这个可怜的男人身上,他目光呆滞,满身血迹,怀中报着刚出身的婴儿,身后是他妻子冰冷的身体。路过的士兵告诉他:伊斯坦布尔发生政变了。接着,他由于政治原因入狱,在狱中遭到严刑苦打,出狱后,也处处受到排挤。他有着满腔热血,他为国家战斗,然而国家却让他找不到家~

家园,梦想,亲情,失落,彷徨......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顷刻崩塌~

为了给年幼的儿子一个自由的家,一个真正的家,Sadik带着Deniz回到了离开了15年的家乡。

充满异域风情的土耳其农庄,阳光下尽情沐浴地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整个庄园世界沐浴在静谧的爱情河周围,情节发展之时,弦拨琴的音乐适时响起,又慢慢地退去,在那里安静地等待着他的,是他的家,他的家人,他的初恋,还有父亲最初的心愿。

如他最初所料,他的父亲好像不喜欢突然回家的他,还有他自己从未见过的亲孙子。晚上一家人聚会,叽叽喳喳,心肠极热的老母亲。憨厚敦实,激动落泪的哥哥Salim,还有心直口快,与父亲小有过节的姨妈。温馨吵闹的大家庭,大家嘻嘻笑笑,开着玩笑,并且自觉地避免着一些伤人的话题,而15年后大团圆的最初时刻唯独缺少了Sdlik最想取得原谅的父亲,sdlik以为父亲是因为生他的气所以才躲开了他,可是后面情节的发展却让观众会心一笑,不禁暗自喜欢上这个倔强固执的老头。 ()

Deniz以为爷爷讨厌他,看见爷爷在给马钉脚掌却不敢靠近,隔着远远的问“马儿不穿鞋子的。”他起初看见爷爷没有回答他,有些失落的转过身去,可是Deniz又怎会明白此时爷爷心中的真爱呢。爷爷故作深沉的说道: “不是,马儿穿鞋的,你看不见罢了。”“我为什么看不见呢”“因为你站的太远了,走近点。”……祖孙的这一段镜头鲜活了爷爷的整个形象,Deniz听到马噗地一声叫而紧张的抓住了爷爷的手。此时的爷爷一定心潮澎湃,从他嘴上不断颤抖的烟蒂就能初见端倪,面对孙子天真的问话,并且天真的叫自己“大伯”,老人的似水柔情便自然地流露出来了,有时候,亲情真的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咬蚀你的内心,让你在瞬间蓦地毫无头绪,欲罢不能般,瞬间泄露你心底的小秘密。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父亲是万能的,是自己心中的超人:他常常能修好家里坏掉的家用电器,常常可以烧出一手好菜,常常在下雨天的时候去学校接你放学,常常在看电影时把你顶在头上……可是后来我开始长大,我开始自己学着看书,我开始自己学着思考问题,我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不习惯父辈们的生活,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父亲,我开始不断衡量他的价值取向然后再强加上自己的评判准则,然后,父亲不再是万能的了,我常常在一些事情上看到他的渺小,常常在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前见识到他的无力和无助,甚至在某些时候把自己的人生准则强加于他,就这样我开始了背叛,一如电影中的Sdlik 一样。

两父子和解的那个晚上,Sdlik让家中所有的人都离开家,他无法估量自己和父亲摊牌后的结局会怎样,他无法估量他自己认为势必到来的暴风骤雨究竟会是个怎样的势头,正好像他无法估量当父亲的权威在面对儿子的质疑摊牌后究竟会怎样一样。

“你就那么想控制我们的生活方式,可是我想要自己的生活,我的学校,我的一切都是你选择的,你知不知道我讨厌这样,爸爸?”“爸爸,你说我离开了,其实我没有,我走不了,也待不了。我认不出哪里是我家。你一直在我脑子里的某个地方引导着我,你知道无家可归是怎样的感受吗?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回来吗?爸爸,为了给Deniz一个房间,让他健康的成长,让他有个家。”

直到这是我们才知道,Sdlik由于在监狱中受到的酷刑,肺已经坏掉了一半。他害怕自己的死去会让自己的儿子Deniz成为真正没有家的孤儿,因此才会回家,才会回到自己已经离开了15年的家来得到父亲的原谅,来让自己的父亲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可是,生活会继续。有人会写新书,可是他读不到。有人会拍新电影,可是他看不到。 他想再听一次自己喜欢的歌,却也办不到。要习惯或许也很容易。 他慢慢长大,他却不在他身边,他交了女朋友他也看不到了。

“给他一个家,爸爸,给他一个家,让他来去自由。”

……

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本色演出,形象极其鲜活。每个人物都可爱的让你喜爱不已。导演在处理故事情节时,平铺直叙,长镜头的不断运用避免了蒙太奇带来的视觉上的眼花缭乱,但是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这位土耳其导演很好的关照到了观众的耐心。抑扬顿挫,张弛有度……故事的音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让你在特有的土耳其风情中自觉地沉沦。故事情节朴实地一如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但正因为这样的朴实无华才使得我在看完影

片后好久好久都无法从情节中挣脱出来,甚至在看第二遍时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当看到倔强固执的爸爸在儿子去世后张开双臂哭哭啼啼地说道:“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张开双臂,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拦住了他,如果我叫他不要走,15年前,如果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我拦Sdlik。如果我当时像这样抱住他,如果我把我的儿子拦下来……那他就不会离了。”时,我依然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父亲撕扯掉上衣,放生大哭,扬起双臂,目光呆滞,神情漠然。Salim吼叫着撞倒了自己的父亲。

“看到了吗?一个人要走,是谁也拦不住的”!一个人终究要开始成长,要开始独立思维,要开始学着追求和放弃,要开始学着质疑与担当,要开始学着独自开始走一些路,要开始学着承受生命中的一些无法承受之轻,要开始学着离开家……这个过程是谁都拦不住的。 ()

《一一》里的胖子说:电影使得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三倍。那些情景画面在飞扬,我的思绪也常常在情节中沉溺很久。好多国家你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到达,好多情节你可能抓破头皮也无法体验,好多人物你可能颠倒整个世界也无法遇见,而好多感觉你可能身经百战也无法理解……我常常沉迷于所有未知的光色影世界中,从一个故事穿梭到另一个故事,从一个国度穿梭到另一个国度。那个时候我是透明的,是快乐的,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我感觉到我在膨胀,蓦地又在不自觉的缩小,我的生命开始延长,开始扩张,可是我的心却开始了不自觉的苍老。正如我现在五颜六色地绽放着,笑容却开始冷了下来。好多过往,好多曾经,开始渐渐地模糊起来,那种不真实让我猝不及防,却又欲罢不能。

完了,我貌似又跑题了。

一部不是很出名的描写亲情的土耳其电影,温暖了我整个冬天的严寒~

第4篇:我的儿子皮卡读书笔记

蔡官屯小学六(2)杨小芬

放假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有写读后感,我就读了一本《我的儿子皮卡》的书。

皮卡从小就和奶奶住在一起,他的爸妈还有他的哥哥住在北京。皮卡到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就把皮卡接到了北京。

皮卡在北京的日子里有喜也有愁。喜是他可以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愁是因为他要独自睡自己的单人床上,再加上妈妈要逼她去学钢琴。皮卡原本不学钢琴的,但是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钢琴弹得非常好。这激发起了皮卡学钢琴的兴趣。皮卡之前妈妈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管用,皮卡要么就是在路上抱着一根电线杆不肯走。要么就是没出门之前把自己藏起来,不让爸妈找到。但是有一天皮卡在自己家钢琴前,弹出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来。但那之后却弹不出来和那个一样好听的歌曲了。爸爸妈妈最后决定不让皮卡学钢琴了,所以皮卡从此就“再见,钢琴”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其实小孩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硬逼他们学习自己不想学的东西。那么他们是不可能学会的。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会非常乐意去接受,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许多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可是,有时候你逼她学的东西他学不会,也许会大大的打击到他的自信心。他也许会对每件事情都不抱有希望了呢。

第5篇:感恩我的儿子作文

儿子,你让我感动

亲爱的儿子:

你好!拿起笔第一次给你写信,妈妈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 有了你,妈妈才更深深地懂得什么是牵挂,你是妈妈手中的风筝。你人小心大,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干什么都行,总埋怨妈妈对你什么都管,对你什么都不放心。

那是去年夏天,早就盼望着回老家的你,一放假就回老家找爷爷了。听你的爷爷说,在老家的你,就像出笼的小鸟,是那么自由,那么舒展。你跟村里的几个孩子,每天都玩疯了,像野孩子一样。

突然,有一天晚上九点多,我接到你爷爷的电话,说你把胳膊摔伤了,正在县医院。刚躺到床上的我,爬起来就到门口打车往医院赶。到了医院,我远远地就看见走廊里候着的你和你的爷爷,我着急地跑过去。我看见,你的脸擦破了,手也擦破了,都出了血。我心疼地问你:“儿子,疼吗?”你说:“脸、手都不疼,就是胳膊疼。”你的爷爷说,怕我担心,也看着你不是大哭,所以在你刚碰着时就没告诉我,你们从老家打了车来城里,拍了片安顿住后才告诉我。我在医院等候结果那会儿,感觉时间啊,过得是那么慢,我忐忑不安的心,紧张地收缩着。儿子,你知道吗?结果出来了,你的胳膊是骨折!你当时表现的是那么坚强,你都没有哭!

儿子,妈妈牵挂你,牵挂你是做妈妈的一种幸福;牵挂你,也将是妈妈的一生所念!

北京爬长城的那一幕,时常浮上我的心头,让我感动。那天咱们

去爬长城,你是那么兴奋:攥着小拳头,甩着胳膊,嘴里还不住地大声喊着:“不到长城非好汉!往上爬,往上爬!”。儿子,你爬得那么有劲儿,那么开心!

长城那儿有一烽火台,又高又陡,富有挑战性。儿子禁不住好奇和男孩子的冒险性,也要爬!于是我们就小心翼翼地去尝试,终于,咱们登上了高高的烽火台顶。站在烽顶,极目远眺,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脸,迎面被风吹着,心里有种征服了烽火台的喜悦!

儿,你知道吗?下烽火台,那才更危险!妈妈让你在前面,我尾随其后。妈妈想在你后面,挡住人流。生怕你,被人们推下去。当我看着你安全下去后,也小心翼翼地准备跳下最后一个台阶,这时妈妈下意识地往前看了一眼,就在这一刹那,妈妈的眼像触了电一样,愣住了:你站在那儿,伸着胳膊张着手,准备要扶我!俨然一个小大人!我的心头一震:有一种被怜惜、被保护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来自于一个孩子——年仅10岁的儿子!我年幼的儿子,你还那么小,你还需要大人来保护;可是,你竟然来保护妈妈了!我的儿子,我的心被你强烈震撼了!当我们的手紧紧攥在一起时,我纵情地张开双臂,把你紧紧拥在怀里,泪,像出闸的洪水奔泻下来!

儿子,你正在长大,你向我们学习坚强、学习责任;而我们,也应向你学习回报、学习感恩!

最后,妈妈祝儿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深深爱着你的妈妈:XX

2015--X—X

第6篇: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父亲

我眼中的父亲

我的父亲退休以后,用闲暇的时间写了厚厚的回忆录,手写稿已经很破旧,我下决心耗时大半年帮他整理成电子稿。这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父亲从儿时写到上学、工作、成家,文采谈不上,叙事记录也不够精彩,平铺直叙而已,我看了却是很有触动:不仅仅因为我是他儿子,很多的事我也是看到他的回忆录才了解,看的越多越是敬重他老人家。很开心八十的老父亲身体很好,还能把自己的回忆录写完,而且思路如此清晰,真觉得很是了不起!换作我到了他这个年纪未必能做得到。

我的专业是绘画和书法,谈文笔纯属骗人。我只是站在儿子的角度看自己的父亲,客观地讲述一个八十老人真实的过去和现在。我无法用“平凡”或“伟大”来概括父亲,我只能这样说:他是百姓眼中的好人,好书记。

丹阳的时光

父亲在丹阳镇创造了无法复制和超越的历史,这源于他这个镇党委书记一个单纯而朴实的愿望,就是:要让家乡的老百姓富起来。为此,他付出了十几年的努力。在他任职期间,父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难得回到家中,又常常会有人因为工作上的事找上门来,(那时通讯还不发达,有事只能当面说。)父亲常常前脚踏进门后脚就得离开,在家的时间很少,连我的学业都无暇顾及。

父亲虽然是镇里的“一把手’但家里经济却十分拮据,母亲只是印刷厂的临时工,收入很少,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的工资。那时候的餐桌上一个月不见荤腥自然就成了常事,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父亲只有外套没有补丁,其它的衣服都是母亲补了又补,他还是很在意这个镇党委书记的形象。那时我不懂事,就盼着家里来客人,因为有客人来家里才会有顿好吃的。

虽说父亲对家庭的付出极为有限,但是对工作却是心甘情愿倾尽所有,无怨无悔。在父亲的领导下,丹阳镇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使得丹阳镇从原先不起眼的小镇,发展成安徽省数一数二的富裕乡镇,乡镇企业税收过千万,进而跻身全国百强镇的行列。

他刚刚接任镇党委书记时,政府外欠债3.8万元。1990年父亲调离丹阳的时候,他留给丹阳人民的实际财富是262万。在1990年,262万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数字!父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他留给自己唯一的财产就是:自建的三间小平房。(颇有意味的是,在他调离后仅三年,丹阳政府竟然变成了负债几十万的政府。)

父亲在丹阳镇当了十几年书记,他解决过多少人的就业问题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母亲一直做着临时工,没有固定收入,更谈不上退休金。父亲总觉得亏欠母亲很多,2008年12月年国家出台了城镇养老政策,我给母亲买了养老保险,这才让父亲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我曾和一位老师送教下乡到丹阳镇,在车上他对我说,你这次回去可真是荣归故里了。我懂他的意思,但我告诉他,在丹阳这个地方还没有人可以超越我的父亲,他是丹阳人民的骄傲。敢说这样的话可见我底气有多足,也感谢这位老师后来在上课中特意提到我的父亲。

一次破例

父亲对工作从来是无条件付出,不要求任何回报,他对送礼办事的他特别反感,总是拒之门外。但该办的事他还是照办,后来大家渐渐也知道他这个书记的“习惯”。姐姐们出嫁时,只有几个直系亲属知道,都因父亲拒绝别人礼金,婚礼办的简简单单。但也有过一次破例,因为我的婚事。

此时父亲离开丹阳已十几年,也退休了,考虑到大部分亲戚在丹阳,我的婚宴设在了丹阳的一个酒店。丹阳有很多父亲当年一手扶起的企业,那些企业的老板听说是老书记的儿子结婚,二话不说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私家车无偿给我使用一天。这次他们的好意父亲没有拒绝,我的婚礼用车很体面,气氛也很热闹。父亲叮嘱母亲,来的车一定要还礼,所有的礼金一定要上账详细,将来一定要还。为了还这份人情,父亲晚年没少费心思。

卖房 我结婚后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就和父母挤在当涂教师进修学校分的一处七十多平米的房子里,有了孩子后,方寸的空间更加显得局促。

2005年我和父亲商量着买房的事儿,我们看中了一个八十多平米的房子,总价十四万,对方要一次性付款,按理说父亲从政三十多年,担任的都是书记、校长等主要领导,退休之前已是副处级干部,在县城也算的上 “大官”,父亲生活又很节俭,退休后手里有个十万、八万的应该很正常,但他老人家和我加起来才勉强凑了七万。父亲百般无奈,最终决定把他最喜欢、最留恋的丹阳的老房子卖了。

丹阳的这三间小平房曾是父亲规划中的将来颐养天年的地方。记得当时买老房子的人特意请父亲和我吃了饭,写了份协议。父亲毫不犹豫的签了字,拿出了土地证转交,并告之对方没有房产证。如果将来重建,他可以协助办理。很显然他看出买房者的担心。“您老书记在丹阳的声望就不止这七万块,您在丹阳镇当了十几年书记,稍微歪一歪还缺这点钱”这是当时买房人的原话,他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后来,我的经济条件好转,和父亲说,如果他愿意,我可以赎回卖掉的老房子。父亲很坦然地说:“离开了就离开了,要记住的永远都会记住。留着那处小房子没有意义了,你们过得好爸爸就心满意足,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听了这话,我不免有些伤感。

孝子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父亲至今只掉过两次眼泪。 第一次是爷爷去世。因他在“安徽省农学院”读书,母亲怕影响他学业隐瞒了消息,父亲回来以后在爷爷坟前大哭一场。

奶奶生前经常生病。每次父亲都请人用“农用车”把她从乡下接到镇上来治疗。治好了又接到家里让母亲精心照顾。奶奶生病一年十来次,每次好了没多久就要走,父亲就这样接来送去,毫无怨言。奶奶去世时,父亲按农村的传统习俗,披麻戴孝向来祭拜的亲友行跪拜大礼,守在奶奶灵前两天两夜未吃未睡。几天下来脸色很难看,无奈之下我请姑妈做工作,让他回去休息,由我顶替他守夜,父亲才勉强答应。

奶奶办丧事的费用父亲全部承担了,不让叔叔掏一分钱;丧事办完亲友来的人情、份子钱他也一分没要,全部留给叔叔。父亲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给母尽孝了。

在奶奶下葬完毕亲友们离开之后,他拿起铁锹培上最后一锹土,然后双膝跪下说了声:“老娘,您安息吧!” 那一刻,七十多岁的他老泪纵横。

他和孙子们

父亲退休后有些民营企业聘请他去做管理工作,都被他谢绝了。父亲说过去的几十年工作中很少能顾及家庭,亏欠家人的太多,心甘情愿的为孙女三个外孙做好“后勤服务”。 我的女儿在父亲身边长大,小时候很调皮,走几步就抱住爷爷的腿,要爷爷背着,周围的人都说这个孩子是趴在爷爷背上长大的。记得女儿刚刚会走路的时候,从地上捡起长一点的烟头放到父亲手里,和他经常一起的老伙伴们笑他没有教育好孙子,父亲却一脸严肃的告诉他们:“这就是“孝顺”!孩子这么小,只有这个能力,知道爷爷抽烟,捡烟头给爷爷吃,很了不起了!”旁边的人都被他的话给逗乐了。

爱是最好的教育,在父亲那里女儿学会了《三字经》,记住了几十首唐诗,她幼小的心灵深处一直被爷爷的乐观、阳光照亮着。女儿逐渐长大,对爷爷越加的敬重,“大事情”一定来问爷爷,爷爷的话最管用。爷爷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女儿比我还着急,总是催促我们赶快给他去看,一次老人家住院,女儿去看他,话没说几句女儿眼泪就掉下来,虽然当时我有些疲惫,看到这一幕还是很欣慰。

乐观的晚年

有一种遗憾是“我们懂了,你却老了;我们好了,你也老了”

父亲虽然老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读书看报从不间断。父亲经常强调自己是个农民的儿子,能够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是党对他的信任。因为这份信任,所以,能为家乡人做点事心里才踏实。我明白无论他在哪里,在他的心里一直都装着家乡的一方百姓。

父亲的世界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无论什么事在他眼中都是充满希望的。我几乎没有看到父亲流露过悲观的情绪, 2017年初他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肱骨粉碎性骨折”,尽管这样,躺在病床上,他还安慰我:“没有跌到头万幸了,捡了条命。”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集》里说过:“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乐趣的远景。”我觉得父亲比伏尔泰的“希望”还要高一个层次,他是用行动努力让希望变成现实的人。

如今,看着许多父亲的同龄人已经老态龙钟,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老父亲依然精神矍铄,这应该和他有着坦荡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关。

父亲老了偶尔会有点小倔强,我基本都顺着他,也尽力按他说的去做,只想他晚年过得开开心心,我也少一点遗憾罢了。

我现在的住处离父亲很近,我常去看他,他也常来看孙子,习惯送父亲过两个十字路口,总有些不放心,只有看他过了最后一个路口我才会离开。

老人家现在过的依然很节俭,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奢侈一点的衣服,我们参加工作后给他买的衣服他也总是外出才舍得穿,总想着要帮我们,渐渐地意识自己老了,我们姐弟几个也确实不需要他再操心了。

我现在很少回丹阳,回去少了,便常有“儿童相见不相识”之感。一次,我回乡在路边买水果,特意找个上年纪的人,想打听一下朋友的住处。旁边有位老人一直盯着我看,嘴里不停嘀咕着:不会是老李书记家的儿子吧?出于礼貌,我说“是的”,结果两位老人直接把我送到了朋友的住处,水果的钱硬是没要。我根本不认识这两位老人,路上就听他们嘴里重复很多次的那句话:你父亲是个好人啊!他在丹阳当书记时,丹阳可风光了。那一刻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温暖和骄傲。

这就应该就是父亲留给我们子女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他坚守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最高贵品质,他的内心一定有着一个比天空还要宽阔、纯净的世界。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老百姓眼中的好人,好书记。

仅以此文献给八十岁的老父亲!

李诚

2017年9月12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