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礼仪教育蕴含的内容及作用

什么是礼仪呢?“礼”即尊重, 是“敬人之道”。从规范“您好”“请”“对不起”“谢谢”“注重细节, 学会换位见”文明语言, 规范得体的仪态, 举止思考, 谦和优雅人际交往, 改善种种“受教育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 限制自身的发展。“礼者, 养良好的礼仪修养贵在自觉磨炼、陶冶和养成, 诚于中也”。“不学礼, 无以立”。学生明白“理”, 又要训练“仪”, 标准礼仪:站姿, 优雅的坐姿, 得体的手势, 甜美的微笑, 礼仪教育的目的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动作定势, 荡涤学生不文明的习气, 做到举止端庄, 谈吐文雅, 待人有礼, 知书达理, 化思想, 陶冶情操, 内外兼修。

所以, 把礼仪教育纳入大学德育, 作为增强德育重要环节因素, 起源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 约束和规范学生自身行为, 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效的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知与行, 学与做南辕北辙的现象, 这对提高学生德育质量无实质性作用。作用非常显著,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在校园环境中, 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有效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在校园内, 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 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 切勿失礼言行, 一些不文明现象, 组织召开讨论会或是举办专题讲座, 让学生多样化, 多角度地接受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自然加强礼仪修养, 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通过礼仪教学, 严格规范的礼仪训练, 能够为毕业生求职初试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社会各界对高效文明礼仪教育给出相应的高度评价, 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 促进了学校学生管理的变化。

二、研究现状

学校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 无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证, 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这一教育内容也是现代新时期人才的重要保障, 不断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近几年, 社会以及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礼仪德育修养教育, 高效学生不断在增加, 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现在高效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存在难度。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 进行德育修养教育, 是一个很好的楔入点。但当前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谈阔论;在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污言秽语、不懂得尊重别人;着装怪异、暴露;妆容夸张等等。这完全不符合作为学生应有的姿态, 不仅损伤了学校应有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而且这与社会所需要的新时代文化青年, 要求不相吻合的, 很难能够被社会接受。

三、礼仪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价值作用表现

具体作用, 礼仪修养是完善大学生人格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及方法。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 侧重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宏观教育, 对人格德育教育深度还不够。实践证明, 德育教育成功与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言谈举止密切相关, 这一举措较为容易形成思想观念、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 礼仪修养,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目标。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认为, “大学是‘育人, 非制器’, ‘动于衷, 形于外”, 言行举止, 是文明还是野蛮, 是高雅还是粗俗, 直接展现出文化底蕴深浅。一个文明的人, 言谈具有文化内涵, 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 行为文明。再次, 加强礼仪修养, 在德育教育中, 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认同感四大学生精神信仰依托的地方。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 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相应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通过礼仪修养是一种较好的办法。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 中华礼仪包括礼俗、礼节、礼貌、礼仪内容丰富, 礼仪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学生对礼仪理论和礼仪规范的学习和训练, 促进人们对文化本身研习和思考, 潜移默化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最后, 礼仪修养有助于塑造学生自我的自信。增强自信心是德育教育的修核心。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孤僻, 最大可能是源于不良的人际交往, 与不懂礼节礼貌有关。不善于人际交往, 使他们极易丧失自信心, 产生自卑感。在校期间生活缺乏愉快感, 会导致缺乏自信而就业困难。

四、总结

礼仪教学对于德育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影响也是十分久远的。礼仪教育的重点还在于在实践中训练学生, 尊重同学、同事是一种本分, 礼仪教育要向学生思考应尊重的内涵, 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其次能够培养学生注重细节意识,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交流, 以及到企业岗位进行实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礼仪教学无处不在, 俭以养德, 提高素质。在实际可操作性的生活本质中, 促进学生德育修养, 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出一批在交往中, 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受社会欢迎的新时代现代化综合高素质人才。

摘要:礼仪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如果能将礼仪文化融入到教育理念, 引领学校德育工作, 这必将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提高学生德育修养, 促进了学生德育全面发展。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之外, 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积累与积淀。礼仪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有助于推动和谐学校建设, 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本文从礼仪教育的基本内涵, 现状以及对德育素质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 切实详细的揭示、以及学校校园管理、促进中职学生择业就业等维度出发, 揭示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旨在培养新时代综合人才。

关键词:礼仪教育,德育,现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颖.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下的德育创新新常态[J].中国高新区.2018 (11) :79-80.

[2] 孟万金.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一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 (11) :79-80.

[3] 唐一山, 徐龙.论“道德的德育”[J].中国德育.2018 (01) :46-47.

[4] 孟万金.具身德育:源泉、体系、模式——二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8 (01) :52-53.

[5] 旷宇青, 章乐.大数据对于学校德育的意义与挑战[J].中小学德育.2018 (03) :46-47.

[6] 孙文云.大数据运用于学校德育的价值属性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8 (03) :124.

[7] 黄洪霖.莫让德育成为校长的“奢侈品”[J].中国德育.2018 (03) :79-80.

[8] 冯建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德育的转型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18 (04) :52-53.

[9] 时龙.德育意味着什么?[J].中国德育.2016 (21) :4-5.

[10] 秦秀莲.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12) :46-47.

上一篇:高校“薪税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下一篇:化工质量检验标准化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