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推荐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明朝那些事推荐

明朝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之成功者所具有的特点

明朝那些事是讲的朱元璋从一个贫农到一代帝王的传奇故事,其实就我而言不是很感冒历史,总感到那些历史书籍太晦涩难懂,太难理解。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让我改变了这些看法,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有趣啊!伴随着当年明月的幽默风趣但又不失写实的文字叙述风格我了解了明朝恢宏的历史和对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的方方面面的了解!

自己的一些看法结合别人的说法自己希望从历史中学习一些自己现实有教育意义的一些东西,其中感悟最深的就是成功者身上所具有的品格,和什么性格造成了这种成功,成功人的事迹能否复制,和有什么借鉴意义。自己的性格缺陷是什么自己离成功所需要的还有什么,有什么不足。我们能成为一个较成功的人么?至今我还无法想象朱元璋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一股什么样的力量。他有常遇春徐达这样的大将为他打江山,有刘伯温这样的贤才异士为他出谋划策,更有一群忠于他的人为他卖命。看了明朝那些事我看到了像朱元璋这样的成功人士所有的特点,这可能对我们现实生活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首先时势造英雄吧,朱元璋生世坎坷,家庭是贫农,为地主家放牛,小时候最大的梦想也就是娶一个邻村姑娘做老婆,生个儿子再为地主家放牛,可是就是这样的小小的梦想也得不到满足,当时元朝统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就这样在几个月内他的爸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相继饿死,而死后他去求地主帮他把爸爸妈妈安葬了,可是被无情地拒绝了就这样自己的梦想破灭了自己的父母辛勤了一辈子死后连个下葬的地方都没有,要知道经历了磨难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却更加坚毅把困难当做了一种对自己的考验。而朱元璋就是后者如果没有种种不幸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于是我们看到了经过苦难洗礼后朱元璋满脸的坚毅。

再者这样的人肯定是天生具有领导的才能,因为接受能力好,学习快,反应敏捷,有一般人没有的见解,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因为大家说就是对的,少数人说就肯定是错的。懂得判断。有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真理总是站在少数人身上。在书中作者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一点,不仅是面对一次次艰难选择还是后来和陈友谅的殊死搏斗,都彰显了朱元璋身上这种天生的敏锐。我想朱元璋他独到的见解与自信是成就他迈向成功的一步。

其次,应该是人格魅力。一看到此人就有一种王者风范即用现在的话说这个人有气场,能镇住他周边的人,让他周边的人不由自主的对他有种畏惧。无条件的听从他的决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跟着他有肉吃。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对刘伯温等人而言可以为天下苍生谋福,而对汤和这些没什么大志向的人来讲小了就是可以得到荣华富贵,一展身手。何乐而不为呢?朱元璋在当时就是一支势头强劲大盘绩优股。

最后也是自己感到很重要的一点,朱元璋在取得一点成绩是不是沾沾自喜,和身上的一种永不满足,在经历了难以忍受的苦难之后,他的梦想再也不是取个媳妇生个娃那么渺小了,既然小的梦想不能实现何不来取得天下,让所有的人在自己的脚下,即使梦想很大也有成绩了,但朱元璋还是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为棒打出头鸟,就这样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最后成就了一代帝王的传奇。

第2篇:明朝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

读后感

高二语文组 滕大强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终于读完了,虽然我没有仔细的研究该书,但我从粗浅略读中也能领悟到书中的一些精髓。

该书主要写明朝的兴起,兴盛,衰落直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崇祯皇帝200多年的历史。从这部书中我感悟到很多,首先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大事,必要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并且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忍辱负重,不拘小节,大的胸怀。他刚开始只是一个为一口饭吃而流离颠沛的人,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然后参军,当上将军,一步步往上走,最后达到了顶峰。他之所以能搞在乱世中称雄,我想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之外,他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永不言弃。但是他也是很凶狠,阴险的一个人,这从他当上皇帝后可以看出,开国功臣基本上都被杀了。还有洪武年间四大血案,整整杀了十多万人。

书中有很多我喜欢的忠臣义士,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于谦。他在祖国饱受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当时面对着皇帝被俘京城被破之难,满朝文武大臣都是人心惶惶。有的主张迁都南京,有的认为求和,这时于

谦站了出来,毅然决定守住城池抵抗到底,最终在于谦的领导下,成功的阻击了敌人的入侵。这就是著名的京城保卫战。然而于谦的人生结局是十分悲惨的,令人叹息,被小人诬陷后,含冤而死,但他的精神时刻影响着后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的精神写照。

书中的一些奸臣是令人十分唾弃的。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魏忠贤了,他欺君犯上,残害忠臣,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总之,具备一切坏人的品质,搞得当时民不聊生,有苦不敢言。他还勾结外敌,控制前方军队,阻碍了前方士兵抵抗清兵,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就是这样一败类。遗臭万年。

还有,书中描写大臣们明争暗斗的场面对我们很有帮助。当今社会,如果想要生存下去,也应掌握一些厚黑学,懂得社会的规则,否则,出局的就是我们。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那就是时时刻刻都要有正义感。

该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而已,它的写法独特新颖,并没有像一部单纯的历史书那样写。读这部书的感觉就读一部故事书,可读性很强,不厌烦。书中文

辞讲究,很是幽默,尤其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于明朝实力衰退,国力弱,感觉多是惋惜之情。正是作者那句话“历史并不幽默,幽默的是我”。

第3篇: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济南市白马山小学孙钢

历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

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看过本书之后还有三点心得体会想要多说一下。一是写作形式,二是挖出深醒的道理,三是如何读史。

一、写作形式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是这本书的副标题。也是因为好看,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包括不喜欢历史的读者。嬉笑怒骂,风趣、活泼是本书的主要风格,他用了很多时尚元素和流行语汇去描述历史。如书的开篇,“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介绍朱元璋如介绍港台名星一般,学历、出身、座右铭等一应俱全,朱元璋“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无从考究,又入情入理。

掰开揉碎是本书的另一个风格。朱元璋的一生及朱棣靖难都在一本书里,写尽了多少英雄才俊,本应该是浮光掠影,但对某些事又是深入描述。在讲到八股文时,细数有哪八股,明朝科考形式与写作要求,考试名次等内容,通读之后对明朝的科考制度就有了一个大致的

了解。刻画细腻,如电影画幕展开,一幕幕呈现在你的面前。看过此书的人,大都有一种体会,有时像是在看电影。如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的一场决战,场景叙述不亚于吴宇森拍摄的《赤壁》江战场面。又如蓝玉率兵在大漠追击北元军队时,我们似乎能看到一支沉默的军队,听到风卷起黄沙呼呼吹过。在叙述事件时,适时刻画人物心理历程。人与事交错,情与景交融。鄱阳湖上,朱元璋:“已经不能回头了,和尚不能做了,农民不能做了,甚至乞丐也不行,要么成为九五至尊,要么战败身死!”„„大漠上,蓝玉:“那么继续前进吗?可是敌人在哪里呢,粮食和水也不多了,部队坚持不了几天,十几万人可能就饿死、渴死在这里。”朱元璋的决心和蓝玉的挣扎都跃然纸上。

二、挖出深醒的道理

前面柳传志挖到的“制度管万年”算一个。这里提提其他的吧。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朱元璋的童年是不幸的,亲人先后饿死,去当和尚也被欺负,被分到闹饥荒的淮西和河南地带化斋,做了三年乞丐。正是这被世人讥笑的乞讨生涯,磨练了朱元璋的意志,把他变成一个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朱棣也是如此,不像朱标(朱的儿子)、朱允炆(朱的孙子)那样受过正规教育,他没有多少文化,相比其他皇子,从小不被朱元璋重视,和军人在一起。亲人都不能信任,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这是朱棣的悲哀,也成就了他的军事天才和果敢性格。

认清时局,摆正位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的一个重要决策,9个字,反映了他对时局及对自我情况的清晰判断。这个决策起到了锻炼队伍、扩大生产、避开元朝锋芒的作用。战时的决策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决策。书中还有很多事、很多人值得回味。例如:朱文正(朱的侄子)坚守南昌城,抗击陈友谅大军的——顽强意志;鄱阳湖一战,徐达面对强敌,率军突击,视死如归的——勇气;书生铁铉组织残兵败将奋力反击朱棣的——气节和智慧;朱允炆对“敌人”和败将心慈手软的——“仁”;朱棣多少次命悬一线,又转危为安的——神奇;隐约还可以看见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的——权谋。

三、如何读史

今天交流的副标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是我读此书的感觉;感同身受,是当年明月的读史心态。历史是枯燥的,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事情罗列,纷繁战争,王权更替,治国理政„„这些过往事情都是“陈芝烂谷、腐朽不堪”。如果是编年体的记事,就更枯燥了。历史是残酷的,试想无数英雄豪杰一身才情,他有很多话想说,但历史书上只给了他一句话,甚至一句话也没有。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们?读史可以明理增智,如何才能读出如《明朝那些事儿》的这种乐趣来,也许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帮助我们更接近历史的真相。身临其境,才能明白事态的局促和紧迫;身临其境,才能看清某个历史事件对当时的重

大影响;身临其境,才能洞悉事件的因果关系,才能敏锐地察觉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 感同身受,才能理解这些历史人物不是故事,他们真实存在过,有血有肉,有妻儿老小;感同身受,才能理解历史人物的悲伤、无助、愤怒、痛苦、挣扎„„此时人物再也不是记事——某人某年生,某年卒,某年做了某事。书中记载:淮河沿岸遭遇百年未遇的严重瘟疫和旱灾,四月初六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最后,用唐太宗李世民追思魏征时,说过的一句话作小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09年9月24日

第4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冥冥之中好像也若有所思,但到底收获了什么,很难说,却也很好说。毕竟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似乎也看透了宦海的沉浮,事态的炎良,以奴才自居的人却总能奴役别人,以小人为偶像的人却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不能流芳百世,但毕竟能一臭万年。有些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这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他们数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虽然不怎么光彩,但在大众那里很有口碑,要是哪一位仁兄不小心提到了他的名字,必定会让人们恨得牙根痒痒,真想穿越时空去给他几个嘴巴子,以解自己当年杀父之仇,虐母只恨,(说不定这位仁兄的祖宗当年被这群王八蛋给害过,或许是偷了他们家的柴火,或者说有一天见面没有打招呼)总之这对他来说就是深仇大恨,虽然不是什么家仇国恨,但这位仁兄也一定十分有志气,此仇不报非君子(

可是我的文采毕竟有限,把我有在线的文采投入到无限的为大家找议论中去,估计大家是不敢的,而我是活不成的,那么多板砖,即使都是劣质的三五产品我也得被活埋,再加上无数的口水化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估计世界上在结实的混凝土也没有这个厉害,而且可以申请一个专利,只靠收取专利费度日子就能够过上三室一厅的超小康生活而且还不打折扣,白花花的银子再那里摆着,不花白不花,没准还能搞一辆汽车开开,瞧我多威风!这东西用于建防空估计连原子弹都打不透。

第5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明朝的皇帝,虽然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变得比较可爱了,但和历朝历代相比,还是比较差劲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被赶尽杀绝。汉高祖刘邦虽然也诛杀功臣,但和朱元璋比起来,应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残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杀人如麻,还动不动下令将人犯“拖出去着狗子吃了”,或者下令将女犯轮奸,简直就是心理变态。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两个算是不错,因此有所谓“仁宣之制”。可惜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况且宣宗还喜欢斗蟋蟀,被称为“促织天子”。接下来,英宗朱祁镇,就开始出问题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做了俘虏,搞了复辟,杀了忠臣于谦,而是开了宦官专政的先例,为大明朝留下无穷后患。英宗的儿子——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宠信太监,迷恋佛道,热衷于房中术,朝政颇为秽乱。《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总结为三句话:一个贵妃(万娘娘)、两个宦官(汪直、梁芳)、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不过,宪宗的儿子——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却是难得的明君,被认为可以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可惜天不佑大明,这个最温良恭谦的皇帝确有一个最任性顽皮的儿子——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称“亘古第一顽主”。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荒唐胡闹,害得孝宗这一系断子绝孙,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奸臣严嵩才得以粉墨登场。

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唯一的爱好是女人,最大的优点是无能。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最

擅长的是耍赖和罢朝。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一个月,惹出的案子倒有三个: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此即所谓“明末三案”。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文盲,在位七年,玩了七年积木,朝政全部交给另一个文盲——太监魏忠贤。等到他的弟弟来收拾局面时,局面其实已不可收拾,只好亡国。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勤勉,但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刻薄吝啬,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诛杀袁崇焕。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居然搜出皇帝库存3000万两,而崇祯却不肯拿出100万两给吴三桂做军费,亡国就成了必然。

明朝的皇帝虽然多混账,但因为有比较多的贤臣支撑,才能维持两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后宫秽乱、藩镇割据、太监掌权,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太过文弱、奸臣当道,那么明朝的灭亡除了皇帝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要归咎于党争了,东林党、楚党、阉党争来争去的结果是汉族江山的覆灭。且不说清朝取代明朝是先进还是倒退,不管是李自成当皇帝还是皇太极称帝,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其中的教训应该值得我们现在的当权者借鉴,不是有权利就可以胡作非为。

第6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一)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当我把七本明朝那些事儿读完的时候,除了几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我大脑里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阅读,终于体会到了那种历史带来的沧桑感和喜悦感。 第一章——朱元璋白手起家得天下

说实话我看这一章最觉得痛快淋漓,群雄逐鹿,而疑我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造就了朱元璋,也造就了当时一批批的英雄俊杰,大将军徐达、先锋将军常遇春、老朋友汤和一批人也将闪耀登场。

都说朱元璋坏的不行,兔死狗烹,杀功臣,杀大将,简直毫无感情可言,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年也是一个大好人。他的岳父几次三番陷害他,最后还把他赶出濠州,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他岳父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并且把兵权让给了他,移交了兵权,就等于把自己的命交给了别人,这在晚间的朱元璋,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所以,一个人改变,不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而是由漫长的岁月,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一个人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个人今天和你在一起,他可以和你说好多好多的情话,什么海枯石烂的爱情誓言,什么爱你爱到地老天荒的承诺,让你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爱你、最相信你、最不会背叛你的人。几天之后,也许是明天,更甚是下一秒中,他就搂着别人,对着别人说着同样的话,而且毫无违和感,感觉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样,向上帝宣誓,没有人会去质疑。而我们的主角朱先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当年和他一起打过仗、喝过酒、经历无数困难并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都不离不弃的小伙伴们,在的了天下开始准备享受的时候,老朱开始把昔日的誓言放到一边,拿起了霍霍的屠刀,挥向了他的小伙伴们,怎一个哀字了得。

到了晚年,老朱的身体不是太好了,而长子朱标也在几年前亡去,而准备接他班的是他的孙子朱允文,而他为了保证他的国家长治久安,分封了十几个藩王,有他的儿子,有他的孙子,也有他侄子的儿子,总之都是老朱家的,这样一来,老朱家就算是稳稳当当坐江山了。可是有人提出来了,您老人家百年之后,你的儿子不听您孙子的话怎么办,不如趁您现在还有力气搞定他们,把他们搞定了,给您孙子留个稳固的江山。就老朱这暴脾气,听了之后立刻就火冒三丈,敢离间我们老朱家的关系,找死啊!立刻拉出去斩了。本来这位兄台提醒的是好意,可是老朱不信啊。所以,就是老朱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儿子问题时,也不可能免俗。父母之爱之博大,世间难再有,无论是男女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都不能与之相比。孩子无论做错了什么,只要他们低下头,认了错,父母都会接纳他们,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去爱孩子们,包括最宝贵的生命,问世间还有什么能超越这种爱。

无论世界多么乱,保留一颗本心,不被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晃花了眼,你依旧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致自己,不忘初心。

上一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下一篇:庆国庆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