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投资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首钢集团为例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投资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由来已久,但至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局面依然没有有效地得到缓解,其中必定存在严重掣肘行业发展的因素。

投资决策使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首都钢铁集团为例,针对其投资状况及其效益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财务分析,进而找出钢铁企业在实物投资及金融投资之中的具体问题,最终结合其实际背景提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建议。

一、首钢集团简况及投资情况分析

(一)集团简况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股份)是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首都钢铁集团已逐步发展成为以钢铁冶炼业为主,以矿产业、环境利用产业、交通产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及房地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为辅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其在国内钢铁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新世纪, 首钢一马当先完成了搬迁调整,全面建成了首钢京唐钢铁公司、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冷轧公司等钢厂,技术水平、设备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结合重组了水城钢铁集团、广西贵港钢铁集团、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首钢通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非钢产业经过始终不绝的革命性创新,综合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起到了降低产业风险的重要作用。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实体经济的下滑引发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乏力,导致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导致集团公司整体利润下滑,特别的在2015年出现巨额亏损。2016年,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呈现缓慢回升态势,行业结束了深度亏损的情况,实现了重新盈利。

公司总资产在2010年开始进行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2014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完成,而后进行了上市亏损资产剥离,资产实现了大幅度增加,2015年以贵州钢铁投资100%的股权置换首钢京唐钢铁公司51%股权。但是由于并购过程中的大规模举债,导致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2016年全年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可以看出企业重视对长期资产的投资,然而结合其盈利状况,其资产规模的扩大并未给企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并未获得突破性的提升,反而在不断发展中表现平平。11年到13年期间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连年增加,首钢集团每年获得的投资收益连年下降,14年合并京唐钢铁集团后,首钢集团资产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15年其投资收益大幅度上升。从2011年到2016年集团不断扩大资产投资。

(二)供需情况

首钢近5年的产品销售率不断提升,从2014年79%上升至2017年90%,产品销售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京唐钢铁厂的建成,其产品和管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精品板材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带动了订单的不断增长。

但产品销售率的提升只能体现出其库存商品所占资金的减少,产能得到了释放,却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产品销售率的增加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接下来我们通过与其他指标的结合来探究首钢完整、详细的投资效果。

(三)投资效果

盲目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不一定会为企业带来收益,虽然2014年-2016年企业产品销售率在逐年上涨但是其销售净利率大部分为负值,2016年整体钢铁行业结构转型初现成效才出现盈利,从2008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就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整体的市场不景气加上本身我国钢铁行业竞争的加大,促成了当时销售净利率的长期不振。而随着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四)过度投资状况分析

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样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大诱因。其中在2014年之前过度的投资使得企业产能过剩严重。我们主要通过分析资本增长率是否超过销售成本增长率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过度资本投资,资本投资量以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表示,通过计算得出2014年过的投资额为13.1亿元,在深化结构性改革关键期的2015-2018年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也间接说明了通过结构性改革,钢铁企业有希望减少过剩的投资,优化其产能结构。

二、钢铁企业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一)自由现金流量对钢铁企业投资的影响

近几年首钢的自由现金流量逐步上升,其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是债务上涨,钢铁企业的投资资本支出与自由现金流量呈相对正相关关系, 自由现金流量增加时,企业投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二)负债对投资的影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福利待遇,必然会倾向于进行超额投资,管理人员扩大企业规模未必具有良好的收益。首都钢铁集团的借款主要为保证借款和信用借款,且保证贷款为61亿元,约占总借款额的70%,基本无抵押贷款,保证借款由首钢集团单独提供担保,我国钢铁企业大都由母公司或当地政府提供担保,对公司没有硬性约束,这使得公司有恃无恐大肆投资,加重了过度投资。

(三)政府补助对钢铁企业投资的影响

根据之前的大量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可以增加企业资本,提升企业发展机会。企业是政府税收的一大重要来源,特别是体量巨大的钢铁行业,每年对财政的贡献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钢铁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也不得不依靠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补助资金和筹资便利使其渡过难关,因而我国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这就可能会导致企业政治风气过重影响其投资,导致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而不考虑其项目的收益性。

首都钢铁集团主要政府补助主要原因为固定资产进口设备贴息资金以及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近几年相关部门对公司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加大,钢铁产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这个额度的政府补助力度较低,能够激发企业的发展动力同时不至于给企业过大的压力。

其实,首钢的政府补助不仅仅体现在账面上,由于政府部门与公司结合紧密,企业更能从银行便利地取得贷款促进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这个层面上讲政府的这种“间接”补助反而增长了过度投资。

三、本文结论及建议

(一)本文结论

自由现金流、负债情况、政府补助情况对投资有着巨大影响,自由现金流量的不断增加,管理人员倾向于过度投资而促使产能持续过剩,资产负债率的进一步提高使得公司不得不寄希望于未来持续且稳定的现金流,但增大了资不抵债的风险,从表面上看首都钢铁集团盈利情况有所好转且其收到的政府补助较为合理,但综合钢铁业整体行业情况,其投资策略并没有对公司整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通过政府便利而轻易得到的信用贷款加剧了产能过剩。

(二)本文建议

一是对企业的建议。

(1)加强企业投资管理。首钢集团的投资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投资效益。企业应该严格控制由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导致的过度投资现象,应建立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经理人的非最合理投资策略,严格监管“短视”现象,首都钢铁集团投资主要取决于决策者,企业不仅在投资运营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的因素,并且在企业内部基本没有专门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首钢急需调整组织结构加大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压力。

(2)严格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上述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初现成效,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效率,化解产能过剩,推进结构性兼并重组,行业内部进行良性的并购重组,突出自身优势,积极降低成本增加效率,重视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钢铁行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兼并难度大需要企业有积极配合政府的改革同时注重重组后的资源、管理、市场的有效整合,多种途径进行融资,积极去杠杆,适度控制资产负债率。

(3)提升投资多样性。企业应注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广泛投资于其他资产,如无形资产研究和金融资产,降低企业整体风险,同时多样性的投资组合更有可能为公司发展提供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提升投资效率。

对于管理者而言,提升投资多样性虽为管理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也能取得更大的收益降低经营风险,从而缓解与股东的利益矛盾。

二是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政府的适度干预对于一个行业的有序发展至关重要,但干预不可过度,不应因为干预而与市场规律相违背,因此我对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减少对企业的现金补助。政府应积极进行政策引导而非进行政府补贴,逐渐减少对企业的各种担保,帮助企业消除过度债务指导钢铁企业的进行有序的结构改革,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慎重实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相关部门应谨慎推出合适的产业政策,不盲目组织推行钢铁市场的兼并重组,不能使兼并重组成为企业过度投资的温床,并非扩大生产规模就可以形成规模效益,盲目的推进兼并、重组不能解决过剩产能问题。

(3)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企业创新的动力是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利可图,但企业对于创新方向具有盲目性,政府应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广大企业创新方向进行指导。尽管如此,政府不应该过分干预企业创新,目前,我国采取的主要为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切不可因此使得企业为迎合政府自上而下的要求而偏离市场需求,如何使企业顺应市场规律,相关部门应构建新的创新发展理念,努力与企业合作共同找出新的创新模式。

摘要:目前钢铁工业既面临深化改革春风、扩大开放程度、结构调整契机和需求增加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也面临长期产能过剩风险及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企业供需情况、投资效果和过度投资情况,并从而得到影响企业投资策略的三大因素:自由现金流量、负债情况和政府补助,并对于在企业投资过程中企业本身及政府相关部门所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定位,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钢铁行业整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率,提升我国钢铁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投资效率,自由现金流量,钢铁行业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朱凯, 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 张家凯.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3] 盛小丽, 张红英.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机理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7) .

[4] 茅宁.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分析[J].经济论坛, 2010 (5) .

[5] 赵治年.固定资产投资对钢铁销量拉动作用的滞后性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6] 窦斌.钢铁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探讨下一篇:浅谈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