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利剑第一集感想

2023-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巡视利剑第一集感想

《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观后感:利剑高悬,正气凛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我们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擦亮巡视利剑,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先后23次研究巡视工作,确立巡视工作方针,决定实行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十八届党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发现的。

9月7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集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第一集《利剑高悬》。这部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效破解自我监督的难题,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专题片拍摄了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在《利剑高悬》中,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委原副书记、原省长苏树林,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等落马官员现身说法,直观地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在反腐斗争中的利剑作用。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党员干部一旦触碰了党纪国法的底线,就必然难逃正义的利剑!

通过观看本集纪录片,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的底线。前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镜头前说“我到辽宁的后期,我实际上是守摊子,我就想不出事。有时候省纪委要我签字的时候,说哪个哪个要双规了,哪个哪个要立案了,我都要跟他们说半天,这个证据是不是特别固定了,我讲如果能够保护,最好少抓,希望大家能够软着陆。”上梁不正下梁歪,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是毁灭性的、全局性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树立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始终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不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牢记身上肩负的使命。总书记曾经念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和背负的使命。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牢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日拱一卒,久久为功,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学习作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根本途径,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做到学好、学精、学透。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2篇:《巡视利剑》心得体会:利剑巡视,直抵人心

文秘《巡视利剑》心得体会:利剑巡视,直抵人心近期,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巡视利剑》在央视热播,片中展示了大量让人为之震撼的的巡视细节和反复内幕,一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目无纪法、以身试法、不惜违法,终究逃不出密而不漏的纪规法网,因腐败问题而被纷纷斩杀落马。

一件件鲜活的案列、一个个沉重的教训,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得到人民群众的频繁支持和点赞,也让政治巡视深入人心。

巡视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

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严峻形势,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

巡视工作启动以来,共开展了轮巡视,巡视了个党组织,对个省区市党委进行回头看,对个中央单位党组织开展机动式巡视,兑现了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的庄严政治承诺。

总书记强调,对巡视成果要善加运用,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凡是发现的问题线索,都要分类处置、严肃处理。

据统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的线索来自巡视,中央以掷地有声的承诺、铿锵有力的行动充分展示了党要管党、更要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巡视检验了党员干部前进的初心。

政治巡视主要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以及选人用人,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属于关键少数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一次次严格的党性检验,是对继续前进中初心的深层次打量。

在巡视中被查处的王珉、黄兴国、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党的高级干部,面对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不坚定,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轨迹,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淡薄,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淡化,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想着如何干事,而是想着如何升官发财,忘记了入党的初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忘记了悬在头顶的利剑,终究被清除党员队伍中。

巡视赢得了百姓万众归一的民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党在老百姓中的光辉形象和良好群众基础都是靠每个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累积塑造起来的,但是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顶风违纪,成为党的害群之马、人民群众的众矢之的,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威信和百姓的感情。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这是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许诺,坚持巡视工作全覆盖、矢志不渝严治党,以实打实的行动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凝聚了百姓的民心。

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走高。

巡视制度作为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当之无愧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巡视制度也结伴而行,一届任期内的全覆盖巡视只是起点,只是宝剑的初试锋芒,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相信巡视这把利剑的威力还会不断增长,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打磨,还会变的更加锋利!文秘

第3篇:巡视利剑心得体会:巡视利剑 党之利器

5月26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和《关于巡视中央意识形态单位情况的专题报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巡视工作连出“大招”。此次对巡视工作条例进行修改,可以说是巡视威慑力的又一次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线索来自巡视,由此可见,中央巡视工作对腐败问题发挥了有效的遏制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复杂,存在较多隐形问题,巡视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因此,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巡视工作办法,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党之利器,治标之举,治本之策”,巡视工作应震慑出权威的光芒。巡视工作要发挥其“利器”作用,就必须保证足够的权威性,强化巡视震慑作用,不让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心存侥幸,让干部不敢腐。近年来中央巡视工作连出“大招”,加上“回头看”的巩固作用,巡视威慑力不断升级, 也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清。

所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巡视工作应制定好完善的机制。为避免腐败问题反弹,需要建章立制,让巡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制度之网织密织牢,不放过任何一只“苍蝇”,实现巡视全覆盖。抓好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巡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让巡视效力久久为功。

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巡视工作应坚守住强硬的态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将“严”字贯穿巡视工作始终。所有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巡视工作聚焦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应像“无影灯”般,不给监督留死角,严防“灯下黑”。

用好巡视这把“探照灯”,通过强化威慑力、推进制度化、保持严态度,充分发挥其震慑作用、遏制作用、治本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经典情感语录100句下一篇:医院廉洁谈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