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设计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安全设计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先今用电需求也逐渐加大,建筑电气的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十分重视节能环保理念的落实情况,因此建筑电气在设计时,需要在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使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来高效提升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第一篇:安全设计论文

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    当前互联网逐步实现了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与融合,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但是与此同时经由互联网泄露的信息比例也大幅上升,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有关的国家安全信息和个人安全信息。本文就主要从安全域的划分与保护角度入手,探讨应用层网络安全体系设计与保密方案,旨在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安全域    网络安全体系    设计研究

网络安全体系主要有外部安全体系和内部安全体系两部分组成,当前在进行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对网络外部安全体系的建设,通过安装防火墙、防病毒网关等的方法来增强网络边界的安全防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风险。[1]但是伴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升级,暴露出许多网络内部安全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网络应用系统的内部攻击没有有效的技术防范和治理,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从内部导致的核心机密丢失及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为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基于安全域的划分与保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一、基于安全域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设计思路

1.1整体思路——“三线一中心”

基于安全域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设计,要遵循“三线一中心”的整体设计思路。“三线”主要就是指网络边界防线、计算机系统安全防线、应用系统安全防线这三道防线,而“一个中心”则主要指网络安全管理中心。[2]在我们的通信网络之中,网络边界防线和计算机系统安全防线这两道防线能够针对绝大多数的外部攻击进行阻拦和遏制,从而有效的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

1.2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组织体系

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保密的主体就是指涉密人员,也包括能够代表涉密人员身份所执行加密操作的机构或者是其他实体,而保密的客体就是指各种加密的文档、信息数据以及计算机等移动载体设备。由于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主要就是针对应用层的安全防护,因此就必须要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入手,既要保证操作主体的安全和可靠,同时又要对客体进行科学定密,利用不同的安全域进行业务类别以及涉密等级的划分,并且进行强制性的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从而构建基于安全域技术的网络信息保密与安全控制系统。[3]在此基础上,增强主体对客体访问时的安全防护水平,从而真正地发挥“三线一中心”网络安全体系的作用,有效的阻隔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攻击。

二、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及技术措施

2.1强化应用级安全域防护与控制设计

首先是应用级安全域的设计我按照不同的业务范畴和管理主体来进行划分,确保各安全域的独立性,使彼此之间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换[4]。其次则是取消即时通信系统,也就是点到点的传输应用,这样能够为实现针对安全域的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提供可能。同时为了保证内部通信的高效和便捷,可以将即时通信并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之中,同时配合用户行为审计系统,来对相关的操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实现对通信消息的记录和审核,从而增强应用级安全域的网络安全防护效果。再次就是针对每一个应用级的安全域内的涉密客体,也就是一些加密的信息以及文件等,设置安全标记,这样能够对各种访问和流经的信息加以强制控制,按照相应的定密规则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审计,排除有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5]最后,针对应用级安全域的网络安全设计,其保护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系统,为提升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将划分的不同安全域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子数据库,并且子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要使用专门的链接工具,同时为进一步保证跨安全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样可以设置专门的加密机确保安全域之间的独立性。

2.2做好安全域间涉密电子文档交换的保密工作

首先对涉密电子文档按照其业务种类和密级进行逻辑分类,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安全域,为控制这些电子文档在不同安全域间的交换和流动,要在不同安全域的边界设置安全域网关,由安全域网关来负责对流经的电子文档以及邮件等进行筛查和过滤,主要检测的内容包括电子文档的密级、流向等是否与操作主体的权限相匹配,是否符合分级保护的原则,如果通过检查则获取查看权限,没有通过则显示相关文档传输失败。其次,为了更好的让安全域网关来进行安全识别和检查,要求在整个的电子文档安全域控制系统内统一密级标识以及安全标记,并且配合电子文档生成相关的配置文件,其中记录有关的涉密信息、审批人信息、签名文件等,方便进行统一的筛查。最后,在划分电子文档安全域并配置安全域网关的同时,还要设置好强制访问[6]控制的规则,要求每个安全域的过滤端口必须开放,并且要在不同的安全域中设定本级安全域定密审批人的相关信息,包括私钥签名以及公钥证书等等,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涉密电子文档安全域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

2.3创建基于安全域间网络应用的安全体系

基于应用级安全域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除了针对涉密电子文档的访问控制之外,还应当应对更加复杂的应用系统。上文中所提到的涉密电子文档安全域控制系统更多的适用于电子邮件系统,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等却不能很好的适用。[7]为解决这一问题,满足高性能和复杂的网络应用体系之间信息高效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要求,可以采用先进的SSL VPN技术,对网络应用中的浏览器以及服务器进行安全防护和保密设置,这样既增强了对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的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同时又能够方便用户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有关网络资源的共享。

这一设计方案的具体思路和技术措施如下:首先就是要在原有的涉密电子文档安全域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专门的服务器安全域,将办公过程中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器都归纳到这个服务器安全域之中,在服务器安全域的边界设置SSL VPN网关,通过提供相应的认证服务,对用户也就是操作主体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同时按照强制访问控制的规则通过网络浏览器与网关建立SSL会话,这样用户可以使用的资源就会在网络服务器的页面上罗列出来,这样可以对从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进行一个过滤和安全审计。为了进一步增强服务器安全域的防护性能,还可以在SSL VPN的网关外端设置防火墙,从而实现网络级安全域的防护。[8]其次,用户在使用相关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就要首先获得服务器安全域认证以及身份检验,服务器安全域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够建立相应的安全通信通道,从而由服务器安全域转发用户的各项请求或者是指令到各应用级安全域中进行操作执行。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为整个应用级安全域网络安全体系安装了一个大脑,从而更好的对其进行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最后,服务器安全域的网关在进行信息过滤和审计的过程中,要完全的按照强制访问控制规则对接收端所属安全域的密級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转发出相应的请求和指令,实现快速应答,否则则拒绝转发请求。跨安全域文件传输的控制规则如表1所示。

2.4提升基于安全域的入网安全控制水平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相关应用系统的用户在接入安全域的过程中往往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从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接入到所属应用系统的安全域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静态安全域接入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安全防护的要求,要采取动态安全域技术来实现对入网身份的认证和访问控制。动态安全域技术主要就是利用交换机来根据某个条件将用户自动的划分划分到某个安全域之中,划分的条件一般就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根据身份认证信息来自动的进行安全域的划分。动态安全域技术应用的缺点就是需要配置核心交换机和众多的边缘交换机,但优点就是能够实现动态的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采取动态安全域技术实现入网安全控制,并不需要对网络应用系统的布局进行大的调整,只需要核心交换机以及边缘交换机能够支持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同时提供身份认证客户端和服务器即可,如果用户没有通过身份认证,则相应的受控端口就会显示处于未认证的状态,那么用户就无法访问安全域内的应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接入級的网络安全。要更好的实现基于端口访问控制协议的认证,一般要求用户要在工作电脑或者是移动笔记本上来下载端口访问控制协议客户端软件,当用户有接入需求时,不需要通过网络连接来激活客户端程序,输入相应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发出接入请求。

相关的认证设备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之后,要将相关的用户信息传输给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用来对信息进行检验和审计,认证通过之后要向认证设备发出指令,认证设备接收到指令之后会打开相应的服务端口,从而进一步强化对用户的访问控制。

三、结语

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要实现网络级安全域、应用系统安全域以及接入级安全域的全方位设计,健全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增强安全域访问控制水平,保障信息安全。

参  考  文  献

[1]胡国良,肖刚,张超.新形势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浅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08):7-8.

[2]尚可龙,古强.零信任安全体系设计与研究[J].保密科学技术,2020(05):54-59.

[3]夏晨.探究联动式网络安全系统的防御体系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2):13-15.

[4]贾美玉.企业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01):255-258.

[5]樊金健,谢一飞.基于安全域划分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保障烟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J].工业技术创新,2019,06(02):59-65.

[6]靳起朝,任超.基于零信任架构的边缘计算接入安全体系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12):26-27.

[7]王艳伟,邬江,罗赟骞,史春见.一种基于开放聚合框架的网络流量安全监测体系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8,37(09):22-26.

[8]黄道丽.网络安全漏洞披露规则及其体系设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1):94-106.

作者:张建权 李杰

第二篇:公路安全设施在设计阶段的安全审核

摘要:交通安全设施审核是交通安全审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产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以较低的代价降低其负面影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道路安全审核可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数量及其严重程度。

關键词:公路安全设施;设计阶段;安全审核

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纳入技术规范,针对农村公路实际提出交通安全设施的审核理念及标准,对改善道路安全条件,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伤害程度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是将道路安全审核制度化引入公路的建设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道路安全审核的原理

道路安全审核是独立于设计的专家组对拟建或改建的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服务期全方位的安全审核,找出安全隐患,从而进行主动预防的策略。其审核的原理和依据并没有完全脱离设计,可以说安全审核是设计的辅助手段,是帮助设计人员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所以,道路安全的基本依据就是道路安全设计的基本理念。道路安全设计理念的来源中一部分是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规范,这部分又是不断完善的,而且不同设计人员对于标准、规范的理解也不同,再加上行车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导致即使设计人员完全按照现行设计标准进行道路设计,也不能完全保证道路是安全的,所以道路安全的依据又不等同于现行的道路设计标准,而是现行设计标准加上当前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它强调了在全方位、全用户、全环境下对设计产品的安全检验。道路安全设计的理念基本可以归纳为:①满足驾驶员的驾驶期望;满足视距要求;减小速度差。②利用交通控制措施,管理冲突点。③减少道路开口数量,增加开口间距,减少横向干扰,实施道路开口管理系统。④考虑冲出路外事故,设计宽容公路;紧急避险。按照这些原理的要求去设计道路,就可以减少道路后续使用中的交通安全问题,在道路安全审核中按照这些原理去审核,就基本可以保证运营交通安全问题在规划及设计阶段已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二、道路安全审核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2.1 委任道路安全审核组及其成员

和规划及设计阶段的安全措施比较,安全审核具有以下特点:①道路安全审核是主动预防。②安全是由独立于设计之外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的。③安全审核只考虑交通安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见,安全审核的成功关键在于审核组的成员要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且有关的审核必须是独立的,审核过程必须是规范的。通常进行道路安全审核的专家组成员应具备交通安全、交通工程、交通运行分析、交通心理、道路设计、交通运营及管理、交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通常为3—5人。专家组成员相互间平等地交流、讨论安全问题,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安全第一的观点,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对项目各种设计参数、弱势用户、气候环境等条件进行统筹考虑,展开公路安全审核。

2.2 设计阶段道路安全审核基本步骤

启动审核工作→收集设计文件和数据→设计文件和数据分析→安全设计分析→撰写审核报告→设计方和业主的答复→监督检测。

启动安全审核应该召开一个会议,一般这个会议是由业主或专家组负责人来召集,参加会议人员主要包括业主、设计人员、审核专家组成员等。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业主和设计人员把设计有关资料和数据交给专家组;业主介绍项目背景信息;设计人员介绍设计情况;专家组介绍审核的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及各方的责任、作用;讨论审核时间表等。

2.3 撰写公路安全设施审核报告

内容包括:审核人及审核组简述、审核过程及日期、项目背景及简况、图纸等;对确认的每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都应阐述其地点、详细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事故的频率及严重度评估、改进建议及该建议的可操作性等。审核报告应易于被设计人员接受并实施。

2.4 公路安全设施审核结果的应用

审核结果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设计人员可以更改,也可以不更改设计方案,但必须给予答复、响应,完善设计方案。

2.5 安全设施审核清单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的布设是否满足用户的某种需要,引起用户注意,传达清晰明了的信息,促使用户遵守,并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反应;项目的标志设计是否与整个路网的标志设计标准协调一致;标志的色彩、形状和大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标志设计是否需要采用中英文对照,英文翻译是否准确、达意;如果有行人、自行车及残疾人交通,平交口处标志的设置是否避免了影响,是否需要设置照明;当标志基础位于路侧净区内时,标志杆是否采用了解体消能或易折断的材料,或设置了安全护栏;如条件受限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排列;在无照明或隧道照明不足的隧道入口前是否设置了隧道开车灯标志,且隧道标志和隧道开车灯标志无需重复设置;在非全封闭公路的平交口区域是否采取了交通宁静技术,如设置减速丘,增设警告、禁令标志等措施。

(2)标线和反光路钮。项目的标线设计是否和整个路网的标线设计标准协调一致;双车道公路中线是否需要特殊考虑,如设置双排双黄线,并加设隆声带以进一步分隔双向行车;双车道公路超车区标线设计是否安全;标线是否和标志相匹配,如雾区设置的车距确认系列标线和停车标线等;路侧障碍物是否需要施划反光标线进行标记;是否需要标线文字及图形来强化设计,标线文字是否保证了顺交通方向阅读;标线在不利视认条件下,是否需要设置反光路钮以加强标线效果;标线与路面的颜色对比度是否足够,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处理;标线材料本身的耐久性、防滑性是否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需要;当需要交通流横向偏移时,标线设计是否满足所必需的纵向距离;交叉口内部是否采用标线渠化了转弯车辆的行驶轨迹,并配以突起路标。

(3)路侧安全设施。路侧和中央分隔带护栏是否符合设置条件;护栏的具体设计,如形式选择(包括长度、高度、布设位置)是否合适;不同护栏之间的过渡段设计是否合适;防撞垫设置位置及类型是否合适;护栏端头设置是否合适,端头前地形是否平顺,以避免碰撞前车辆轨迹突变;机电设备等交通管理设置的立柱是否需要实施保护和如何保护;临时施工期的路侧安全设施设置是否符合设置依据,形式是否合适、有效;路侧设施设计中,是否严格遵守了去除、移位、使之可横穿、防护和诱导标识5大步骤。

(4)隔离设施。隔离设施的设置是否必要;隔离设施在桥头、挡墙、涵洞、隧道灯结构物附近是否连续;是否考虑了设置专用通道(包括其净高和净宽)以满足横穿道路交通的需要;是否考虑设置野生动物通道以减少野生动物横穿道路;隔离设施在平面交叉口的设置条件是否足以防止其他道路用户横穿主要公路;相交道路上跨结构物两侧的防护网能否有效地阻止向下抛物,高度和形式是否合适。

结语

总之,对于拟建的道路,安全审核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发挥作用,避免设计失误,减少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或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安全审核人员不参加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也不干涉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采取何种安全措施。安全审核人员只负责把审核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设计人员,以确保他们了解道路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了合适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贾晓敏。农村公路线形与交通安全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

[2]李茜。公路安全设计的几点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2

作者:孙晓琳

第三篇:建筑电气安全节能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先今用电需求也逐渐加大,建筑电气的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十分重视节能环保理念的落实情况,因此建筑电气在设计时,需要在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使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来高效提升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电气设备;安全节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在建筑领域,建筑电气的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降低建筑电气耗能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要重视电气节能设计,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节能设计方案,将节能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为建筑节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1 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由于我国十分重视节能环保理念的落实情况,因此建筑电气在设计时,需要在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使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来高效提升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建筑电气设计的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1)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中防雷措施的重视程度也逐年提高。所以,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防雷接地工作的执行情况,以保证建筑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到损害。(2)在电气照明设计的过程中,需全面考虑节能环保和照明光亮度等因素,将自熄灯、延时控制和自动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电气照明设计中。(3)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需区分开高压线缆和低压线缆,有效管控供电半径,从而全面落实分项分类配电工作,以确保整个供配电系统能够实现平稳的运行。(4)以建筑实际功能为基础,科学管理用电能级和用电负荷,采取合理的计算方法,实现对用电负荷的精确管理,同时正确挑选功率设备、配电设备和线缆,使所有的设备全部实现正常运转,防止设备功率出现浪费、超标或者是功率不足的情况。

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遵循的原则

2.1 实用性

建筑物的主要用途就是最大程度地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因此人们在挑选建筑物时,往往关注的焦点都是建筑物自身的使用性能和使用价值。所以,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要将建筑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

2.2 节能性

节能是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核心,故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必须要保证最基本的特性。对此,在开展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前,要全面掌握建筑物各功能电气损耗的实际情况,科学管控所有不相关电力的消耗情况。

2.3 差异性

不同建筑物的结构和内部布置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一样的设计思路,以满足建筑物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为建筑工程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地提升了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在开展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时,需确保所有设计工作均能满足电气的使用要求,使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不仅如此,还需在高度重视设计方案质量和实效性的同时,也要合理地选择电气设备的型号,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从而高效地提升电能的使用率。

3 建筑电气设计采取的节能措施

3.1 供配电设备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以保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运行的状态,同时其操作也应当具有便捷性,兼顾用电设备、供电距离等方面的因素,从而采取科学的配置方案。结合经验,需以负荷中心为基准,将变配电相关装置布设于周边区域,此举的优势在于可缩短供电距离,节省线路,减少电力资源在传输途中的电能损耗。对于变压器的选择,需以建筑用电需求为基本依据,满足季节性变化的要求,提高居民建筑用电的合理性。此外,功率因数也应当成为重点考虑对象,理论上,在提高功率因数后有助于减少能耗量。电能的传输需以电缆或电线为基本载体,而线缆存在一定的电阻值,因此,电能传输途中存在线路损耗,此问题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措施有效提高回路中的有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从而达到降低能耗、保护线路等多重效果,结合既有设计及施工经验,皆在降低设备的无功功率,同时显著提高其功率因数等指标。线路的电流大小、线路的电阻值等均会影响线路的损耗情况,在电流不变的前提下,若要达到降低电耗的效果,则需要降低线缆的阻抗。进一步分析,线缆的材质、截面积均会对线缆的阻抗产生影响,对此,可选择小电阻型导线,例如,应用较为广泛的铜线就是可行的导线材料;而根据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可知,可适当增加导线的截面积,以达到降低电阻的效果。供电距离也将决定电能损耗的高低,在线路设计时应尽可能采取走直线的方式,尽可能不倒送,以便缩短供电距离,目的在于降低线路上的电能损耗;若布设的变压器临近负荷中心,也能够缩短供电距离。电气节能设计工作中,若建筑物每层平面面积较大时,应在设备层分散设置多个变配电所,通过此方式缩短供电干线的长度;若为高层建筑,则需要注意对低压配电室位置的选择,应尽量临近电气竖井。

3.2 降低线路损耗

电力在传输时,变压器和传输线路会出现功率损耗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输电线路的负载和长度都会给功率损耗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有效地控制输电线路电阻,从而不断地提高输配电效率,并将线路无用的损耗控制在最小范围内:(1)在选择电气用房位置的时候,需要遵循降低供电半径的原则。(2)在选择导线截面积的时候,需要以经济条件和电流指标为基础。对于长线路来说,要以电压和电流为核心,适当的提高导线截面积。(3)科学挑选线路铺设路径和铺设方法,采取直线铺设的方式,尽可能的控制导线长度,最好在通风和散热条件比較好的位置铺设输电线路。

3.3 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主要是指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照明电路中所产生的无用损耗,大幅度的提升电能的使用效率。

3.4 照明方式和照明设备的选择

以建筑功能为基础,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最佳的节能开关,例如公共建筑公共区域(如地下车库、走廊、楼梯间、门厅或道路等)的照明可采取感应延时、光控延时、声控延时控制或定时控制等一种或多种集成的控制方式,也可以采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3.5 高效利用智能控制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后,能实现对建筑电气设备的全方位、多角度、智能化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节能降耗的目标。当前,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投入使用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比较多,最具典型代表的有计算机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建设设备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投入使用以后,推动了建筑电气工程朝着更加科学、智能、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在智能化技术发展水平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将来会有更多的智能控制系统被研发出来,进而推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的稳健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电能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中电气设备的种类非常多,其用电负荷不断地增加,给供电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前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而建筑电气设计也高度地重视了对节能设计理念的有效利用。对此,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从而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实现了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筱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40-41.

[2]时大鹏.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降耗措施研究[J].居业,2020(07):14-15.

[3]薛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方法的重点分析[J].智能城市,2018(20):130-131.

[4]姜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方法分析[J].居舍,2019(19):80.

作者简介:张明,1984年12月,男,民族:汉,籍贯:陕西白水,本科,研究方向: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管理。

作者:张明

第四篇:加油站消防安全设计及消防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这也使得国内汽车销量与日俱增。随着汽车逐渐增多,相应的行业以及设施也在不断增加。例如能直接给汽车提供能源的加油站,这一服务设施在各个城市之中不断增加。加油站的增加再带给城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何加强加油站消防安全设计,保证消防安全管理成为了当下最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加油站;消防安全设计;消防安全管理

引言:

在加油站陆续建设的过程中,其消防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旦加油站发生爆炸或火灾,不仅会带来财产上的损失,还会给人们造成一定危险。因此在建设加油站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达到消防安全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强加油站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在工作当中做到不失误。

一、导致加油站发生火灾的原因

1、外界因素

在加油站内基本上储存的都是易燃易爆物料,如果有外界人员在加油站内吸烟,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很有可能就会引起火灾。除此之外,恶劣的天气还会对加油站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在打雷的时候,如果雷电直接击中了加油站内的加油设备或者油罐,则会加剧油罐内的物料燃烧,导致油气混合,发生爆炸。

2、操作失误因素

首先,工作人员在卸油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很容易造成事故。例如工作人员未能按时对卸油管道进行检查和管理,导致卸油管道出现破损以及老化,这个时候如果管道内有汽油流出,很有可能就会引起火灾。当油罐在装油的过程中溢出,地面上的油一遇到明火就容易燃烧。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量油时,如果未能消除静电,那么近点所产生的火花就很容易造成物料燃烧,甚至爆炸。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若在量油的过程中未能及时保持量油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距离,出现长时间摩擦也容易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最后,在加油时也很容易发生火灾。因为在国内有部分加油站的加油机并没有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在加油的过程中,会泄露非常多油蒸汽,这些油蒸气与空气中其他气体混合,一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就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二、影响加油站消防安全的因素

1、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

在加油站进行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标准进行工作。部分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思想意识方面较薄弱,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影响加油站消防安全。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虽然有极高的安全意识,但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无法借助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往往会影响加油站消防安全,导致事故发生。

2、卸油方式不科学

在加油站进行卸油时,管道与管道之间必须要保持密闭的连接,这样才会降低汽油或柴油的损耗,不会让这些物料滴落在地上。而部分加油站的卸油方式大多都采用开放或喷溅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往往会有极高的安全隐患。若采用开放的卸油方式,则会造成油品大量损耗,若遇到明火还会引起爆炸和火灾。若采用喷溅的卸油方式,在卸油过程中,油品会产生静电,从而引发火灾。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卸油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工作,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

三、加油站消防安全设计

1、加油站布局要规范

建造加油站并不是想当然,需要对所建造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并且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人流量以及风向等因素。首先在规划加油站布局时,应该将员工工作区和休息区合理分开,并保持标准的安全间距。加油站的部分设施也需要与其他建筑保持合格的消防间距,例如与明火保持25米以上的有效距离,距离一般是以通气管口或油罐等部位的距离开始计算。用实体墙进行防火隔离时,一定要使用非燃烧实体墙进行隔离,且墙体高度不低于2.2米。在城市中,部分加油站共用一个进出口,这种设计是极其不规范的,不仅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如果发生火灾还影响消防疏通。

2、做好避雷防电设计

天气因素往往是不可控的,因此需要人为地在进行加油站消防安全设计时做好防雷静电设计。一般来说,需要对不同的设备设施做好防雷接地工作,且防雷接地点必须大于两个以上。例如在加油站房、油罐或油管线以及其他附近,都必须及时做好防雷静电设计,确保这些设施能共用接地装置。

3、做好电气设备防火防爆设计

在对加油站进行消防安全设计时,防火防爆是不能遗漏的,做好电气设备防火防爆设计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隐患出现。例如在给加油站安装灯具设备时,需要提前确定好罩棚的高度以及罩棚下方的照明器具,照明器具类型必须与周围设备设施保持一致,且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标准对器具进行测试,保证其所产生的热量不影响到加油站内的燃料。

四、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策略

1、加强站内消防安全培训

为加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做好消防安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加油站可以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按照日、周、月的模式有效开展。培训内容可以为“如何预防火灾”,“了解火灾特点”或与消防安全相关的知识。通过消防安全培训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2、加强站内消防安全管理

只有让站内工作人员强化自身经验和能力,才能够提高加油站的消防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加油站内消防安全管理。在站内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掌握相关的消防安全规定,以及岗位技术。例如在进行卸油时,工作人员必须停车熄火,要在排放管道上安装防火罩,如果遇到恶劣天气,那么需停止卸油。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也应该及时检查加油站内消防安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室外消防栓,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设备。

3、加强加油站内防火巡查工作

在加油站内有效开展防火巡查工作能够避免事故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求每个部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还需要安排相關工作人员定时对防火区域进行检查,检查范围必须包括防火设备是否完整可用,周围是否有可燃物等。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马上向上级汇报,以便做好最快的应对方式。检查完毕之后,工作人员需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巡查表,保证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落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油站存在一些消防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加油站消防安全设计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对加油站进行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规划进行布局,在加油站区域内放置多种消防设备。在人员管理上必须及时做好消防安全培训,加强防火巡查工作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实现全方位监督。

参考文献

[1]付红斌文/图, 孙建波文/图, 李楠文/图. 加油站的消防安全管理[J]. 现代职业安全, 2021(11):4.

[2]张俊杰. 加油站的消防安全的要点分析[J]. 安防科技, 2021(9):1.

[3]王亚升.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居舍, 2020(14):90-90.

[4]耿磊. 商业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解析[J]. 城市建筑, 2020, 17(9):2.

[5]路则森. 浅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0(21):2.

作者:石冲

第五篇:林草政务信息安全设计

本文针对林草政务信息的安全需求,以网络安全法和最新颁布的等级保护要求为指导,建设一套满足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系统,构建林草政务一体化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创新性地通过各安全组件的联动设计,优化了安全业务流程,能够让使用者无感知安全的存在;简化了安全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提高了林草政务信息安全水平,具有实际推广和应用价值。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信息安全体现的尤为重要。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7年6月1日《国家网络安全法》正式执行,从国家法律层面规定了安全建设应遵循的标准、规范。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等级保护新标准,即业界统称为等级保护2.0,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制度。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出台了《林草政务服务平台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林草政务服务平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切实增强了新时期林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本文以林草政务信息安全建设为例,阐述了基于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2.0的信息安全建设内容,为加强林草政务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方案。

2信息安全建设目的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政务信息化建设更多地使用了新技术和新应用,伴随而来的是新技术带来的新安全问题。结合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相关要求,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多个层面切入,涉及区域边界、通信网络、计算环境、终端、应用系统和数据等多个安全防范着力点,不再过度强调传统网络侧的防护,加强终端在整体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管理系统将传统互相独立的分散的防御技术进行整合、关联分析,以数据驱动安全为导向,建设一套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御系统,把控整体信息安全态势。

3设计与实现

3.1信息安全设计

网络和通信安全层面:使用各类安全串行防护设备,包括各类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保障远程安全接入的VPN系统;维护网络边界完整性的网络接入认证系统和无线安全认证系统;执行网络资源控制的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在网络邊缘节点部署安全系统探针。

设备和计算安全层面:使用运维审计管理系统,提供身份账户管理、鉴别管理、授权管理、工单管理和操作审计等功能;基础设施即服务管理组件支持与信息安全相关系统中的虚拟化安全软件对接,提供恶意代码防护、入侵防范和访问控制等相关安全防护能力,以保护虚拟机安全;在物理服务器、办公终端和移动办公终端使用防病毒软件,保护主机安全。

应用和数据安全层面:使用安全认证管理,通过构建应用统一认证管理环境,为应用访问行为提供身份账号管理、鉴别管理、授权管理、工作流和审批管理和应用审计功能;使用CA认证中心,通过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双因素身份认证能力,配合安全认证、运维审计管理,提供高强度的身份鉴别能力;通过上网行为管理提供出口内容安全、违规信息屏蔽能力;通过部署Web应用防火墙提供网站防护能力。

3.2智能安全运维

态势感知平台是整体安全建设的中枢和大脑,平台收集所有安全产品的日志和告警,结合态势感知平台自身的探针采集的流量,通过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并上报安全事件,为实现安全主动防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安全联动开发

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在满足等级保护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多个安全产品对接开发,实现安全联动,提升信息安全整体水平。态势感知平台定制化开发了和防火墙的联动功能,当平台识别出高危告警后,可以向防火墙自动下发阻断策略,真正实现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CA认证中心系统和堡垒机对接开发,满足等级保护要求的二次强认证功能。统一认证系统和业务系统对接开发,实现账号和授权统一管理。

4结束语

基于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第三级设计的林草政务信息安全,在实践过程中验证了其合规性、合理性和易用性,创新的安全联动设计和应用,使信息安全进入主动防御阶段,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同时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运维工作量和管理成本,节省了运维费用,增加了林草政务信息安全性,值得在相关行业中复制推广。

作者:冯戈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论文下一篇:人民币结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