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案例研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运用电子问卷、案头调研与邮件核查等方法对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提出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启示,即深化与校内外机构的协同联动,寻求联盟组织的支持;构建基于用户画像的层次化结构化教育内容体系;依托基于新媒体的资源导航系统完善学术出版教育载体。

关键词学术出版素养;德国精英大学计划;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

1引言

学术出版素养由杰弗里比奥于2012年提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开放存取进程的逐步深入,学术成果生成、组织、交流、评价、转化的形式均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从数字学术与信息素养的角度看,学术出版素养是一种防范期刊欺诈并科学研判真实期刊的综合能力[1]。2017年,雷晓庆等[2]详细论述了学术出版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指出学术出版素养的本质是基于OA出版环境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出版趋势、出版进路、著作权确定、论文准备与数据管理等方面的OA出版知识。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重要供给方,开展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活动,有助于图书馆在数字出版链条中掌握话语权,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参与学术出版的内生性动力,并提高其基于信息的学术出版问题解决能力[3]。德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起步于2013年慕尼黑大学图书馆“不出版即毁灭:学术期刊出版的方法与流程”在线教程,此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图书馆、波恩大学图书馆、图宾根大学图书馆等纷纷推出了特色鲜明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项目[4],主要包括:①“学术共享”项目。该项目为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发起的旨在宣传推广OA出版理念、辅助校内师生关注OA出版政策、介绍OA出版版权知识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慕课。该项目聘请校内不同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为用户在线讲授OA期刊的评价与遴选、OA期刊版权许可等前沿知识。②“写作与出版”项目。该项目的实践主旨是利用Lib-Guides、OPAC等学科资源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投稿”“学术出版支持”“学术伦理与论文写作”“核心期刊与投稿指南”等板块的学术出版资源检索服务。

③“从论文到书籍”项目。该项目为图宾根大学图书馆实施的涵盖规划、设计、推广、教学4个环节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全流程管理体系,能够实现从识别用户学术出版素养培训需求到开展学术出版知识技能培训的闭环管理。正如《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9年新进展》所言,德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素养服务真正实现了与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素养、学科服务等领域的有效契合,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产出、共享与保存[5]。

2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概述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是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提高德国高水平大学科研实力的专项基金计划。该计划每5-7年实施一次滚动制评选,入围的高校可获得每年约两亿欧元的特别资助。2019年9月27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公布了最新一批精英大学名单,成员包括: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图宾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波恩大学、汉堡大学、柏林大学联盟(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6]。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ofEuropeanResearchLi-braries,LIBER)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指出,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极具先进性,其将校内师生和校外科研人员纳入服务对象,创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并注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科研教研相结合的服务手段推进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工作[7]。

首先,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主体看,图书馆员、校内专家与出版商共同构成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主体[8]。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均设置了“出版馆员”岗位,其不仅专职负责为用户的学术成果出版提供参考咨询与技术支持,而且负责组建有助于用户一键获取学术出版相关数据的专题知识库,辅助校内师生获取学术情报、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以及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科研成果。校内专家与出版商则扮演智库或智囊角色:校内专家围绕“科研定题”“期刊遴选”“同行评议”等主题,定期为图书馆读者提供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与结构化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以最大限度解决读者在学术出版全流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出版商则坚持“实践问题导向”,致力于解答读者在学术出版模式、流程与规范等方面的现实困惑,为提高用户学术成果影响力与可见度奠定技术基础。

其次,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内容看,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以创建贯穿用户学术出版全周期的学术出版教育课程为己任,主要基于学术出版流程与科研全过程设计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前者内容聚焦于用户在学术出版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如选择出版机构、回应同行评审意见、保障学术论文版权利益相关者权益等问题;后者囊括从研究主题确定到学术出版成果影响因子分析全流程中的细分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撰写、学术社交媒体使用、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与论文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注册等。

最后,从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服务载体看,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设计了基于新媒体的用户学术出版学习指南,高度集成了不同学科门类、专业类别的学术出版知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易用性,有效优化了初次学习或学术出版素养欠缺的用户的感知体验。这些指南不仅涵盖数据策管、开放存取、数据管理计划等类型的学术出版知识,而且推出了“语义动力平台”“社区数字档案平台”等增值服务项目[9]。在知识呈现方式上,这些指南高度重视发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技术优势,采用具有较强临场性的培训、研讨会等线下服务方式提高用户的数字学术技能,采用新媒体可视化工具强化用户对学术出版理论的系统性认识。

本文基于案例研究法、电子问卷法、邮件核查法、文献调研法对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进行实证考察。首先,针对性访问样本馆的官方网站,重点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3个方面搜集数据信息,在对其进行数据清洗与数据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明确本文后续案例研究所需的核心数据。而后,利用邮件核查法对难以直接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据此进一步分析样本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实践特色。最后,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前述调查研究可能遗漏的关键数据进行补充与完善。

3案例研究结果

3.1教育主体的协同性: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战略联盟

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高度重视提升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主体的协同性,与校外学术出版机构、校内二级学院建立了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战略联盟,显著增强了样本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供给能力。

图书馆与校内院系部门合作模式的典型样本是慕尼黑大学图书馆与波恩大学图书馆,其经验做法是与校内顶级科研人员、研究生院、信息技术服务部合作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活动。如慕尼黑大学图书馆构建了校内学科专家、参考咨询馆员与校属出版社专业编辑间的协同服务机制,借助真人图书馆与结构化研讨等方式让各类服务主体能够情境化解答用户的学术出版问题[10]。波恩大学图书馆则与该校教育研究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联合设计了“出版学院”项目,主张采用慕课在线教学手段开展以OA出版、版权管理、同行评议为主题的学术出版素养培训[11]。

图书馆与校外出版商合作的典型样本是亚琛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亚琛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施普林格出版公司、蒂姆出版社组建了战略合作联盟,依托MetaLib和SFX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出版知识与数字知识的免费资源推荐服务[12]。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采用HTML超链接让用户即时获取德国国家科学、技术和艺术基金会、德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德国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所等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学术出版资助信息[13]。

3.2教育内容的梯度性:全周期、立体化、多层次嵌入出版全流程

通过打造与用户学术研究进度、专业方向、学科类别相契合的学术出版教育内容,使其不仅可定制化满足用户学术出版资源需求,而且可协同推进学术出版学科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是样本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最大亮点。案例研究发现,样本馆均设计了基于用户需求的“阶梯式”教育内容,使学术出版教育内容具备针对性、时效性与适应性优势。样本馆还从周期性与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开发契合用户科学研究节点的定制化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辅助支持体系。

第一,层次化、结构化地设计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如柏林工业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在线教程以论文写作周期为导向,设计了“文献检索”“定量方法简介”“期刊审稿流程”“出版学科协议”“影响因子分析”等模块,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14]。波恩大学图书馆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作为科研支持服务的重要支撑,主要提供科研项目指南编制、学术出版机构投稿指南、学术资源开放存取、参考文献标引等与学术出版周期密切契合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图宾根大学图书馆选取研究生和导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主题,从出版社和编辑专家的角度进行专业解读[15]。

第二,以契合用户科学研究节点的定制化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增强用户学术出版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如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图书馆基于渐进式服务思路设计了紧密对接用户科研全生命周期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体系:为处于科研项目申请与科研对象界定阶段的用户提供“同行评议注意事项”“数据检索平台使用”“LetPub最新SCI期刊分区情况”等通识知识;为处于科研项目中期汇报阶段的用户提供“数据过滤与清洗”“仿真实验设计”“模型构建与验证”等旨在应对科研重难点问题的技能知识;为处于科研项目结题鉴定和科研成果推广阶段的用户提供“结项注意事项”“成果市场效益评估”等实践指导。

3.3教育载体的智能化:依托新媒体打造一站式学术出版资源导航系统

为增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的系统性与易用性,样本馆均强调发挥学术出版资源导航系统的技术、数据和平台优势,依托新媒体技术、学科导航引擎、问答式社交媒介构建了具有标准化类目、层次化分级与可视化推送等功能的学术出版导航平台,确保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术出版资源供需动态平衡。平台主要分为以下3类:

第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基于Lib-Guides平台的出版导航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个功能模块构成。一是重点学术出版网络资源导航门户。该门户主要利用LibGuides平台的资源结构化推荐技术为用户定向投放“出版物选择指南”。如“出版资源聚类指南”不仅介绍本体表示与语义组织、多元异构资源语义检索、基于XML的元数据描述等资源获取路径,而且详细阐述了OA论文发现、检索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借此提升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二是学术出版MOOC平台,即利用LibGuides平台的Box开源软件构建的学术出版慕课系统。其主要包括策划学术出版方案、判断学术出版市场走势、跟踪同行评议过程等方面的慕课学习内容[16]。

第二,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基于元数据仓储的学术出版交流导航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学术出版资源元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与发布的无缝集成,不仅提供基于DC元数据规范的超文本链接检索入口,而且为本地化存储的学术出版资源元数据打造了高度可见的资源标签,用户可通过此类资源标签一键获取元数据关联信息[17]。

第三,康斯坦茨大学图书馆构建的具有学术出版资源长期保存与一键搜索功能的机构知识库。该知识库涵盖“数字资源版权保护”“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数字资源库出版”等数十类模块,可结合用户所处的学术出版情境定向推送目标资源。另外,该馆还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自媒体公众号中的“频道页”“猜你喜欢页”“发现页”提供覆盖用户学术出版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内容,并基于开放的公共查询目录系统动态更新全球“掠夺性期刊”黑名单,以强化科研人员对金色OA期刊的甄别能力。

4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启示

4.1深化与校内外机构的协同联动,寻求联盟组织的支持

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是一项工作周期长、专业复杂性高、学科涉猎广泛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图书馆须加强与校内外机构的合作,最大化集聚不同机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优势资源,方可提高用户学术出版知识的内化效率。具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如下3个方面打造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一,与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合作宣传推广开放存取与知识共享理念。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仅凭高校图书馆一己之力很难一次性解决用户在学术出版过程中面临的标准体系与技术规范问题,因此应主动与校内外专家学者、学术出版行业协会、知名学术出版商合作,持续强化用户对新型学术出版的理性认识。如天津大学图书馆以校园阅读推广活动为契机,邀请Actaastronom、ADvancesinthestuDyofbehavior、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等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主编为用户介绍期刊投稿须知、出版费用、版权协议等方面的内容;邀请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科研团队向校内青年教师及博士生介绍单篇网络首发、优先出版、增强出版与数据论文出版等学术出版模式的特色功能;学科馆员采用自媒体公众号推文、RSS订阅等手段定期向用户推送最新学术出版政策信息[18]。

第二,与校内领军科研人员协同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慕尼黑大学图书馆线上线下一体化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模式为蓝本,聘请发表ESI高被引论文的校内专家担任慕课教师,围绕学术论文撰写、学术成果传播、数字版权保护、掠夺性期刊识别等主题与用户进行常态化交流,切实增强用户学术出版知识与技术核心素养。

第三,促进馆际深度交互,打造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联盟。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组建学术出版联盟的经验,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价值共创原则达成馆际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战略合作,以高水平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依托,提供学术出版信息资源管理、编辑出版、学术传播等高增值性服务[19]。鉴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图书馆还应积极谋求图书馆行业组织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形与无形资源支持。

4.2构建基于用户画像的层次化结构化教育内容体系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采用的将立体化、层次化、结构化教育内容贯穿于用户学术出版全周期的做法,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增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内容的靶向性、实效性与贴近性提供了参考。我国高校图书馆既要构建充分关照用户异质性需求且学科覆盖面广泛、专业分类精细、内容梯度性分布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体系,又要促进教学辅助指南、教学培训与在线指南的相辅相成,使用户从资源的被动接受者转向主动贡献者。具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如下两个方面构建学术出版教育内容体系:

第一,基于差异化的用户画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内容矩阵。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认识到用户在使用情景与知识结构上的异质性,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全景式勾勒用户需求画像,提供梯度渐进的教育内容:为新入学的博士生开设“科技论文撰写指导”“科研诚信管理”“学术成果产权咨询”等主题的必修课;定期组织校内骨干科研人员围绕“课题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学术出版素养提升”等内容展开专题研讨;通过智能化咨询问答机器人、自媒体推送、FAQ等方式为校外用户提供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与不同出版模式下的出版策略[20]。

第二,创新教育手段、强化教学互动。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手段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出版咨询、讲座、讨论会等传统线下模式,还利用基于新媒体的在线教程、远程教学、MOOC、长视频等手段为用户定制化推送教学内容。我国高校图书馆须结合用户需求,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手段增强图书馆与用户间的交流互动。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高度重视面对面交流的临场感,通过举办“真人图书馆”“学术成果出版沙龙”“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活动,现场一对一解答用户的学术出版疑问;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平台开辟学术出版素养教育专区,开发以慕课在线学习与短视频直播课堂为代表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手段。此举既可最大化满足用户学术出版咨询需求,又可为用户带来融合社交、媒体与移动等细分场景的沉浸式、交互式服务体验[21]。

4.3依托基于新媒体的资源导航系统完善学术出版教育载体

构建具有全流程服务功能的资源检索平台,借助新媒体技术精细化、模块化管理学术出版资源,并提供学术出版资源统计分析、深度挖掘与重复利用等增值服务,是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以其为参考,强化学术出版资源可视化检索服务,持续拓展学术出版资源导航服务的深度、广度与细度,健全完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载体。

一方面,紧跟学术出版“跨学科交叉专业”发展趋势,在顶层设计上建立统一的学术出版学科分类标准。案例研究发现,德国精英大学计划成员图书馆不仅在联盟层面构建了常态稳定的学术出版学科体系框架,而且各成员馆结合馆藏实际与用户需求进一步细化了学术出版数据库的学科分类体系,实现了学术出版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构建既契合国际通行学科体系标准又与自身学术出版资源仓储数据现状相适配的导航索引,严格按照《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制定涵盖“门”“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学术出版资源导航类目体系。同时,采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等形式系统呈现学科类目与问题类目,确保用户可快速锁定学术出版全流程中的目标数据[22]。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基于ASP技术的学科导航系统、LibGuides学科导航平台等增强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的针对性。如高校图书馆可基于微信、SUMMON发现系统、OAIster、DSpace@MIT、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等媒介创建具有定制化动态信息检索功能的学术出版资源搜索引擎,结合用户所处的科研情境向其智能化推送学术论文撰写指南、学术成果出版流程指南、版权管理指南等个性化资源,进而增强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资源供给的可达性与协调性[23]。

参考文献:

[1]王钧钰,李玲.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19(12):158-164.

[2]雷晓庆,刘荣芳.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7(10):35-42.

[3]余和剑.北欧四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14):14-20,13.

[4]罗源.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质教育的国际经验借鉴[J].出版广角,2016(8):11-13.

[5]王芳.《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9年新进展》解读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20(1):103-111.

[6]2019年“德国精英大学”评比结果出炉![EB/OL].[2020-04-

上一篇:灌溉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分析下一篇:医疗结合服务模式对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心理和高血压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