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思维能力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与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赋予了全新的目标要求,并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的变化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小学课程教学当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而且还背负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艰巨使命。对此,文章通过阐述核心素养的理念以及其在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问题现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深化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需求,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思维能力,使其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全面的进步、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引导,进而让其积累丰富的语言,并形成语感,从中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语言组织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等,以达到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综合发展的目标。

二、 核心素养理念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是源自西方国家,它的英文被称之为“Key ompetencies”,其中单词“Key”在英语的解释中是“关键的”“必要的”意思;“Competencies”被翻译为“能力”,而在我国,就将其理解为“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主要讲的是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品格、重要能力,其所隐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思维、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诸多领域的内容。而语文课程当中的核心素养具体是核心素养课程化的表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把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的任务目标充分融合到一起,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确定明确的方向,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根据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意识,可以使其提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热情。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在教学思维训练的时候,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一定要紧抓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他们高效地把握语言一类的工具。如果在语文课堂当中,没有了语言,将难以寻找思维训练的载体。因此,语言与思维有着重要的联系,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注重提升他们的思维意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而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其具有一定的思维性特点。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的学习相当于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而进行思维性表达与交流。无论是学习哪一课程知识,都需要利用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传输思想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及时引导学生掌握语文技巧,使其将思维情感利用语言来进行表述,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小学阶段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现状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意识以及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为薄弱,深受其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同时他们的自律性也相对较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做一下小动作或者犯其他的错误,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对多数教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特征。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情况会经常性地发生。除此之外,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日常的生活及语文实际学习情况了解不到位,未能及时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和平等的姿态与他们进行交流、授课,进而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体验以及想法。同时,教师深受传统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没有实现师生共同努力与有效合作,依然采用的是主动式教学法,从而降低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提升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与发展。

当前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学习问题与现状。现在大多数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素材的感悟,简而言之,就是人心与文心的相互贯通,进一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不注重学生的生字写作练习,在大部分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实践性的语文教学规律,并对学生进行毫无意识的训练,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真实体验。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以及实际的学习过程,进而全面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他们的发展出发,使其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还存在着问题设计缺乏整合性的问题,或者是所创设的问题视野太过短浅。所以,作为小学时期学生的启蒙教师,一定要创设优质且高效的语文问题,并善于创建问题教学情境,根据其有序性、层次性进行设问,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达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五、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强化师生互动,在对话中调动学生思维活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课程以外,还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以及其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他们做出及时的指引,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在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及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在不停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产生新的问题,在这样的反复当中,使学生形成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相对分散的共同特点,从中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展开语文的课程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采用主动式教学法,会造成语文教学气氛的沉闷。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活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制造与学生之间有效的对话环节,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将学生思维集中在学习活动当中的教学目的,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讲授四年级《孔子与学生》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时,在为其讲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并在心中树立教师这一角色的伟大形象,进一步递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感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并充分运用教材当中的插图和学生进而展开对话交流,以带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课程内容的几个问题:“文中讲到孔子对他四大弟子的评价,说明了什么?”“孔子让学生去教学生,培养众多人才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这又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学生通过欣赏电子课件以及阅读文本,从中进行深入的思考问题,从而使其清晰地贯通全文,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及时调动起他们对语文学习,以及问题思考的积极性、热情,达到活跃教学氛围的教学目的,高效地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遵循学生的独特观点,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国的小学教育因长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还是以学生考试为中心。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意识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但应试教育这一教学模式和方法依然占据小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地位,普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较为传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其思维意识的进步。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及时尊重他们对学习的独特观点,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转变新型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活跃的想象力和质疑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一些相对开放性的课程问题,及时指引他们不断发挥发散性思维这一优势。同时,教师要注意不必追求答案的统一性与固定性,而是站在正确的角度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见解,使其能够收获宽裕的思考空间,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更加高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教授《春潮》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能够以“春潮”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通过阅读课文与电子课件,从中感知春水涌动、春潮荡漾的春季情境。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让学生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一学习方法,深入探索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提出疑问,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进而深刻地掌握这部分课程的知识内容,进一步促进他们质疑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自行发挥想象力,去感受春天的场景,并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春潮的宏大气势写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了哪些句段当中,使其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依靠课本内容来提升,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选用众多丰富的教学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究,使其在不同的学习活动当中采用形式不一的思维意识,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力,并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不一样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充分释放其活泼的天性。所以,教师要紧抓小学时期学生好奇心较强、思维较为活跃的性格特点,从而高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讲到四年级《三个纽扣的房子》这一篇童话故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童话故事一类的课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内容朴实、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好人的心虽然小,但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这一哲理,学生在进行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意识。教师能够利用文章所揭示出的哲理,为学生开展一场辩论学习活动,使其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与结果的意见、看法,之后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并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搜集资料,再整合几篇类似于本篇课文的童话故事,在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总结与归纳的水平发展,也促使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思维变通能力。

(四)创建语文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想象力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懒惰心理,他们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强化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进一步改善他们以往懒散的学习状态,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从中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林中乐曲》这一课时,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其创设高效的学习情境。在讲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课前预习,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并要求他们自主学习生字词,接着按照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展开交流,从中想象森林当中都有哪些动物,以及想象它们的叫声,深入体会作者在聆听林中乐曲时的感受。同时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情境,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体验程度,教师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高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探究课本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并选用优质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听、读、说、写等基础性的语文学习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尊重学生、学科、年级的特点,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儿.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6):138.

[2]卢珍.探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2):259.

[3]陈育青.浅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5):73-74.

[4] 袁姣辉.关注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浅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2):327.

[5] 刘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传奇,2019(5):55.

[6]李金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78):47.

上一篇: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方法及实践下一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教育与不平等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