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保障施工整体安全性、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具有关键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时,应在依据国家相关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项目进度以及质量的相关要求,正确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选择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基于此,首先,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增加的工程需求量在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成本以及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均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或者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能力不足,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分析、总结并研究此类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建筑施工单位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关键要求。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

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角度分析,现阶段,建筑施工单位在承接到具体的施工建设项目之后,往往会根据施工建设的一般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要求,将部分施工工作分包给其他施工建设公司。但此类施工建设公司在体系上与工程施工整体脱节,其内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各自为政。在选择安全管理工具或者进行安全施工宣传时,此类公司总会想尽办法压缩宣传成本和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成本,并压缩安全资金投入,在施工设备、安全防护工具以及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保障方面减少开支,虽然这种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施工成本,但却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性,最终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体系不完善,安全性低的问题。

1.2 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能力差

现阶段,一些新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了建筑施工现场中,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此类新技术或者新材料时,相应的技术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技能水平不高,导致其在操作新设备或者使用新材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导致工作失误,进而出现安全问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弱或安全技能差的原因,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关宣传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对安全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与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相关。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资历审查困难,人员知识水平差距大,此类问题均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性问题。

1.3 监理单位工作人员监督责任落实不彻底,工作效能低

监理单位工作人员在参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落实其安全监督责任,保证工作效能。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建筑施工监理人员在监督建筑施工工作时,往往不重视施工细节,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能及时提出提醒与警告,导致安全隐患排查效果差,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在面对一些存在重大安全危险源的施工现场时,监理单位工作人员未能依据监理工作的一般要求,做好旁站监督和记录工作,导致施工现场出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应用不合理的问题,致使施工工作成本增高,后期返修与维护工作难度增大。更为关键的是,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与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存在一些问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及时进行沟通和选择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延误了工程进度,还直接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成本,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应对分析

2.1 强化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

若要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建筑企业首先应强化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依据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和工程施工的具体内容,确定本次施工的重要管理危险源,并安排固定的安全检查小组,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跟踪记录,开展危险源管控工作。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应依据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管控的顺序,结合工程施工的进度,选择合理的危险源管控办法。必须要注意的是,相关管理人员在管理此类工作时,应明确危险源的责任主体,在出现相关安全问题时,用落实相应责任,借此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在管理危险源的过程中,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进度或者建筑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事故,必须落实法律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另外,为了避免危险源对建筑施工产生重大影响,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结合施工安全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优化调整预案的具体内容,使其在出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时,可切实发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减少建筑企业经济损失的作用。

2.2 合理规划施工区域,优化新技术、新材料使用办法

从规划施工建设区域的角度分析,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应结合项目工程的特点与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具体而言,施工作业区、施工材料储备区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区之间应设有明显的安全隔离标识,特别是防坠物标识,应安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避免施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其次,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按照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的出入口、建筑工程基坑支护的边沿、施工机械的存放区以及施工用水等区域,加装安全防护设置,张贴安全防护标识或者悬挂安全警示标牌,进而在合理规划施工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施工环节的安全性。从技术使用或者材料使用的角度分析,建筑施工人员应结合技术或者材料的使用特点,为施工人员配备新型防护工具,并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为施工人员讲解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要求。引导施工人员在使用此类新技术或者新材料时,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3 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监理监督管理效能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工作和监理监督工作应同时进行,从内部与外部双方面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具体而言,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审查相关施工人员的工作资质,要求相关单位出具施工人员调查表,对于施工经验不足或者缺乏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施工人员,应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具有较好的安全施工能力;其次,针对新技术或者新材料,建筑施工单位应及时更新施工标准,并开展培训工作,要求技术人员为施工人员讲解此类技术或者材料的使用方法,合格之后,方可允许施工人员使用此类技术;再者,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为此,监理单位可制定责任落实名目表,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细化监督管理工作,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监理工作人员,从而提高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和方向感。

3 结 语

本文针对如何解决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解决措施。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应强化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其次,在此基础上,相关管理人员还应科学规划施工区域,优化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方法;再者,施工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监理监督管理效能。希望广大从业人员可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并灵活变通,进而切实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魏高钢.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初探[J].散装水泥,2020,(06):28-29.

[2]刘学洋,刘艺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29,141.

[3]谢敬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21-22.

[4]朱小霞.建筑项目现场安全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0,(18):99-100.

[5]陈启玮,杨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云南水力发电,2020,36(6):183-187.

上一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历史教育的大思政课教学下一篇:基于PDCA循环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