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精准扶贫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如今各地区城市用人需求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且城市农村劳动力的使用周期缩短,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要求、素养要求逐渐提高,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目前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议要针对农村人口就业实际问题,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综合实力,达到“培训1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目标,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精准扶贫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在我国政府提出的《扶贫纲要》文件中,提到了“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消除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怎么干中再次提出关于脱贫攻坚任务实践的7点要求,再次强调了“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基于此种政治背景,如何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目前需要集中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各地区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1精准扶贫的相关概述

根据“中国宏观数据”网站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及失业率统计》可以发现,在2020年的上半年期间,我国全国城镇(本报告中的城镇代指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新增就业人员数量达564万人,在第二个季度末期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7752万人(如图1);在2020年6月份,我国的城镇失业率达5.7%,虽然相较于5月份同比下降了0.2%,但是仍然有大量农村人口处于失业状态中,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升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能力,是践行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问题。

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开展精准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农村人口收入不稳定短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精准扶贫就是指“对不同贫困环境及农户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背景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也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的本质就是要消除贫困,有效改善民生,体现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对症下药,促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具备脱贫的能力。

因此,要想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议要深入分析目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原因,排除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干扰,发挥农村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提出“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精准扶贫”思想,以此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水平,促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有效解决大量失业的问题。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影响

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尤其是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培训机会,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以下影响:

第一,能够有效实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自主发展,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产业基础技能人才。在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取得专业技术操作证、计算机等级证书之后,农村劳动者会逐渐弱化对政府的依赖,积极主动参与市场就业,参与就业竞争,实现个人发展渠道的扩展,成为能够实现就业创收的基层人才。

第二,有助于社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经济责。在实际过程中,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引导社会企业,地区民众自主组织定期举办“培训班”,能够有效拓展社会企业与机构职能,将原本的资金扶贫转换为技术扶贫,将社会企业作为技术扶贫的主要队伍,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岗位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思想品质,形成正确三观,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本领与综合素养,促使其能够投入自身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中,深入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第三,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创收能力。

在实际过程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够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成长步伐,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思想,从根源上解决目前农村贫困家庭的多元化问题。

3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对推进精准扶贫的策略

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在对精准扶贫进行深入解读之后,建议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对精准扶贫的推进目标。

3.1不断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的建设

要想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精准扶贫,建议要不断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工程的建设力度,深入发掘精准扶贫资源,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在实际过程中,要想有效达成精准扶贫目标,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深入发掘社会扶贫资源,初步构建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公益广告、公交站广告板、政府公告、文艺活动等多种不同的渠道实现对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宣传,鼓励社会企业、高等院校工作人员、学校学生参与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中,为其提供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成为培训师资力量,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作出一份贡献。

另一方面,建议要全面整合地区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在地区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中开设“农村人口培训班”,开展地区扶贫的成人教育,班级开设费用则由政府部门承担,免费对外开放,允许符合通过培训资格认证的农民劳动力入班学习,充分发挥村级农民培训学校阵地作用,切实调动农村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为农村劳动力的自我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劳动技能提升与脱贫致富

要想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精准扶贫,建议要将职业技能教育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构建能够帮助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的技能培训机制,提升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凸显其对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推进作用。建议要深入分析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倾向,分析失业主要原因,同时分析本省地区各城市、企业面向农村劳动力的用人需求,比如,职业技能需求、文化水平需求、职业素养与思想品质需求等,制定定向培养方案,有方向、有计划地开展技能培训活动,促使农村劳动力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具备参与就业竞争的资格。

之后,要考虑到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相关工作的便利条件,为其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技能培训与指导服务,比如,经济林果种植培训、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现代农业机械设备操作培训等,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更多脱贫致富的技能,拓宽其发展空间,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找到自主脱贫致富的办法与方向,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脱贫,提升农村人口的经济收益能力,体现精准扶贫的科学性。

3.3进一步完善精准的农民培训模式

要想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精准扶贫,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力度,对培训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考虑到地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其在学习技能方面的差异,考虑农村劳动力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因素,以此调整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活动内容与培训机制,构建出能够满足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的培训模式。建议要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方法,比如,理论教学、现场实践操作教学、实地观摩教学等,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还可以引进“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考核,若达到一定标准,则可以为其提供定向职业就业机会,以此有效解决失业问题,提升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4总结

综上所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村劳动人口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实际过程中,通过开展有效的农村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劳动人口职业素养,有效改善农村劳动人口的就业能力,增加农村劳动人口的经济收入,以此缓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刺激农村经济自主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作用,建议加强精准扶贫建设、重点关注农村劳动人口的脱贫致富情况,组织开展具有就业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同时完善培训模式,为我国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养、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以人才培训支持精准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朝峰.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探讨[J].中国民商,2020,(02):136-136,139.

[2]邢志勤.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20,664(16):265-265.

[3]王铮,杨宽明.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1):243-244.

[4]陈普青.精准扶贫下的山西农村劳动力培训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324-325.

[5]王铮,聂淑娟,杨翠红,等.精准培训助力乡村振兴[J].精品,2019,(11):264-264.

[6]赵子建,张汪洋,慎承允,等.新时代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戈艳霞.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精准扶贫实效中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0,(02):96-100.

[8]邓茂忠.精准扶贫背景下沅陵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大学,2019.

上一篇:央行发行法定数字现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下一篇:OBE概念下单片机虚拟模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