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模式”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结合探索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然而,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会遇到供需对接难、标准化管理难、农机监管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服务效率及规模,此类痛点问题亟待解决。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通过与全国各省的合作,切实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痛点问题,提高了服务效率。

关键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2018年,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自报告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服务试点及探索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解决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痛点献计献策。同时,如何高效、精准管理全国各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推广先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受到农业农村部领导的高度重视。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委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开发建成“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国农服平台”)。中国农服平台覆盖粮棉油糖、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畜牧养殖、渔业养殖五大领域,将服务组织提供的农事生产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机租赁与维修服务、废弃物回收利用服务、农产品加工采购服务等内容以服务产品形式汇聚于平台上,消除小农户与服务组织的信息鸿沟,促进农业服务资源在合理区域流动,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政府通过中国农服平台的后台进行项目监管,实时监测,智能化了解农机实时作业面积,通过系统智能比对,实现项目实施预警与精准发放资金,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与资金安全[1]。

本文以“中国农服平台”如何结合“屯留模式”运行,解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相关细节的痛点,总结相关经验与启示,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全国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2“屯留模式”的概述

“屯留模式”是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根据当地经验,探索总结出的“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单式”部分环节托管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屯留区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13个乡镇(区)、267个行政村,耕地47 866.67 hm2,以玉米种植为主。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农经中心整合农机服务类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立区级托管服务中心,组建农田、农技、农防服务团队,依托服务协会、行业协会,创新金融保险对生产托管的支持,针对当地土地碎片化、农业兼业化的现实以及农民“不种地又不想撂荒”“想种又种不好”的问题,对玉米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托管服务。截至2020年初,全区托管面积达40 000 hm2,服务小农户4.87万户,实现每666.67 m2节本增收330元。

3“屯留模式”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2017年,作为山西省首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县之一,屯留区农经中心整合农机服务类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立区级托管服务中心,组建农田、农技、农防服务团队,依托服务协会、行业协会,创新金融保险对生产托管的支持,探索形成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托管的“屯留模式”。在“屯留模式”的探索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供需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有效的服务平台,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农户知晓慢,农户需要服务也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服务组织,使得托管服务进展缓慢;其次,标准化管理推行缓慢,由于缺乏电子化手段,仅靠人工来进行合同签订以及后续过程,签订合同后合同信息通报不及时、合同内容无法标准化标注,极大地制约了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最后,生产过程中农机作业质量不可控,不同农机手、不同机具作业存在差异,各生产环节中农机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农户托管信任度低,且服务组织为保证质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降低了服务覆盖能力。通过两年的逐步完善,2020年,“屯留模式”日臻成熟。

4 通过与“中国农服平台”结合,解决痛点问题

4.1 供需对接

中国农服平台服务大厅为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展示不同服务组织提供的农事生产相关的服务内容,包括服务品类、服务价格、距离、服务时限、服务详情与标准、成交记录、用户评价等信息,方便服务需求方下单进行选择;需求大厅为服务组织提供小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等不同生产主体发布的农业服务需求,同类需求也会进行关联展示,方便服务组织进行选择和对接。屯留区服务组织在中国农服平台上注册为服务企业用户,并通过申请进入山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名录库,服务需求方可通过平台查看到屯留区服务组织发布的服务信息、历史服务情况及企业综合实力,并进行农业服务对接。屯留区服务组织也可以通过平台需求大厅筛选符合企业服务内容及地域范围的农服需求,主动联络对接服务,从而实现供需对接业务拓展,增加农民收入。

4.2 标准化管理

屯留区服务组织总结5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经验,形成从农资供应、耕种、植保、田管、收割、收储、烘干到销售的“一条龙”全程服务,农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全程式托管及菜单式托管服务。通过平台管理服务合同订单,将服务对象、服务面积、服务价格、支付情况等上传平台,实现服务智能化,提醒预警服务进度和项目执行进度。服务对象也可以通过登录平台查看合同进度信息及现场作业图片,实时关注田间农事进度及作物生长状况,从而提高需求方对企业的认可及托管的积极性,企业高效管理节约用人成本。

4.3 农机作业监控

服务组织将农机定位设备数据同步到平台,平台链接基于农田地块,并覆盖耕、种、防、收等农机作业全环节的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全面采集和监测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作业环节的作业面积及作业质量数据,并将采集的农机作业数据在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进行图表化、可视化展示,在平台上实现实时查看服务位置、即时统计服务面积、回看服务轨迹、作业质量监管等功能,全面实现农机作业数据远程智能化监管,免除作业面积计算、作业质量监管等繁琐程序,让农机管理更高效。

4.3.1 实时监控。

叠加全场耕地地块图斑数据,可以实现对已安装远程监测终端的农机具的作业位置、状态、面积、质量和场景视频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方便管理。

4.3.2 轨迹回放。

实现对农机作业历史轨迹的记录与回放,具体选择某一台农机可以对该农机历史作业场景图片、作业路线进行展示与追溯。

4.3.3 作业量统计。

系统对作业面积、地块面积、达标面积、重叠面积、作业里程等作业数据,按照作业区域、作业时间、作业类型等不同角度,进行图表化汇总统计与分析。

4.3.4 作业质量分析。

农机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农作物最终产量的高低,系统对作业农机的作业深度、作业速度进行图表化统计与可视化分析,选择某条作业记录即可直观地展示农机作业深度、轨迹状态、作业速度等作业质量信息,并可以对农机作业日报单进行导出与打印。

4.3.5 作业区界分析。

对农机作业地块位置、空间分布、作业重叠遗漏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管理人员直观掌握农机作业地块具体分布及作业路线是否规范,有助于提高农机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4.3.6 农机信息管理。

实现农机类型、品牌型号、归属信息、最新上线时间等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

5 结语

农服平台与“屯留模式”合作,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对象、服务组织、金融主体、政府部门等各个农业生产环节,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将屯留模式推广拓宽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全国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俊.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0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102.

上一篇: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协调下一篇: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特征、危害及防控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