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漳平市医养中心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中结合实际项目,分析了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医养中心;项目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在工程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能使传统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模型,使原本抽象复杂的设计图纸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具有高效、直观的优势,可以实现对建筑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管理,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

1 项目概况

漳平市医养中心项目由1#、2#、3#、4#楼4幢12层住宅楼和康复综合楼组成,基础为筏板基础、桩基基础,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61313m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 BIM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 利用BIM技术进行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是施工前一项重要的技术准备工作,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项目参建人员领会设计意图,全面理解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从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监理实施细则。

由于本工程属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承包单位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介入了项目,设计图纸难免会出现设计错误,工作人员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传统的承包模式,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更大。因此利用BIM技术进行图纸会审,既有利于总承包单位优化图纸并及早发现问题,降低风险;又有利于提高监理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水平,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及时发现图纸问题,将问题提交设计单位审核更正后再优化模型。通过BIM技术共解决了18处图纸问题,例如:(1)康复馆走廊尽头AM轴处,结构梁高度各不相同,影响整体外观,经优化后取消了外挑雨披板;(2)裙楼与1#楼的后浇带靠(2-M)轴碰柱,经优化后浇带移至(2-L)轴附件;(3)总平图4#楼标高与承台标高存在矛盾,屋面排水存在错误。

2.2 二次碰撞冲突检查

针对项目机电系统多、各种管线复杂、平面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为提高机电深化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二次碰撞检测进行综合管线审核,在空间上真实直观地显示管道、设备、门窗、柱、梁和多专业综合管道,解决施工中的碰撞问题。特别是在地下人防区要有效确保水、电、消防、通风、监控、空调等各种管线预埋位置的准确性,做到不漏埋、不穿墙,避免二次返工。在施工规范中设置了不同设备管道的最小距离,可以点取任意两个实体,显示最小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以准确地观察到设备管道安装三维效果和不同部位的安全情况,了解工程完工后的效果。

通过检查各种管线,对模型进行有效地深化,能够指导作业人员现场施工,同时提高监理现场人员的管理效率

2.3 重要方案模拟及应急演练

本工程1#、2#、3#、4#楼第3、4、6、9层层高8.6m,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东、西两侧为半圆弧形,监理并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中施工模型关键节点进行模拟,对圆弧段脚手架搭设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查,将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信息纳入监理实施细则。利用BIM自动统计技术,还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模板、钢管等周转性材料进行现场配置,指导材料进场、堆放、下料,节省场地,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施工作业安全。

目前在建工程基本为高层建筑,而且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影响因素多而复杂。施工现场逃生平面图设置不规范,施工现场环境更新滞后,现场材料随意摆放,阻碍人员逃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很容易引发人员伤亡。应用BIM模型进行应急演练,可以实现现场建筑和场景的完整重现,在模型空间中应用3D技术模拟疏散动画,贴近施工现场实地环境,合理确定疏散通道,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应用BIM技术还可以提高救援队伍反应速度,尤其在救援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查阅电脑来了解现场,如疏散通道、现场工具、消防设施的配置等信息,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2.4 三维可视化交底

传统的安全技术交底仅限于文字或图片交底,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务工来说,交底效果不理想;且少部分施工单位交底工作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利用BIM模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能使结构剖、立面可视化,通过直观的模拟动画提高作业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对本建筑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安全技术交底效果。通过协同管理平台进行方案管理与三维可视化交底,还可以使作业工人及相关参建管理人员随时利用手机查看节点、样板间模型、相关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为现场工作带来便利,有助于提高技术标准化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

2.5 项目进度管理应用

本工程任务重、工期紧。为控制好合同工期,将施工工期与BIM模型构件挂接,让施工班组明确自身责任,在平台上完成总计划工期、季度计划工期、月度计划工期的编制导入,实现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比对。及时解决进度滞后原因,调整资源配置参考数据。监理单位可以对现场机械、人员情况实施监控,通过数字周报功能,及时召开监理工地例会。打破了业主、监理、企业与项目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生产、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提取和共享效率,实现项目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最终形成数字化监理团队。

2.6 装修方案比选

传统装修效果图都是二维图片,容易忽略空间死角,角度和空间比较固定,展示效果不全,无法达到精装修效果。利用BIM模型技术,可以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以各专业设计图纸为基础创建BIM模型,建立养老公寓、康养综合楼、电梯间、机房等多个室内场所多角度装修对比效果图,实现室内墙面、吊顶、隔断、地面、卫生间及综合楼接待大厅、机房等三维模型绘制,具有和真实建筑装修材料一致的材质和颜色,使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各房间的布局及装修效果。为项目业主及运营管理方提供装修优化方案。

康复综合楼外立面部分采用玻璃幕墙装饰,玻璃幕墙采用半隐框玻璃幕墙,面积约为567m2;外立面所有门窗均采用铝合金门窗,共计约37樘。由于土建施工允许误差较大,而点式幕墙工程施工要求精度较高,所以不能依靠土建提供水平基准线。随着温度的变化,铝型材热胀冷缩,由于铝板、铝复合板等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这些伸缩如被抑制,将产生内应力,轻则会使整副幕墙发出响声,重则会导致幕墙变形,因此,框与框之间、板与板之间要留有伸缩缝。利用BIM技术对幕墙结构边角、洞口、连接节点、分块等细部构造节点进行可视化展示,明确幕墙与结构的连接节点、面板大小,缝隙处理宽度,安装方式,同时综合考虑施工成本、施工难易及外观效果,逐步优化指导施工及幕墙安装。

3 结语

(1)在龙岩地区,BIM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较少,管理人才相对短缺,主要依靠施工和设计单位少量的BIM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为项目管理提供现场真实、实时的数据,满足业主、监理及行业监管对施工项目的数据要求。

(2)监理在BIM技术应用领域技术实力还相当薄弱,需加大对人员的技术培训,否则监督管理效果将大大降低。

(3)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方面都具有高效、直观的优势。项目监理应始终坚持“严格监理、热情服务、动态调整、不断改进”的原则,努力提高监理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良丽,方婉蓉,吴子昊,等.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1):74-77.

上一篇:基于B/S架构的咨询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