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教育戏剧模式的呈现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育戏剧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与小学的几门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教育戏剧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突破舞蹈传统教学中的乏味感,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为我国的舞蹈新途径探索积累宝贵的经验。通过教育戏剧与舞蹈教学的融合,利用“教师入戏”和“画面定格”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新事物的能力,提高舞蹈教学内容的丰富度,让教学更加高效,更具高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高效高质量地教学成为了教学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纵观以往的传统小学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解教材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或者复习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最后通过考试、测验的方式对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整个教学模式学生都没有太多的参与感,只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走,并没有太多的自由学习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形成了应试教育思想,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只有成绩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舞蹈教学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元素来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现状,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教育戏剧被应用到舞蹈教学之中,不仅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还能充分的活络课堂气氛,让舞蹈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一、教育戏剧的含义

教育戏剧是指在教学中加入戏剧元素,戏剧元素的加入多种多样,可以是表演的形式也可以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戏剧文化。综合来说,教育戏剧是多种元素综合而成的艺术形式,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使其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教育新模式。在舞蹈中,教育戏剧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光是对中华戏剧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我国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教育戏剧在舞蹈中的植入有着多年的研究,为了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舞蹈教学要从多方面寻求方法上的突破,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育更有创新能力、更有独特思维能力的新世纪人才[1]。

二、教育戏剧范式的落实

教育戏剧的实施是一个长时间发展的过程,引入舞蹈教学的过程要有前期的铺垫。其实施不仅在每一步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状态。

(一)范式:教师入戏

教师入戏是直观的教育戏剧模式,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较弱,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戏剧内容中在前期会非常困难。在教育戏剧实施的前期教师应该起到一个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是由教师来主导。教师入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某个文章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意境,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力。通过这种真实感的获得,文章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同时老师生动有趣的表演也能让学生感到更加亲切,在师生交流时会更加顺畅。

教师入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情感的把握来进行教材内容分析,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入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小燕子动物的扮演将学生引入到对有益小动物的喜爱上,从而使之自觉地进行动作练习和训练,从而真正让学生更好地将这些动作运用到舞蹈学习和实践中去[2]。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台词和表演表现出小燕子的可爱,同时也要让学生们明白有益的小动物是如何成为人类的朋友的,同时更要通过演艺让同学们明白不守护小动物的人是多么的可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表演让学生们理解这篇文章所传达出的中心思想,从而影响到同学们的想法和行为,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做到在现实中真正地爱护有益的小动物。

通过“教师入戏”的方法,不仅是对于课堂内容的题引和背景内容的交代,更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让文章的思想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利用教师入戏这种方式不光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达到更快理解文章内容并加深记忆的目的。

(二)范式:定格画面

定格画面是指让同学们运用肢体动作来模仿文章中的一些画面,通过多个同学的合作来构建一篇完整的故事,强烈的画面感可以引发学生和文章的共鸣,同时学生参与到画面的定格行动时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认真研究文本是如何对画面进行描述的,更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比如在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舞蹈教学中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出在日常中有见到过哪些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事物,并且针对学生的答案和学生积极地讨论,确定哪些是较为典型的可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事物,并且让回答正确的同学通过绘画或者动作模仿的方式来表现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是民间艺术,如剪纸、书法等等;也可以是艺术表演,如戏曲、歌曲;可以是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等等。通过这种传统文化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不仅符合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教育民族性问题,还可以让教学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3]。借助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有效理解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到舞蹈训练中去,借此来更好地提升舞蹈训练效果。

(三)范式:情境演诵

情境演诵的范式是舞蹈教学中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戏剧演艺方式,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为可演诵的剧本的一种形式。情境演诵可以师生配合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戏剧方法,情境演诵富含趣味性,同时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挑战。情境演诵的活动形式主要以朗诵和表演为主,最常见的方式是学生分角色饰演剧本中的内容,演诵内容可以是诗歌、文章、散文等多种文章形式,情境演诵没有具体规定可循,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由发挥,让学生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教学活动。另外和情境演诵相似的还有课本内容改编成剧本以及经典剧目再现等等,将课本内容改编为剧本时,剧本内容要与课本的教育内容密切关联,同时也要使剧本富于趣味性。除了将课本内容改编成剧本和经典剧目再现的形式外,原创性的剧本内容也是很好的活动形式,教师通过编、排、演、导等行为组织学生完成剧本内容,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还能提高其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全面提升人文素质。

三、教育戏剧应用到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戏剧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固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反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一)戏剧元素要适当植入,不可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虽然核心素养体系强调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发挥主体地位,教育戏剧也非常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学生为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状态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内容参与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只是单纯的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表演则可能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4]。学生过分地沉浸在戏剧内容中,忽略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将舞蹈教学植入过多的戏剧元素,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放松的学习状态,考试之前强行将学生拉回紧张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学习效率必然会下降。所以在安排戏剧元素的时候教师要对时间概念有一个把握,感觉学生过多地投入到戏剧表演之中时要适时的将学生拉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做到张驰有度、合理安排。

(二)教学内容始终以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避免过分娱乐

戏剧元素的植入有多种形式,但其根本目的是辅助学习。教育戏剧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强化记忆力,同时也能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元素相结合,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这一活动形式中,学生是参与方也是学习方,不管学生以何种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都是以自身能力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剧本内容以及活动内容的设计时,教师要避免整个活动内容过分娱乐化。过分娱乐化是指剧本只考虑到了趣味性而忽略了教育性,在剧本内容设计时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追求娱乐效果,让舞蹈课堂变成了学生玩耍的地方,不仅无法起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三)建立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改进

舞蹈教学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和现代化,舞蹈教学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带领孩子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同时,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乐趣。教学评价体系要做到科学化,一改传统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价值,因材施教。

另外,教育戏剧的应用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这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在应对挑战时教学评价是最为合理的方式,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以研究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总之,在舞蹈的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有足够的创新,教育戏剧是很好的舞蹈教学方法探索,通过教育戏剧与舞蹈课堂的结合,使舞蹈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和教师由学生绝对服从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许小兰.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J].师道,2020,(12):21-23.

[2]徐俊.教育戏剧是戏剧吗?——兼论教育戏剧的非表演性成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03):86-95.

[2]林柯辰.教育戏剧在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探讨——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20,(27):168-169,177.

[3]蒯思远.戏剧教育专业建设调查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0.

上一篇:环境权立法在法理学角度的应当性分析下一篇:AI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