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剧《觉醒年代》火爆出圈的原因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主旋律影视剧向来存在着“说教性强、枯燥乏味、受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尤其缺少年青群体认可,然而主旋律影视剧《觉醒年代》深受青年群体喜爱,获得高分好评。本文从年轻化、多线叙事、传播宣发等层面来剖析该剧火爆出圈的原因。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剧;《觉醒年代》;年轻化;叙事;宣发;

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追剧热潮,各大平台都给予极高评价。更有人评论:《觉醒年代》“处处有考点”“篇篇是论文”。该剧被誉为历史上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艺术深度的好剧。《觉醒年代》讲述了中国从1915年《新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历史事件。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衰败不堪、人心涣散,唯有觉醒方能走出一条生路。

随着第27届白玉兰奖落下帷幕,无论是从入围名单还是获奖作品上看,都显示出主旋律题材影视剧的崛起。其中,《觉醒年代》包揽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可以说,《觉醒年代》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关注建党历史的影视作品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探讨该剧火爆出圈的原因。

一、注入新活力,立足新视野

(一)背景年轻化: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

一部成功的影视剧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一定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与主流思想。《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是因为剧中的社会背景与现实中的社会背景相符合。新文化运动期间,正是我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爱国青年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批的国民开始觉醒,开始谋求新道路。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日益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充满曲折。人民在此时也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这给《觉醒年代》的播出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氛围,受众的情感与剧中所表达的价值观达到共鸣。

(二)人物年轻化:从“新青年”到“新时代青年”

当观众和剧中人物角色同悲欢共命运时,无论是影视作品的剧情还是核心价值观都将深入人心。《觉醒年代》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是立体的、丰富的、多面的。陈独秀先生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也会为了筹钱创办杂志,“忽悠”好友出钱购买自己的字;他会因为看到难民而痛哭流涕,也会在开会时将自己磕的瓜子皮悄悄推给蔡元培先生。乔年延年兄弟和陈独秀先生的父子矛盾、鲁迅先生在开会前要求先吃饭的“干饭”模式等也都有所体现。这样的圆形人物塑造,使得这些革命先辈的形象更加真实。剧中青年人身上独有的气质,更是让年轻观众产生了共鸣。先辈们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跟普通人一样,会有“父子矛盾”,会“坑队友”,会开启“干饭模式”。这种丰满性格的塑造,迅速拉近了与年轻受众之间的距离,也是深受年轻受众青睐的一大原因。

(三)精神年轻化:从“新青年标准”到“青年强国”

中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主旋律题材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渠道,其所具有的艺术品格应当符合当前的主流意识和思想。《觉醒年代》这部影视作品受众年轻化的一大原因是其所传达的青年思想与当下青年人的思想完美契合。剧中陈独秀先生提出的“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放在当下,依然鼓舞着青年人释放青春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予青年人的寄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些思想的融合,不但可以吸引年轻受众观看和讨论,更是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此类主旋律影视剧不仅是对时代的致敬,更能鼓舞今天的观众。

二、采用多线叙事,善于用典隐喻

(一)视觉上:镜头语言丰富,善于用典

影片出现了大量的隐喻镜头,比如车辙特写画面,映射了秦始皇时代的“车同轨”,暗示了时代在变,人要觉醒,道路亦要变。《觉醒年代》中运用对比镜头,展现时代背景,也为人民觉醒做了铺垫。剧中的北京城街道,有钱人的少爷西装革履,坐在汽车上吃着热腾腾的早饭,而与他年纪相仿的穷人家女孩却跪在街头,插着草标准备被卖掉。剧中还大量运用运动空镜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巴黎和会期间,青岛的主权被移交给日本,顾维钧掩面痛哭,此时一个拉镜头将画面拉远,他的身影被一面面帝国主义旗帜掩盖。当陈独秀和李大钊最终决定走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时,镜头拉远画面,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淡出画面,他们的脚下特写一条泥泞的道路,暗示这是一场艰难的硬仗。影片极善于用典。第一集中,陈独秀旅日被骂卖国贼,遭学生口水唾面,然而他毫不在意,轻轻拂去口水,这是引用“唾面自干”的典故。蔡元培顶着风雪三顾陈独秀,这里用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蔡元培二顾陈独秀时,陈独秀酒后酣然卧床,蔡元培风雪中静待陈君苏醒,这里用的是“程门立雪”的典故。两典齐用也表现了蔡元培对于陈独秀的尊重和其求贤若渴之心。

(二)听觉上:从“白话文”到“轻喜剧”的转变

对于信息的传播,我们不仅要关注信息传播的量和速,更要关注传播的效果:传播活动是否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受传者是否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受到影响。现实中“主旋律影视剧”的传播与剧作中“新思想”的传播是相似的。有不少青年人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依然停留在又红又专、大量说教的形象上。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首先要在传播方式上做创新。同剧作中“白话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轻喜剧”风格,将传播内容用大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避免了传统正剧的严肃庄重风格,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促使观众产生温馨、愉悦的观感体验。例如《觉醒年代》中,学生在北大校园游行抗议陈独秀,但遇到陈独秀后双方又相互行礼的戏剧性一幕。这种轻喜剧的表达方式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甚至不少受众在B站上制作了“喜剧向”的集锦。

(三)叙事上:将宏大叙事融入个体叙事

《觉醒年代》的一大特色在于以具体的个体叙事为主,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体叙事的细节之中,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观赏价值和深刻的思辨价值。首先,全剧深入刻画了觉醒时代的个体人物,用个体人物的性格、人物状态以及个体冲突,替换了以往主旋律题材中以群体冲突和时代冲突为主题的宏大叙事。比如《觉醒年代》重点表现了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个个体人物,而不是从时代的宏大叙事入手。特别是对陈独秀的人物刻画,陈独秀一出场便衣衫褴褛地去偷留学生的饭,很鲜活、很个体、很形象;之后,剧中又表现他和三个儿子之间的父子矛盾、与友人意见不同的矛盾、蔡元培“三顾茅庐”的邀请以及他和辜鸿铭等“旧派”文人之间的争辩等,这些情节都力图从小细节着手展现,避免了因宏大叙事而导致的束缚感和距离感。该剧通过对人物个性的鲜活展现来获取人性的丰富性,创新地完成了历史叙事和深刻的历史表达,使原本枯燥的历史文字记载变得更易接受、更贴近大众心理。

三、酒香不怕巷子深,新旧媒体齐助力

(一)前期宣发动力不足,“自来水”力量“反哺”取胜

《觉醒年代》自2021年2月1日起在优酷、爱奇艺、CCTV-1播出。由于受到主旋律题材、没有流量演员、更新不稳定、突然停播、官方宣发方式不成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该剧在前期播出时并未受到太大的关注。但优秀的内容对于后期宣发的影响此时已初露端倪。有一部分提前观看了剧情的观众在豆瓣、知乎等平台为这部剧发声。对于当时的宣发,受众怒其不争,出现了“这部剧的宣发是保密局做的吗”等呼声。随着观众对于剧情的讨论增多,该剧的热度持续升高,豆瓣评分也从开播时的8+上升到了9.3分。优秀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这些观众也成了“自来水”(指免费的、自发而来推荐某部影视剧的水军),在全媒体环境下,自发通过各大社交平台推荐该剧,弥补了前期宣发的不足。

(二)二次传播助力,口碑升级后火速出圈

打开微博搜索《觉醒年代》,第一个出来的热搜词条就是“YYDS”,这是时下网络最热的流行词,意思是“永远的神”。这种新颖的夸赞方式,显示了这部主旋律影视剧的年轻受众群体力量强大,该剧深受新时代青年的追捧。通过受传者的二次加工转发,更多的人参与到热搜当中。在社交平台掌握话语权的年轻用户,是主旋律作品政治宣传中最希望覆盖的人群之一,是肩负党建大任的主力军。除了播出期间,观众讨论剧情的高能时刻也是二次创作的又一次高峰。例如抖音上展示的《觉醒年代》幕后花絮、B站上用户上传的“高能集锦”以及主流媒体的多方联动,无疑成为剧作宣传中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觉醒年代》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B站来的”“抖音这段入坑”等弹幕,再次为我们证实了融媒体环境下,多种宣发途径、传播平台对于《觉醒年代》受众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三)亚文化持续助力,将觉醒注入新时代

由于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娱乐化等特点,借助“表情包”“弹幕”等宣传方式,《觉醒年代》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例如观众将剧中人物台词截图成表情包,鲁迅先生的“不干了”,李大钊先生的“这个书我念不下去了”,蔡元培先生的“陈独秀,你坐下”,被广泛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迅速和现在的“躺平”文化、“打工人”精神发生了微妙的反应。历史伟人接地气的台词,在表情包特殊的运用场景下,产生了“反差萌”,让原本没有看过该剧的年轻人迅速产生兴趣。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觉醒年代》的成功出圈也说明,年轻受众对影视剧的要求日益提升,不仅要画面精良,更要真实可感。主旋律影视剧的真实,不是不掺假的历史资料,而是可以让年轻观众深受启迪的真实,可以融入他们的血脉,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唤起家国情怀。他们懂得分辨,也知道共鸣的来源,因此,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塑造典型人物,是未来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成功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云海辉.融媒背景下主旋律电视剧的中国形象建构[J].电影文学,2020(23):98-101.

[2] .张智华,孙汶.论近年来我国主旋律电视剧的发展和变化[J].现代视听,2021(02):27-30.

[3] .汤华臻.主旋律的《觉醒年代》为何能够火出圈[EB/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03-02.http://ie.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App/5b16573ae4b02a9fe2d558fb/AP603e26cce4b0063e4e6d3716.html.

[4] .王国喜.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建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5):57-58.

上一篇: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商贸日语写作教学创新下一篇:边疆民族地区非遗进中小学校园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