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财务造假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给整个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给公司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降低公司价值。以存在财务造假的H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为例,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道德缺失、造假机会、造假动机、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和造假被发现后的受惩罚程度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必须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内外部环境、消因除果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财务造假;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上市公司

一、绪论

即使在有着健全的法律规制、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国内外市场上财务造假的事件仍然屡屡发生。这说明,想要从根本上彻底铲除财务造假所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从2011年到目前,每年都有上市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而被严惩,并且财务造假的公司数量几乎在逐年递增。虽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企业总量中的比重并不高,但是每出现一次财务造假总会给市场带来不小的波澜,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方面,政府出台了较多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其完善程度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并且,在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很多措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H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公司)连续多年出现财务造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没有履行对信息公开披露的义务,性质非常恶劣,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本研究以H公司为例,利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为基本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首先对该公司财务造假的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同时分析其财务造假的具体手段,然后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五因素出发,分析H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最后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二、相关文献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财务造假问题,国内有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娄权(2004)提出造假动因四因素,包括文化、动机、机会和利益均衡,他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文化加入到了造假动因中。

贾鑫(2009)通过对财务造假情况的分析,研究修改会计信息的手段和财务造假动因,并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整理、总结了一些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很可能使用的财务报表小伎俩,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阮芬芬(2016)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财务造假的原因,将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原因包括融资动机、信息不对称、股价操纵动机、治理结构效率低下、利益诱惑等;外部原因包括道德机制失灵、违法处罚不严、审计失范和独立性下降、市场机制失灵、法律制度缺失等。

总得来说,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的动因和方法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思考,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于财务造假的相关研究开展的较晚,研究相对滞后且不够深入。

本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造假案件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是绪论部分,包括了论述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研究部分,对国内学者研究进行述评综述,同时简要介绍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财务造假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首先定义何谓财务造假,其次介绍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因为风险因子理论是本研究的分析工具,所以对其进行详细阐述。第四部分梳理H公司财务造假案件的经过,然后运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来剖析H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第五部分是针对H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提出防范措施,包括对企业内部的思考,主要是以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人员方面的分析,以及对于监管机构制度和中介机构的应对措施。第六部分为总结和展望。

三、财务造假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财务造假相关概念

国际上对于财务造假并没有完全准确的定义,尽管各种定义略有不同,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造假是一种主观行为,并且会给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很大影响。一般来说,财务造假是企业管理者、经营者或者其他人员,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伪造或修改原始凭证、编造虚假交易信息等手段掩盖财务报告的真实信息。这种造假行为是一种欺诈行为,同时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取企业正常经营利润之外的非法利益。

(二)理论基础

由于国外资本市场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相关问题研究较深,国外学者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动因理论,包括广为人知的冰山理论、造假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等。本研究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并详加论述。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G·杰克·波罗格纳等人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因子可以分为个别因子与一般因子。

个别因子包括造假动机和道德品质,之所以成为个别因子,原因在于这两个因子是个性化因子。造假动机是企业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采取造假行为的想法;道德品质主要是指是公司管理层的道德品质,管理者的道德品质会对公司经营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一般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动,个性化较强。

一般风险因子中包括造假机会、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和造假被发现后受惩罚的性质和程度。造假机会是指是指公司内部制度存在漏洞,给造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取决于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造假被发现后受惩罚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监管机构的处罚力度,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目的就是追求法外收益。

四、H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2016年1月底,H公司的100%股权被H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标的作价30亿元,至此,H公司影视传媒完成了“借壳”。2016年11月,收购方案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双方正式进行股权过户。至此,H公司成为H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并表的全资子公司。

2019年,证监会调查发现,借壳上市的H公司提供的2013—2015年和2016年半年度的会计信息没有做到准确、真实、完整,H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文件存在重大遗漏和不实记载。公司重组方案存在虚假的置入资产营业收入、坏账准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和关联交易重大遗漏。

(二)H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剖析

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企业将尚未发生的收入、费用和资产收益编入会计报表,以达到欺骗投资者的目的,取得了相当大的财务金额,这种行为称为虚拟交易或虚拟资产增值。主要表现为减少成本、多计存货和固定资产、虚增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等。

在H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该公司旗下三部电视剧的版权转让为收入,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情况:2013年,H公司用提前确认收入的方法虚增了6939.62万元的营业收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法虚增2014年的营业收入2789.43万元。H公司追溯调整后,2013—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减少2581.32万元、增加1734.67万元、增加352.40万元、减少1950.75万元、减少1417.50万元,2018年净利润无调整。

虚构收回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

对H公司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里显示,其虚构了2550万元的收回应收款项,导致其2015年年报少计提了425万元的坏账准备。2016年半年报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实际相比少了467.5万元。

H公司在与上海轩叙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轩叙)2014年签署的一项约定中,H公司每年向上海轩叙的演艺人员收取一些佣金,2014年应收取的佣金为1700万元。H公司在2016年1月确认收回了应收账款1700万元。调查发现,该笔回款实际来源于陈某、钟某控制的公司。陈某安排将其控制的公司1700万元资金转入王某控制的银行账户,然后请王某安排人员将这1700万元资金转到曾某的银行账户,然后又要求曾某将1700万元资金转回H公司,以此来冒充收回上海轩叙应支付的2014年的1700万元固定佣金。H公司这一虚构应收账款的行为,造成2016年年报坏账准备少计提了850万元。

虚构收回其他应收款少计提坏账准备H公司2016年虚构收回其他应收款2600万元,造成H公司2016年年报少计提坏账准备1560万元。H公司与浙江某影视制作公司在2012年3月签署的合作合同中约定,H公司投资2600万元与其合作拍摄一部电视剧。2013年12月,H公司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将2012年12月支付的520万元从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但H公司直到2014年12月才由会计师将相关款项进行调整并计提坏账准备。

上一篇:以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的大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下一篇:腹腔镜胆道手术后加强综合护理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