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的优秀传统与实践经验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彻底的理论武装全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理论武装工作、领导干部始终走在理论武装工作的最前列、创办干部学校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系统化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对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优良传统;实践经验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这不仅指出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也阐明了理论对实践巨大的反作用。列宁也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进一步揭示了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价值,蕴含了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实践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就推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对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彻底的理论武装全党

在我们党100年发展史上,用什么样的理论开展武装工作,既有错误的惨痛教训,更有成功的宝贵经验,积淀并形成了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优良传统。

十月革命胜利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只是不自觉的零星传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自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影响下的革命群众走上革命道路,在全国创办了一大批共产主义小组,这才有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就是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对中国先进分子的武装过程。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鲜明地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规定,申请入党的人,不得有非共产主义思想倾向。党成立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党的一大明确指出:“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过,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还难以做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至于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犯下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挫折,这就从反面说明了只有用科学的彻底的理论武装党,才能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来说,何谓科学的彻底的“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理论?这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必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非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全党在创新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和指引下,夺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用继续发展着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全国人民,夺取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继应运而生,并用以武装全党全国人民。我们党和国家不仅迈出了改革开放伟大步伐,而且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并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伟大实践中,着眼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时代,我党高度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理论武装,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100年来,我们党不论是在事关党、国家、军队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面前,还是在事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兴衰成败的重要历史关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二、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理论武装工作

100年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始终围绕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成为党在新时代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的根本保证。

党的创建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要让更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和劳苦大众了解马克思主义,并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因此,这一阶段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翻译马列主义著作、解读马列主义原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此,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早期中国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创办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众多革命报刊,陈望道翻译并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的革命理论。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翻“三座大山”,这一阶段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恢复国民经济。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思想和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迈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变,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转到拨乱反正和宣传邓小平理论上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过程中,我们党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回答和解决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与此相适应,党在理论武装上,进一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围绕新时代党的总任务,理论武装工作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

三、领导干部始终走在理论武装工作的最前列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我们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也不例外,各级领导干部始终走在理论武装工作的最前列,他们不仅首先带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而且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锋。

我们党早期许多创始人和先进分子,他们既是党的第一批领导干部,也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者。他们不仅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且在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了自己的同时,撰写大量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用以武装大众。党的重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不仅创办《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还经常深入工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群众。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主要发起者、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1919年9月、11月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党的重要创始人和领导人毛泽东,“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5]。毛泽东不仅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了自己,还创办《湘江评论》,经常深入工厂和学校,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旅欧勤工俭学的先进分子,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基础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蔡和森“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书籍,供自己和他人阅读,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6]。在他们的宣传和影响下,理论武装工作产生了巨大作用,一大批爱国青年尤其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建党100年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势每发展一步,党和军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就紧跟一步,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就率先迈出一步,从而更好地引领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健康发展。古田会议,既是对红四军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彻底纠正,又是对红四军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率先武装,进而对广大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延安整风运动既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改造运动,也是打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以及经验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对我们党各级领导干部的先行理论武装运动,进而成为全党的一次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党全军全国范围内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热潮、《毛泽东选集》学习高潮,还是改革开放前夕的拨乱反正、思想大解放以及贯穿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次次思想解放,一次次全党全国掀起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和全军掀起的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热潮,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始终走在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最前列,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带头人、推动者。

四、创办干部学校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系统化常态化

干部学校是培养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摇篮,更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基地。我们党自创立之初就高度重视通过兴办干部学校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常态化的共产主义思想武装,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领导者和建设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发挥了思想保证作用。

我们党在1924年就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先后派出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等领导人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们在军校开展全新的政治教育,为黄埔军校学员特别是共产党员进行先进思想武装。土地革命时期,我党我军独立创办学校,开展军事政治和技术人才培养,在红军随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校”),在此基础上,又改办红军大学、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红军第二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干部学校。长征及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先后又有干部团、西北红军干部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西北红军抗日大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等。我党我军创办的这些学校,除了开设军事班,还开设政治班,既讲授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我党我军的游击战争理论,又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党的政策主张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红军领导人都亲自给学员讲课,很好地开展了学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红军学校还编辑出版《革命与战争》《红色战场》《红色周刊》等多种刊物,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刘伯承、彭德怀、陈毅等还经常为刊物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思想,强大的理论武装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从初级到高级的干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和抗战的需要,我们党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及其分布于众多抗日根据地的多个抗大分校。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和军事常识、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军事、政治、文化并重,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加强了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毛泽东还多次亲自到抗大作报告和讲课,《实践论》《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著作就是其在抗大的演讲稿。抗大及其各分校极大地促进了我党我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不仅如此,根据抗战和各抗日根据地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党还开办了许多干部学校,如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大学、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以及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等。这些干部学校极大地提高了大批抗日党政军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水平,极大地推进了我党我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撑。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积极贯彻“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创办了更多干部学校和军校,如东北军政大学、辽东人民军政学校、西北军区人民军政大学、人民革命大学等等,这些学校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极大地推进了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系统化常态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加注重理论武装工作,建立起比较系统完整的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全国建有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这些干部培训院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学员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培训,系统完整地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武装,理论武装工作迈上了更高台阶。我们党在创办干部学校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武装的同时,还创办了许多各级各类军事院校,坚持政治育人,系统开设政治理论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还在全国大中小学系统地开设思想政治课,注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德育人、立德树人、合力育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全方位走向系统化、常态化。

五、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

主题教育是我们党根据一定时期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形势任务的迫切需要,以及针对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而展开的集中教育活动,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我们党上百年来在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处于战争状态和国民党白色统治之下,我们党难得有大段时间和安定的环境开展集中的主题教育,但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在党和军队中开展过多次时间长短不一的主题教育,使得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三湾改编,内容丰富,其中在部队开展的思想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次“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的主题教育。通过教育使官兵认识到工农革命军同国民党旧军队的本质区别和得到群众支持的必然性,克服了悲观失望情绪,坚定了听党指挥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古田会议、延安整风更是针对性很强、思想鲜明的主题教育。解放战争时期,战争阶段每推进一步,主题教育就跟进一步。开展的主题教育主要有: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党的方针教育、关于重庆谈判教育、关于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教育、关于全军确立敢打必胜决心信心教育、关于新式整军运动、关于确立敢于决战敢于打大歼灭战的思想教育、关于全军确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教育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团结协作等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以主题教育形式开展的理论武装工作,紧跟战争发展阶段,紧贴部队和官兵思想实际,对助推战争进程、夺取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更是高度重视以主题教育的形式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使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教育、“三讲”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党的纯洁性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都很好地推进了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和国防军队建设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这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大大提升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大大提升了全党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的信仰信念,有力地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5]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131.

[6]周恩来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46.

上一篇: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对外直接投资下一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