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策略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性成果,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信息技术就逐步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应用越来越广泛。进入21世纪,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采取的基本策略如下: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没有英语学科和语文学科直观形象,需要每天和数字运算打交道,如果教师不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学生听课听的就会索然无味,尤其是一些好动的小男生,思维活跃,也非常的调皮,如果没有一些东西吸引住他们的听课的思维,他们肯定就会走神,或者有一些小动作,这样就极大地影响到上课的效果。

因此,笔者在授课时就尽量通过白板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内容,即使是加减法这样的运算讲解,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动画的形式,比如简单加减法,可以用形象的实物去体现,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趣了,也会紧跟教师的思维走。

而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时,这些应用题往往有一些文字的表述,这些内容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开始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的,他们可能读不懂题意,解答不出来,第一次做的时候可能做错了,尤其是家庭作业的错误率可能就会高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讲解,笔者有时会采取动画模拟讲解的方式,把一个问题用动画模拟,学生首先需要理解问题的含义,才可能去解决问题,而运算一般不是学生的难点。

在课上选择使用课件时,笔者也会选择一些简洁大方,醒目的课件,既要让学生直观的学习知识,同时又让课件发挥美感和实用性的双重结合。不能让课件过于花里胡哨,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就起不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了。

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突破难点知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一个入门和强化的过程。但是在学习数学时,学生也会遇到一些难点知识,这些难点知识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科知识自身决定的,有些知识由于其抽象性,就是难于理解的。还有一部分知识成为难点知识,和学生的年龄大小,理解能力强弱有关系,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上小学的起始年龄比较小,可能很多问题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知识进行有效地突破。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知识,以数学教学中时针的知识为例子,刚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一方面需要识记,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算,但是分针、时针之间的运算,以及分针时针之间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学生都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反复地把一个知识说若干遍,尤其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那么怎么办呢?

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想出了一个解决的途径。笔者制作了一个表盘时针和分针运动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特点,也观察表盘上所谓的一大格和一小格,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样通过形象的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时针的运动规律有了空间感和思维感,这样学生再做题时就相对轻松容易。理解的误区没有了,难点也就突破了,对于学生而言,运算的问题就不算难点了。

同时在讲解角的分类时,笔者也采取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突破难点知识的做法,让学生把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牢牢印在头脑中。

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有力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让难点知识有效突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难点知识之所以难,主要还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而教师的语言表述,与学生的接受,还存在一个传输的过程,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很多学生就理解不了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弥补了这一不足,促进了难点的突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笔者会根据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共性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尝试性突破,往往都有不错的效果。

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效率,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教学下,教师需要一边写板书,一边讲课,而写板书有时候可能要写满满一黑板,甚至一黑板和不够,还需要擦掉再写,这样教师讲课时间就被压缩,写板书还极大地增加了劳动量,效果似乎也不是那么突出。而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后,部分板书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这样给了教师更多调动学生的时间。而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数学运算的过程,不会再受辨别板书的困惑。

其次,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数学教学以后,笔者认为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随着网课平台的兴起,以及一些网络授课平台的兴起,让教师有了一个网络授课的平台。同时也有了一个督促学生学习的平台。以钉钉平台为例,在网课期间,钉钉平台是很多学校使用的平台之一。钉钉凭条以其专业和易操作,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在假期时,每个学校都会适当留一些作业,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运算能力是学生一直需要提高的能力,不论是加减乘除运算,还是混合运算等等都是需要学生反复练习的,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是用进废退的。如果经过一个假期的搁置,很多学生的运算能力可能都会有相应的倒退。

因此,每个寒暑假,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算作业,而学期间,也要跟着授课有一本口算题卡,数学运算能力奠定扎实地基础,必须有持之以恒地训练。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假期中还能持之以恒地练习呢?

这时候就是就可以借助一些平台,比如“晓黑板”app,或者钉钉平台,都可以每天设置打卡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教师设置的打卡要求,把自己的作业每天上传,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一种外在的辅助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一方面通过专业阅读,一方面通过学校系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在线学习平台,如华发云课堂,一师一优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教师也应该学习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尤其是年轻教师,可能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既是授课的必备技能,也是教育管理的必备技能。比如在假期期间的报体温,有些教师就通过一个一个的统计完成,有的教师就可以通过统一在线编辑的表格,哪个同学没有报体温也是一目了然。

而在教师成长中,信息技术技能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例如近年在教师全员培训中,需要教师提价一些视频资料,比如微课资料,或者小的教学片断,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掌握基本的录制微课的能力,也是通过倒逼的方式,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第二课堂。笔者认为,学校开展的针对学生的教学是面授,属于第一课堂。教师在第一课堂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第二课堂。

以数学为例,第二课堂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难题。虽然我们也强调构建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但是由于学情的不一样,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而部分家长可能在家也缺乏督促,所以有些教学目标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不掉队,让教学目标得以充分落实。

笔者采取的策略是,构建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答疑解惑的空间,比如家庭作业期间,学生可以把不会的问题,向教师留言,教师可以利用时间解答。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同样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

六、鼓励学生试听一些好的网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机会。比如近一两年比较火的网课平台,学生可以花不多的钱就报一个平台进行学习。网课具有系统性和随机性,也就是地点和时间都是可以很灵活的,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这样有利于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反复收听一些课程。

笔者觉得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录制一些简单的网课,供学生在假期的时候进行学习,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教学相长,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发展。

七、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也原来越密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信息技术快车,促进自己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既有雪中送炭的及时性,又有锦上添花的必要性。

一堂好的数学课,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补充,可能在精彩性上就差那么一丢丢,在形式上可能就缺乏让人眼睛一亮的惊喜。虽然授课内容才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灵魂,但是好的表达方式,和多样的课堂呈现方式,也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追求的。好的课堂内容是千篇一律的,毕竟知识都是那些知识,但是呈现的手段和形式却可以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不断地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张世洁;浅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9年21期

刘新平;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03期

吴洪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年31期

袁媛;适时切入演绎精彩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21期

曹泉;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与思考[J];天津教育;2019年30期

上一篇:新时期少先队工作人员政治素养培养与培训的路径探讨下一篇: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