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业能力框架对管理员培养的影响分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和《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该框架对管理会计师职业发展路径、职业资格以及不同阶段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影响。提出管理会计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知识和能力,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研究

自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问世起,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会计领域。由于财务机器人运算的快捷性、无差错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逐步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大多数会计人员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努力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在会计人员的转型过程中,《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和《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影响力较大。《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是由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hartered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简称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简称AICPA)联合制定发布的。《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是由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简称IMA)制定发布的。由于《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是CIMA和AICPA联合制定发布的,制定的时间也更早,其影响力也更大。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于2019年3月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发布了《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是我国最大的总会计师职业团体,于2015年成立了管理会计分会。在单位内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推广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是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因此,《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对我国管理会计师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文中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所指的是《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一、《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内容和评价

(一)《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内容和评价2012年初,CIMA与AICPA联合推出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harteredGlobalManagementAccountant,简称CGMA)。CIMA是全球最大的管理会计师组织,AICPA是全球最大的职业会计师组织,双方组建的CGMA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会计师组织。2014年4月,CIMA和AICPA联合发布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CGMACompetencyFramework)》(简称《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4)》)。2019年1月,对《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4)》进行了修订,推出了《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9)》。

在《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4)》中,对管理会计师的能力标准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该框架以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专业精神(Professionalism)为基础,从技术技能(TechnicalSkills)、商业技能(BusinessSkills)、领导技能(LeadershipSkills)和人际技能(PeopleSkills)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同时将管理会计师分为基础级、中级、高级、专家级等四个等级,对处于不同层等级的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四项技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些成果对其他国家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9)》对2014版进行了修订,主要是增加了数字技能(Digitalskills),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大智移云物区”时代对管理会计的要求。数字技能包括信息和数字素养(InformationandDigitalLiteracy)、数字内容创作(DigitalContentCreation)、解决数字难题(ProblemSolving)、数据战略和规划(DataStrategyandPlanning)、数据分析(DataAnalytics)、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sation)等。同时,在其他技能中也增加了数字技能的要求,例如,在技术技能中的成本会计与管理部分,增加了“数字化成本核算”和“数字生态系统中的成本管理”两项内容。《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9)》增加了数字技能要求,为管理会计师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使管理会计师能在“大智移云物区”的条件下,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内容和评价《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四个等级,与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对应,不同等级的管理会计师有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该框架将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财务会计能力和管理筹划能力,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管理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建立在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基础之上,在《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中,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制定了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制定发布的《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填补了我国在管理会计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在培养、衡量管理会计师知识和能力时有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为管理会计师培养和部分会计人员转岗提供了帮助,将对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与工具的应用及管理会计师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的出台,缩小了我国在管理会计规范方面与国际标准的差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也将在国际管理会计舞台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多地讲述中国管理会计的故事。

二、《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对管理会计师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明确了管理会计师职业发展路径

根据管理会计师的知识、能力和承担的工作,《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师分为基础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两个框架对管理会计师职业发展路径的描述基本一致。随着经济的转型,数以千万计的从事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将转型为管理会计师,《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明确了每一个等级的管理会计师所需要从事的工作,以及知识和技能要求。每一名管理会计师就可以对照《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同时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明确自己当前的工作和以后的努力方向,更加有利于管理会计师的成长。

(二)明确了管理会计师在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明确了管理会计师在不同阶段需要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利于管理会计师职业发展。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成本管理知识和能力为例,《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规定中级管理会计师要能“运用目标成本法、价值分析、生命周期等各种方法,并讨论其含义;编制分析与报告,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有效地质询成本,为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的消除浪费行动,以便了解关键动因和成本削减机会。”《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规定管理会计师(中级)“应能参加单位成本管理;熟练运用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对管理会计师培养影响研究法和变动成本法等各种成本核算方法;能够编写成本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信息。”对管理会计师来讲,根据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自己在管理会计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和努力方向,就可以对照《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中该等级的要求,分析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提高,并不断实践,提升管理会计知识和能力水平。

(三)便于管理会计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CIMA与AICPA联合推出的CGMA本身就是一个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其考试分为运营级、管理级和战略级,完成一级考试,就可以取得对应的证书和称号,通过三个等级考试后,可以获得CIMA高级管理会计证书,提交实践经验证明后就可以申请会员,拥有CGMA称号。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推出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其中初级、中级、高级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通过参加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专业能力考试获得,管理会计师(特级)职业资格的获得需参加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评审。考试(核)通过后,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发放相应级别的《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证书》。

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的推出,有利于会计人员检验自己在管理会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职业资格的取得,也提升了管理会计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有利于管理会计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对管理会计师培养的启示

(一)管理会计师应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知识和能力

在“大智移云物区”时代,会计工作面临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将由财务机器人完成,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会计师不需要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相反,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知识和能力。

在《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9)》中,技术技能是管理会计师五项技能中最基础的技能,其中财务会计与报告技能是技术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会计与报告技能中包括会计准则、交易会计处理和结账、财务报告与合规等内容。在《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中,财务会计能力是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等级管理会计师的财务会计能力和水平要求不同。例如,管理会计师(初级)应达到助理会计师的财务会计能力和水平。

很明显,在两个《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中,都将会计核算知识和能力放在重要的和基础的位置。同时,从实际工作来看,没有良好的会计核算知识和能力,没有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的过程,就无法掌握会计信息的内涵,也就无法将会计信息应用于管理工作,也就谈不到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例如,不了解产品的成本核算过程,也就无法分析产品成本构成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谈成本控制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强调管理会计的当下,有一种观点是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似乎可以撇开财务会计搞管理会计,要注意防止和避免这种观点和做法。

(二)管理会计师应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

《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9)》与2014版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管理会计师应掌握的技能由四项增加到五项,增加了“数字技能”,强调了“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管理会计师必须拥有熟练的信息技能。《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中,在“综合能力”中的“创新能力”部分,强调了管理会计师应拥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对不同等级的管理会计师应拥有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规定。显然,两项《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均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既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讲,管理会计师应拥有以下信息技术:

1.数据挖掘技术。在管理活动中,要进行预测、决策,进行方案的选择,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些数据来源于单位内部和外部,单位内部的数据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生产经营信息系统等,单位外部的数据来源于政府的统计信息、各类网站、学术文章、会议资料等。数据资料来源渠道繁多,信息量巨大,管理会计师必须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取得对管理活动预测、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信息。

2.数据分析技术。管理会计师取得数据后,必须对数据进行“清洗”,同时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按照相关性、真实性、有用性的高低对数据进行分类,留下高度相关的、真实程度高的、有用性强的数据。由于取得的数据浩如烟海,管理会计师需要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

3.数据可视化技术。由于数据的专业性很强,数据本身、数据的分析过程、数据分析的结果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而管理会计师要将数据向单位管理层呈现,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就必须将数据进行处理,使数据直观、可读,因此就要借助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用图形直观的体现出来。

(三)管理会计师应掌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

《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2019)》中针对不同等级的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生产经营知识进行了规定,例如,管理会计师(基础级)应对企业结构、运营和财务业绩基本了解。《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对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生产经营知识的规定分布在战略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等八项管理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根据单位的管理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

四、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势不可挡,会计人员必须关注《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尽快实现职业转型,成为管理会计师,使会计师的个人发展与时代保持同步。

参考文献

[1]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译.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S].北京: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16.

[2]刘红薇,李林池,张成栋等.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J].中国总会计师,2019,(04):25-28.

上一篇:机电产品模块设计策略下一篇:论涉农高校科技成果促进扶贫和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