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政府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深化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容,需要不断规范政府会计核算行为。本文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角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会计核算

政府会计是实现国家财政职能、全面执行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政府会计核算的手段,来提高对政府资金的管控能力,提高对政府预算管理的效果,规范政府会计核算行为,有效地提升政府会计管理的内容和效果。《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准则提出: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功能,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采用“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2018年8月财政部发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一、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作用效果

1、会计核算模式变化构成新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双功能的会计核算模式。引入了“平行记账”,会计核算采用会计“双分录”模式。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其他业务仅需财务会计核算。财务会计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类要素核算,预算会计采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3类要素核算。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相互协调,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互相补充,共同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2、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设置调整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更加规范

根据普适性、特殊性、相关性的原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科目进行了设置调整。如:(1)增设了“疫苗”明细科目,对疫苗在库存物品、医疗收入、待结算医疗款、医疗费用、公共卫生费用科目下进行明细核算,真实地反映了疫苗的库存、收入和成本情况,体现了行业特殊性;(2)增设了“受托代理资产”和“受托代理负债”会计科目,并同步纳入核算,有利于清晰了解表内资产的结构和用途,有利于提高债务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管理;(3)增设了“资产处置费用”会计科目,单独核算单位经批准处置资产时发生的费用,不仅反映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还反映了转销的被处置资产价值,这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具有特殊意义;(4)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类科目按照支出功能科目、项目及对应收入来源进行辅助核算,如果层级较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辅助核算级次,会计科目设置更加全面、细化,科目使用说明更加详细,强化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政府收支分类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全面清晰地反映了收支活动,提高了单位资金运行效率,资金的使用状况变得公开化,增加了预算透明度,强化了财政监督,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3、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夯实现代财政制度根基

政府会计体系真实地反映了政府的家底、预算执行及绩效情况,使政府部门、财政部门了解单位的内部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通过编制“卫生健康机构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反映内在联系,兼顾了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又满足权责发生制部门财务报告要求。使资金管理中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相互融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为公开透明的预决算公开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强化政府绩效监督管理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实现国家财政治理体系和财政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疑惑

因“公共卫生费用”科目下未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明细科目,公共卫生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就记入了“医疗费用”下。这样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医疗费用和公共卫生费用的业务活动情况,进而不能清晰地反映医疗盈余和公共卫生盈余情况。

“其他商品服务支出”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表述是指商品服务支出中的其他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诉讼费、国内组织的会员费、来访费、广告宣传费以及离休人员特需费、离退休人员公用经费等。科目使用说明描述内容过于简单,支出内容不明确,如:来访费。

2、财务信息系统与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不适应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还不完善,不能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汉思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连接、融合,不能及时地传递财务信息,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

3、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及复杂性,财务人员只有掌握政府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这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具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紧缺,在医疗管理体系下,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实际作用。

4、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规范,对财务管理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相对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一定的预算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能力,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核算人员不参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事项,容易出现会计监督的盲区,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优化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核素过程中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操作方法和原则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分支出的核算范围,根据业务和费用的性质去分析划分,准确落实明细科目的费用支出,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章可循,从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规范经费报销行为,建议会计核算中心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统一制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凭证及报销附件模版,这对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和避免财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二)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

信息化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逐步加强现代管理体制改革。结合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需要,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并与预算管理、决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汉思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将各信息系统数据动态相联,同时将内部控制程序嵌入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预算决算编制水平,也有助于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要求财务人员不断转变工作理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政府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的新思路。在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会计核算更加科学规范,会计核算中心要全面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型财务管理人才,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不断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运营、发展和维持其公益性都十分重要。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仅可以避免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还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调整优化财务管理体系,落实制度管理责任,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建立一套符合其行业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政府会计制度优质高效的执行到位。

三、结束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转变了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措施,有力推动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上一篇:试论新国标框架下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下一篇:可再生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