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视野的小学语文读写互动有效教学策略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读、写是语文科目的基本功,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互动互利、分开互损”的利害关系。新课改着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语用能力是最基本的素养之一,由此,基于“语用”的视野下,实现读和写的灵活互动、自由转化、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在“互动双赢”的学境中培养小学生的语用与读写能力,为他们开创一条“乐学好学”的个性发展光明大道。

关键词:“语用”视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读写互动;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工具学科,自然读和写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这也是语文最基本教学目标,也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不能或缺的关键因素。就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重读轻写、读写分割、读写表象结合的几种不良现象,读写表象的结合一般是在读中学写这样单向式的简单流程,往往学生只是机械化地照搬照抄或者简单地套作模仿,受所读文本材料的构思、表达及刻意写作练习思维定式的压制,学生习作的兴趣逐渐衰退,语言表达、语言应用的语文意识无法被唤醒,阻碍了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深究其因,重点就是割裂了读写关系,所以只有深入领略到读写之间这种互动互利的内在联系,以写激读、以读促写,才能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些问题,实现语文学科教学质的飞跃。

一、小学语文读写互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克服了学生害怕写作的负面情绪

小学生初次接触写作的系统教学和实践练习,对于如何进行文字的表达、语言的恰当应用,学生们一窍不通,必然会产生害怕写作的负面情绪。而读写互动教学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以写为目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文本的构思、表达等写作特征,增加了阅读的容量和密度,渐渐模糊了读和写的界限,促使学生在读中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克服了害怕写作的抵触情绪。

(二)培养学生形成好读乐读的学习习惯

低段年龄的小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意识,他们对于阅读也是轻描淡写,不善于发现和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阅读的视野也无法得到扩展。而读写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量变得更丰富,写作的时候不再一筹莫展,逐渐唤醒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作的意识,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自主性、积极性,促进了好读乐读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强化了学生读写轻松转换的意识

读、写本是互动的、互利的、不能分割的,忽略了其中哪一方面便无法领略语文的学科价值,读写互动使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以写激读、以读促写,学生读写互动和轻松转换的意识得到加强,他们为写而努力读,为读而认真写,这样互动学习不断逐渐增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与语用能力。

二、基于“语用”的视野,小学语文读写互动有效教学的举措

(一)以写激读,读中把握语用的价值

叶圣陶讲过“写源于读”。文本是学生读写互动的重要载体,以写激读,读得更全面、更彻底,写作不仅借其法,还可巧用材。

(1)读中掌握作者语用的构思、表达方法,丰富写作的知识储备

构思是写好作品的前提,是文字表达、语言应用的敲门砖,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何表达、通篇的结构都是需要学生读出来的,每个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语用表达在词、句、段、篇上文字语言“意”和“义”的拿捏和掌握,关注语言应用的“实质”所在。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探究出课文的写作语言特点、作者语用构思、文笔表达方法,参透作者写作的目的,提高品读、精读、研读的能力,逐渐丰富自己写作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搭桥铺路。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教师指引学生找出描写铁罐狂妄自大、傲慢蛮横以及陶罐谦虚忍让、不骄不躁的语言特征,示意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将这些词语应用得恰如其分,接下来勾画出铁罐如何挑衅陶罐向其示威显示其霸气的句子,深深感悟这种表达对表现陶罐、铁罐不同本性的作用,最后引发学生讨论:陶罐和铁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厘清了作者语用的构思和如何写的表达方式,深刻掌握了语言表达对于展现人物、事物特征的重要作用,为写作丰富了知识储备。

(2)探寻不同文体语用的鲜明特征,让读写并蒂开花

不同体裁的文本语用特征不尽相同,记叙文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童话也好,作者在语用与表达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懂得掌握不同文体语用表达的特征,由某一篇实现向某一类的广泛同化。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核心主题”“人文诉求”为双线设计单元的内容,还设计了口语交际、习作的板块,每个单元的核心主题、中心思想、人文诉求都较为接近,这些近乎相同的语文元素为语文读写互动架构好知识的链条,教师应抓住读和写的切合点,强化学生写作的练习,实现读写的互动。例如,统编版四上七单元中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为核心主题,重点强调这些历史人物对于祖国的无比热爱、振兴中华、不受外辱的民族气节,抓住重点描写的段落和语句,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其中《出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续》《延安,我把你追寻》这几篇文章,为实现读写互动的自由转化,为学生预留习作题目《我爱伟大的祖国》,在读写互动教学时应牢固掌握几个关键词,让他们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他们是多么令人钦佩和赞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宠儿,在这种强烈爱国精神的鼓舞下,迸发出爱国保国、振兴民族的无限感慨,便形成了书面表达的强烈欲望,此时引导他们写一篇爱国的文章,读写自然并蒂开花。

(二)以读促写,习作强化训练渗透读写互动的理念

陶行知说过:“阅读过程渗透习作练习,写不应与课文相脱离,要使写与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教学存在很多动脑习作的机会,习作练笔与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体现了语用的更高价值。

(1)补白

补白这个环节是为学生制造想象的广阔空间,让他们追随作者的思路去填补文本未描述的空白,这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例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制作了树林里各种鸟叫的视频,并呈现了几个景象:

情境一:“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描述你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

情境二:在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小作者没有看到和闻到什么,而父亲看见和闻见了什么?

情境三:你认为作者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补白是给他们读与写有效互动的一次深刻的训练。

(2)仿照

受小学生认知、表达、知识薄弱等条件的限制,写作对于他们而言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师应引导他们认真捕捉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优美词、生动句,参照这些为写作模板进行仿写,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渐牵引学生掌握作者的写法以及谋篇的构思、写作意图及精彩妙处,进行片段仿写、佳句仿写,在语言训练中掌握语言语用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语言库,使读写同步落地。例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提前制作了精美的视频课件,在课中将这些美丽的景象播放给学生观看欣赏,他们在精彩图片、动画视频影响下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这时教师加上旁白,引导学生的思路往作者写作思路上靠拢,逐渐掌握写作意图、重点内容,接下来勾划出关键词汇、美词佳句,安排学生尝试着仿写,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文字表达、语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延展

延展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文本的结局进行想象、延伸,这对于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创新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上《一块奶酪》这课时,教师课前便要求他们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团队精神,在课中对课文的谋篇构思和中心内容进行精读细读,此课文深刻体现了蚂蚁队长遵守纪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高尚品德,想想我们自身的言语行为,与蚂蚁队长的言行相比较,并将其进行适度续写,教师须旁敲侧击设计具有拓展意义的问题:假如没掉下那一点奶酪渣,蚂蚁队长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假如那个奶酪渣被队长吃掉的话,它以后还会这样有尊严受尊敬吗?以拓展的问题作引线,有效激发想象力,他们都埋下头进入到思维想象和练笔的状态中,读写得到了互动。

(4)改写

改写与延展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不改变原文意境的条件下,改变体裁、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将原文本再次改组、重塑的有效写作练习形式,其中扩写和缩写也可以算作改写范畴。拿古诗、古词类的古文而言,学生掌握起来是很难的,主要在于文字、词汇的古今差异太大,这时可指引学生尝试进行改写练习,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巩固,而且也锻炼了文笔表达能力。上《望洞庭》这课时,教师让他们改写这篇古诗词,将描绘本文主旨内容的古字、古词、古句依据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全部变换为现代的文字语言,将古人笔下的“洞庭美景”进行生动、全面、深刻的诠释,这可促进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也轻松驾驭了各种文体的转换写作。

(5)心声

心声就是读完一篇文章后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深刻的领悟,是发自内心的呼声,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的所听、所闻、所见、所想写下语言深刻的文章。可以写对邪恶事物的否定与抨击,可以写你所悟出的深刻道理,还可写对未来的憧憬及展望,是读者情感宣泄的一道出口。以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这篇文章体裁是童话,这是学生很少接触和学习的文体,在读完这篇课文后,让他们写出领悟与感想,写出读完这两篇文章内心的想法和领悟的道理,学生1:胡萝卜先生做事情太粗心、太马虎,才会漏掉了一根胡子没刮,我们做事情可不能学他,那样会有很多后患;学生2: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要往好的一面想,坏事也许就变成了好事;学生3:对于你来讲没用的东西,无意中可能会帮助到其他人,对于别人而言也许非常的重要;通过读后感的写作,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广的认知与更深领悟,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心声,读写互动水到渠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读、写作为语文学科的两把双刃剑尤为重要,读写能力、语用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三种素养,教师应着眼于语用的视角,最大化挖掘教材中深刻的内容,在读中写、读后写、以写激读、以读促写,抓准读写互动的切入点,实现读写的灵活互动、轻松转化、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亚丽.小学语文读写相长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9(5):37-41.

[2]范毓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70-71.

[3]杨平.指向语用的小学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5):79-81.

[4]赵志民.对“语用”视野下小学语文读写互动教学的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下一篇: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