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对高校旅游教学的优化与实施措施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旅游业人才供需脱节。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是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此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市场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校企合作在高校旅游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校企合作在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措施,希望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旅游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基于这种社会环境,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对此,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灵活应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打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双方共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1]。

一校企合作融入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讲,校企合作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指的是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人才培养空间。

(一)学生方面

在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生除了可以了解课堂知识以外,也能了解更多课外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大致就业前景和发展现状,有助于学生良好就业意识的养成。另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也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同时快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学校方面

将校企合作教学融入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聘请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校授课,也可以从企业内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有效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更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让学生可以更早具备职业素养。

(三)企业方面

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融入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旅游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解决招聘困难。另外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也能够随时随地观察大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深化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降低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本。

二当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在新时期的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日后的顺利就业[2]。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传统落后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旅游人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环境下,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达到这一标准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的行业人才竞争。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习惯在将注意力放在应对考试上,只关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却忽视了观念的创新与改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枯燥单一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多数的教师习惯性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导致很多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无法理解透彻,这样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和就业意识,为以后的就业埋下了一定的困难和隐患。此外,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并没有结合行业发展形势进行创新和改进,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师生之间没能实现良性的互动,学生始终都在教师的强制性牵引下学习知识,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因此也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习惯延续传统的方式,习惯性地开展某一系列课程,课程主题缺乏新意,导致整体内容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以后专业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3]。

(三)教学目标不够准确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没能合理处理学生从业资格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也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基本需求。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习惯性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作为基础,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导致其在以后就业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四)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专业的教师在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上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而且他们中很多人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或者是借鉴经典案例来指导学生,无法全身心为学生做好系统的学习指导,这样一来,无疑影响到了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也自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4]。

(五)缺乏实践性的指导

对于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来说,相关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岗位工作。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传授的同时,缺少对一些实践性案例的分析,加之每个学生的就业诉求不同,因此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明显缺乏足够的指导性,难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此外,一些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对于实习内容难度的控制没能准确把握,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及时解决。这样,不仅影响了他们实习的信心,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三校企合作在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课堂教学质量,更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影响了旅游专业的就业率。对此,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和成长平台,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良好进步。对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一)采取“订单班”形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施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双方必须要共同参与到其中来。学校要积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然后针对现有的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旅游专业人才可以满足行业所需。对此可以采取“订单班”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准确把握好企业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旅游专业教学的关键点,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分析好当前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开展“订单班”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设定合理的教学定位,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切实、有效地提升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订单班”形式与协同育人机制结合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引入合作企业。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用人需要,使学生考虑自身的出路,从而树立良好的专业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是加强校内的综合实践。学校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及用人需要,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理论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

三是做好工学交替。开设专门的企业冠名班,做好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定期安排一些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二)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在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有意识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必须要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促进互联网和旅游专业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既要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旅游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育人平台,并将其贯穿于旅游专业教学的始终,明确职业核心能力,设计针对性的旅游行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在把握旅游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

第二,依托平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借助该平台中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实践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

第三,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在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做好妥善安排,实现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革新,使高校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也实现企业用人需求刺激高校发展的目标[4]。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手打造实训基地

在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必须要明确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使校企合作更具针对性,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刺激作用。对此,需要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手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参加校内实训的平台,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校也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了解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另外,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让学生尝试着参与到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外化,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就业[5]。

(四)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从当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于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精神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过去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虽然也涉及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但在课程活动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只流于表面,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此,学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组织设计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其作为旅游专业教育的主线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全面落实。积极构建相应的旅游创新创业活动平台,丰富创新创业活动模式,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企业提供的技术帮助自主研发旅游APP、旅游服务智能系统等,结合当下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恰当的创业项目,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企业则可以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或者奖学金支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精神[6]。

四结语

总之,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现行的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对此,学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本校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加强与校外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双方联手共同打造相应的教学平台和实训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便可以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训活动,提前了解岗位工作实际情况,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来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促进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共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敏.校企合作对高校旅游教学的优化作用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52-153.

[2]祁丽.校企合作对高校旅游专业教学的影响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149-150.

[3]秦志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9-140.

[4]陆垠杼.校企合作对高校旅游教学的优化作用分析[J].旅游纵览,2019,(11):174-175.

[5]谢颖.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J].商业经济,2011,(14):17-18.

[6]姜丽丽.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趋势探讨[J].品牌,2011,(3):98-99.

上一篇:地铁项目中通信管线迁改施工技术分析下一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成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