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堪忧.选择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测试,从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层面分析学生体质情况,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体质健康水平体现了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与要求之一[1].当前随着高校学生营养水平的提升,学生的体质情况却不理想,由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创新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2].

研究对象

选择某大学2018级、2019级学生共33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实地测试分析学生体质情况.体质健康测试依据为《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本研究对学生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问卷涵盖了学生体育行为、活动场地、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等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判断学生体育运动现状.

实验测试法

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300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为学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试验、50m跑.该项目主要测试学生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3个层面[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分析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学生认为身体健康的占76%,身体非常健康的占16%,身体一般的占8%,未见学生勾选“不太好,经常生病”.可见学生整体身体较为健康.学生觉得每日学习较为轻松的占56%,觉得学习生活一般的占24%,觉得每日学习生活非常轻松与有点辛苦者均占8%,4%的学生觉得每日学习生活非常新辛苦.调查结果表明,超过50%学生觉得每日学习较为轻松,但是依然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觉得每日学习较为劳累,部分学生觉得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心理状况、学习压力、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均是影响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因素[4].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情况

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3个层面判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选用身高、体重指标评价学生形态,身体机能能够反映人体机能运行情况,可反映出身体生命活动情况.次研究选取肺活量、哈佛台阶指数两个身体机能指标,从力量类指标、速度指标、柔韧性指标3个角度进行身体素质研究,选取50m跑与立定跳远[5].测试结果如表1.

将以上研究结论与《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同指标对比,男生身高达(175.07±8.06)cm,体重(64.01±28.08)kg,女生身高为(164.07±7.08)cm,体重(53.05±13.06)kg,可见300位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上表现良好.这是由于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饮食等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学生的身高普遍增加.同时男生肺活量(3800±1000)mL,女生肺活量(2400±600)mL,男生哈佛台阶指数(56.07±17.02),女生(53.34±18.67),50m跑男生(7.58±2.11)s,女生(9.18±2.31)s,立定跳远男生(2.26±0.42)m,女生(1.86±0.25)m,学生在素质指标、身体机能指标方面不佳.

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运动意识较为淡薄,对体育运动与科学健身知识不足.新生在入学之后未找到科学的训练方法,学习公共体育课堂的设置较为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难以有效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运动意识[6].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

3.3.1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天数

根据调查结果,300位学生中,94.4%的学生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体育运动,男生比女生多,可见学生整体上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能够参与一定的体育运动.37.8%的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3~4天,12.5%的学生每天均锻炼,完全不锻炼的学生占6.3%,可见学生整体上已经养成一定的锻炼习惯与意识,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完全不运动(见表2).

3.3.2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时间

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时间的统计如表3,59.4%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min,31.5%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超过60min,男生的锻炼时间比女生要长.可见,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较为适宜,男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较为强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相比之下,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与行为不够强烈[7].

整体而言,学生每周能够参与一定的体育运动,每次运动有一定保证,基本符合体育运动要求.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与行为不够强烈,且体育运动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较女生良好.

结论

通过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上表现良好,但是在素质指标、身体机能指标方面不佳.学生整体上已经养成一定的锻炼习惯与意识,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运动情况不佳.体育教学应该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角度进行改革,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建立分层次的体育运动项目练习方式,对学生提供多种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健康宣教,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整体健康状况较为良好,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学生形态水平较为良好,但是在素质指标与技能指标方面不佳.很多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与行为,大部分学生每周基本能够参与到一定的体育活动之中,且运动时间能够保证在30min左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天数与时间有一定保证,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次数不足,参与体育运动时间较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不理想,且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7].

开展体质管理工作

将学生的体质管理纳入管理体系之中,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而提供相应的营养指南、运动指南、基本保健、学习生活指导以及心理咨询等,并给学生提供运动场地服务.新生入学之后即对其进行健康管理,以此优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指导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8].

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行为、体质情况等开设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结合体育运动原则及时调整体育运动课程.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与心理发育特征等,对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实现因材施教,不断调整课程教学方案与教学方式.结合男生与女生的性别特征与身体差异而对其设置相应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男生设计注重力量的体育运动项目,体现男生的爆发力;对女生设计的运动项目则注重女生的柔韧性与美感,吸引女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为学生设计可陶冶其情操、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选修课,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并对学生实际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实践指导,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与有效性[9].

优化体育运动项目选择

结合学生体质测试情况,建立智能化的运动系统,对学生提供体质健康诊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学生设计相应的运动项目,提供运动项目处方,提升学生体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价值.与学生体育运动体质增强的需求结合,对学生设计有选择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共同体育运动项目之外,为学生设置体育运动项目选修体系,并为学生选修课程提供指导,促进学生选择最为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

建立分层次的体育运动项目练习方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对学生建立分层次的体育运动项目练习方式,从技能练习与体质练习两个角度进行,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分层次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并不断丰富教学活动.例如在对学生的篮球项目教学训练中,对学生设计多项练习内容,包括运球、移动、抢篮板球、投篮、个人防守等,在练习中细化运球、传接球、投篮、持续突破等多项教学内容,并结合技能要求、群体不同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对学生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在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工作中,结合学生个人体质差异对学生进行相应分组,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训练,在体育课程之外,应当对学生进行课文体育活动指南,坚持向课外延伸的体育运动训练精神.结合学生身体实际情况与体质情况,对学生设计真实有效的课外活动.结合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身体的促进作用,设计科学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采用单人、双人、合作、竞赛、小组等不同的训练方式增强学生体质,可对此建立相应的监督与汇报形式.

进行体育运动的健康宣教

在高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健康宣教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锻炼意识.成立多种体育运动协会,对学生运动提供指导,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竞技赛事、趣味运动会等,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例如“全国大学生乒乓球赛”、“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大学生足球联谊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供实地参与体育赛事,感受体验运动带来的激情,以实际成绩的取得鼓励同学们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登山、趣味游戏、游泳、校园足球、各种小类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以此带动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优化教学评价监督机制

高校体育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任务优化学习评价机制与教学监督机制,建立对教学活动的综合评价机制,从专业教学业务、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层面评价教学活动.优化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考核,在学生期末考核中纳入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体育运动参与情况等,学生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分别占60%、40%,优化对学生的考核.

结束语

通过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实验测试,学生整体健康状况较为良好;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学生形态水平较为良好,但是在素质指标与技能指标方面不佳.很多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与行为,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依靠自身兴趣,缺乏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学校给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指导不足.学生基本每周能够参与到一定的体育运动之中,且运动时间能够保证在30min左右,参与体育运动的天数与时间有一定保证,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不足,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不理想,且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10].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具有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改革教学活动,为学生安排有层次的体育运动,有效融合技能教学与体质训练,优化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建立分层次的体育运动项目练习方式,对学生提供多种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健康宣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以此不断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提升高校体育运动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衍晟,邓士琳.步道乐跑APP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J].运动精品,2018,37(7):43-44,46.

[2]杨德君.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18,3(2):25-27.

[3]赵乐峰,陈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基于邵阳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490-491.

[4]王霞.基于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体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6(12):150.

[5]张宝军,李延亭,冯韶文,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6):61-61.

[6]马涛.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齐鲁师范学院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3):43-49.

[7]赵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0):101-102.

[8]刘慧.基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管窥[J].农家参谋,2019,637(22):292.

[9]姚舜禹,潘书波.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职能的拓展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4,6.

[10]何春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新校园(理论版),2018(1):126.

上一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下一篇: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进行连音训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