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疾控中心电子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策略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以来, 国家将全面进行公共卫生资源整合, 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 当前, 各县、 (市) 级疾控中心, 是由原县 (市) 级防疫站改制而成的, 人员及管理权限与物品、物资分配进行从新分配。

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原因及自身原有状况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现象:一方面因当地财政支持经费不足而难以更新补充工作所需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存在简陋、老化、落后现象;另一方面, 一些县级疾控中心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配制了一些进口或国产的中高档检测仪器, 如CT性能检测体模、CR辐射量检测仪、X-线测量仪、气相色谱仪、B超等, 但由于对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购置了一些同类型的高、精、尖仪器设备, 由于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仪器设备应用效率不高, 有的设备甚至长期搁置, 严重浪费资源。造成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严重失衡, 从而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让仪器设备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抓好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 针对此类现象问题, 为保证公共卫生医疗改革的顺利开展,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 更好的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根据自身工作及单位长远发展情况总结对仪器设备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策略。

1 大力度加强仪器设备监督与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来说, 管理由为关键。管理本身要有合理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综合效能, 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产生经济效能, 单位能否得到发展关键是管理,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效。那么, 怎样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呢? (1)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平台。从卫生主管部门到仪器设备使用有所属单位, 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管理, 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设有专人负责, 层层落实, 采取分级管理, 全面展开逐级指导的形式, 建立有权威、负责任的仪器管理领导机构。 (2) 实行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计划管理模式。对先进及贵重仪器设备, 建立起医疗机构贵重仪器设备引进审批制度, 对因开展工作需要, 对必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本着技术上先进, 工作中实用, 经济上划算和房屋、设备、人员三方面配套的原则, 拟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并根据仪器的先进程度, 仪器寿命和实际效益等情况, 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 仪器设备使用科室或使用人员应与单位签订相应的使用管理计划, 上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检查批准, 切忌盲目购置仪器设备, 造成设备闲置, 资源浪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组织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 并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整理资料, 存入档案。及时安装调试, 仪器设备, 使其近早的投入日常工作的使用, 如发现问题, 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以解决。接收后的仪器设备, 首先应建卡管理, 对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数据资料, 单位应做出严格的规定, 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 建立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设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账、物、卡, 一式三份 (财务处一份, 使用科一份, 后勤保卫处一份) , 同时实行微机化管理, 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 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 按时对购置设备科、处室进行固定资产盘查, 对设备存储、调动、维修记录进行查实。妥善保存好仪器设备的各方面技术资料, 如说明书、图纸、产品合格证, 操作规程等证件, 以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此外, 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记录, 对每次检测结果按时间、按要求填写好维修记录内容, 保存好仪器设备的检测、维修结果。 (4) 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根据工作需要, 挑选所学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或从其它岗位、部门聘请, 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仪器分析人员, 组织人才流动, 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 合理调整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 提高整体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5) 选派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进修培训。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可采用请进来或派出去模式, 根据不同层次, 拟订不同学习内容和时间, 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选派仪器设备进修人员。选派进修人员应首先从业务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中分期、分批进行选派进修, 由于这些人员既有专业知识, 接受能力强, 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进修学成后, 不仅具有组织领导能力, 对仪器设备精心管理, 正确使用与维护,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而且能结合实际工作, 充分合理利用和开发仪器新功能, 创造性的工作, 能为单位今后发展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2 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自购置后, 经过所属单位的接收, 设备的使用由为重要, 因为此阶段所占设备寿命的时间最长, 所以在加强对设备管理的同时, 必须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 (1) 对仪器设备正确使用, 必须落实设备使用中各项制度的制定, 可分为如下几个面: (1) 制度责任制: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 做到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设备, 必须指定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 做到专管专用和协作共用。 (2) 制度考核制: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以确保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 制度培训制: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首要保证。加强仪器使用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 使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特点, 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

在购置仪器设备时, 需要对仪器易损部件及常用部件进行提前预置, 如空调机、除湿机、稳压器等设备的常用更换部件做好储备, 对这些常用的配件和配套设施, 作好提早的存储, 以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不良现象, 及时进行更换。仪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检修, 切忌乱拆乱修或长期搁置。经验证明, 在重视仪器设备使用、开发的同时,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 是仪器设备顺利使用的保证。

综上所述, 根据市级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 仪器设备必须加强系统管理, 在使用过程中妥善保存, 精心维护, 及时维修, 以确保仪器设备在数量上的完整性和质量上的完好性, 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其效能, 促进医学科研和疾控事业的向前发展。

摘要:公共卫生均等化是当前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物资资源, 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现有仪器设备作用, 为保障设备的合理应用, 要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使其在工作及应用中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使疾控中心真正成为本地区卫生防病的技术中心、检验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

关键词:疾病中心,设备,管理策略

上一篇: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现代汉语改革研究下一篇:高校教职员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