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作文教学理念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教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

素质就是人的质量, 即人的身心发展的总和。素质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即能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把作文教学过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起来, 成为作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作文”, 还应当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是非观念, 高尚的道德认知, 丰富的文化知识、顽强的进取精神的教育。在作文教学时做到: (1) 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积累素材时, 要善于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 启迪他们寻找、发现周围的美好事物, 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 (2) 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提高他们的认为水平, 控制消极情感, 矫正错误行为。 (3) 教师要有目的地诱发学生将积蓄在心中的某些高尚情感表达出来, 并把自己做成的事的经过反映到作文中。对学生习作中表露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赏,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鼓励学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 这对帮助学生从小形成高尚的人格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内在因素。在教学时, 必须把握以下二点: (1)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 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 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走出“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 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的主观能动性。 (2) 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实施中的评价激励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的机遇极少, 有的根本没有尝到过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 他们对作文产生了厌倦、害怕和失望心理, 对学好作文缺乏信心。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 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完善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分数激励。让每个学生每次作文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 使他们都享受成功的欢乐。二是评语激励。教师的评语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应具有针对性外, 还要有激励作用, 以鼓起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三是成果激励。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 让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如挑选优秀习作在校内, 班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 或投寄有关报刊社;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 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组织文学社团, 办手抄报, 并定期进行比赛;采取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 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四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 开放是作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 是信息频繁传递的社会。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跟上时代, 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中, 封闭在课堂内, 而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作文能力。 (1) 了解社会, 扩大写作范围。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 学生只有置身于这瞬息万变的大世界并有所感悟, 才能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要让学生“有所为而作”, 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 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园, 使学生接触生活, 熟悉生活, 只要留心, 总能抓住一些偶发事件、特殊时刻及时命题让学生写出主题上乘, 形式灵活的作品。 (2) 家长参与, 提供写作素材。开放课堂,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如邀请家长参加学校运动会、节日联欢等活动。活动后, 学生可以根据这次活动内容自拟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通讯报道或一书信, 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再加上家长帮着孩子一起辅导修改作文, 从而激发学生更高的写作热情。 (3) 把游戏带进作文课堂。打破传统的“讲练”型作文教学模式, 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学生从作文课堂中解放出来, 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文教学是培养创造能力最广阔的天地。同一事物, 同一题目的作文, 学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察角度, 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叙述方式, 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主题思想, 凡此种种, 都是学生创造力的具体表现。作文教学要着力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如可以用一连串的博喻来共同描写某一事物状况的博喻训练;把抽象化为形象的具象训练;用原文的内容或中心, 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转换训练;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的逆向思维训练;还有幻想、续写训练等。作文教学只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其独到构思能力便会出现一次次的飞跃, 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5 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

所谓非智力因素相对于传统的智力因素而言, 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 有人称之为“情商” (情绪智力) 。研究表明, 人的智能潜力开发, 必须通过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那些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有自信心的儿童智育往往发展较快。

《语文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终归,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方面的整合。在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见中, 出现了这样一些词语:“兴趣”、“自主”、“自信”、“独立”、“独创”、“真挚”、“真切”、“分享”、“交流”、“沟通”、“主动”、“习惯”、“合作”等, 引人注目, 令人深思。它们是“态度与情感”标识, 其中蕴涵的信息可以简括为一句话——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 作文是各学科的综合反映

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 与课文教学密不可分, 自不必说;它还与学校各科教学、各类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现象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各科教学不仅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而且能从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事物的内在联系性等不同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也能促使儿童广泛地接触生活, 更深刻地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 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而且不少活动场合都是学生学习作文、运用作文的园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活动的千姿百态, 都会在孩子面前展开一个更绚丽的世界。他们若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份子, 成为生活的参与者, 必然会对生活有了自己的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有更多的真情实感。因此, 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学生作文训练放到这一生活综合体中去进行设计, 全面安排, 有的已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一个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摘要:作文教学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更新观念是其前提, 牢固树立作文教学本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 使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 应该确立以下理念。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上一篇:试析城市园林建设中花卉的栽植及应用下一篇:油田权属土地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