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看图讲述活动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班看图讲述活动

谈如何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看图讲述活动

【摘 要】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来进行讲述活动是语言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图片内容的选择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本文以绘本教材中精美的图案为素材,选取适宜的图片,合理的呈现方式及巧妙的提问设计、准确的评价过程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开展幼儿看图讲述活动,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猜测想象、感受理解,帮助幼儿充分地表达与交流。

【关键词】绘本 幼儿 看图讲述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是一个很好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手段之一,能够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延伸,幼儿良好品行与情感的表现等。可以说看图讲述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起到综合训练的作用,因此,看图讲述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片表达的意思,在图片所隐含的线索中将图片完整连贯讲述的一种语言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内容。

看图讲述,重点就在图,老师们常常为没有高质量的图片供孩子讲述而苦恼。要么精美但内涵不足,要么画面塑造,完全自制又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发现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画面精美,风格各异。但是绘本总体篇幅很长,作为讲述活动的素材是否合适?结合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活动组织上又有什么差异?笔者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 图片内容及篇幅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一) 结合幼兒年龄特点选取图片

看图讲述活动所选图片需与幼儿年龄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相一致,从幼儿具体需要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的图片内容要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避免内容过浅或过难。

小班年龄段幼儿集中注意时间很短,有时课上到一半孩子们便不认真听讲了。于是我在观察中发现色彩鲜艳的物品往往能延长孩子们的注意时间,所以在选择图片时,我以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图片为主,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以单幅或简单重复的多幅为主。例如看图讲述《大家来煮汤》来源于绘本《好喝的汤》,教师选取了简单重复的画面,以累加的形式出现故事角色。图片所呈现的动物形象比较可爱,而有关食物的故事又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中班幼儿能看懂图片的大致内容,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说出故事情节,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因而我们在角色的选择上要以具体形象、丰富生动、情节变化强的图片为主,数量上不宜超过6幅。例如看图讲述《狼大叔的红焖鸡》,我们选自于非常奇怪的一本绘本,狼是凶猛没有可爱之处的坏形象,在这本书里,狼却奇怪变成了超乎我们想象的可爱形象,虽然是作者有意为之,但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故事中出现的词汇“蹑手蹑脚”“肥肥又胖胖”“痛痛快快”等可以让幼儿在原有讲述的基础上丰富讲述内容,让幼儿的词汇得到增加,提升讲述水平。

对于大班幼儿,图片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应该更具变化,趣味性要更浓厚,情感上让幼儿有更多体会,图片不宜超过8幅。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山猫和田鼠》,选自于绘本《山猫怎么办》。山猫这一角色非常滑稽,它夸张的表情尤其吸引幼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孩子们感受到其中的幽默。而且幼儿可以根据画面线索联想角色的心理变化、动作、对话等,为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从孩子们的表述中我们发现他们能够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如果……就……”等复杂的关联句式,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体现了幼儿较强的逻辑能力,使得图片之间的关联性更加流畅。

(二) 针对教育价值选取图片

合理的图片能够挖掘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进行社会情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小班看图讲述《你好》来源于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它让幼儿在感受小动物温馨可爱的同时,愿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和同伴朋友们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乐。中班看图讲述《猪先生去野餐》的图片来自日本美籍图画书画家庆子·凯萨兹同名绘本,这本书比较幽默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内容积极健康,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美好的情感,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塑造非常有益。而大班看图讲述《鸭子骑车记》,书中讲述的是一只勇敢的、敢想敢做的鸭子从不敢骑车到熟练骑车这一经历,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只要有梦想,勇敢的坚持,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别说是那台巨大的拖拉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二、 图片呈现应有利于幼儿理解

巧妙地呈现图片对幼儿的讲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图片的呈现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要考虑到图片出示的时间是否恰当,图片的前后顺序是否适宜以及图片出示的数量上都要进行细心琢磨,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观察水平和讲述能力。

(一) 整体出示

在一些画面单一、情节较为简单的讲述活动中,教师可一次性将所有图片全部出示在幼儿面前,让孩子们整体观察,了解图片表达的内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讲述障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能够把握幼儿现有的观察能力,为后续的细致观察做好准备。

(二) 局部放大

一些比较重要的图片,因原图较小,不便幼儿观察与讲述,教师可将图画进行放大处理,让幼儿细致观察,充分把握故事情节中发展的重要变化。例如选自绘本《蚂蚁和西瓜》的图片中蚂蚁如何合作搬动西瓜是活动观察和讲述的重点,可在画面中,同西瓜相比蚂蚁体积太小,不便于幼儿观察,因此教师将这部分图片中的蚂蚁进行了放大处理,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到蚂蚁的动作、神态,也提示幼儿这幅图的重要性。

(三) 合并画面

一些有相近情节的画面,如果单独排版,会让幼儿感到视觉疲劳,但是如果有所删减,则会影响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画面进行合并处理,让幼儿通过自主观察,把握故事的连续发展。例如看图讲述《像狼一样嚎叫》中将莫卡逃离小主人后做的几件事合并在一幅图上,让幼儿对比观察,连贯讲述。

三、 提问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幼儿表达和讨论的兴趣

(一) 提问应有趣味性

任何活动都应以兴趣为前提,激发幼儿的学习欲,这也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性的动力。教师只有抓住了幼儿对活动参与的兴趣点,才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与教师有效互动,达成活动目标。记得在组织幼儿进行看图讲述《大家来煮汤》活动之前,教师抓住幼儿对美食的兴趣,结合图片中不同动物的特点用“呼噜呼噜”“哧溜哧溜”“吧嗒吧嗒”等象声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画面中的情节产生兴趣,愿意用简短的句式讲述图片内容。活动中教师以“我们一起来做一锅好喝的汤吧!”添加互动情节,让幼儿亲自动手添加食物做好喝的汤,幼儿在切身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练习讲述,寓教于乐中将故事内容复述出来。

(二) 提问应有启发性

这一类问题本身的答案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拓展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能够敢于表达发现,对自己的回答充满自信。例如在看图讲述《小老鼠分果果》的教学中,教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能帮助小老鼠想个办法,让它把果果运回去吗?”幼儿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想,给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用小车运回去,有的说请小伙伴帮忙一起滚回去,还有的说可以用根绳子拉回去等,大家各抒己见,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小老鼠。幼儿的思维得到不断启发,能更加激勵幼儿大胆讲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 提问应有多样性

问题的抛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既能让幼儿围绕问题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幼儿在不同形式的问题中感受到活动的多变有趣。例如教师在涉及关于《獾的美餐》的讲述中,将獾遇到三种不同的动物后产生的美食联想进行提问:第一种方式以教师主动询问“獾遇到了鼹鼠后,它是怎么想的”;第二种方式以幼儿小组讨论“你们一起想想獾碰上了老鼠后发生了什么事”;第三种方式则完全让幼儿自由讲述“獾有没有成功地把小兔子吃掉,为什么”。当然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但是对于活动中随时出现的不同情况,教师要适时做出调整,根据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将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应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四) 提问应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可以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故事的发展,一般会以两种结果让幼儿进行推测讲述内容。例如在看图讲述《1只小猪和100只狼》的活动中,说的是1只猪被100只狼围攻的故事,最后小猪想了个办法逃脱狼口,教师抛出问题:“狼有没有吃掉小猪,为什么”。有的幼儿说吃掉了,因为有100只狼小猪是无法逃掉的。有的幼儿说没有吃掉小猪,小猪想了办法摆脱了狼的围攻。这两个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故事情节中两个角色的不同看法可以引申出故事不同的结局。教师并没有局限于故事原来的结尾,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散,顺着自己的想法完成故事结尾的讲述,充分认可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讲述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幼儿想象力。

四、 评价过程应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活动评价是帮助幼儿提升讲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评价中幼儿可以了解自己讲述中的利弊,根据教师或者同伴给出的合理建议丰富自己的讲述内容,使得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在评价形式上教师不能局限于主动评价,而应让幼儿自评或者同伴参与评价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耐心倾听、相互学习的习惯。当然幼儿的自评和他评有时也只是简单的判断性评价,例如幼儿时常给出的评价语言是“他说得很好!”“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听!”过于笼统的评价没能真正体现评价的价值,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如“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他说的这个句子里用了什么词语?”“你能把他说得好听的地方念一念吗?”“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得更生动些?”让幼儿能够更加具体的感受语句的优美所在,[KG*4]体会其中值得自己学习与改进的地方,[KG*2]也让幼儿学[LL]会了评价的方法,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提升表达能力。

看图讲述活动除集体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培养途径。例如在班级墙面布置一块讲述板,上面适时地粘贴不同的画面,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能够自主观察,与同伴自由讲述,增进同伴间的交流。在家园宣传栏上给家长介绍一些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的技巧,提升家长指导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了亲子间的情感。有时候结合节日选取一些图片,能够融合节日气息,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表现、表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渐渐学会了细致观察、生动讲述,思维力得到拓展,讲述水平得到提高。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周兢.学前儿童原因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唐实平.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4).

[4] 叶钟.在看图讲述中提高幼儿自主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5(4).

[5] 王亚平.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看图讲述[J].学前教育,2014(16).

作者:周昉

第2篇:从《山猫和田鼠》看大班看图讲述活动组织策略

【摘要】本文以《山猫和田鼠》为例,具体阐述了组织大班看图讲述活动的操作要点,如图片选择要适合大班年龄特点、兼具人文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教学目标要整体性与关键经验并重,教学组织要注重多角度观察、多形式交流、多层面讲述。

【关键词】 大班 看图讲述 图片选择 目标制定 组织策略

看图讲述是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力与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与情感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重点对大班看图讲述活动进行了实践研究,积累起了一些经验,现以《山猫和田鼠》为例,具体谈谈大班看图讲述教学组织策略。

一、图片选择----关键词:年龄适宜、人文价值、审美感受

看图讲述主要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图片的选择非常重要。大班看图讲述中的图片应具有下列特征:形象鲜明, 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内容贴近生活等等。《山猫和田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节生动、富有幽默感

《山猫和田鼠》主要讲述处于追赶与被追赶、吃与被吃关系的山猫和田鼠,在追逐中掉进了深洞,在田鼠的建议下山猫打消吃掉田鼠的念头,共谋脱险之策的故事,①作品情节生动、幽默风趣,这类作品是可以被大班幼儿所理解并深受大班幼儿所喜爱。

2.构图新颖、突出审美感受

《山猫和田鼠》采用的是纵长的由垂直方向展开情节的图片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图中把山猫画成湖蓝色和橘黄色,则使画面的色彩形成调和,不至于产生视觉疲劳;这两种颜色与地洞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了突出形象的效果②。图片中山猫和田鼠表情生动、滑稽,与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配在一起,给孩子带来别样的幽默感。

3.寓意深刻、富有内涵

《山猫和田鼠》隐含了“给别人一份信任,给自己一份希望”这一价值观,在困境中,即使互为天敌,也要重新考虑彼此的关系③。虽然这样的寓意幼儿当下还不能立刻领会,相信会为幼儿成长埋下一颗种子,日后成为幼儿成长中不可多得的启示。

二、目标设置----关键词:整体发展、关键经验

教学活动目标具有决定教学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是决定看图讲述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看图讲述活动目标应该兼顾幼儿整体性发展和语言领域的特殊要求。

1.目标体现整体发展的原则

看图讲述对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理解能力,帮助幼儿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语言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山猫和田鼠》目标有三条:其一,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山猫和田鼠之间发生的事情。其二,在细致观察、集体讨论、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应的词汇和语句描述山猫和田鼠的动态、表情与心理活动,丰富讲述经验。其三,倾听同伴的发言,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体验讲述活动的乐趣。这三条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三方面提出的,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补充,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目标注重关键经验的获得

大班是幼儿词汇量、词汇种类迅速增加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确提高,能较清楚、连贯甚至有表情地描述实物和现象④。本活动目标中包含了作为讲述类的语言活动所获得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即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语言经验的机会。这些目标的提出是在遵循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三、教学过程---关键词:多角度观察、多样化的设问、多形式交流、多层面讲述

看图讲述活动是启发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猜測想象、感受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1.注重多角度观察,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教师要仔细研究图片,反复研究讲述线索,思考在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提供的线索,引导讲出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看图讲述中的观察有着一定的规律,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人物的形象、动作、表情到抽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才不会遗漏。除了按顺序观察以外,可以根据不同图片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把握图意

《山猫和田鼠》从绘本中选取了七张图作为观察讲述的内容,前三幅图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将前三幅同时出示,让幼儿整体观察。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今天带来几幅图,说的是山猫和田鼠之间发生的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然后说一说它们之间发生什么事?这样的安排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前三图基本上能呈现故事的大致内容,一次性的呈现、整体的观察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把握图意,为下面的环节留出更多的观察和讲述的时间。在幼儿大致说出故事内容以后,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地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片,更充分观察、讲述三幅图的内容。

(2)细致观察理解内涵

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幼儿完整全面的表达,大班幼儿观察能力

的发展也为要求幼儿观察细微部分提供了可能性。故事中山猫追逐田鼠误入洞后,要吃田鼠的过程是活动的重点,而在田鼠的建议下山猫打消吃掉田鼠的念头,共谋脱险之策这一部分则是活动中的难点。为了帮助幼儿理清重难点,并将重难点讲述清楚则需要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观察山猫和田鼠的动态、表情,比如:山猫想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说说山猫样子?这时田鼠是个什么状态?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细节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图意,理解故事的逻辑,讲述故事情节。

2.设置多样化的提问,引领幼儿感知情节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也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學环节。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在看图讲述的活动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多样化设问方式帮助幼儿把握图片核心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在本活动中老师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比如教师有时针对画面内容提出描述性的问题:“山猫在干什么,谁来说一说山猫的样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洞?”;有时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综合判断而提出判断性的问题:“它们掉到哪里”、“上面这幅是谁想出来的方法?”;有时教师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分析,提出分析性的问题:“田鼠想出的方法山猫会同意吗?为什么?山猫想出的方法田鼠会同意吗?为什么?”;有时教师引导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判断分析后提出推想性问题:“田鼠到底说了些什么暂时打消了山猫要吃它的想法”、“它们能出洞吗?猜猜它们是怎么出洞?”等等。多样化的设问方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一方面使幼儿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图片内容,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活动活而不死,避免单一问题的枯燥感。

3.采用多形式的交流,增加幼儿讲述的机会

看图讲述教学一般采用集体授课式,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指导,有利于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但也存在弊病,由于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有充分讲述的机会⑤。因此本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导幼儿结伴交流、小组交流、与教师提问交流、与重要图幅的交流等等,比如:本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摩前三幅图时,教师采用了集体看图,提问回答的方式,像这样与教师提问交流可以让幼儿了解观察、讲述的重点,学习新的讲述经验;在观察第四幅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边观察图片边自己讲述,教师倾听幼儿的讲述,与幼儿个别交流,提高幼儿对活动难点的把握;在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两两讲述,这样幼儿参与的机会多,讲述的顾虑少,容易调动幼儿想说的积极性。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法,增加幼儿参与讲述的机会,也避免单一讲述形式引起的单调疲劳。

四、注重多层面的讲述,提高讲述水平

在本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词汇形容、不同的心理描述、不同的语言对话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用词的准确性和的多样性语言讲述。准确的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规范,用词适当。比如:教师引导在幼儿细致观察和讲述第一幅图时,提出“第一幅山猫、田鼠都在跑,但山猫、田鼠跑的意义不一样,它们的跑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孩子们提出:山猫应该用追这个字,而田鼠应该用逃。”再比如,引导幼儿描述洞时教师提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洞?”在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说出“这是一个又黑又深的洞。”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幼儿准确、清晰表达图意。多样性的语言,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教师帮助幼儿分析、领会图片中角色的情绪、情感状态和不同角色、不同情景下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⑥。比如:在第一幅图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田鼠看见山猫在追它后是怎么逃的,孩子们有的说出:拼命地逃、没命地逃、飞一样地逃;在第三幅图中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田鼠被堵在洞里面山猫无路可逃时的心理状态,并要求说出四个字的词,孩子们说出了“胆颤心惊”、“惊恐万分”等等。引导幼儿运用多样性的语言,使得讲述富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情色彩,提高幼儿讲述的水平。

本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每一幅图后都进行了示范小结,这个示范小结有时是教师示范,有时让幼儿示范。教师的示范是高于幼儿水平的示范,可以让幼儿学习模仿;幼儿示范可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使幼儿的讲述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2][3]选自绘本《山猫怎么办》内容简介

[4] 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语言领域

[5]李培美《发挥看图讲述对幼儿发展幼儿思维的作用》 幼儿教育杂志1999.6

[6]李碧华《大班幼儿看图讲述之我见》 学前教育研究

作者:唐实平

第3篇:浅谈呼应儿童理念下大班看图讲述活动的指导策略

摘 要:“呼应”源于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源于对孩子发展的敏感性和对孩子生理及心理成长的深刻认识,本文主要围绕教师的看图讲述活动展开讨论,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学习能力及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语言、情绪、行为等给予适时适宜的呼唤或回应,及时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呼应儿童;看图讲述;核心经验

A Brief Talk on the Guiding Strategies of Recalling Children’s Ideas in Large Classes

WANG Yajun (Dingjiazhuang Third Branch of Maigaoqiao Kindergarten,Qixia District,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關注幼儿追随幼儿,用发现的目光看待幼儿,关注幼儿差异、善待幼儿差异,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幼儿和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在呼应儿童理念下开展讲述活动,我们需从传统的讲述活动模式中跳脱出来,从儿童的立场、儿童现有经验出发,秉持儿童在先,教师在后,时刻关注儿童、理解儿童,给与儿童适宜的呼应,及时有效的引导与支持儿童在看图讲述时清楚、连贯、有条理并具有独立构思有逻辑的表述经验的发展。笔者在开展看图讲述活动《猴子过河》时,将“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目光聚焦于幼儿以学定教,关注幼儿在语言发展中显性与隐性的需要,以专业的视角审视如何与幼儿形成良好的交流呼应给予适时适宜的回应,引领幼儿在讲述活动中注意到事物间的联系和讲述重点,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完整连贯的表达出来,提升幼儿运用语言和增强思维的能力。

1.关注儿童已有经验,超越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现有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水平。指南中对大班幼儿讲述能力要求“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为了帮助孩子逐步达到这样的讲述能力,教师应先关注孩子已有的讲述经验,充分了解幼儿现有讲述水平,再根据幼儿需要提升的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将“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対画面的理解”作为本节活动目标,是因为班级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时常常显得胆怯,容易受同伴影响。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在设计提问时能够面向全体幼儿,问题具有难易层次性,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机会,老师与儿童形成有效的“呼应”帮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讲述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高讲述的能力,从而连贯、有序、完整的具有个性化的表达自己。

敏锐感知儿童发展水平,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为儿童发展提供进一步提升的支架,充分给与儿童表现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为了让孩子在独立讲述时减少教师的语言提醒,本次活动运用了讲述小工具图标“对话框”,首先请幼儿认识图标,猜一猜“对话框”表示的意思,孩子们运用自己在看书、在生活中的发现,总结出“対话框”就是表示某个角色対别人说的话,或者是这个角色自己内心在说的话。在幼儿讲述时,我有意识的在图片上变换着摆放“对话框”的位置。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关注“对话框”的位置再设身处地运用角色身份想象图片中猴子们的对话内容,同时还运用各种表情符号提示幼儿不仅需要讲述出图片中猴子们的对话还需要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故事中的情境。在图标暗示下幼儿比较轻松的学习了有理有序生动精彩的表达自己对某一图片的认识和看法,孩子们在命题式的讲述实践中,认真观察寻找线索厘清讲述思路,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自由分享自己听完故事后的体会,开放式的提问:“看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愿意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吗?有的说“我学会了勇敢”有的说“我觉得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还有的孩子说“过小桥要一个接一个过,不要争抢”……从孩子们的回答中,能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2.尊重差异自主学习,幼“呼”幼“应”刨根问底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每个孩子观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呼应儿童,认知孩子最近发展区,给与孩子相互学习的机会,先发展的孩子带动后发展的孩子,让后发展的孩子与同伴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给孩子们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同伴成为学习的资源。将《猴子过河》四幅图片粘帖在挂图板上,提出问题“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先自主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三分钟的自主看图后,我再次提问“看懂图片中的故事了吗?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请你把自己没有看懂,有疑惑的地方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话音刚落,许多孩子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第二幅,有的说第三幅,此时我并不急于直接给与孩子答案,而是邀请了已经“理解”图意的孩子们承担起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来帮助其他孩子解读图片中的意思。精彩的情景出现了,孩子们不断的针对图片进行提问、反驳与解读,此时此景颇有辩论会的气势,在你问我答,他反问我再答的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抛出问题解答问题,再发现再解答这样的循环模式,不仅培养孩子读图、理解图、表达自我的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思辨能力。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初步的审视,引导他们主动的学习,把自己不明白感到困惑的地方大胆的表达出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提问,不断思考的学习品质。

3.关注讲述核心经验,师“呼”幼“应”发展提升

周兢教授对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概括是:用口头语言讲述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讲述者既要说清楚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和为什么,还要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对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解释。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看图讲述的过程是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初步引进新经验和积累词汇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讲述活动的重难点环节,要将学前儿童讲述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作为指导和总结幼儿讲述的要点,从讲述内容、讲述结构、讲述语言、讲述情境这四个方面给孩子做提升,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学习讯息和精彩亮点。 例如,当孩子说:“看见了桃子树”,我即刻追问“是什么样的桃子树?树上的桃子怎么样?”孩子零星回答到“大大的”“红红的”“香香的”,我:“这样的桃子我们可以怎样去形容它呢?让没有看见桃子的人都能知道这个桃子不仅大而且还红红的香香的,把它所有的优点用一个词来表达出来!”孩子们开始转动起自己的小脑袋,有的说“大大的香香的”、“又红又大”……我:“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了一个词,又红又大,已经说出了两个特点了,非常好!还有一个红红的特点没有说出来,能不能再把红红的这个特点加上去,怎么加呢?这时一个孩子大声的说,可以再加一个“又红”,我:“我们一起加上去说一说吧!”孩子们齐声说“又大又红又香”,我不禁的给孩子们伸出了大拇指,“你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又学习了一个好听的词,听到这个词,大家都能想到那个好看好吃的大桃子了!”这个“又*又*”的词语形式还可以怎么说呢?比如,我们一起来看图中的这只小猴的样子,可以用又*又*又*来说呢?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微微说:这是一只又小又瘦又饿的小猴子。乐乐说:它是又瘦又小又可爱的小猴子。我:你们学的真快,说的真好!以后我们想去表达一个物品多种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又*又*又*这样的词语来表达了,可以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个物品的多个特点。又如在引导孩子为故事取名字时,第一个孩子说“小猴过桥摘桃子”,第二个孩子“小猴摘桃子”,我都给予了肯定,接着我继续提问“这两个名字都比较长,请你们把两个故事名字都缩成四个字。”孩子们再次的激烈讨论起来,最后,大家将故事名浓缩为“小猴过桥”“小猴摘桃”。我又继续追问: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名字来做故事的名字,哪个名字更好呢?今天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猴子们过河的事情还是猴子们怎样摘桃子的事情呢?”孩子们又继续说起了自己的理由来,朵朵说“我觉得是猴子摘桃,因为它们过河就是为了摘桃子吃”。果果说:“我觉得应该是猴子过河,因为故事里说的是它们想办法过河”。最后,孩子们用投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给故事取名为《小猴过河》。在孩子们为故事取名字的过程中,既是让编创故事得到完善,同时故事的名字也是对整个故事内容高度浓缩,培养幼儿学习提炼内容总结故事的能力。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不断激发孩子讨论、思考,深度学习。

4.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幼儿挑战自我

教师是孩子在集体教学中最崇拜最喜欢模仿的人,因此教师有序、精彩、丰富的讲述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师讲述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习得好的词汇、完整的表达方式还有表演的经验,为孩子讲述经验的积累又增添了更多的帮助。基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给与高于幼儿现有水平的示范引领,从语言表达的深度、词汇的丰富度、表演的难度上得到学習与提高。激发幼儿大胆接受学习挑战,感受超越自我的快乐。例如,在模仿“你推我挤”情境时,第一组两名幼儿的表演惟妙惟肖,引得台下幼儿纷纷跃跃欲试,于是,我便让他们自由结对进行表演,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表现动作表情还需要添加“台词”展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的气氛,倾听完要求后,孩子们更加激烈的讨论起来,只见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自由组合的表演起来。在集体表演中,他们相互配合又互相促进,感受共同学习的愉悦和创新创造带来的快乐。因为是借班公开课,我又充分的利用了“客人老师”这个意外资源,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故事讲述的内容后,我请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一听,孩子们在客人老师的帮助下能将故事讲述的更连贯精彩,同时也锻炼孩子们在陌生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胆识。增强幼儿自我表达的自信。

呼应儿童理念下的讲述活动,既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要抓住关键的讲述活动的核心要素,将核心要素作为助力器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在感知理解讲述对象、鼓励幼儿进行讲述、归纳并提出新的讲述经验、大胆运用新经验进行讲述的四个步骤之下,不断运用鼓励、讲解、提示、回馈、演示、点拨、指导等方法作为引导幼儿讲述能力发展的支架使用,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过程中学习讲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相荣.试论幼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03.

[2]吴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王雅俊

第4篇:中班语言活动 看图讲述

中班语言活动 看图讲述《蚂蚁奇遇记》

宝善街小学附属幼儿园 林芸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猜想故事内容,理解词汇:惊讶、顶、拉。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完整讲述故事。

3、知道同伴之间互相帮助,感受故事结局的幽默情趣。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蚂蚁》、人手一套小型讲述材料,奖励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对蚂蚁的兴趣。

2、设置情境,帮助幼儿感受蚂蚁向上爬的动作。

二、播放课件,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一)认识三只蚂蚁。

(二)观看第一幅图。

1、根据图片内容,提问: (1)它们来到了哪里?想干什么?

(2)它们发现了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理解词汇:惊讶) (3)发现线后,小蚂蚁会怎么说、怎么做?

2、教师完整讲述第一幅图。

(三)观看第二幅图。

1、根据图片内容,提问: (1)三只蚂蚁现在在干什么?

(2)线那么高,小蚂蚁需要怎么上去?(理解词汇:顶、拉)学学小蚂蚁的动作。(3)三只蚂蚁这么辛苦地往上爬,它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幼儿可自由结对讲述第二幅图,表现出蚂蚁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3、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第二幅图。

(四)观看第三幅图,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1、根据图片内容,提问:

(1)三只蚂蚁越想越开心,它们越爬越快,它们看见了什么呢?

(2)这黑色的东西是什么?它能吃吗?

2、个别幼儿完整讲述第三幅图。

(五)观看第四幅图,揭示结果,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师:这黑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

师:蚂蚁会怎么样?(进一步理解词汇:惊讶)

三、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完整讲述故事。

(一)师生一起观看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二)为故事取名字。

四、幼儿自由讲述故事给客人老师听。

五、结束活动。

师:你们说的真好,让我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吧!

附自编故事:《蚂蚁奇遇记》

一天,天气晴朗,三只蚂蚁小红、小黄、小蓝出来玩,它们在花园里玩起了游戏。忽然,他们发现地上有一根长长的线。“咦,这是什么呀?”三只蚂蚁很惊讶,于是,顺着线往上爬。爬着爬着,掉了下来,爬着爬着,又掉了下来,这可急坏了三只蚂蚁。“这根线的上面一定有好吃的,我们可不能放过!”过了一会,它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小黄顶着小红、小红顶着小蓝,小蓝拉着小红,小红拉着小黄,你帮着我,我帮着你,终于爬了上去,边爬还边不停地想。小蓝想:“一定甜甜的糖果!”小红想:“一定是香香的水果!”小黄想:“一定是软软的蛋糕!”好不容易终于爬到了顶。呀,这黑黑的是什么呢?它们一起抬头一看,都惊讶地叫了起来:“啊呀,一只大蜘蛛的屁股!”

第5篇:中班看图讲述活动(精选)

中班看图讲述活动:大象救兔子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看图片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想象。

2、 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 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课件大象救兔子、音频老虎叫声 活动过程:

一、 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猜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

(出示第一张图)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动物?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播放老虎叫声音频)

(出示第二张图)师:原来啊,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

(出示第三张图)提问:小兔子有没有被吃掉?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 (出示第四张图)提问:大象伯伯是用什么办法救兔子的?

(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提问: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待幼儿猜测后,出示第五张图)

二、 尝试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的完整。(幼儿自由讲述,并请一名幼儿讲述)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吗?

总结:每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

三、 引导幼儿添加角色心理活动与语言,再次讲述

刚才的小朋友已经把故事讲清楚了,现在我们要给故事里的小动物加上对话和心理活动。 师: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救命啊,救命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们,老虎要吃我们啦!)

大象听到求救声后会说什么?(快,快从我身上过河去。)

老虎看到兔子时心里想什么?(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啊,正好让我天天肚子!) 老虎被大象伯伯教训了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 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兔子和大象的对话以及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的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并请1名幼儿讲述)

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的很精彩。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初次的微格教学中,氛围轻松愉快,同学配合默契。总体上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但我也认识到很多的不足:

1、初次上课,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

2、互动不够,有出现空白点

3、自己的动作表现力不足。通过微格教学,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应该改正。平时应多加练习,增强自己的师范技能,争取下次准备充分,并学会灵活变通。

第6篇:中班语言活动:兔子搬家(看图讲述)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确切的动词,较连贯的语句讲出小兔搬家的过程。

2.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学习词:钻、躲、抬、挡、搬。学习句式:又……又……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

2、小兔头饰四个,小桌一张,小凳二张

三、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今天,老师要让小朋友猜一个谜语--长耳朵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出示图1 提问:

1.你在图片上看到什么?小兔子为什么要搬家?

2.它们是怎样搬家的?(学习词:抬、搬)(刚才他用了一个好听的词叫抬,我们也来学一学,跟念抬,现在请谁来学学这个动作,教师这有张桌子,谁来试试这个动作)对吗?那这个动作叫什么?

出示图2提问:

1.路上,天气怎么样了,(下起了大雨)可是小兔要搬家,怎么(启发小朋友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自己的办法) 雨下个不停,怎么搬家呢?

出示图3提问: 1.小兔子们都怎么做了? 2.雨下个不停,小兔子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3.假如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办? 出示图4提问:

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2.小兔的新家怎么样? 附:

故事《兔子搬家》

小兔家的房子又破又旧,挡不住风雨了,他们决定搬家。他们有的抬桌子,有的搬凳子。走呀走呀,忽然,下起雨来,怎么办呢?一只小兔子想了一个办法说:"快来快来,躲到桌子下面避避雨吧,不然会淋湿的。"大家就躲到了桌子下面。可是雨下压下呀,下个不停。怎么搬家呢?小兔子们想了又想,想出了好办法。它们把凳子放在桌子上,四只小兔子在桌子下面各抬一条腿,这样,它们既淋不到雨,又能搬家了。

第7篇:中班看图讲述教育活动:《参观动物园》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看图讲述《参观动物园》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2、通过看图讲述教育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动词:卷、摇、荡。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暑假里许多小朋友都出去旅游了,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注意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教师:“有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去动物园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

2、感知理解讲述经验:

1、出示课件图片,启发提问:

①“星期天妈妈带明明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玩?”

②“小明在动物园里,首先看到的一群最大的动物那是谁?” ③“大象的鼻子象什么?会干什么?耳朵象什么?大象的四条腿长的象什么?”

④“动物们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卷、摇、荡等。)

3、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请每个小朋友看着小图,把事情连起来编个故事说一遍,要说清楚:明明和妈妈来到哪些地方?看见哪些动物?动物都在做什么?

(2)、个别讲述:

教师:“谁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请1名幼儿完整讲述。

4、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教师启发幼儿运用数卡对图片进行排序。

2、引进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讲述

3、幼儿尝试运用句式进行讲述图片片段 “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图有顺序地说故事,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说说其他的故事!”

四、活动反思:

第8篇:中班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图书是我撕破的》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图片的主要内容。(要求幼儿讲出图书是怎么撕破的,小明和小强是怎样勇敢地承认并改正缺点的。)

2、学习词:撕、补、可惜、仔细。

3、懂得有错要勇于承认,并认真改正。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书,提问:小图书好看不好看呀?你们看的时候应该怎样翻?小朋友拿图书和放图书时应该怎样做?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画上的小朋友是怎么看书的。

2、出示图1,提问:书架上有什么?谁来了?他们想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图2,提问:老师走来问什么?小明和小强是怎样回答的?图书撕破了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讨论回答)

4、出示图3,提问:图书补好了,他们是怎样看图书的?

请幼儿举手回答,教师给予引导、启发。

5、教师完整讲述图片一遍,丰富词汇:争、让,并让幼儿根据这两个词的含义做动作。

教育幼儿,做错了事要勇敢地承认,要爱护图书。

6、幼儿互相讲述。

7、请1—3名幼儿看图讲述。

8、学习儿歌《爱护图书》。教育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损坏,不乱扔。

小小图书真好看,

仔细瞧来慢慢翻。

轻拿轻放爱护它,

小朋友们心喜欢。

第9篇:中班看图讲述:猫医生过河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仔细看图,乐于参加讲述活动。

2、能够按情节发展的顺序进行完整、连贯、有序的讲述。

3、在交流讲述中丰富词汇和角色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图片4幅,动物图片4幅 【活动过程】

一、合理想象,自由讲述

(一)观看图片1,引出任务

(二)观看动物图片,合理想象讲述

1、自选动物(小兔、大白鹅、大象),分三组讨论

2、集体交流

二、完整、连贯、有序讲述

1、结合图片,讲述如何过河

2、打乱图片,尝试排序

3、(师幼)结合图片,合作完整讲述

4、提炼词语,丰富幼儿词汇:“蹦蹦跳跳”、“摇摇摆摆”、“急匆匆”(结合肢体语言)

5、个别幼儿示范性讲述,关注情节的顺序、关注词汇、关注语言

6、自由讲述,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发展、结果。

1

三、分角色表演

附故事:

猫医生接过电话急忙背起药箱,准备去给小动物们看病。走到小河边,它愣住了:大水把小桥冲垮了,怎么过河呢?猫医生急得喵喵叫:“谁来帮我过河?”

这时,正在抬水的小兔们蹦蹦跳跳地赶来说:“猫医生,别着急,我们帮你过河。”于是,猫医生坐到水桶里,“嘭!”水桶被压坏啦。

正在洗澡的大白鹅听到了,摇摇摆摆地赶来说:“猫医生,别着急,我来帮你过河。”猫医生又坐到大白鹅的身上。只听唉呦的一声,大白鹅被压扁啦。

正在散步的大象听到了,急匆匆地赶来说:“猫医生,别着急,我来帮你过河。”于是,猫医生坐在大象的背上,稳稳地、顺利地过了河。猫医生说:“谢谢你们!”

上一篇:高中话题作文题目大全下一篇:世界环境日倡议书